记地理老师M君
今天突然想到初中的地理老师,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以记这位对我学生生涯影响最大的老师。
M君,名字和M无关,也非男性,只是方便书写,便在下文俱以M君记之。
说道M君,我必须先得阐述一下,我是怎样一位“坏学生”。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我就不是老师们眼中的“听话的孩子”。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一个遵纪守法的校园/班级成员,但是我时不时以个人的主观观点,对老师权威的挑战和顶撞,让我和教师之间,特别是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总是剑拔弩张。
由于出生在一个传统家教的家庭,过度的压制致使我对长幼尊卑等秩序产生了强烈排斥感,同时对人格地位关系又极度敏感。因此,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大概是倾注了我能对一个职业所有的最大厌恶感。
于是,当我在初一第一堂地理课上,遇见这个看似平凡的大学肄业生,我只是把她当作另一个我不得不应付的对象。
初见M君,一位瘦小的年轻女孩映入眼中。没有太多血色的脸上似乎能隐约看青色的血管,一只马尾辫随意地搭在肩后。仍然未能褪去学生气息的她,站在人群中也属于毫不起眼的那种。她并不是那种气场强势,或是能第一眼吸引住对方的角色。
然而,我未曾想过,这样一个女孩,却让我产生了对教师职业的最大敬意。
M君初登讲台,并不是很擅长传授知识或者考试重点,对于控制课堂纪律也非得心应手,更不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大多数同学的眼中,她绝对不算一位优秀的或者惹人喜爱的老师。但是对于我,她就是我学生生涯中遇到过的最棒的中国老师。
M君的课,常常以引出一个话题开始,让我们自己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她会加以引导,或是提出疑问。当班级中没有人能够解答的时候,她便会站出来告诉我们,之后我们可以对她的言论继续提问。比如日本的地理特点,为日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优缺点,以及给日本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又如意大利中部中小企业和中国乡镇企业的异同,及其背后原因。诸如此类的话题讨论,往往引得班级中发言此起彼伏,激辩不断。纵然初一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往往会幼稚简单,但这正是我心目中的“教学”。
开放的教育方式自然是吸引我的因素,但赢得别人的敬意,则更多依靠的不是技巧而是为人。
之前提到M君并不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确实如此。一位初中地理老师的影响力本就非常局限。而M君课下和学生的互动也仅限于学业交流。这样的她,却可能是我在国内的学生生涯中,遇到过的唯一一个将学生置于和自己完全平等 的人格地位对待的正式教师(不包括实习教师,因为实习教师的立场本身就很微妙,责任制度对他们也压力很小)。
比起高高在上,主动在于学生之间筑墙,或是施舍般地,单方面开着玩笑的教师们,M君让我感到,她首先把我们当作“人”,然后才是学生对待。她不会随意命令学生,或是拿学生开玩笑,也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于每个学生,她都会以对等的人格,教师的立场,要求或是请求学生做什么。虽然不似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塑造,没有什么戏剧化的事件作为佐证,但是一年的时间足够让我在每周的课上课下,互相交往之中,感受到这样一份尊重。
同一年进入中学的年轻教师中,英语老师急于树立威望,高高在上;语文老师则摆出苦口婆心的慈母形象。更让我理解M君这样的态度,年轻可能是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充分条件。
一年后,我们更换了一位年长的男性地理教师,M君继续任教初一年级。在之后的学生生涯中,我见过很多擅长教学的,或是擅长与学生互动的教师,大多数人的名字都已在我的记忆中模糊。但我想,M君,那个气色苍白,很难露出笑容的M君,依然会久久的停留在我脑海的某个角落。然后在某一天,像今天一样的某一天,又被我记起。
M君是个很简单的人,正如我的这篇文字。即使我想要添油加醋,也道不出高潮起伏。但我希望记忆中以及现实中的她,可以更多地绽开笑脸。
M君,名字和M无关,也非男性,只是方便书写,便在下文俱以M君记之。
说道M君,我必须先得阐述一下,我是怎样一位“坏学生”。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我就不是老师们眼中的“听话的孩子”。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一个遵纪守法的校园/班级成员,但是我时不时以个人的主观观点,对老师权威的挑战和顶撞,让我和教师之间,特别是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总是剑拔弩张。
由于出生在一个传统家教的家庭,过度的压制致使我对长幼尊卑等秩序产生了强烈排斥感,同时对人格地位关系又极度敏感。因此,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大概是倾注了我能对一个职业所有的最大厌恶感。
于是,当我在初一第一堂地理课上,遇见这个看似平凡的大学肄业生,我只是把她当作另一个我不得不应付的对象。
初见M君,一位瘦小的年轻女孩映入眼中。没有太多血色的脸上似乎能隐约看青色的血管,一只马尾辫随意地搭在肩后。仍然未能褪去学生气息的她,站在人群中也属于毫不起眼的那种。她并不是那种气场强势,或是能第一眼吸引住对方的角色。
然而,我未曾想过,这样一个女孩,却让我产生了对教师职业的最大敬意。
M君初登讲台,并不是很擅长传授知识或者考试重点,对于控制课堂纪律也非得心应手,更不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大多数同学的眼中,她绝对不算一位优秀的或者惹人喜爱的老师。但是对于我,她就是我学生生涯中遇到过的最棒的中国老师。
M君的课,常常以引出一个话题开始,让我们自己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她会加以引导,或是提出疑问。当班级中没有人能够解答的时候,她便会站出来告诉我们,之后我们可以对她的言论继续提问。比如日本的地理特点,为日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优缺点,以及给日本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又如意大利中部中小企业和中国乡镇企业的异同,及其背后原因。诸如此类的话题讨论,往往引得班级中发言此起彼伏,激辩不断。纵然初一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往往会幼稚简单,但这正是我心目中的“教学”。
开放的教育方式自然是吸引我的因素,但赢得别人的敬意,则更多依靠的不是技巧而是为人。
之前提到M君并不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确实如此。一位初中地理老师的影响力本就非常局限。而M君课下和学生的互动也仅限于学业交流。这样的她,却可能是我在国内的学生生涯中,遇到过的唯一一个将学生置于和自己完全平等 的人格地位对待的正式教师(不包括实习教师,因为实习教师的立场本身就很微妙,责任制度对他们也压力很小)。
比起高高在上,主动在于学生之间筑墙,或是施舍般地,单方面开着玩笑的教师们,M君让我感到,她首先把我们当作“人”,然后才是学生对待。她不会随意命令学生,或是拿学生开玩笑,也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于每个学生,她都会以对等的人格,教师的立场,要求或是请求学生做什么。虽然不似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塑造,没有什么戏剧化的事件作为佐证,但是一年的时间足够让我在每周的课上课下,互相交往之中,感受到这样一份尊重。
同一年进入中学的年轻教师中,英语老师急于树立威望,高高在上;语文老师则摆出苦口婆心的慈母形象。更让我理解M君这样的态度,年轻可能是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充分条件。
一年后,我们更换了一位年长的男性地理教师,M君继续任教初一年级。在之后的学生生涯中,我见过很多擅长教学的,或是擅长与学生互动的教师,大多数人的名字都已在我的记忆中模糊。但我想,M君,那个气色苍白,很难露出笑容的M君,依然会久久的停留在我脑海的某个角落。然后在某一天,像今天一样的某一天,又被我记起。
M君是个很简单的人,正如我的这篇文字。即使我想要添油加醋,也道不出高潮起伏。但我希望记忆中以及现实中的她,可以更多地绽开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