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女人倾国,规矩定天下
![]()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张艺谋的案名一个比一个磅礴。
似乎取自黄巢黄巾大起义的灵感,却是一个家庭的纠纷,然而,同样倾国。
故事的根本深源是两个女人,倾国的女人,王却不是因色荒淫得皇帝。
王后算是牌面女人,倾国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得到想要男人,为了扶持自己男人。要得到太子元祥做男人,这个男人确是王的儿子,所以,王必杀。也要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元杰够这个能力了,却机会遥遥无期,王目前还不想撒手,如何?亦需杀王。所以,王被杀后,自己喜欢的男人面前再无阻碍,亲儿子君临天下,二者似乎可以完美的实现,如意算盘到此算是粗打了一遍。
王的前妻算是牌底女人,倾国的理由也很简单,为了复仇,她恨这个抛弃她的这个男人。她只做了一件事情,找证据给王后。然而,证据不是给心知肚明的王后看得,是给她的儿子二太子元杰看得。作用就是加快元杰谋反得决心和速度,让王的安抚化为泡影。
于是,倾国大势已水到渠成。而王如何呢?
时下评论王的言语多是“阴险狡诈”的词语,关于男人与政治联系到一起,这个词语显的太轻薄,王是一个固若金汤的人。王的防守完美,反击彻底。
王明白老二元杰的能力,也了解他的叛逆,所以一直在修炼他,希望能成大气。王知道王后跟大儿子的私情,发现无可挽回的时候,决定让王后平静的死去,二者总得杀掉一个。这个当年的普通校尉走到今天的位子,除了武功了得,更懂得取舍与手腕得运用。然而,成功总有代价,代价就是他前妻一辈子的怨恨。王无情,但并非是一个无意的人。前妻的画像挂了25年,并不全是为了太子元祥挂的。最后追杀令再他手中再三思索后才发出,王灭口的决定是痛苦的。他曾说过,要好好补偿这个女人。而这个女人给王后做了事情,只是一个证据,就可让宫中即天下人知道王的狠毒,更重要的是掀起了父子的彻底破裂。于宫中是一场毁灭,于天下是一场浩劫。所以,王的反击很彻底,灭门。蒋婵与蒋亦儒也知道的太多,死的有理由。王的第二反击是杀掉老三元成,这个孩子不但逼位,而且亲手杀掉了亲哥哥。杀掉了王与前妻的唯一心头肉,太后也没想过杀王,只是逼其退位。对于如此的儿子显然是不适合继位的,当王撕开他的衣服看到里面的铠甲的时候,便决定彻底杀掉这个儿子,因为他犯了王的大忌:王不给,他不能抢。这次抢的确实蓄谋已久。王的第三次反击是针对老二元杰,王从这个儿子回来当天就警告他应该如何去做,直到菊花台前的大王旗,多次得暗示。王深爱着这个儿子,决定废除老大改立他为王子,(废长立幼在那个时代是天下大忌)明知道他可能叛乱仍然把值令官交给他,射杀叛军的时候下令不许伤害杰王子,最后仍然给他机会把叛乱的替罪羊给王后,(王后乱伦,谋反已注定要死),王只不过是想树立老二杰王子在他心目中的信心,树立立他为王的理由,然而,杰注定勇大于谋,毫无价值的死去。
王强调的是规矩,没有规矩,宫中大乱,天下大乱。所以,重阳夜王握着王后的手写下“忠、孝、礼、仪”,给王后看,给宫人看,也在给天下人看。所以,不管太后多么反抗,药照样按时吃,不管宫廷如何政变,太监的打更依然没有停止,一切依然按照计划施行。叛变可以剿灭,花碎了可以在摆,血可以洗刷,地毯可以重铺,颂歌照唱。如此,天下固若金汤。
三个王子如何在这场女人倾国的政变中立足呢?老大元祥做事情虽然不利索,但是凡事情以大局为重,却也适合坐江山不打江山。老二元杰刚勇过人,但丝毫没有韬晦,这个容易被利用和说服王子倒可以镇守王土封疆。老三元成心狠手辣,政治与手腕颇似他的父王,却是年少急躁,稍加磨练可能成大气,但是没机会了。
这场本应该属于天下浩劫的家庭争斗,是一个残局,正像影片曲词一样,菊花残。王后的算盘被元祥看穿了,元杰的宫变未能成功,而局势演变到难以控制,她的元祥被亲儿子元 成刺死。心上的两个男人转眼成空。蒋太医夫人这个王的前妻只是为了复恨,她只想杀掉背叛她的男人,却被王后作为棋子,最后把女儿以及毫不知情忠厚老实的丈夫卷入死局。她要得没得到,不想要得全都发生。王戎马一生做到了今天的位置,本想退位看儿子掌控天下,然而三个儿子无一俱存,只留得天下,一盘惨胜。
看张艺谋得东西应该去电影院。摄影出身的张艺谋最擅长把握色调和场面,光碟确是偏偏抹杀了这两个东西。
如果要看泱泱大国的体貌,从这一排排大胸的丫环即可。他们淫荡么?这么大大的双乳有一大半在外面晃荡。你说他们淫荡么?举个药碗,引个路头都不敢放正。更何况蛊惑太子的果子就是庭杖二十,刺字流放。这庭杖十下之内就可以让脊椎断裂腿瘸后半生,更何况刺字的女人除了嫁给牌坊还能嫁给谁?盛唐可谓中国正眼对待性的巅峰,直至五代残韵犹在。那颜真卿楷起华夏,骚姿磅礴,柳公权圆润中带着婀娜却如宫女蒋婵,欧阳询举步法度森严中不无透露出有力的招摇,三大楷书范家把唐人风范贩卖的淋漓尽致。我习贴欧体,却也更喜欢看颜柳的字,譬如谨慎的太子爱上了媚瑶的蒋婵。
黄金甲的场面相比稍逊英雄。大抵是因为空间的限制吧。但张艺谋依然用了这些现实中的军人(拍片动用的军队)也是影片中将士的特点,在没有广阔疆场一泻千里的客观条件表现的时候,运用了喊声。犹如英雄里的“大风,大风!”黄金甲与黑金甲交战不过“攻、迫、扬、承”几个回合,悬殊的差别使战斗结束很快,然而却是黑云压城白雨跳珠疾风骤雨。只是背景音乐的渲染力度不够,大大降低了电影画面语言的殇杀力。
台词依然的简练,太子星夜赶回来见到王后劈头盖脸第一句话就是“你什么时候动手?”王后在谋反的前一刻喃喃的吐出“花秀好了,总得开一次”一个短句。两股势力的对战只不过归纳为“攻、迫”几个字。显然这是两只经过战火洗礼的军队的对决,而不是梁山108好汉各显神通的杀戮方式。最后,王看到自己造反的部下被处决,也只是重复了他儿子的那句话:“你这个疯子。”元祥从知道王后计划那一刻起就知道,不管谁赢,留下的只有无谓的杀戮。王得知王后猜出元祥告密仍然要这么做,也说出这句话。显然,这两句同样的话却不是同样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英雄》里面的无名与残剑的对话:“好字”“好剑法”。《十面埋伏》里的开场白:“即做头牌,有何能耐?”“舞”。犹如李小龙的寸拳,直截。了当。
对于颜色,却用的很传统,黄、红、黑、绿。黄铠甲黑铠甲黄菊花搭配的使人悲伤,黄衣服黄头饰的家庭合照搭配红宫廷柱子华美的仍然使人悲伤。兴许太多的黄红会带来急躁,所以夜间追杀便用了绿色调,应该算是综合。
追杀肃州的时候用的绿场景。无数个飞抓飞向屋檐,镜头感倒有《英雄》里箭射赵馆的相似。悬崖与公馆的滑翔颇有浪漫气息,老外看到后也许会有原来杀人也可以这么浪漫的感叹。这使我想起了大学时候老师分析的东西文化的想象力,西方人的飞翔就在肩膀上加个白色的翅膀,而东方人几缕飘带便可飞翔,譬如敦煌的飞天。所以,李安的《卧虎藏龙》飞于竹尖确实让老外开了眼。(呵呵。又说多了)追杀的时候,这些杀手们横空出世紧跟在马屁股后边,老外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的蜘蛛侠?还有不断的吆喝怪叫,却又似日本忍者。不知道日本的这只特种部队是不是从中国的五代十国传过去的。
所以,我佩服的三个人之中第一个就是张艺谋。他是懂得取材的人,把最好的东西弄到一起。也懂得抓住炒作的轻松点,《十面埋伏》的时候找了红透半边天的S.H.E并写了同名歌曲十面埋伏,虽然流传的不是很广。黄金甲当然定上周杰伦,这个演技平平但在努力演出的娱乐当红掌门。更重要的就是它的专辑也就是电影片尾曲那咬字清晰的《菊花台》。还有影片发布现场的郭德刚吴宗宪那个当红小腕。第二个就是周杰伦,从《千里之外》到《夜的第七章》到《听妈妈的话》到《菊花台》,谁也不沾谁的边,取材宽广,那一个都红火。第三个就是陈逸飞了。可惜,张艺谋没有跟陈逸飞搭档的机会了。
就整个故事章节仍然续用《英雄》的步调,不过这次转接的不是刺客无名,是一群打更的太监们。“鸡栖于埘,君子勿劳,人定,酉时。”“善行无迹,恒德乃足,用朴,午时”;“开国承家,无往不复,丁盛,卯时”,太监们急促的脚步和晃动的人影,为这场乱糟糟的家事提供了延伸的寓意,这家事就是这国事,也为影片提供了强烈的节奏感,只不过对于场景的切换稍硬了一些,当然这也是一种风格。太监们取自于《诗经》的这些上古句子,的确让我欣喜好久,太和颂的昭乐也是余音绕梁。不过是不是在映射冯小刚的《夜宴》的乎?
最后有一个质疑:黄金甲在公映以前被判定过于血腥,至此闻骚便上的媒体们还炮轰过国家影检中心。整个影片处理的比较含蓄,死的人也大都用血染纱布,菊花来表现。难道还能比《夜宴》中,两把大刀夹住肩膀,一把大刀把人头砍飞到河里更血腥?
我总是有这样的看法:世间上最危险的就是文人,它们能改写历史;世间上最危险的还有导演,他们能改判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