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一条毛毯
自从堂弟戴上爷爷生前承诺送给我妹妹的老款瑞士表后,我家与几位姑姑家的关系就疏远起来。父母对奶奶的抱怨多是说她手大、不能持家、把好东西送给了姑姑和娘家侄子。这些抱怨有时也能传到奶奶那里,忘了从哪个春节开始,奶奶便聋了,谁跟她说话她都说听不见,妈妈说其实她听得见,说好话能跟你扯上半天。
我也从堂弟的手腕上见过那块表,不知为什么,也如妹妹一样,对得不到那块表怀着深深的幽怨。那是一块表盘特别大的男表,表面已经有了磨痕,表链银光闪闪的,没有表扣,是那种奇怪的松紧式。小时候,我常拿着那块表使劲儿的拉,这时奶奶就急忙跑过来训斥我,有一次,我带堂弟的时候睡着了,他把表放在窗台上磨,磨坏了表盘,奶奶怒不可遏,我吓得哭着跑回父母家,反锁上房门,后来爷爷去接了我,那个说一不二的老头儿,隔着门给我道了歉,回去时姑姑们逗我说:快去看看那块表!我惊讶地发现,表面已经被修复得光洁如新。
爷爷去世有10几年,我却越来越想念那块表。不止这样,大家庭年代留在记忆中的东西,一件件变得鲜活明丽起来。我知道父亲也是,他在爷爷去世后拿走了爷爷的一个花盆,水清色的粗瓷,上面印着花卉和小孩子,没有落下年代,据说是日本人留下的东西,不值钱,却一直被压在我家床下。
我们都对一件东西不能释怀,是爷爷打的一个铜火锅。那时我们围着这个金光闪闪的火锅,过了很多个快乐的日子。姑姑们都没出嫁,个个出了名的美丽,甩着辫子在火锅前烧炭、调腐乳汤和韭花、切羊肉,一起守着火锅被碳烧得通红发亮,眉目间就都有了一丝过日子的安稳和期待。
直到有了电火锅,吃铜火锅的日子才告结束,电火锅方便、快捷,但桌边却变成了我们一家四口,那十几口人吃饭的热闹场面,一年也没有几次。
听说那只铜火锅被奶奶送给了乡下的娘家人,爸爸为此很气恼,却也不能责备她。谁都爱过新日子,奶奶也一样,经过一两次装修和父亲6姊妹的夺爱,属于我记忆的那一块越来越稀薄。两个泛着云纹的红木箱子被现代的衣柜取代了,爷爷在时抱在怀里的一个绿色铁皮钱盒早已经扔掉,属于我童年的点点滴滴,一丝一毫都找不回来,每个春节在阳台上张望的,是一个因老迈连长相都开始陌生的老太太,我跟她有很多话,却害怕她是当我觊觎那些没得到的“家财”耿耿于怀,从此,她聋了,靠姑姑们来张罗分配她的生活,我哑了,除了每个春节孝敬她的红包,竟无话可说。
有时候,我对家的“凉薄”感到受伤。比如姑姑向父母通报奶奶的钱如何安排时,她们说:结婚也应该涨涨价了,从下一个孩子开始,结婚涨到2000块,两个孙女算是沾光,每人多一个铜钱儿。妈妈在心里埋怨着父亲的无能,为何薄待自己已嫁的女儿却厚待侄儿,我却莫名地有点失落,为这个“多了一个铜钱儿”的安排。
对于家人,感情似乎不像规矩那么容易表达,我隐藏着失落,不让任何人知道。
谁知道那个春节,奶奶没等人接就自己到了我们家。她手里提着粽子和一个包裹。我们坐在冬天的阳光里叙家常,奶奶那天的听力惊人的好。她打开那个布包,露出一条没拆包装的旧毛毯,质感很好,只是花色已经不流行了,想是搁了10来年。她说:我也不剩什么了,这个就留给你,结婚用,别告诉她们。说完,她还调皮地一眨眼。那天她跟我说了很多话,她说奶奶明年就80岁了,奶奶怕死,过了80就躺着啥也不想了,奶奶这辈子也活得不错,子女没有离婚的,都还很和美……
我用毛毯裹住自己,它出奇地柔软,带着卫生球浓烈的气味。很像小时候在她怀里的感觉。
那曾经是我不肯离去的怀抱。
我们中间不再亲昵的这10年,一下子就消弭了。
我有点相信,她从得到它就一直是打算送给我的,她为我留了10几年的礼物,终于因为老迈怕等不到而提前给我。
原来,我也在抢夺她的爱,那么隐忍、倔强、怕被忽略。
那是北方里最常见的天气,有骗人的阳光和凛冽的空气,爆竹的红色碎屑和瓜子皮一起,镶嵌在一片雪野里。
我也从堂弟的手腕上见过那块表,不知为什么,也如妹妹一样,对得不到那块表怀着深深的幽怨。那是一块表盘特别大的男表,表面已经有了磨痕,表链银光闪闪的,没有表扣,是那种奇怪的松紧式。小时候,我常拿着那块表使劲儿的拉,这时奶奶就急忙跑过来训斥我,有一次,我带堂弟的时候睡着了,他把表放在窗台上磨,磨坏了表盘,奶奶怒不可遏,我吓得哭着跑回父母家,反锁上房门,后来爷爷去接了我,那个说一不二的老头儿,隔着门给我道了歉,回去时姑姑们逗我说:快去看看那块表!我惊讶地发现,表面已经被修复得光洁如新。
爷爷去世有10几年,我却越来越想念那块表。不止这样,大家庭年代留在记忆中的东西,一件件变得鲜活明丽起来。我知道父亲也是,他在爷爷去世后拿走了爷爷的一个花盆,水清色的粗瓷,上面印着花卉和小孩子,没有落下年代,据说是日本人留下的东西,不值钱,却一直被压在我家床下。
我们都对一件东西不能释怀,是爷爷打的一个铜火锅。那时我们围着这个金光闪闪的火锅,过了很多个快乐的日子。姑姑们都没出嫁,个个出了名的美丽,甩着辫子在火锅前烧炭、调腐乳汤和韭花、切羊肉,一起守着火锅被碳烧得通红发亮,眉目间就都有了一丝过日子的安稳和期待。
直到有了电火锅,吃铜火锅的日子才告结束,电火锅方便、快捷,但桌边却变成了我们一家四口,那十几口人吃饭的热闹场面,一年也没有几次。
听说那只铜火锅被奶奶送给了乡下的娘家人,爸爸为此很气恼,却也不能责备她。谁都爱过新日子,奶奶也一样,经过一两次装修和父亲6姊妹的夺爱,属于我记忆的那一块越来越稀薄。两个泛着云纹的红木箱子被现代的衣柜取代了,爷爷在时抱在怀里的一个绿色铁皮钱盒早已经扔掉,属于我童年的点点滴滴,一丝一毫都找不回来,每个春节在阳台上张望的,是一个因老迈连长相都开始陌生的老太太,我跟她有很多话,却害怕她是当我觊觎那些没得到的“家财”耿耿于怀,从此,她聋了,靠姑姑们来张罗分配她的生活,我哑了,除了每个春节孝敬她的红包,竟无话可说。
有时候,我对家的“凉薄”感到受伤。比如姑姑向父母通报奶奶的钱如何安排时,她们说:结婚也应该涨涨价了,从下一个孩子开始,结婚涨到2000块,两个孙女算是沾光,每人多一个铜钱儿。妈妈在心里埋怨着父亲的无能,为何薄待自己已嫁的女儿却厚待侄儿,我却莫名地有点失落,为这个“多了一个铜钱儿”的安排。
对于家人,感情似乎不像规矩那么容易表达,我隐藏着失落,不让任何人知道。
谁知道那个春节,奶奶没等人接就自己到了我们家。她手里提着粽子和一个包裹。我们坐在冬天的阳光里叙家常,奶奶那天的听力惊人的好。她打开那个布包,露出一条没拆包装的旧毛毯,质感很好,只是花色已经不流行了,想是搁了10来年。她说:我也不剩什么了,这个就留给你,结婚用,别告诉她们。说完,她还调皮地一眨眼。那天她跟我说了很多话,她说奶奶明年就80岁了,奶奶怕死,过了80就躺着啥也不想了,奶奶这辈子也活得不错,子女没有离婚的,都还很和美……
我用毛毯裹住自己,它出奇地柔软,带着卫生球浓烈的气味。很像小时候在她怀里的感觉。
那曾经是我不肯离去的怀抱。
我们中间不再亲昵的这10年,一下子就消弭了。
我有点相信,她从得到它就一直是打算送给我的,她为我留了10几年的礼物,终于因为老迈怕等不到而提前给我。
原来,我也在抢夺她的爱,那么隐忍、倔强、怕被忽略。
那是北方里最常见的天气,有骗人的阳光和凛冽的空气,爆竹的红色碎屑和瓜子皮一起,镶嵌在一片雪野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