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 齐物论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da)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 :“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 :“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 ,汝知之乎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子游曰 :“敢问其方 。”子綦曰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笄,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 :“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 :“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天籁,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意思是地籁是风吹所至,人籁是人奏乐器所成,而天籁才是万物和谐之音。脑袋里已经想到了在蜀南竹海里面风吹竹子声鸟叫声溪水潺潺声那样的美好感觉。另外,本段描述南郭子形如枯木的场景——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有点玄乎,但是正是很多道教人士打坐飘飘然的形象,我宁愿相信这样的存在。我一顿饭不吃都觉得心慌,爱我的人也会表达担心,但是宗教人士常常都是置食物度外。比如学校的巴基斯坦学生每一年的斋月ramadan,日落前不能沾染任何食物和水。 而此段最重要的概念也在于“丧我”——同前面的“丧其耦”一个意思:(身与神为偶,物与我为偶)】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xu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此段描述了世间万象,中间一句“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曾经在我“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比较喜欢。而实际上,真正的近死之心是根本不能言说的。还活着,就说明还有希望。这里描述的近死之心其实是说前面那种人最终的结局——说话如射箭一般,不说话又是在等待时机一举制胜,如秋冬景物一般衰败,沉溺在自我行为之中,心灵闭塞老朽枯竭。临末尾一句比较搞笑——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千变万化的心情日夜交替,而又不知道他们怎么产生的,所以就懒得去想了)。。嘿嘿,也有你参不透的东西哈?!】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此段读起来像绕口令,却是大道理所在。有点不知周公之梦蝴蝶与,蝴蝶之梦与周与之感,自我的界限在这些文字的读诵中,慢慢模糊。】——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在这篇中,还叙述了朝三暮四的故事。结论是“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啮缺问乎王倪曰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 :“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 :“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 :“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 ?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 :“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王倪曰 :“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
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这里叙述了万物的标准。我觉得这里的道理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高明,也更灵活,更有实际操作性。己所不欲教给人的是换位思考,是让自己站到了对方的位置。而这里说的是必须以对方的角度来看待。必须跳出自我中心,站在更高的高度,用平等的态度平静的心情去衡量。】
【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天籁,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意思是地籁是风吹所至,人籁是人奏乐器所成,而天籁才是万物和谐之音。脑袋里已经想到了在蜀南竹海里面风吹竹子声鸟叫声溪水潺潺声那样的美好感觉。另外,本段描述南郭子形如枯木的场景——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有点玄乎,但是正是很多道教人士打坐飘飘然的形象,我宁愿相信这样的存在。我一顿饭不吃都觉得心慌,爱我的人也会表达担心,但是宗教人士常常都是置食物度外。比如学校的巴基斯坦学生每一年的斋月ramadan,日落前不能沾染任何食物和水。 而此段最重要的概念也在于“丧我”——同前面的“丧其耦”一个意思:(身与神为偶,物与我为偶)】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xu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此段描述了世间万象,中间一句“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曾经在我“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比较喜欢。而实际上,真正的近死之心是根本不能言说的。还活着,就说明还有希望。这里描述的近死之心其实是说前面那种人最终的结局——说话如射箭一般,不说话又是在等待时机一举制胜,如秋冬景物一般衰败,沉溺在自我行为之中,心灵闭塞老朽枯竭。临末尾一句比较搞笑——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千变万化的心情日夜交替,而又不知道他们怎么产生的,所以就懒得去想了)。。嘿嘿,也有你参不透的东西哈?!】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此段读起来像绕口令,却是大道理所在。有点不知周公之梦蝴蝶与,蝴蝶之梦与周与之感,自我的界限在这些文字的读诵中,慢慢模糊。】——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在这篇中,还叙述了朝三暮四的故事。结论是“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啮缺问乎王倪曰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 :“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 :“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 :“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 ?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 :“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王倪曰 :“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
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这里叙述了万物的标准。我觉得这里的道理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高明,也更灵活,更有实际操作性。己所不欲教给人的是换位思考,是让自己站到了对方的位置。而这里说的是必须以对方的角度来看待。必须跳出自我中心,站在更高的高度,用平等的态度平静的心情去衡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