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梦工厂试图拼接地球
![]() |
从麦哲伦说起。
据说1522年麦哲伦和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以实践完成了地球是两个半球合体的理论印证,从而也拉开了东西方分而并存的物理属性和文化属性。
东西方文化很少交流,也很难交流,除了偶尔的几次大规模的相互侵略。战争侵略仅仅是历史的翻书页,瞬间过去,此后,西方依然看他们圣经,东方继续读他们的禅学和传统,继续相安无事。
东西方文化仍然是两个异样的文化半球。
抛开文学和艺术这些大课题,在动画电影上东西方向来各守堡垒井水不犯河水,西方有西方的经典,如《狮子王》《人猿泰山》;而东方也有东方的教材,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
总有不满足或者厌烦的时候,所以就产生了越位。如果十年前的《花木兰》是西方动画探进东方文化的一只脚的话,这次准备了10年的梦工厂带着《功夫熊猫》,看来要试图以文化拼贴全整个地球。
斯帝文森给东方的一封情书
似乎有些自恋式的煽情,但我实在找不出更恰到好处的标题,更何况是导演本人的自白。故事题材结构内容完全以东方体编制,然后用斯帝文森那满含西式的口吻深情地念出来。
出于对中国传统的偏执,据说这封信写了将近十年,因此片中的中国文化拿捏的非常到位。从表象看起,中国元素触目皆是:做面条起家的父子店,偶尔萌发做豆腐想法,由玩筷子牵扯出东方饮食的渊源,掌门或者大师必然身居高山,叼衔神龙秘籍的盘龙活脱从紫禁城中搬了出来,桃树枯荣的寓意以及乌龟大师宿命携桃花随风而去(放在西方绝对弄个精美的十字架),阿波手刨脚蹬徽派建筑的屋脊瓦片到处乱窜,等等等等,每一个素材都打着纯正中国材料的烙印。
如果说要做出这些并不能成为惹眼理由的话,那大量对白充斥着东方哲学的思辨,然后深入浅出的用西方口吻言简意赅的脱口而出,就是内功的层次了。
截至踏入影院之前,据说票房不错,这给去中国化的人们和抵制西方的人们一记漂亮的耳光,任何自闭性质的拒绝都是恐惧和愚蠢的表现。然而,事实也印证这一点,斯帝文森这部情书电影让我心潮涌动。
用西方的锅爆炒东方的哲学
如果说<功夫之王>是浮光掠影的浏览中国花拳绣腿体貌的话,《功夫熊猫》比如葵花点穴手,已经三番五次的点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
正邪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抢夺神龙秘籍,而秘籍最终告诉大家的是没有秘籍。对于饱读中国武侠的人们不会不熟悉,“无招胜有招”, “见招拆招”,“没有真正的天下第一”等等充满东方思辨的要典。阿波和豹太郎分别从神龙秘籍中照见自己的影子,这也许就是做秘籍之人当时的良苦用心。
如果还在东方人这些意识形态的思维中搅乱了脑汁,那阿宝老爹的面条秘方就成为帮助消化的思想消食片。所以,东方哲学过于散漫和没有主题,但是经过西式的点拨和爆炒,就容易取其捷径的看到答案。
便想起奥斯卡获奖短篇动画《不射之射》,取材于中国先秦,故事缓缓流淌,却也娓娓道来的感慨。但偏离商业运作的原则太远,因此也不容易立竿见影的得到成效和好评。
由此可证:如果要把东方的文化打上商业的标签,贩卖于西方,那最好爆炒一下,否则容易得到不消化的症结。诚然,梦工厂这一锅已经炒到火候。
动画电影不打折扣
我曾想,如果斯帝文森不用动画,他的最终目的将会被打到几折。不错,这是东方题材的西方口味动画。选定东方演员来出演,能否演出口齿灵落点到即止西式幽默,选定西方演员却又如何把不可言传的东方韵致表现到位。也许演技在这里根本不容许成为一个话题,因为动物动画根本就可以逃离演技这一个难缠的樊篱。
因此,动画电影首先打破了演员演技衡量这一个课题,其次,运用动物刻画故事也容易避免针尖麦芒式的明星演员非议。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动画几乎能做到一切想法,只要你大脑中有存货。
一本中国功夫概略指南
既然是功夫片,主食便定然少不了打斗。从被选定神龙大侠那一刻起,拳脚功夫便粉墨登场。阿波师兄弟们的练武场,见到著名的少林铜人巷(李小龙练武也用这个)。紧接着逃狱大战阴森凶险,夺包子大战的小场幽默,5师兄妹们天桥阻击战的命悬一线,直到豹太郎杀浣熊师傅面前。
这场师徒大战一笔带过,作为垫场取舍的恰达好处。原因有三个:其一,浣熊根本无心跟豹太郎争斗,因为情感纠葛,也因为内疚。其二,豹太郎天赋甚高功夫确实十分了得,这在越狱一战中已经初显睨端,天桥阻击战中一比五的对决也尽显豹太郎武林地位,在此便无需着墨太多。其三,因为主要给龙典争夺战留足空间。大家都惦记着阿宝和豹太郎两位神龙大侠的巅峰对决呢。
因此,所有武打场面均侧重体现出一个主题,成龙的幽默格斗,李连杰的传统把式,周星驰的写意拳脚,还有浣熊师傅用教鞭三两下纠正娇虎架势的桥段,似乎所有师傅都是这样教育徒弟的,中国功夫的代表风范一一出尽了风头。而这些经典的桥段也仅有可能在阿波的世界里集体出现。
人物角色的动物属性
明眼人一目便可看出五个徒弟的挑选分别代表了五种功夫,而乌龟代表智慧的长者,豹子的武力暴乱,飞禽选用了成事不足的鸭子而舍弃鹰等代表,都体现了动物角色的选择和刻画精确到位。值得一提得是五个徒弟性情刻画的天壤之别,寥寥的对话分别刻画出了他们不同的性格。配角当然配主角用,但是他们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每个人物旗帜鲜明,这也是好莱坞商业的良好习惯。
此外,片头做梦用二维,正片用三维,结尾再用二维,主次鲜明,也体现出主笔人的精细情思。他们说上帝存在细节之中,好片子也存在细节之中。
地道的本土化配音语言
相信配音是任何一部进出口公映影片的无可逃避硬伤。进口片配中文是,国产片配外文更是。即使东方演员(本土化的)能精准的念出外片字幕,但仍然很难配出西方人语气,至于东方人的语感以及话语的味道,更是西方配音演员难以企及的,偏执点来说,管说话的两根脑神经都不一个味道,如何神似,甚至入味?
本片的配音为整个动画增色不少,尤其乌龟大师带有咀嚼式的语录,把老态龙钟的智慧用音色鉴别的昭然若揭。如果仍然不能明显的咂摸出本土配音的汁味来,类比一下石斑鱼给周星驰的配音,就能鉴定出本片精品的成色。
此外,除了语音入味之外更有语录的到位。在经典对白的同时还不忘记本土化的跟随流行,比如“一切皆有可能”“很强很能打”、“消息不分好坏”、“往往在逃避命运的路上,却与之不期而遇”之类的。在轰然大笑的同时,相信穿插得更多的是会心一笑。心照不宣,是为幽默的至高境界。
东方的站牌仅是始发站
乌龟::是的,看着这棵树,我不能让树为我开花,也不能让它提前结果。
师傅:但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控制,我可以控制果实何时坠落,我还可以控制在何处播种,那可不是幻觉,大师。
乌龟: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可你只能得到桃子。 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 。
师傅:可桃子不能打败太郎。
乌龟:也许它可以的 ,如果你愿意引导它、滋养它、相信它。
如此思辨的东方哲学对白,已经渗透到了尖端的西方动画技术中。
不管怎样,梦工厂横跨东西方文化的雄心是拓展的必然,并且昭然若揭,那么迪士尼将如何接招?是继续在西方文化中继续考取学位,还是近随脚步踏进东方文化的大门?迪士尼下一步动作,让我们跟梦工厂同样坐在影院前排拭目以待。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