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找工作
六月份表弟来电话说工作定了,最终签了浙江的一家民营上市公司,待遇相对不错,而且能学到东西。真为他高兴。
表弟读的只是武汉一所二本大学本科,从年初开始获得好几家公司的录用,很不简单。我们的亲戚长辈都是农民、教师、工人,没人帮得上忙。在学校没有竞争优势,专业成绩不突出,家里也没有任何关系的情况下,表弟取得这样的“战绩”真的很不容易。回顾一下他找工作的经历,我想写下来分享一下,或许能对一些类似情况的同学有点点帮助。对很多家庭来说供孩子读大学不容易,尽力找个好点的工作很重要,不能栽在“找”字上。
表弟早就知道找工作会不容易,所以起步也比较早,去年大四刚开学,表弟就打电话找我聊找工作的事儿。(当然了,前几年他也不是白混的,回头说简历的时候再说。)武汉的学校很多,全国各地来招人的单位也不少,我们分析了一下,北京上海生活成本太高,武汉学校多就业机会一般,应该多注意江浙和广东的机会。嗯,第一条就是起步早,定位清晰。
然后表弟发过来他的简历,我帮他修改。他的简历做的还不错,很简单,一页表格,包括了该有的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获奖情况,和自我认知(才能和个性)。缺点是不清晰,显得有点夸张。我做了如下的修改:
- 重新排版,去掉表格,每一项标题醒目,下面内容分条列出。这样很必要,因为通过Email发简历的时候,要直接贴到正文,不能作为附件发,否则收件人根本不看。而且简历的格式就像一个人的面貌着装,一定要清爽,重点突出。
- 把“工作经历”改成“工作和实践经验”,把下面原来的I.II .III.这样的格式去掉,改成按时间为序的条目,也就是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做了什么工作,每条经验下面都写了自己负责的具体事项。这样更为真实可信。
- 把“自我认知(才能和个性)”改成“技能和特长”,前者显得太主观。
添加英文版。即使自己英文不好,去外企机会不大,英文简历也很重要,这能让招聘者看到你的能力和做事态度。
- 另外就是投技术类和市场销售类可以用不同的简历,针对不同要求,突出不同的重点。
简历的格式如果不好,别人就注意不到重要的信息,但是如果内容不好,那就是没有信息。表弟的简历突出了实践经历(兼职、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各种竞赛),强调了自己在协调和沟通能力,安排复杂事情的条理性等方面获得的锻炼。并且还写了自己在文体活动方面的特长。总之,简历的内容很充实,展现了成熟、开朗、有活力的形象。当然这就是平时积累出来的,否则面试的时候,HR和你聊一聊就发现你不是这样的人。大学期间一定要多方面锻炼自己,即使打定主意将来做技术工作,沟通和协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部也经常要和采购部、市场部,还有客户、供应商等等方面一起工作。
还有一点表弟也做的很好,他和已经工作的各地的表哥表姐打电话交流。虽然大家帮不上什么实际的忙,但是或多或少能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深圳的表姐给讲了那边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她在采购部的工作。我们也会给他讲讲公司的结构,都有些什么职位,具体干什么的。有了一些形象的了解之后,在网上看职位描述就不那么抽象了,投简历时能选择更多的职位。你获得的每条信息都不会白费。
去年八月初,表弟拥有了一份像样的简历,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对公司里的结构职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做好了投入找工作的准备。接下来就要面对真正的考验了。一次次投简历,获得面试。表弟面试的过程比我想象的顺利多了。我不得不比较一下我们的区别。
当年我找工作的时候,虽然毕业于所谓“名校”,但是找得很艰辛,所以刚开始特别替表弟担心,还和老公商量实在不行让在广州开公司的朋友帮忙,让表弟去他那弄点经验。但是表弟不怎么担心,就是说努力找。果然年初的时候,表弟就获得了一个公司的录用,公司还有点名气,我听说过的他们的产品,觉得不错啊。不过专业不对口,待遇也很一般,表弟放弃了。后来表弟又参加了一些面试,最终选定了浙江的公司。
表弟说他面试的优势是“脸皮厚”。听说有一次集体面试,面试官看了他的简历,突然让他到前面做自我介绍,他就很大方的站到前面讲了。那次面试他通过了。我想这就是有没有自信的区别吧,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获得的面试机会也不少,通过笔试也很顺利,但到面试就容易“见光死”,后来通过一次次面试才练出来,不那么“害羞”了。我要是像表弟一样,多参加一些歌唱大赛,学校院系晚会这些活动锻炼一下自己就好了,就不会用那么多面试交学费了。
每个人的特点优势不同,找工作的路径也不同,但是早做准备,利用一切资源,有耐心和自信一定会帮到你。
表弟读的只是武汉一所二本大学本科,从年初开始获得好几家公司的录用,很不简单。我们的亲戚长辈都是农民、教师、工人,没人帮得上忙。在学校没有竞争优势,专业成绩不突出,家里也没有任何关系的情况下,表弟取得这样的“战绩”真的很不容易。回顾一下他找工作的经历,我想写下来分享一下,或许能对一些类似情况的同学有点点帮助。对很多家庭来说供孩子读大学不容易,尽力找个好点的工作很重要,不能栽在“找”字上。
表弟早就知道找工作会不容易,所以起步也比较早,去年大四刚开学,表弟就打电话找我聊找工作的事儿。(当然了,前几年他也不是白混的,回头说简历的时候再说。)武汉的学校很多,全国各地来招人的单位也不少,我们分析了一下,北京上海生活成本太高,武汉学校多就业机会一般,应该多注意江浙和广东的机会。嗯,第一条就是起步早,定位清晰。
然后表弟发过来他的简历,我帮他修改。他的简历做的还不错,很简单,一页表格,包括了该有的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获奖情况,和自我认知(才能和个性)。缺点是不清晰,显得有点夸张。我做了如下的修改:
- 重新排版,去掉表格,每一项标题醒目,下面内容分条列出。这样很必要,因为通过Email发简历的时候,要直接贴到正文,不能作为附件发,否则收件人根本不看。而且简历的格式就像一个人的面貌着装,一定要清爽,重点突出。
- 把“工作经历”改成“工作和实践经验”,把下面原来的I.II .III.这样的格式去掉,改成按时间为序的条目,也就是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做了什么工作,每条经验下面都写了自己负责的具体事项。这样更为真实可信。
- 把“自我认知(才能和个性)”改成“技能和特长”,前者显得太主观。
添加英文版。即使自己英文不好,去外企机会不大,英文简历也很重要,这能让招聘者看到你的能力和做事态度。
- 另外就是投技术类和市场销售类可以用不同的简历,针对不同要求,突出不同的重点。
简历的格式如果不好,别人就注意不到重要的信息,但是如果内容不好,那就是没有信息。表弟的简历突出了实践经历(兼职、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各种竞赛),强调了自己在协调和沟通能力,安排复杂事情的条理性等方面获得的锻炼。并且还写了自己在文体活动方面的特长。总之,简历的内容很充实,展现了成熟、开朗、有活力的形象。当然这就是平时积累出来的,否则面试的时候,HR和你聊一聊就发现你不是这样的人。大学期间一定要多方面锻炼自己,即使打定主意将来做技术工作,沟通和协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部也经常要和采购部、市场部,还有客户、供应商等等方面一起工作。
还有一点表弟也做的很好,他和已经工作的各地的表哥表姐打电话交流。虽然大家帮不上什么实际的忙,但是或多或少能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深圳的表姐给讲了那边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她在采购部的工作。我们也会给他讲讲公司的结构,都有些什么职位,具体干什么的。有了一些形象的了解之后,在网上看职位描述就不那么抽象了,投简历时能选择更多的职位。你获得的每条信息都不会白费。
去年八月初,表弟拥有了一份像样的简历,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对公司里的结构职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做好了投入找工作的准备。接下来就要面对真正的考验了。一次次投简历,获得面试。表弟面试的过程比我想象的顺利多了。我不得不比较一下我们的区别。
当年我找工作的时候,虽然毕业于所谓“名校”,但是找得很艰辛,所以刚开始特别替表弟担心,还和老公商量实在不行让在广州开公司的朋友帮忙,让表弟去他那弄点经验。但是表弟不怎么担心,就是说努力找。果然年初的时候,表弟就获得了一个公司的录用,公司还有点名气,我听说过的他们的产品,觉得不错啊。不过专业不对口,待遇也很一般,表弟放弃了。后来表弟又参加了一些面试,最终选定了浙江的公司。
表弟说他面试的优势是“脸皮厚”。听说有一次集体面试,面试官看了他的简历,突然让他到前面做自我介绍,他就很大方的站到前面讲了。那次面试他通过了。我想这就是有没有自信的区别吧,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获得的面试机会也不少,通过笔试也很顺利,但到面试就容易“见光死”,后来通过一次次面试才练出来,不那么“害羞”了。我要是像表弟一样,多参加一些歌唱大赛,学校院系晚会这些活动锻炼一下自己就好了,就不会用那么多面试交学费了。
每个人的特点优势不同,找工作的路径也不同,但是早做准备,利用一切资源,有耐心和自信一定会帮到你。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