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瑄瑄情商】应对孩子被“欺负”问题
听到或看到自己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推了、挠了…父母心里多少一定会有些许心疼和气愤。同时又对于要不要上前干预显得很矛盾:教自己孩子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吧好像不太好,不教他还手吧又怕他以后受欺负总吃亏。咋办?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得分情况。下面就结合后台的提问来谈谈我的想法。
区分孩子间正常的交往和“被欺负”
绝大部分时候,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并无危险性,基本都属于游戏。孩子有时还会觉得“小争抢”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不认为是自己“被欺负”。这个时候,倒是大人有些焦虑了。
所以,一般孩子们之间玩耍,有争抢,都属于正常。只要他们都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并没有遇到情绪上的问题,那大人就不要去打扰。孩子之间有时候就是通过一些肢体的接触来交往的。他们之间的肢体接触更多带有游戏的成分,并没有太多“吃亏”不“吃亏”这样的想法。大人要做的,只是尽到监护人的责任,确保孩子们的基本安全。
而且,孩子现在没反应,跟以后“容易被欺负”没有任何逻辑上的联系。只要能在日常教养过程中,教会孩子界限区分,那么等孩子长大,若遇到触及自己的底线,就一定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
说到这里,我想提醒一类父母——他们平日里常常会提醒孩子“谦虚、谦让”,这没错,但为了养成孩子更清晰的界限意识,请额外注意下面两个点:
1、请呵护好孩子的“物权”发展,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比如孩子3岁之前不爱分享是正常的,不批评;平时多带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等,明确告知“这是你的”,别人不能随意拿走,想要玩的话需要经过“你的同意”。日常和孩子说话也可以多用“你的”、“我的”,帮孩子做好界限区分。
2、在公共场所玩,孩子得到一样物品后占着半天不想松手,又有别的小朋友等着玩儿,那么父母也不必太尴尬,不要硬逼孩子放弃,或者指责孩子不懂事,只需要提醒孩子,并且依从孩子的意愿做个约定:我们再玩N分钟吧,这边有小弟弟在等着呐,我觉得那边好像更有意思(转移注意力)。
这样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催逼,等孩子长大,自然不怕去做真正的自己。
当孩子跟父母讲述并求助了之后,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做正确的归因,跟他一起来解决问题。下面是一些原则和方法:
1、引导孩子不要畏惧和逃避。遇到欺负自己的小朋友,直接问问他“你为什么欺负我?”可以求助老师,甚至反击。
2、引导孩子想一想怎么样应对。比如:“如果他是一个凶恶的大熊,我们怎么去对待他呢?”“我们好好吃饭长个大个子,有力气了他就不敢欺负我们了对不对?”帮助孩子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3、观察这个孩子是不是谁都欺负,欺负别人的这个孩子的行为是不是经常的,是不是所有人他都欺负。如果这个孩子确实有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可以跟孩子的父母了解一下情况。以及请学校老师进行干预、协调,以解决问题。
也有时候,孩子在外面遇到问题,回家并不一定能够说得出来。这是最让父母着急的情况。微信后台上,我就经常会遇到这类无助的父母。对于这种情况,除了上面的建议,我还推荐一个小的技巧,那就是游戏。
尤其有些偏于安静的乖小孩,父母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孩子近期情绪状态明显异样,甚至晚上做噩梦,但是白天怎样问孩子都问不出什么来,那么可以这样做:
带孩子出去玩儿,最好由孩子爸爸跟孩子做个游戏,陪孩子经历一下幼儿园的一天的生活,让爸爸做保护伞,告诉宝宝什么都不怕。孩子在放松、对大人充满信赖的情况下,会更有可能表达自己。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得分情况。下面就结合后台的提问来谈谈我的想法。
区分孩子间正常的交往和“被欺负”
绝大部分时候,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并无危险性,基本都属于游戏。孩子有时还会觉得“小争抢”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不认为是自己“被欺负”。这个时候,倒是大人有些焦虑了。
所以,一般孩子们之间玩耍,有争抢,都属于正常。只要他们都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并没有遇到情绪上的问题,那大人就不要去打扰。孩子之间有时候就是通过一些肢体的接触来交往的。他们之间的肢体接触更多带有游戏的成分,并没有太多“吃亏”不“吃亏”这样的想法。大人要做的,只是尽到监护人的责任,确保孩子们的基本安全。
而且,孩子现在没反应,跟以后“容易被欺负”没有任何逻辑上的联系。只要能在日常教养过程中,教会孩子界限区分,那么等孩子长大,若遇到触及自己的底线,就一定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
说到这里,我想提醒一类父母——他们平日里常常会提醒孩子“谦虚、谦让”,这没错,但为了养成孩子更清晰的界限意识,请额外注意下面两个点:
1、请呵护好孩子的“物权”发展,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比如孩子3岁之前不爱分享是正常的,不批评;平时多带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等,明确告知“这是你的”,别人不能随意拿走,想要玩的话需要经过“你的同意”。日常和孩子说话也可以多用“你的”、“我的”,帮孩子做好界限区分。
2、在公共场所玩,孩子得到一样物品后占着半天不想松手,又有别的小朋友等着玩儿,那么父母也不必太尴尬,不要硬逼孩子放弃,或者指责孩子不懂事,只需要提醒孩子,并且依从孩子的意愿做个约定:我们再玩N分钟吧,这边有小弟弟在等着呐,我觉得那边好像更有意思(转移注意力)。
这样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催逼,等孩子长大,自然不怕去做真正的自己。
当孩子跟父母讲述并求助了之后,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做正确的归因,跟他一起来解决问题。下面是一些原则和方法:
1、引导孩子不要畏惧和逃避。遇到欺负自己的小朋友,直接问问他“你为什么欺负我?”可以求助老师,甚至反击。
2、引导孩子想一想怎么样应对。比如:“如果他是一个凶恶的大熊,我们怎么去对待他呢?”“我们好好吃饭长个大个子,有力气了他就不敢欺负我们了对不对?”帮助孩子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3、观察这个孩子是不是谁都欺负,欺负别人的这个孩子的行为是不是经常的,是不是所有人他都欺负。如果这个孩子确实有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可以跟孩子的父母了解一下情况。以及请学校老师进行干预、协调,以解决问题。
也有时候,孩子在外面遇到问题,回家并不一定能够说得出来。这是最让父母着急的情况。微信后台上,我就经常会遇到这类无助的父母。对于这种情况,除了上面的建议,我还推荐一个小的技巧,那就是游戏。
尤其有些偏于安静的乖小孩,父母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孩子近期情绪状态明显异样,甚至晚上做噩梦,但是白天怎样问孩子都问不出什么来,那么可以这样做:
带孩子出去玩儿,最好由孩子爸爸跟孩子做个游戏,陪孩子经历一下幼儿园的一天的生活,让爸爸做保护伞,告诉宝宝什么都不怕。孩子在放松、对大人充满信赖的情况下,会更有可能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