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查看话题 >记忆里的橡皮擦
开篇说明:不是如同名电影一样悲伤的调调,我真的是来说—橡皮擦的,因为是收藏物,翻出来的时候都带着回忆呢!
第一张图:小学至初中(1994-2003)(暴露年龄也无所谓了╮(╯_╰)╭长相直接减龄3-6岁,小朋友,不要再叫我阿!姨!了! 阿姨我瞪你哦!!!)
开始收藏橡皮擦是源于在大表姐家受到的震撼。小时候还在老家的时候,外婆家三子女的家庭收入情况很和谐地按照降序排列。虽然我小,但是狮子座的本性难以被掩盖,很快我就跟大方有趣的大表姐结成同盟(我亲切地称她为姐,怕“表姐”太生分,充分展现了我跟屁虫的决心),一致对抗很吝啬很龟毛的处女座二表姐。没有电脑的年代,我姐家的装修可以称得上奢华,每周末最期待地就是去她家玩儿,每次去都会跑到她的房间看橡皮。她家的橡皮摆放地很有特色,一大块透明塑料上有一个个小塑料口袋,搭在她画画用的画架上,每个小袋里随意装着橡皮,很有在如今文艺咖啡店外售卖的感觉。小孩子对物品的留恋很多时候来源于复制,我就这样复制了一个姐姐的喜好。从软磨硬泡了第一个橡皮(下图一最左边的恐龙一套)开始,这二十年来我只要逛文具店就会看看有没有好看的橡皮,看到了就会忍不住买回来,塞进一个有锁的抽屉里,这么做是避免哪天我爸妈心血来潮以整理之名就把它们扔了。。。
这张图有21个/套在老家和深圳收藏的橡皮,直接反映了我当时的零花钱和软膜硬泡的水平~~~记不清哪些是央求我姐送我的,哪些是自己买的了,但把它们摆好我才发现我收藏的种类很类似,蔬果类、动物类、图形类。有几个隆重介绍一下:最上面一排的第二个黄色苹果内的红心是透明的,对着光看很剔透,在九几年是很有特点的一种橡皮;紧挨着它的非橡皮擦,但也很有时代感,它是香珠,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流行过好一阵,我们会在铅笔盒的下面一层摆上四五颗图中紫红色颗粒状的香珠,每次一打开就有一种淡雅香水的味道,使劲一闻,特别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现在还是香的!!!横纹五角星旁边的那个橡皮擦在当时也是很流行的一种,上面是橡皮下面是滚轮,用途就是把擦出来的橡皮末末给粘起来;它的右边是当时很流行的动漫角色—西瓜太郎,现在还有人知道么~~~;西瓜太郎下横着那条蓝白色的橡皮如果从横截面来看的话是一条鱼的样子,鱼身是透明的,对着阳光,像看到一片海,这个在我第一眼看到时就决定非它不可,说服好久才得到;整张照片最右边的有替芯的似自动铅笔似的橡皮在深圳从98、99年流行起来,刚到这个大城市,我常常张着下巴看文具店里的难以想象的各种新奇橡皮,看的时候握拳,攒一阵零花钱,待感觉自己有支付的心理准备了就把看中的带回家。
我一直到高中还习惯用铅笔做题,橡皮却一直都用的是黄色的印着4B的长方形块状的那种,一次也没有想过把收藏的拿来用。高中之后很少逛文具店了,买笔都去文具批发市场,成盒成盒地买,那个地方的橡皮都用来满足使用,很少有新奇之物,所以下面这张照片里呈现的第一排基本上没有太多特色。我的收藏也慢慢偏向于从第二排开始的模型式的橡皮,第二排最左边绿黄红的是包剪锤;下排的黄色邮筒、必胜护身符、充电野菜还有Lemon Water都于2012年购于上海外滩边一家很有名的文具店,那一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对于美好橡皮的喜爱和资金不足之间的严重矛盾,因为都是日本进口的,所以价格上比普通橡皮贵了好几倍,挑挑选选很久才决定把这四个代表买回来;那个盒子里的“甜点”都是可以拆卸下来的,垫着的纸就是吃甜点时的纸托,拿在手上真的想一口咬下去;我从英国带回了三个橡皮,左边的红色英国电话亭购于伦敦,下一张照片里的Cadbury购于吉百利伯明翰工厂纪念品店 和 Alice in Wonderland购于牛津的爱丽丝的店。相比之下,英国的橡皮偏向于实用方面,能买到这种有造型的基本上都是在纪念品商店,而且基本上造型差不多。
写这一篇整理文源于这个线上活动快来晒你珍藏的小物件,我曾经珍爱的“珠宝盒”(其实就是装了很多塑料项链),玩偶,八音盒等等,都在一次次搬家的过程中或丢失或送人,随着它们,我的生活出现了一个个的断点,很庆幸收藏橡皮一直是以线性陪着我长大,我想待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要挂起一大面带有小口袋的透明塑料,把它们放进去,既可装饰又可做收纳。这就是我的童心。
第一张图:小学至初中(1994-2003)(暴露年龄也无所谓了╮(╯_╰)╭长相直接减龄3-6岁,小朋友,不要再叫我阿!姨!了! 阿姨我瞪你哦!!!)
开始收藏橡皮擦是源于在大表姐家受到的震撼。小时候还在老家的时候,外婆家三子女的家庭收入情况很和谐地按照降序排列。虽然我小,但是狮子座的本性难以被掩盖,很快我就跟大方有趣的大表姐结成同盟(我亲切地称她为姐,怕“表姐”太生分,充分展现了我跟屁虫的决心),一致对抗很吝啬很龟毛的处女座二表姐。没有电脑的年代,我姐家的装修可以称得上奢华,每周末最期待地就是去她家玩儿,每次去都会跑到她的房间看橡皮。她家的橡皮摆放地很有特色,一大块透明塑料上有一个个小塑料口袋,搭在她画画用的画架上,每个小袋里随意装着橡皮,很有在如今文艺咖啡店外售卖的感觉。小孩子对物品的留恋很多时候来源于复制,我就这样复制了一个姐姐的喜好。从软磨硬泡了第一个橡皮(下图一最左边的恐龙一套)开始,这二十年来我只要逛文具店就会看看有没有好看的橡皮,看到了就会忍不住买回来,塞进一个有锁的抽屉里,这么做是避免哪天我爸妈心血来潮以整理之名就把它们扔了。。。
![]() |
这张图有21个/套在老家和深圳收藏的橡皮,直接反映了我当时的零花钱和软膜硬泡的水平~~~记不清哪些是央求我姐送我的,哪些是自己买的了,但把它们摆好我才发现我收藏的种类很类似,蔬果类、动物类、图形类。有几个隆重介绍一下:最上面一排的第二个黄色苹果内的红心是透明的,对着光看很剔透,在九几年是很有特点的一种橡皮;紧挨着它的非橡皮擦,但也很有时代感,它是香珠,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流行过好一阵,我们会在铅笔盒的下面一层摆上四五颗图中紫红色颗粒状的香珠,每次一打开就有一种淡雅香水的味道,使劲一闻,特别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现在还是香的!!!横纹五角星旁边的那个橡皮擦在当时也是很流行的一种,上面是橡皮下面是滚轮,用途就是把擦出来的橡皮末末给粘起来;它的右边是当时很流行的动漫角色—西瓜太郎,现在还有人知道么~~~;西瓜太郎下横着那条蓝白色的橡皮如果从横截面来看的话是一条鱼的样子,鱼身是透明的,对着阳光,像看到一片海,这个在我第一眼看到时就决定非它不可,说服好久才得到;整张照片最右边的有替芯的似自动铅笔似的橡皮在深圳从98、99年流行起来,刚到这个大城市,我常常张着下巴看文具店里的难以想象的各种新奇橡皮,看的时候握拳,攒一阵零花钱,待感觉自己有支付的心理准备了就把看中的带回家。
我一直到高中还习惯用铅笔做题,橡皮却一直都用的是黄色的印着4B的长方形块状的那种,一次也没有想过把收藏的拿来用。高中之后很少逛文具店了,买笔都去文具批发市场,成盒成盒地买,那个地方的橡皮都用来满足使用,很少有新奇之物,所以下面这张照片里呈现的第一排基本上没有太多特色。我的收藏也慢慢偏向于从第二排开始的模型式的橡皮,第二排最左边绿黄红的是包剪锤;下排的黄色邮筒、必胜护身符、充电野菜还有Lemon Water都于2012年购于上海外滩边一家很有名的文具店,那一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对于美好橡皮的喜爱和资金不足之间的严重矛盾,因为都是日本进口的,所以价格上比普通橡皮贵了好几倍,挑挑选选很久才决定把这四个代表买回来;那个盒子里的“甜点”都是可以拆卸下来的,垫着的纸就是吃甜点时的纸托,拿在手上真的想一口咬下去;我从英国带回了三个橡皮,左边的红色英国电话亭购于伦敦,下一张照片里的Cadbury购于吉百利伯明翰工厂纪念品店 和 Alice in Wonderland购于牛津的爱丽丝的店。相比之下,英国的橡皮偏向于实用方面,能买到这种有造型的基本上都是在纪念品商店,而且基本上造型差不多。
![]() |
![]() |
写这一篇整理文源于这个线上活动快来晒你珍藏的小物件,我曾经珍爱的“珠宝盒”(其实就是装了很多塑料项链),玩偶,八音盒等等,都在一次次搬家的过程中或丢失或送人,随着它们,我的生活出现了一个个的断点,很庆幸收藏橡皮一直是以线性陪着我长大,我想待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要挂起一大面带有小口袋的透明塑料,把它们放进去,既可装饰又可做收纳。这就是我的童心。
-
微笑的假面小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6: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