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
查看话题 >当你面临死亡或最落魄时,那个电话打给谁?
想起过年回家时和小伙伴的闲聊,
手贱就去网上搜索了一下“最后一个电话”。
不出我想象,关于最后一个电话打给谁的问题,早已经有人讨论过,而答案你或许也已经猜到了八九不离十的地步。
排在第一的是家人(老妈或者老爸),因为亲情;排在第二的是爱人(丈夫或者前任),因为爱情;排在第三的是朋友(好哥们和好闺蜜),因为友情。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这个由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社会中,亲情>爱情>友情。
因为友情可以转化为爱情,爱情最后会成为亲情,这是联系的能动性和发展性。
1、
很多人说,最后一个电话,会打给老妈。
当然,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
第一个回复的就是这个答案。
答案或许很简单,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生活让你对母亲有着更多和更大的依恋,就如春晚曹云金的相声所讲的那样,回家先喊妈,“妈,我衣服;妈,饭好了吗?妈,今晚吃啥?”问老爸就一句话,“爸,我妈呢?”
段子搞笑,却很现实。
但凡一个家庭中,孩子和母亲关系的亲密总是高于父亲,这时候可能有人不同意了,说女孩子就喜欢和父亲关系好,女孩还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呢?对此,我不做评价,但据我观察,在一个家庭中,更多的时候,男孩和女孩还是和母亲更亲近的多。父亲的形象像山,高大,在家庭中代表的是责任,母亲责较为微弱,如水,温柔,在家庭中代表的是一种情感联系。父亲,母亲,阴柔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很多时候,因为有同理心,孩子总是对母亲有更多依赖。
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关于7.23动车事故。
故事的主人公叫朱平,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她搭乘那列死亡列车回家。
在新闻报道的最后,记者这样写道:
23日晚上,22时左右,朱平家的电话铃声曾经响起。朱妈妈连忙从厨房跑去接电话,来电显示是朱平的手机。“你到了?”母亲兴奋地问。
电话里没有听到女儿的回答,听筒里只传来一点极其轻微的声响。这个以为马上就能见到女儿的母亲以为,那只是手机信号出了问题。
似乎不会再有别的可能了——那是在那辆永不能抵达的列车上,重伤的朱平用尽力气留给等待她的母亲的最后一点讯息。
很多的时候,当我们悲伤时,软弱时,无奈时,最先想起的电话便是家里的电话,而你预想的接电话人便是母亲。因为,那个电话经过岁月和时间的积淀,已经牢牢刻印在你的心中,而你知道,在电话那头,会有人一直站在你的身后为你默默守护。
真实如我,很多时候我打给家里的电话往往是自己最悲凉无助和失望落寞时候。
大学读书,每周会有几个电话打给家里,或者问候家里人的健康状况,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自己的口袋干瘪了,生活费没剩下多少了,有时候自己会因为买额外的东西而花特别快,打电话的时候心里总是战战兢兢,忐忐忑忑,打电话前心里总是七上八下,但爸妈总是善解人意,没说几句话就会问我,是不是又没有钱了。更有甚者,在我即将打电话给家里要生活费的时候,家里的电话就过来了,而且直奔主题,那时候,心里的幸福感和知足感不亚于自己小学时候考了全班第一。很多时候,我想或许这就是家人之间的一种心灵感应,是在多年的成长岁月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一种相互熟知的习惯。
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2011年3月,我参加研究生复试,最后失利后在那个宿舍阳台上给老妈打电话的场景,我甚至记得当时还在复试学校准备的宿舍中,那栋楼是A2宿舍楼,我住在503的房间。
成绩出来那晚,我站在阳台上,觉得瞬间世界在那一刻崩塌了,外面的灯光渐渐暗淡。我拿起电话拨打了家里熟悉的号码。老妈接的电话,我长吸一口气,以十分冷静的口气对她说道,差一点,没考上。我怕如果自己语气如果过于伤心,会引起家人的担心。沉默了一会,电话对面传来老妈依旧爽朗的回答,“没事,就把这一趟出去面试当做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了。记得早点回去,注意身体。”
在那一刻,我打电话只是想寻求一个安慰,
而在这一刻,我得到了,而且超出预期。这样的回答,简单却有力,因为这是家人所能带给自己的温暖,这温暖为你疗伤。
2、
在以前,那时候电话刚刚普及,手机也不多见。
记电话号码一般都用笔记在纸上,等到要联系的时候找出来那本小的电话簿。
即使在高考结束后,我们同学间保留相互联系方式的办法要么是一个留言本,要你写下一段祝福,顺便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最简单的就是一个电话簿,找对方要下联系方式,以备将来联系。
那时候,人们的脑袋异常灵便,或许也是因为电话名录少的缘故,但凡是同学间的电话,要不了三五天就全部能记住了,更有的同学,只要你报出那个电话号码,他立马可以猜出是谁。而现在,手机越来越普遍,人却越来越笨拙,凡事都简便了,电话直接存到手机里,三五秒的时间,也不会再刻意去记住一个电话号码了。
偶尔我会打开自己的手机通讯录,从A到Z翻看一下里面的联系人,我常常发现,虽然那里有他的名字,也有他的号码,但却就是想不起来这个人半点模样,也记不起来我们当时互相交换电话号码时候的情景。心里也曾想着,拨通这个号码打过去看看,但想到打电话过去问对方是谁,也太不礼貌了,后来索性就删除了这个联系人。
我想上面啰啰嗦嗦写这么多,你应该和我有一样的体会。
要不,再做个测试,随便打开你的手机,找到一个联系人,你试着背背他的号码,再或者把你电话通讯录再简单看一遍,肯定有你不认识的人乱入了。
这都不说了,这是社会趋势,我们现在通讯设施很发达,但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的沟通很少,很无效。你想想,再想想,我们现在是不是处在一个沟通工具很发达,但沟通却很落后的一个时代。
我和你一样,刚开始通讯录上好友不多,也能记住十来个朋友的电话,但随着交际圈的拓展,里面存的名字和号码越来越多,就索性直接让手机通讯录给帮忙了。
到现在我能吐口而出说出来的号码不出7个。
而这里面除了家人的,有一个哥们的电话我从一开始记到现在。
因为我知道,当我需要好一个朋友,倾诉或者喝酒,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挂断我电话,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面前,而这就是友情。
友情,就是当你想找朋友帮忙时候,脑海中所能想起的第一个电话号码。
这样的号码不需要很多,一个人一辈子一两个就够了。
小伙伴A告诉我,小伙伴B在和同事一起吃饭的酒桌上被灌醉倒在了酒店的地山,昏迷的不省人事,需要找人才能接回去,而这时候的小伙伴B靠着仅剩下的一点意识拨打了小伙伴A的电话。A接到电话,马上就开车到了那个地方,安全把B接回了家。不知道为什么,A对我抱怨此事的时候,我反而替他高兴,我说,真好,他记得你的电话,把你当做可以托付的朋友。
关于同样的事情,B也遇到过,有一年恰逢年关,他在山西,口袋中所剩钱款不多,想着要回家过年,一时脑子冲动,去街上偷盗,结果被抓了现行,关在派出所里,需要的保证金还差50元。为这50元去哪找,他脑海中浮现过很多人,但最后他还是拨通了自己第一个想到的那个人和号码,果然,对方听闻此事,立马卖掉了家里的摩托车,代他交还了那50元。这样,B才得以回家过年。
“当时想到了很多人,但最后想想之所以没有找,就是因为自己知道这些人不是你在落难时候可以依靠的。我打电话,找的一定是我相信的朋友和哥们的。”
3、
最后,讲述的电话关于爱情。
多的话我就不说了。
因为很多时候,这个电话总是过于悲伤。
关于恋爱,关于分别,关乎前任。
那个电话一般而言,打完之后,就预示着两人关系的结束。
所以我就不多讲了。
而不悲伤的,
我知道,你们两个人最后会由恋人成为亲人,结婚生子。
而你最想打给对方的电话,就表示你们已经是相互依靠和值得信赖的对象了。
在将来,你们也会收到儿子在落寞悲伤的时候打给你们的电话。
好了,我说完了。
翻翻你的电话本,查找一下你的通讯录。
当你面临死亡或最落魄时,那个电话你会打给谁?
现在想想,或许就有了答案。
手贱就去网上搜索了一下“最后一个电话”。
不出我想象,关于最后一个电话打给谁的问题,早已经有人讨论过,而答案你或许也已经猜到了八九不离十的地步。
排在第一的是家人(老妈或者老爸),因为亲情;排在第二的是爱人(丈夫或者前任),因为爱情;排在第三的是朋友(好哥们和好闺蜜),因为友情。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这个由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社会中,亲情>爱情>友情。
因为友情可以转化为爱情,爱情最后会成为亲情,这是联系的能动性和发展性。
1、
很多人说,最后一个电话,会打给老妈。
当然,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
第一个回复的就是这个答案。
答案或许很简单,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生活让你对母亲有着更多和更大的依恋,就如春晚曹云金的相声所讲的那样,回家先喊妈,“妈,我衣服;妈,饭好了吗?妈,今晚吃啥?”问老爸就一句话,“爸,我妈呢?”
段子搞笑,却很现实。
但凡一个家庭中,孩子和母亲关系的亲密总是高于父亲,这时候可能有人不同意了,说女孩子就喜欢和父亲关系好,女孩还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呢?对此,我不做评价,但据我观察,在一个家庭中,更多的时候,男孩和女孩还是和母亲更亲近的多。父亲的形象像山,高大,在家庭中代表的是责任,母亲责较为微弱,如水,温柔,在家庭中代表的是一种情感联系。父亲,母亲,阴柔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很多时候,因为有同理心,孩子总是对母亲有更多依赖。
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关于7.23动车事故。
故事的主人公叫朱平,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她搭乘那列死亡列车回家。
在新闻报道的最后,记者这样写道:
23日晚上,22时左右,朱平家的电话铃声曾经响起。朱妈妈连忙从厨房跑去接电话,来电显示是朱平的手机。“你到了?”母亲兴奋地问。
电话里没有听到女儿的回答,听筒里只传来一点极其轻微的声响。这个以为马上就能见到女儿的母亲以为,那只是手机信号出了问题。
似乎不会再有别的可能了——那是在那辆永不能抵达的列车上,重伤的朱平用尽力气留给等待她的母亲的最后一点讯息。
很多的时候,当我们悲伤时,软弱时,无奈时,最先想起的电话便是家里的电话,而你预想的接电话人便是母亲。因为,那个电话经过岁月和时间的积淀,已经牢牢刻印在你的心中,而你知道,在电话那头,会有人一直站在你的身后为你默默守护。
真实如我,很多时候我打给家里的电话往往是自己最悲凉无助和失望落寞时候。
大学读书,每周会有几个电话打给家里,或者问候家里人的健康状况,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自己的口袋干瘪了,生活费没剩下多少了,有时候自己会因为买额外的东西而花特别快,打电话的时候心里总是战战兢兢,忐忐忑忑,打电话前心里总是七上八下,但爸妈总是善解人意,没说几句话就会问我,是不是又没有钱了。更有甚者,在我即将打电话给家里要生活费的时候,家里的电话就过来了,而且直奔主题,那时候,心里的幸福感和知足感不亚于自己小学时候考了全班第一。很多时候,我想或许这就是家人之间的一种心灵感应,是在多年的成长岁月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一种相互熟知的习惯。
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2011年3月,我参加研究生复试,最后失利后在那个宿舍阳台上给老妈打电话的场景,我甚至记得当时还在复试学校准备的宿舍中,那栋楼是A2宿舍楼,我住在503的房间。
成绩出来那晚,我站在阳台上,觉得瞬间世界在那一刻崩塌了,外面的灯光渐渐暗淡。我拿起电话拨打了家里熟悉的号码。老妈接的电话,我长吸一口气,以十分冷静的口气对她说道,差一点,没考上。我怕如果自己语气如果过于伤心,会引起家人的担心。沉默了一会,电话对面传来老妈依旧爽朗的回答,“没事,就把这一趟出去面试当做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了。记得早点回去,注意身体。”
在那一刻,我打电话只是想寻求一个安慰,
而在这一刻,我得到了,而且超出预期。这样的回答,简单却有力,因为这是家人所能带给自己的温暖,这温暖为你疗伤。
2、
在以前,那时候电话刚刚普及,手机也不多见。
记电话号码一般都用笔记在纸上,等到要联系的时候找出来那本小的电话簿。
即使在高考结束后,我们同学间保留相互联系方式的办法要么是一个留言本,要你写下一段祝福,顺便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最简单的就是一个电话簿,找对方要下联系方式,以备将来联系。
那时候,人们的脑袋异常灵便,或许也是因为电话名录少的缘故,但凡是同学间的电话,要不了三五天就全部能记住了,更有的同学,只要你报出那个电话号码,他立马可以猜出是谁。而现在,手机越来越普遍,人却越来越笨拙,凡事都简便了,电话直接存到手机里,三五秒的时间,也不会再刻意去记住一个电话号码了。
偶尔我会打开自己的手机通讯录,从A到Z翻看一下里面的联系人,我常常发现,虽然那里有他的名字,也有他的号码,但却就是想不起来这个人半点模样,也记不起来我们当时互相交换电话号码时候的情景。心里也曾想着,拨通这个号码打过去看看,但想到打电话过去问对方是谁,也太不礼貌了,后来索性就删除了这个联系人。
我想上面啰啰嗦嗦写这么多,你应该和我有一样的体会。
要不,再做个测试,随便打开你的手机,找到一个联系人,你试着背背他的号码,再或者把你电话通讯录再简单看一遍,肯定有你不认识的人乱入了。
这都不说了,这是社会趋势,我们现在通讯设施很发达,但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的沟通很少,很无效。你想想,再想想,我们现在是不是处在一个沟通工具很发达,但沟通却很落后的一个时代。
我和你一样,刚开始通讯录上好友不多,也能记住十来个朋友的电话,但随着交际圈的拓展,里面存的名字和号码越来越多,就索性直接让手机通讯录给帮忙了。
到现在我能吐口而出说出来的号码不出7个。
而这里面除了家人的,有一个哥们的电话我从一开始记到现在。
因为我知道,当我需要好一个朋友,倾诉或者喝酒,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挂断我电话,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面前,而这就是友情。
友情,就是当你想找朋友帮忙时候,脑海中所能想起的第一个电话号码。
这样的号码不需要很多,一个人一辈子一两个就够了。
小伙伴A告诉我,小伙伴B在和同事一起吃饭的酒桌上被灌醉倒在了酒店的地山,昏迷的不省人事,需要找人才能接回去,而这时候的小伙伴B靠着仅剩下的一点意识拨打了小伙伴A的电话。A接到电话,马上就开车到了那个地方,安全把B接回了家。不知道为什么,A对我抱怨此事的时候,我反而替他高兴,我说,真好,他记得你的电话,把你当做可以托付的朋友。
关于同样的事情,B也遇到过,有一年恰逢年关,他在山西,口袋中所剩钱款不多,想着要回家过年,一时脑子冲动,去街上偷盗,结果被抓了现行,关在派出所里,需要的保证金还差50元。为这50元去哪找,他脑海中浮现过很多人,但最后他还是拨通了自己第一个想到的那个人和号码,果然,对方听闻此事,立马卖掉了家里的摩托车,代他交还了那50元。这样,B才得以回家过年。
“当时想到了很多人,但最后想想之所以没有找,就是因为自己知道这些人不是你在落难时候可以依靠的。我打电话,找的一定是我相信的朋友和哥们的。”
3、
最后,讲述的电话关于爱情。
多的话我就不说了。
因为很多时候,这个电话总是过于悲伤。
关于恋爱,关于分别,关乎前任。
那个电话一般而言,打完之后,就预示着两人关系的结束。
所以我就不多讲了。
而不悲伤的,
我知道,你们两个人最后会由恋人成为亲人,结婚生子。
而你最想打给对方的电话,就表示你们已经是相互依靠和值得信赖的对象了。
在将来,你们也会收到儿子在落寞悲伤的时候打给你们的电话。
好了,我说完了。
翻翻你的电话本,查找一下你的通讯录。
当你面临死亡或最落魄时,那个电话你会打给谁?
现在想想,或许就有了答案。
方枪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故乡的野菜
- 下班后 (1人喜欢)
- 中年人的朋友圈死在三十岁前夜 (2人喜欢)
- 情人节就像一盒过期的巧克力 (9人喜欢)
- 致三岁反骨仔的新年家书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