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文艺拯救不了生活……
你说,文艺拯救不了生活…… 你说,现实生活太过骨感,没有音乐的怡情,没有图画的多姿,没有文字的徜徉,也没有旅途的邂逅,有的是天性的泯然和棱角的渐圆,有的是浑然不知地蜕变成曾经最鄙夷的模样,一步一步按照所谓的“社会公约”亲手把自己的生活置于外物的富足和心灵的迷失,明明自己已经得到了一切物欲的满足,但是心里还是不不禁感叹生活太过骨感,曾经丰满的理想,也早已瘦削的连骨头都无迹可寻了…… 很多人都会戏谑道,文艺拯救不了生活,现实才能拯救生活,要现实就是抛开我的本心去抓取一切能让我自己在大众视野里熠熠生辉的东西,他人的仰望和挥金如土的日子是支撑一个人生活的真可靠的保障。话是没错,可是人来到这个世界实属不易,姑且不去纠结有没有前世和来生,但至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种缘分,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延续和尊重,就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使命。 时常在想,为什么人要经历苦痛?恐怕追本溯源,还是内心使命的的召唤。赤条条来到慢慢尘世,两手空空无牵挂离去,来去间,留下的只是一串印记,一个过程。可是没有太多的人愿意直面恐惧,安然臣服苦痛,反而放大或臆想苦痛的结果,还要把自己的消沉和不满四处宣扬。在从众和逃避过程中,内心的声音也逐渐变弱,无意识地忘记了来到这个世界的初衷。人生的无力感也就在追求了不该追求的,放不下该放下的事物中愈演愈烈。无力感和空虚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带来的欢愉也无法驱赶和替代的,因为这是生命的无奈和不安,因为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不是满怀纯真和感恩去去生活的,因为内心的使命感在灯红酒绿和柴米油盐中磨灭了太久…… 不是现实生活太过骨感,而是你自己的心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流淌过对生命的赞美和热爱。当一个人的血液里充满了恐惧、质疑、批判和虚荣,又怎么会不深陷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追求物欲中而无法自拔。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如果你因为恐惧和质疑,连一个想站在上层建筑远眺蓝天的图景都不敢想的话,自己的物质基础又怎会支撑起万丈高楼。如果你因为艳羡和不满总是关心他人的物质基础,自己又怎能专心在自己的土地辛勤奋斗。如果有一天你终于站在了万丈高楼,却还是不快乐,虽然落地窗外蓝天万里,内心却阴云密布,你会隐隐地感觉不到存在感,虽然你已功成名就,但却时刻会被空虚缠绕,别人劝你去大自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你说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干嘛做浪费时间又耽误工作的事;劝你读几本灵性书籍,你说那有什么用,又不能帮我换辆新车;劝你回家多陪陪家人,你说马上要人事调动了在这个时候不显得努力,领导会给你穿小鞋的;劝你多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你说这对与同事和上司相处有什么帮助呢?最后无奈地说一句,你的想法太过浮夸和文艺了,给不了你高薪和名望,到头来还是痛苦。 每每遇到这样的人,总会一笑而过地陷入沉思。心里想着,一个人年复一年地生活和奋斗着,可能活着也可能死去,活着也就只活过一天,还总是处心积虑地博得大众的欢心或者盘算着得失的种种结果,死去因为从来没有活过,没有内心的信仰,没有活出属于自己的一天…… 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定义,只是人的内心感觉而已。当你感到生活索然无味时,不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奋斗的脚步有所放缓。文艺不是矫揉造作,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拈花赏月和独步青云,而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觉察生活和善于发现美好的姿态,是一种溢满平和和感恩的心态。每个人的人生使命各有不同,但探寻使命的道路去总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怀着一颗孩子般纯真文艺的心,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不执念于果报,不纠结于过去和未来,安然地活在当下同时又不失对未来的期许和怀想。 很多人都说《北京青年》太不靠谱了,公务员放弃铁饭碗去体验生活,海龟放弃国外生活回国创业,大学老师为了爱情和众骚年穷游旅行,富二代和酒吧妹也要在新的环境下自力更生,这是重走青春吗?这明明就是一群人在装文艺,炒作自己,就是不可理解的玩物丧志啊!!!那么请问,什么叫做玩物丧志?什么又叫做不误正业?难道觉察到自己的内心不快乐还满是束缚时,就要一直按部就班毫无表情地重复着给你带来不安和不悦的事物吗?就要力图避免外界的不解和嘲讽而踟蹰不前吗?就不该通过逃离惯常的方式去质问自己的内心吗?就不该洒脱地去追求自己内心向往的事物吗?是不是等到时间这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摸样之后,才悲情地唱起《老男孩》里的无奈和惋惜…… 一个人对自己最大的救赎,就是发掘最真实的自己,并且做最好的自己。一切的一切,需要内心文艺情愫的促动。也许,你的衣着很乡土,你也不会把自己的近照更新到微博和人人上,你暂时没有钱去消费进口的照相器材,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行走你内心向往的土地,但是你会对身边的花开花败留下无名的泪水,你会真诚地对待步入你生命的每一个人,你会真真切切地享受一餐一饭,你安静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说,你已经是一个文艺青年了,因为你懂得感动自己和他人,你懂得平凡即伟大,你的生活平和又充满喜悦,你的内心已经深深地种下了文艺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