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寻找一份安宁
以前大学时,有一个室友,经常出入校门时,大家都把她误认为中学生。她是我见过的最瘦小、最安静、最不饱满的女子,总是一个人呆在寝室里,和游戏、动漫、小说中的人物谈天说地,如此低乏阴沉,也有着一股“任他风起云涌,我自云淡风轻”的洒脱,那是她身上的一道光。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双眼睛,以及她眼睛里已有的东西。
记得大一时,我的脾气尖锐且直,喜欢与各式各样的人为伍,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很会察言观色。尽管如此,我却每每感到疲惫,因为我自幼年起就一直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孩子,从来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初涉社会时,心中满是不安定感,害怕被人洞悉,经常感到焦躁。我自卫般的乔装自己粉饰太平,但稍有阅历的人能够轻易看出,我所扮演的人的性格中有太多黏着的成分,来自我内心对自己的不确定,如同流水击打鹅卵石一般清明。从而得知:其实,我并不愿意让自己扮演如此纷杂的角色。如此便被人看穿:尽管竭力伪装,却无法掩饰的平凡。
大学生活刚开始时,寝室里的四个人性格特征已截然分明。单纯爱美的小公主L,淳朴刻苦的好学生J,大大咧咧不务正业的我。但即便如此,和她相比,好像所有人都是相似的,唯独她与众不同。现在想来,我应当嫉妒,但当时我并没有想过这些,生活给我什么,我就接受什么,从来不去想为何,因此本能的被她所吸引。我做事情不爱绕弯子,我竭力向她表现我们兴趣相投的一面,她似乎也不排斥我,同寝室的四个人一起上街,她总是下意识的跟在我身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特别强势的人和我聊天时,她会抓紧我的胳膊,轻轻往外拽,示意我赶紧走,暗示我她不喜欢这样的人,但即便如此,也像受惊的小鹿一样清而无声,让人心中直叹:怎么可以有这么剔透的人儿。
我身边总是不乏强势的人,因我表现出来的性格也是这样的人,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我和小公主L以及隔壁寝室的大姐头亲密起来,和她的关系渐渐淡了,但J和她的关系开始变得如胶似漆,我想这对她而言是好事,她和J聊天时的神采飞扬是我力不能及的。我内心阴暗的一面告诉我:她这样的人无法帮助我什么,但我本质上的一份渴求,却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尽管关系在淡化,我对她的兴趣却越来越浓,越来越迫切,迫切到我还不知道原因,就已经变得急躁。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浙江,我试图和她建立联系,但当时她正和游戏中认识的男友谈婚论嫁,已经走向不同的世界,对我而言也变成了一份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即便现在,面对一些状况时我还会想:如果是她,大概根本不存在这些忧愁吧。
现在想来,只要生活在俗世,她就不可能逃离这些苦恼。但对我而言,甚至对很多人而言,她都象征着一份安宁。我们都知道她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但和朋友聊天时,我们都习惯性叫她“梦梦师傅”,如此自然,好似这份尊称就应该是她独属的,也没人想过为何,更没人质疑过。她年轻的母亲喜欢蓝精灵,希望她像蓝精灵里的宇航员梦梦一样勇往直前,展翅高飞,所以她一出生就已经拥有梦想。
她不起眼,但散发着光,和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实世界、纷杂俗世中的大多数人不一样,也和那些生活在诗情画意、理想天地里的小部分人不一样,是独立于不同世界中的存在,她无心造就他人,空无一物,并满足于此。她只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不为任何外界事物所动摇。
她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勇敢得多。
我们粉饰自己卖力演戏,只是因为害怕受伤,害怕欲望外泄,为他人所知晓。为了隔绝外界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平衡心中那份浓烈的不安全感,我们竖起坚果一样的外壳,因此内里并没有太多的坚强可言。我们外在所表现的,就是我们内心世界中无助的一面。坚硬的面具让我们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并且我们也不会想要重来一次。无论表现出来的是现实主义者,还是理想主义者,无论是卖力念书出国留学,还是休学旅行剑走偏锋,我们都不快乐,因为我们内心深处都是固执的不肯长大的孩子,所有的坚强都是因为脆弱,所有的决心都是因为不决。
可是她不同,她没有贪求,当下即好。她有喜怒哀乐,尽管表现得小心翼翼;她也会强颜欢笑,尽管非常拙劣;她毕业前也曾经试着考研,尽管失败了;实习时所有人都挤破头想要进大企业,唯独她找了一个小书店做服务员。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对她的看法。我们可以对所有人甚至彼此之间都存在偏见,但惟独对她,我们无法尖锐。惟独对她,我们是柔软而宽容的。她身上一份我们所追求的安宁,一种尽管存在害怕、迷茫、犹豫不决,可是依然无所动摇的安宁。
她是人,可是已有佛性。每当她主动向我靠近,我便感受到云淡风轻。即便我们谈论到她,都能感觉到安宁。我可以用眼角看穿过路行人的贫富尊卑,但她身上所存在的智慧,是我无法参透的。
我也许看懂了所有人,唯独无法看懂自己。
她也许看不懂所有人,可是她看懂了自己。
大多数人时常感到焦躁的原因,都是因为内心缺乏净土,存在顽固不化的阴暗,而我们又无法勇敢的与之对视,只能暂时遗忘,时常身心分离,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我们所欠缺的他人或者他物,来完成身心的归一,重拾宁静。
对我而言,她就是这样的存在。不只是我,我想很人都体会过这样的存在,也许是一本书,一场电影,一个地方,甚至一个人,让你可以在焦虑中瞬间平静下来。同时我们也清楚的明白:我们向往僧的心境,但我们不可能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僧,尤其随着年纪越增,俗世生活越来越饱满,理想生活越来越遥不可及,这时我们需要一剂慰藉来疼爱自己,但我们无法挽回局面,因为曾经我们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我们也不会做到。可是谁能说我们所经历的过程又不是僧行的一种呢?
不求有多超然,但求那一瞬间,把酒青天,我心安坚。
——end
若要看更多心动内容,请加我公号ydsakyml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双眼睛,以及她眼睛里已有的东西。
记得大一时,我的脾气尖锐且直,喜欢与各式各样的人为伍,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很会察言观色。尽管如此,我却每每感到疲惫,因为我自幼年起就一直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孩子,从来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初涉社会时,心中满是不安定感,害怕被人洞悉,经常感到焦躁。我自卫般的乔装自己粉饰太平,但稍有阅历的人能够轻易看出,我所扮演的人的性格中有太多黏着的成分,来自我内心对自己的不确定,如同流水击打鹅卵石一般清明。从而得知:其实,我并不愿意让自己扮演如此纷杂的角色。如此便被人看穿:尽管竭力伪装,却无法掩饰的平凡。
大学生活刚开始时,寝室里的四个人性格特征已截然分明。单纯爱美的小公主L,淳朴刻苦的好学生J,大大咧咧不务正业的我。但即便如此,和她相比,好像所有人都是相似的,唯独她与众不同。现在想来,我应当嫉妒,但当时我并没有想过这些,生活给我什么,我就接受什么,从来不去想为何,因此本能的被她所吸引。我做事情不爱绕弯子,我竭力向她表现我们兴趣相投的一面,她似乎也不排斥我,同寝室的四个人一起上街,她总是下意识的跟在我身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特别强势的人和我聊天时,她会抓紧我的胳膊,轻轻往外拽,示意我赶紧走,暗示我她不喜欢这样的人,但即便如此,也像受惊的小鹿一样清而无声,让人心中直叹:怎么可以有这么剔透的人儿。
我身边总是不乏强势的人,因我表现出来的性格也是这样的人,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我和小公主L以及隔壁寝室的大姐头亲密起来,和她的关系渐渐淡了,但J和她的关系开始变得如胶似漆,我想这对她而言是好事,她和J聊天时的神采飞扬是我力不能及的。我内心阴暗的一面告诉我:她这样的人无法帮助我什么,但我本质上的一份渴求,却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尽管关系在淡化,我对她的兴趣却越来越浓,越来越迫切,迫切到我还不知道原因,就已经变得急躁。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浙江,我试图和她建立联系,但当时她正和游戏中认识的男友谈婚论嫁,已经走向不同的世界,对我而言也变成了一份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即便现在,面对一些状况时我还会想:如果是她,大概根本不存在这些忧愁吧。
现在想来,只要生活在俗世,她就不可能逃离这些苦恼。但对我而言,甚至对很多人而言,她都象征着一份安宁。我们都知道她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但和朋友聊天时,我们都习惯性叫她“梦梦师傅”,如此自然,好似这份尊称就应该是她独属的,也没人想过为何,更没人质疑过。她年轻的母亲喜欢蓝精灵,希望她像蓝精灵里的宇航员梦梦一样勇往直前,展翅高飞,所以她一出生就已经拥有梦想。
她不起眼,但散发着光,和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实世界、纷杂俗世中的大多数人不一样,也和那些生活在诗情画意、理想天地里的小部分人不一样,是独立于不同世界中的存在,她无心造就他人,空无一物,并满足于此。她只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不为任何外界事物所动摇。
她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勇敢得多。
我们粉饰自己卖力演戏,只是因为害怕受伤,害怕欲望外泄,为他人所知晓。为了隔绝外界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平衡心中那份浓烈的不安全感,我们竖起坚果一样的外壳,因此内里并没有太多的坚强可言。我们外在所表现的,就是我们内心世界中无助的一面。坚硬的面具让我们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并且我们也不会想要重来一次。无论表现出来的是现实主义者,还是理想主义者,无论是卖力念书出国留学,还是休学旅行剑走偏锋,我们都不快乐,因为我们内心深处都是固执的不肯长大的孩子,所有的坚强都是因为脆弱,所有的决心都是因为不决。
可是她不同,她没有贪求,当下即好。她有喜怒哀乐,尽管表现得小心翼翼;她也会强颜欢笑,尽管非常拙劣;她毕业前也曾经试着考研,尽管失败了;实习时所有人都挤破头想要进大企业,唯独她找了一个小书店做服务员。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对她的看法。我们可以对所有人甚至彼此之间都存在偏见,但惟独对她,我们无法尖锐。惟独对她,我们是柔软而宽容的。她身上一份我们所追求的安宁,一种尽管存在害怕、迷茫、犹豫不决,可是依然无所动摇的安宁。
她是人,可是已有佛性。每当她主动向我靠近,我便感受到云淡风轻。即便我们谈论到她,都能感觉到安宁。我可以用眼角看穿过路行人的贫富尊卑,但她身上所存在的智慧,是我无法参透的。
我也许看懂了所有人,唯独无法看懂自己。
她也许看不懂所有人,可是她看懂了自己。
大多数人时常感到焦躁的原因,都是因为内心缺乏净土,存在顽固不化的阴暗,而我们又无法勇敢的与之对视,只能暂时遗忘,时常身心分离,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我们所欠缺的他人或者他物,来完成身心的归一,重拾宁静。
对我而言,她就是这样的存在。不只是我,我想很人都体会过这样的存在,也许是一本书,一场电影,一个地方,甚至一个人,让你可以在焦虑中瞬间平静下来。同时我们也清楚的明白:我们向往僧的心境,但我们不可能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僧,尤其随着年纪越增,俗世生活越来越饱满,理想生活越来越遥不可及,这时我们需要一剂慰藉来疼爱自己,但我们无法挽回局面,因为曾经我们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我们也不会做到。可是谁能说我们所经历的过程又不是僧行的一种呢?
不求有多超然,但求那一瞬间,把酒青天,我心安坚。
——end
若要看更多心动内容,请加我公号ydsakyml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