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
查看话题 >那些年和你们一起吃过的火锅
不知因为什么,大学之前的我很巧妙的绕开了各种可能吃到火锅的场合,一直到大一开学后的一周,寝室几个人张罗着哥几个认识一场以后就是兄弟了走出去喝酒去才开始吃火锅的故事。
从那时起吃到现在,特别喜欢了不少的东西。
[step=1] 蟹皇棒
那次二哥特意点了蟹皇棒,席上还主动的夹给众人,初尝火锅的我吃了以后果然觉得不错,在之后的每次和二哥一起吃火锅都不忘了点上这个份,再后来以至于和其他人一起吃火锅时被问到喜欢吃什么都会不由自主的说上蟹皇棒这个东西,一如当初第一次跟二哥吃火锅时他殷勤的给众人夹上一份:“你尝尝,真的不错呀”
大二那年,学校的食堂丁香苑的一间小房子里开了小火锅的档口,像是恶补以前没有吃到火锅一样,从开张的那次开始就开始了一周一次的火锅之路。记得那时候寝室几个人去了几次以后就不愿陪我一起去了,用它们的话说就是:“哪有跟你一样的一星期吃一顿的啊,一个月差不多一次就好了!刚吃完我不去”。。。
你说你们这群禽兽啊
[step=2]鲜豆腐
一个人吃火锅是多么无聊而且尴尬的事情,于是我改变了每周五拉大家去吃的方式,改成每次只拉一个人,然后隔星期换人的方法,这样每次都能找到人和我一起在周五的下午涮起热气腾腾的小火锅了~~寝室里的老六是最贪吃的,后来每周的火锅聚餐他和二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了,那时候我们俩偏爱点鲜豆腐。那家小火锅的鲜豆腐不是现在北京常见的切成大块的那种,而是切成了小皮冻似的方块,切好的鲜豆腐配麻酱,根本不用下锅,两个人等着锅底烧开的时间一边扯淡一边夹着就吃完了,鲜滑细嫩的豆腐配上麻酱的味道,我和老六两个大男人在一群小情侣中间一口一口夹生豆腐吃算是那段火锅回忆的亮点。
[step=3]鱼豆腐
鱼豆腐是个好吃的东西,一直到现在都是,不过最开始吃到这个是在关东煮的小店里,记得最开始吃到这个东西,去的多了店主开始热情的推荐尝尝这个,尝尝那个,虽然知道这种情况下她嘴里的特别好吃往往都差不多,有时候热情难却还是会吃上几串,鱼豆腐便是这时的意外收获,从那以后每次火锅必点的又多了这份。鱼豆腐下火锅是很好吃的,但是记得最后可以切成两半,因为煮熟以后会膨胀,如果不切开,一是过烫,二也影响口感。
[step=4]毛肚 黄喉
毛肚其实是因为吃过一道 【肉丝毛肚】的菜以后觉得特别好吃,然后开始在火锅里实践。有一段时间像是对火锅着迷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吃到好吃的,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放火锅里涮呢。。。。来到北京以后开始了解到“七上八下”的说法,但实践起来每次掌握的并不太好,于是只能领会到不要煮的太久,差不多就可以捞上来啦。
黄喉应该是属于和毛肚一类的涮品,据说是牛的大动脉内壁? 不过吃起来口感很不错,滑,脆,嫩, 第一次是和几位同事在公司玩完三国杀后在将台涮肉吃火锅的时候别人点到的了,吃了一口以后趁大家聊天的时候迅速夹了不少,以至于后来大家都没吃的过瘾加了两盘才作罢,旁边的朋友一直在念叨“哎,没夹几下怎么没了啊~~”
现在想想,当时那桌上的好多人,都难得可能在见上几面。前年每周四咖啡里的热闹也不知何时君再来。
[step=5]酥肉,地瓜粉,水晶粉
说几件周边的,酥肉这个东西说的当然就是海底捞的了,自从去年和小伙伴们去奥体公园晒太阳回来点了一份以后每次去吃没有落下过,一个字——太好吃!地瓜粉和水晶粉和粉丝比起来都更容易从锅里捞出来,也显得更劲道,滑滑腻腻的十分美味。不过地瓜粉下之前最后能单独煮一下,这样下到锅里稍微涮一下就可以了
[step=6]拉面,珠江面,番茄锅底
火锅的汤汁那么好,不下拉面简直就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而且一般的餐厅里上的拉面都会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方式,类属于超人,蜘蛛侠,钢铁侠,360度无差别转圈打脸什么的信手拈来,你的目光就是拉面小哥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珠江面其实一般来说,比大部分拉面要好吃,至于是不是来自珠江,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耶。
记得之前有人在北京吃喝组里问,“明天网友约我见面,一起去吃呷哺,去不去呢?”言下之意呷哺这种快餐式小火锅比上东来顺海底捞这样的点低了不少档次,更不提将太无二金钱豹这类了,但是呷哺呷哺有一点让身边的很多人喜欢——番茄锅底。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无肉和麻酱不欢的汉子,其实对这种酸酸的锅底没什么感觉,(不过吃过的妹子都说好!!!!!),唯一有感觉的是下菜前的清汤很好喝,最后煮出来的拉面也十分美味。
有时候想想自己吃火锅的经历,就能想到好多和自己一起吃火锅的人,自己每一次下单的时候都能想起来因为哪个人才有了今天这份菜单,慢慢的喜欢上了火锅,喜欢往里面放各种各样带着标签的菜。每一份,都能想到曾经的日子。
从那时起吃到现在,特别喜欢了不少的东西。
[step=1] 蟹皇棒
那次二哥特意点了蟹皇棒,席上还主动的夹给众人,初尝火锅的我吃了以后果然觉得不错,在之后的每次和二哥一起吃火锅都不忘了点上这个份,再后来以至于和其他人一起吃火锅时被问到喜欢吃什么都会不由自主的说上蟹皇棒这个东西,一如当初第一次跟二哥吃火锅时他殷勤的给众人夹上一份:“你尝尝,真的不错呀”
大二那年,学校的食堂丁香苑的一间小房子里开了小火锅的档口,像是恶补以前没有吃到火锅一样,从开张的那次开始就开始了一周一次的火锅之路。记得那时候寝室几个人去了几次以后就不愿陪我一起去了,用它们的话说就是:“哪有跟你一样的一星期吃一顿的啊,一个月差不多一次就好了!刚吃完我不去”。。。
你说你们这群禽兽啊
![]() |
[step=2]鲜豆腐
一个人吃火锅是多么无聊而且尴尬的事情,于是我改变了每周五拉大家去吃的方式,改成每次只拉一个人,然后隔星期换人的方法,这样每次都能找到人和我一起在周五的下午涮起热气腾腾的小火锅了~~寝室里的老六是最贪吃的,后来每周的火锅聚餐他和二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了,那时候我们俩偏爱点鲜豆腐。那家小火锅的鲜豆腐不是现在北京常见的切成大块的那种,而是切成了小皮冻似的方块,切好的鲜豆腐配麻酱,根本不用下锅,两个人等着锅底烧开的时间一边扯淡一边夹着就吃完了,鲜滑细嫩的豆腐配上麻酱的味道,我和老六两个大男人在一群小情侣中间一口一口夹生豆腐吃算是那段火锅回忆的亮点。
![]() |
[step=3]鱼豆腐
鱼豆腐是个好吃的东西,一直到现在都是,不过最开始吃到这个是在关东煮的小店里,记得最开始吃到这个东西,去的多了店主开始热情的推荐尝尝这个,尝尝那个,虽然知道这种情况下她嘴里的特别好吃往往都差不多,有时候热情难却还是会吃上几串,鱼豆腐便是这时的意外收获,从那以后每次火锅必点的又多了这份。鱼豆腐下火锅是很好吃的,但是记得最后可以切成两半,因为煮熟以后会膨胀,如果不切开,一是过烫,二也影响口感。
![]() |
[step=4]毛肚 黄喉
毛肚其实是因为吃过一道 【肉丝毛肚】的菜以后觉得特别好吃,然后开始在火锅里实践。有一段时间像是对火锅着迷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吃到好吃的,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放火锅里涮呢。。。。来到北京以后开始了解到“七上八下”的说法,但实践起来每次掌握的并不太好,于是只能领会到不要煮的太久,差不多就可以捞上来啦。
黄喉应该是属于和毛肚一类的涮品,据说是牛的大动脉内壁? 不过吃起来口感很不错,滑,脆,嫩, 第一次是和几位同事在公司玩完三国杀后在将台涮肉吃火锅的时候别人点到的了,吃了一口以后趁大家聊天的时候迅速夹了不少,以至于后来大家都没吃的过瘾加了两盘才作罢,旁边的朋友一直在念叨“哎,没夹几下怎么没了啊~~”
现在想想,当时那桌上的好多人,都难得可能在见上几面。前年每周四咖啡里的热闹也不知何时君再来。
![]() |
[step=5]酥肉,地瓜粉,水晶粉
说几件周边的,酥肉这个东西说的当然就是海底捞的了,自从去年和小伙伴们去奥体公园晒太阳回来点了一份以后每次去吃没有落下过,一个字——太好吃!地瓜粉和水晶粉和粉丝比起来都更容易从锅里捞出来,也显得更劲道,滑滑腻腻的十分美味。不过地瓜粉下之前最后能单独煮一下,这样下到锅里稍微涮一下就可以了
![]() |
[step=6]拉面,珠江面,番茄锅底
火锅的汤汁那么好,不下拉面简直就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而且一般的餐厅里上的拉面都会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方式,类属于超人,蜘蛛侠,钢铁侠,360度无差别转圈打脸什么的信手拈来,你的目光就是拉面小哥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珠江面其实一般来说,比大部分拉面要好吃,至于是不是来自珠江,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耶。
![]() |
记得之前有人在北京吃喝组里问,“明天网友约我见面,一起去吃呷哺,去不去呢?”言下之意呷哺这种快餐式小火锅比上东来顺海底捞这样的点低了不少档次,更不提将太无二金钱豹这类了,但是呷哺呷哺有一点让身边的很多人喜欢——番茄锅底。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无肉和麻酱不欢的汉子,其实对这种酸酸的锅底没什么感觉,(不过吃过的妹子都说好!!!!!),唯一有感觉的是下菜前的清汤很好喝,最后煮出来的拉面也十分美味。
有时候想想自己吃火锅的经历,就能想到好多和自己一起吃火锅的人,自己每一次下单的时候都能想起来因为哪个人才有了今天这份菜单,慢慢的喜欢上了火锅,喜欢往里面放各种各样带着标签的菜。每一份,都能想到曾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