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拉·布洛克的女权修养
今天是桑德拉·布洛克的生日,祝这位我蛮喜欢的好莱坞傻大姐生日快乐,决定给她写篇文。
不过,“傻大姐”这个称呼,很容易标签化,这当然是好莱坞宣发上的策略。但排除早期的偶然,我觉得桑德拉在挑选剧本方面,还是挺有一种女权上的倾向,尤其是她自己当制片人后。我试图尽量提炼出桑德拉主演电影中角色的普遍性,将这种倾向清晰化。
(一)、与男性竞争的职业女性
1、《越空狂龙》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650/
这部电影虚构了一个现在看来比较老土的乌托邦,犯罪被消灭、欲望被压抑,大部分人都处于一种精神被阉割的状态。唯独桑德拉扮演的女警察怀念20世纪的生活,屋里的办公室挂满了好莱坞动作片的海报,甚至通过看成龙的动作片学习格斗技巧(呵呵)。当史泰龙作为20世纪被冰封的警察苏醒后,桑德拉很快与他结成同伴,并最终颠覆了这个世界的秩序。
2、《生死时速》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167/
跟《越空狂龙》相类似的角色设定,桑德拉扮演了一个喜欢超速的女司机(嫌弃男司机开车太慢),这次开着一辆大巴与基努·里维斯一起拯救了大家。这部电影应该不需要多做介绍了吧?
3、《杀戮时刻》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766/
我大学时律师形象设计课上老师放的电影,期末考试作业写《论马修·麦康纳为什么这么帅》(我真的不知道啊老师)。看得时候没觉得马修有多帅,倒是很喜欢片子里酷酷的桑德拉,一名从北方知名法学院来到南方的大学生。第一次出场,马修正被有点种族偏见的法官教训呢,桑德拉迅速将过去的判例写成纸条,悄悄递给马修,逼迫法官改变决定。
如果说在《越空狂龙》和《生死时速》里,桑德拉虽然显示出了与普通男性叫板的能力,但依然作为男主角(真正的男性英雄)崇拜者和辅助者的形象出现。那么在《杀戮时刻》中,桑德拉已经与马修扮演的男主角旗鼓相当,这位睿智、博学、灵活(虽然缺乏经验)的法学高材生,多次帮助马修从绝境中化险为夷,巧妙找到检控方的证据漏洞。
4、《特工佳丽》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173/
这次终于没有男性英雄了,桑德拉成为了影片中唯一的英雄,一个让警察同事都有些害怕的超级女汉子。不过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倒是它试图让两种女性达成了一次和解:邋里邋遢的桑德拉一开始极其反感那些“讨好男性”的选美小姐,认为女人没必要把自己打扮得那么漂亮。不过一番相处之后,桑德拉觉得这群选美小姐真的很可爱,而选美小姐们也喜欢上这个直爽干练的女汉子。最后危机时刻,选美小姐们同心协力给桑德拉化妆,让她能顺利登台,而影片结局,桑德拉也学着选美小姐的口吻由衷说: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看的时候忍不住会心微笑。
5、《数字谋杀案》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412/
还是桑德拉最喜欢的女警察角色,这部片子有点山寨《沉默的羔羊》:精神有问题的高智商杀人犯、对过去抱有心理阴影的女警察。我看这片主要是看帅哥美女,其中一个看点是,桑德拉最后居然与片中小她16岁的瑞恩·高斯林谈恋爱了(看片子的时候就觉得这俩眼神不对……)
6、《辣手警花》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774066/
我超喜欢这部!两个酷到没边的女警察,在警察局里没朋友,哪个男警察都不愿意跟她们一组。为什么?因为她们又聪明、又强势、又细心、又有本事!跟她们一组自尊心受不了。局长没办法只好让她俩自己组成一组,两个女人一开始谁都不服谁,但很快……桑德拉从女王被梅丽莎驯化成了抖M(没辙,梅胖气场太强了,桑德拉跟她站一块就是一副受气包的样子)。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桑德拉跟梅丽莎这么有化学反应,我现在天天等着这部片出续集呢,她俩不在一起太可惜了!
(二)、剩女
其实前面说的《特工佳丽》、《数字谋杀案》、《辣手警花》里的形象也都是剩女,没辙,太优秀的职业女性,男人都不敢碰。这三部片子都有一个类似场景,就是桑德拉一个人在家里,一边随意地给自己弄些快餐吃,一边认真地查看跟案件有关的材料。很孤独,但也很酷。《辣手警花》里她还很搞笑地把邻居家的猫偷过来养。
7、《关于史蒂夫的一切》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372586/?suggest=%E5%85%B3%E4%BA%8E%E5%8F%B2%E8%92%82%E5%A4%AB
这是桑德拉自己开公司当制片人后捣鼓出来的第一部电影,所以女权倾向特别明显,虽然片子拍得……不忍直视(能把这片子不快进一口气看完的,比如我,才是真爱!)。这部片子帮桑德拉赢得了金酸梅最差女主角奖,不过桑德拉很酷地亲临现场领奖了,成为继哈莉·贝瑞(她的大作是那部灾难性的《猫女》)之后首位现身金酸梅颁奖晚会领奖的演员。领奖时,布洛克还拉了一辆红色小推车上台,车上装满了《关于史蒂夫的一切》的DVD。她希望评委人人都能领一张碟,并把电影重看一遍。所以说桑德拉银幕上银幕下,其实都是个强硬的女汉子啊(要不越长越像迈克·杰克逊了)。
从我的角度说,其实《关于史蒂夫的一切》也没那么差,至少三观很正……一把年纪的大龄剩女玛丽,因为一直没有结婚而受到同事、上司、父母的各种非议,甚至连小学生都嘲笑她还没结婚。终于,玛丽找到一个看对眼的男人史蒂夫,于是她决定不顾一切疯狂地追求史蒂夫,以让自己的生活符合大多数人的“正常标准”。但一番疯狂求爱之后,玛丽意识到,她喜欢自己的生活状态、喜欢那个快乐的自己,她没必要为了任何人的眼光而去改变自己。于是,在结局面对史蒂夫的示好,玛丽潇洒地转身而去。
嗯,其实我的概括大大美化了这部电影……谁看谁知道……
8、《二见钟情》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899/
桑德拉在这部片里贡献了自己最美的银幕形象,至少我这么认为,嗯,其实对于美女的品味方面,我的口味很直男癌的。
黛西是个典型的剩女,无亲无故,每天守在车站售票处从事着简单而枯燥的工作,甚至在圣诞节,老板也以她没有丈夫为由,让她顶替同事加班。因为,别人要跟家人过圣诞,你反正一个人,过不过圣诞又有什么关系?她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乘客彼特向窗口投币时,与她匆匆擦肩而过的瞬间。对这个英俊成熟的男人,黛西寄予了自己对爱情的所有幻想,虽然她甚至没能与彼特说过一句话。
阴差阳错,黛西救下了昏迷不醒的彼特,还被彼特的家人误会为彼特的未婚妻,苏醒后头昏脑涨的彼特,也决定与黛西结婚,但黛西却在日常相处中,爱上了彼特的弟弟杰克。黛西对彼特是一见钟情,更是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但对于杰克,却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二人的默契、理解和互相扶持。直到有一天,熟悉感被发酵成了微妙的情愫,你才发现自己已经舍不得这份简单的理解与包容。
我认为《二见钟情》的主题是很美的,生活本身战胜了黛西脑海中对爱情的幻想。当然,《关于史蒂夫的一切》在主题上更加激进,桑德拉最后完全扔下曾经的男神独自离开,而《二见钟情》里至少没有了彼特,还有杰克。但《二见钟情》里对生活细节本身营造出的那份质朴、美好,却是《关于史蒂夫的一切》所不能比拟的。
9、《假结婚》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11102/
桑德拉在这部片里的形象其实也是一个与男性竞争的职业女性。她强硬、干练,让手下员工对她闻风丧胆,暗自称她为女魔头。被她辞退的员工,甚至会在办公室里嘲笑她至今单身,因为她“缺乏女人味”。因为签证问题,她不能继续留在美国,为了自己的事业,她决定和自己的下属假结婚,谁知最后假戏真做,动了真感情。
总体上这片是我不太能理解的那类“明明故事老套情节无聊但票房好得吓人”的电影。所以大家不要老抱怨中国电影市场畸形,你看人家好莱坞这么成熟的市场也有你搞不懂的票房黑马啊。这片的海报基本上就能表达这片的主题:强硬的职场女魔头怎么被她的下属驯化了。简单说就是男性意淫大片儿。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桑德拉扮演的女上司在影片最后也没怎么改变自己的性格,依然强硬,虽然她真的爱上了那个男下属。
(三)、母亲
10、《弱点》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552028/
《弱点》帮桑德拉第一次摘取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片中她饰演了一位善良却强硬的母亲。相比起那位有些懦弱的丈夫,桑德拉敢在球场上与有种族歧视倾向的观众对骂、敢一个人冲到黑人社区寻找自己儿子、甚至面对混混的威胁毫不畏惧。在家里,感觉她更像是一家之主,家里的事基本上靠她拍板决定。当她决心收养那个有运动天赋的黑人男孩时,面对那群聒噪的亲戚朋友,她用一张她与黑人孩子一起的全家福照片,封住了所有人的嘴,绝不畏惧任何人的流言蜚语和异样眼光。
现实中,当桑德拉凭借《弱点》获奖后不到几天,便有四名女子声称与桑德拉的丈夫杰西·詹姆斯发生过关系。丑闻曝光后,虽然杰西公开向桑德拉道歉,但桑德拉还是毅然决然地搬出了住宅,并很快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桑德拉与杰西曾经领养过一名三个半月大的黑人男孩路易斯,两人离婚后,桑德拉决定独自抚养这个孩子长大。
戏里戏外,桑德拉都是一个独立自主、不向男人低头的强硬女人、母亲。
11、《特别响,非常近》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78514/
桑德拉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了一位单亲母亲,刚刚离婚并独自抚养孩子的桑德拉,对这个角色一定深有感触。我觉得桑德拉在这部片子里的表演基本上已经炉火纯青了,影片中她的儿子因为父亲死于9·11,而变得叛逆、暴躁、逃避现实。虽然自己内心同样痛不欲生,可面对孩子她还要强忍悲伤、压抑痛苦。对于孩子的质问,她也无法回答。
这种内心有巨大情绪冲突、表面还要处理得波澜不惊的人物形象,特别难演,桑德拉却表现得很好。每次她面对孩子欲语还休、无可奈何的样子,都让人看得心疼。片中有场戏让人印象特别深刻:当儿子隔着门缝,突然对她说出“我爱你”时,她将压抑已久的悲伤,化作一声轻轻的抽泣,即使如此轻,她也害怕被儿子听到,触痛了孩子的神经。于是她很快捂上嘴,画面里只能看到桑德拉身体强忍着的颤抖,却再也听不到她抽泣的声音。
12、《地心引力》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93783/
这片子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说了,桑德拉在片子里扮演了一个失去孩子的女科学家,影片基本上就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我觉得一个人能撑起一部戏真的挺厉害,虽然大家看这部电影都是奔着特效去,但影片的情绪张力和由此而带动的叙事节奏,都是靠桑德拉的表演来实现的。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影片一开始那个长镜头,但其实桑德拉在救生舱里那个长镜头也很不错(导演本人也说很喜欢那一段)。桑德拉在不间断的情况下完成了三次情绪上大的转变,用周星驰的话说那真是大起大落太刺激了(我特别喜欢她学狗嚎那一段)。作为一个演员反正我是觉得桑德拉没啥可黑的了。
职业女性、剩女、母亲,这就是桑德拉在“傻大姐”这个好莱坞标签之外的另外三个身份。但其实,桑德拉只有一个身份:一个现代的、独立的、自由的女性。而这也是我喜欢桑德拉的所在。
不过,“傻大姐”这个称呼,很容易标签化,这当然是好莱坞宣发上的策略。但排除早期的偶然,我觉得桑德拉在挑选剧本方面,还是挺有一种女权上的倾向,尤其是她自己当制片人后。我试图尽量提炼出桑德拉主演电影中角色的普遍性,将这种倾向清晰化。
(一)、与男性竞争的职业女性
1、《越空狂龙》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650/
![]() |
这部电影虚构了一个现在看来比较老土的乌托邦,犯罪被消灭、欲望被压抑,大部分人都处于一种精神被阉割的状态。唯独桑德拉扮演的女警察怀念20世纪的生活,屋里的办公室挂满了好莱坞动作片的海报,甚至通过看成龙的动作片学习格斗技巧(呵呵)。当史泰龙作为20世纪被冰封的警察苏醒后,桑德拉很快与他结成同伴,并最终颠覆了这个世界的秩序。
2、《生死时速》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167/
![]() |
跟《越空狂龙》相类似的角色设定,桑德拉扮演了一个喜欢超速的女司机(嫌弃男司机开车太慢),这次开着一辆大巴与基努·里维斯一起拯救了大家。这部电影应该不需要多做介绍了吧?
3、《杀戮时刻》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766/
![]() |
我大学时律师形象设计课上老师放的电影,期末考试作业写《论马修·麦康纳为什么这么帅》(我真的不知道啊老师)。看得时候没觉得马修有多帅,倒是很喜欢片子里酷酷的桑德拉,一名从北方知名法学院来到南方的大学生。第一次出场,马修正被有点种族偏见的法官教训呢,桑德拉迅速将过去的判例写成纸条,悄悄递给马修,逼迫法官改变决定。
如果说在《越空狂龙》和《生死时速》里,桑德拉虽然显示出了与普通男性叫板的能力,但依然作为男主角(真正的男性英雄)崇拜者和辅助者的形象出现。那么在《杀戮时刻》中,桑德拉已经与马修扮演的男主角旗鼓相当,这位睿智、博学、灵活(虽然缺乏经验)的法学高材生,多次帮助马修从绝境中化险为夷,巧妙找到检控方的证据漏洞。
4、《特工佳丽》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173/
![]() |
这次终于没有男性英雄了,桑德拉成为了影片中唯一的英雄,一个让警察同事都有些害怕的超级女汉子。不过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倒是它试图让两种女性达成了一次和解:邋里邋遢的桑德拉一开始极其反感那些“讨好男性”的选美小姐,认为女人没必要把自己打扮得那么漂亮。不过一番相处之后,桑德拉觉得这群选美小姐真的很可爱,而选美小姐们也喜欢上这个直爽干练的女汉子。最后危机时刻,选美小姐们同心协力给桑德拉化妆,让她能顺利登台,而影片结局,桑德拉也学着选美小姐的口吻由衷说: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看的时候忍不住会心微笑。
5、《数字谋杀案》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412/
![]() |
还是桑德拉最喜欢的女警察角色,这部片子有点山寨《沉默的羔羊》:精神有问题的高智商杀人犯、对过去抱有心理阴影的女警察。我看这片主要是看帅哥美女,其中一个看点是,桑德拉最后居然与片中小她16岁的瑞恩·高斯林谈恋爱了(看片子的时候就觉得这俩眼神不对……)
6、《辣手警花》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774066/
![]() |
我超喜欢这部!两个酷到没边的女警察,在警察局里没朋友,哪个男警察都不愿意跟她们一组。为什么?因为她们又聪明、又强势、又细心、又有本事!跟她们一组自尊心受不了。局长没办法只好让她俩自己组成一组,两个女人一开始谁都不服谁,但很快……桑德拉从女王被梅丽莎驯化成了抖M(没辙,梅胖气场太强了,桑德拉跟她站一块就是一副受气包的样子)。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桑德拉跟梅丽莎这么有化学反应,我现在天天等着这部片出续集呢,她俩不在一起太可惜了!
(二)、剩女
其实前面说的《特工佳丽》、《数字谋杀案》、《辣手警花》里的形象也都是剩女,没辙,太优秀的职业女性,男人都不敢碰。这三部片子都有一个类似场景,就是桑德拉一个人在家里,一边随意地给自己弄些快餐吃,一边认真地查看跟案件有关的材料。很孤独,但也很酷。《辣手警花》里她还很搞笑地把邻居家的猫偷过来养。
7、《关于史蒂夫的一切》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372586/?suggest=%E5%85%B3%E4%BA%8E%E5%8F%B2%E8%92%82%E5%A4%AB
![]() |
这是桑德拉自己开公司当制片人后捣鼓出来的第一部电影,所以女权倾向特别明显,虽然片子拍得……不忍直视(能把这片子不快进一口气看完的,比如我,才是真爱!)。这部片子帮桑德拉赢得了金酸梅最差女主角奖,不过桑德拉很酷地亲临现场领奖了,成为继哈莉·贝瑞(她的大作是那部灾难性的《猫女》)之后首位现身金酸梅颁奖晚会领奖的演员。领奖时,布洛克还拉了一辆红色小推车上台,车上装满了《关于史蒂夫的一切》的DVD。她希望评委人人都能领一张碟,并把电影重看一遍。所以说桑德拉银幕上银幕下,其实都是个强硬的女汉子啊(要不越长越像迈克·杰克逊了)。
从我的角度说,其实《关于史蒂夫的一切》也没那么差,至少三观很正……一把年纪的大龄剩女玛丽,因为一直没有结婚而受到同事、上司、父母的各种非议,甚至连小学生都嘲笑她还没结婚。终于,玛丽找到一个看对眼的男人史蒂夫,于是她决定不顾一切疯狂地追求史蒂夫,以让自己的生活符合大多数人的“正常标准”。但一番疯狂求爱之后,玛丽意识到,她喜欢自己的生活状态、喜欢那个快乐的自己,她没必要为了任何人的眼光而去改变自己。于是,在结局面对史蒂夫的示好,玛丽潇洒地转身而去。
嗯,其实我的概括大大美化了这部电影……谁看谁知道……
8、《二见钟情》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899/
![]() |
桑德拉在这部片里贡献了自己最美的银幕形象,至少我这么认为,嗯,其实对于美女的品味方面,我的口味很直男癌的。
黛西是个典型的剩女,无亲无故,每天守在车站售票处从事着简单而枯燥的工作,甚至在圣诞节,老板也以她没有丈夫为由,让她顶替同事加班。因为,别人要跟家人过圣诞,你反正一个人,过不过圣诞又有什么关系?她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乘客彼特向窗口投币时,与她匆匆擦肩而过的瞬间。对这个英俊成熟的男人,黛西寄予了自己对爱情的所有幻想,虽然她甚至没能与彼特说过一句话。
阴差阳错,黛西救下了昏迷不醒的彼特,还被彼特的家人误会为彼特的未婚妻,苏醒后头昏脑涨的彼特,也决定与黛西结婚,但黛西却在日常相处中,爱上了彼特的弟弟杰克。黛西对彼特是一见钟情,更是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但对于杰克,却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二人的默契、理解和互相扶持。直到有一天,熟悉感被发酵成了微妙的情愫,你才发现自己已经舍不得这份简单的理解与包容。
我认为《二见钟情》的主题是很美的,生活本身战胜了黛西脑海中对爱情的幻想。当然,《关于史蒂夫的一切》在主题上更加激进,桑德拉最后完全扔下曾经的男神独自离开,而《二见钟情》里至少没有了彼特,还有杰克。但《二见钟情》里对生活细节本身营造出的那份质朴、美好,却是《关于史蒂夫的一切》所不能比拟的。
9、《假结婚》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11102/
![]() |
桑德拉在这部片里的形象其实也是一个与男性竞争的职业女性。她强硬、干练,让手下员工对她闻风丧胆,暗自称她为女魔头。被她辞退的员工,甚至会在办公室里嘲笑她至今单身,因为她“缺乏女人味”。因为签证问题,她不能继续留在美国,为了自己的事业,她决定和自己的下属假结婚,谁知最后假戏真做,动了真感情。
总体上这片是我不太能理解的那类“明明故事老套情节无聊但票房好得吓人”的电影。所以大家不要老抱怨中国电影市场畸形,你看人家好莱坞这么成熟的市场也有你搞不懂的票房黑马啊。这片的海报基本上就能表达这片的主题:强硬的职场女魔头怎么被她的下属驯化了。简单说就是男性意淫大片儿。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桑德拉扮演的女上司在影片最后也没怎么改变自己的性格,依然强硬,虽然她真的爱上了那个男下属。
(三)、母亲
10、《弱点》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552028/
![]() |
《弱点》帮桑德拉第一次摘取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片中她饰演了一位善良却强硬的母亲。相比起那位有些懦弱的丈夫,桑德拉敢在球场上与有种族歧视倾向的观众对骂、敢一个人冲到黑人社区寻找自己儿子、甚至面对混混的威胁毫不畏惧。在家里,感觉她更像是一家之主,家里的事基本上靠她拍板决定。当她决心收养那个有运动天赋的黑人男孩时,面对那群聒噪的亲戚朋友,她用一张她与黑人孩子一起的全家福照片,封住了所有人的嘴,绝不畏惧任何人的流言蜚语和异样眼光。
现实中,当桑德拉凭借《弱点》获奖后不到几天,便有四名女子声称与桑德拉的丈夫杰西·詹姆斯发生过关系。丑闻曝光后,虽然杰西公开向桑德拉道歉,但桑德拉还是毅然决然地搬出了住宅,并很快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桑德拉与杰西曾经领养过一名三个半月大的黑人男孩路易斯,两人离婚后,桑德拉决定独自抚养这个孩子长大。
戏里戏外,桑德拉都是一个独立自主、不向男人低头的强硬女人、母亲。
11、《特别响,非常近》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78514/
![]() |
桑德拉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了一位单亲母亲,刚刚离婚并独自抚养孩子的桑德拉,对这个角色一定深有感触。我觉得桑德拉在这部片子里的表演基本上已经炉火纯青了,影片中她的儿子因为父亲死于9·11,而变得叛逆、暴躁、逃避现实。虽然自己内心同样痛不欲生,可面对孩子她还要强忍悲伤、压抑痛苦。对于孩子的质问,她也无法回答。
这种内心有巨大情绪冲突、表面还要处理得波澜不惊的人物形象,特别难演,桑德拉却表现得很好。每次她面对孩子欲语还休、无可奈何的样子,都让人看得心疼。片中有场戏让人印象特别深刻:当儿子隔着门缝,突然对她说出“我爱你”时,她将压抑已久的悲伤,化作一声轻轻的抽泣,即使如此轻,她也害怕被儿子听到,触痛了孩子的神经。于是她很快捂上嘴,画面里只能看到桑德拉身体强忍着的颤抖,却再也听不到她抽泣的声音。
12、《地心引力》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93783/
![]() |
这片子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说了,桑德拉在片子里扮演了一个失去孩子的女科学家,影片基本上就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我觉得一个人能撑起一部戏真的挺厉害,虽然大家看这部电影都是奔着特效去,但影片的情绪张力和由此而带动的叙事节奏,都是靠桑德拉的表演来实现的。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影片一开始那个长镜头,但其实桑德拉在救生舱里那个长镜头也很不错(导演本人也说很喜欢那一段)。桑德拉在不间断的情况下完成了三次情绪上大的转变,用周星驰的话说那真是大起大落太刺激了(我特别喜欢她学狗嚎那一段)。作为一个演员反正我是觉得桑德拉没啥可黑的了。
职业女性、剩女、母亲,这就是桑德拉在“傻大姐”这个好莱坞标签之外的另外三个身份。但其实,桑德拉只有一个身份:一个现代的、独立的、自由的女性。而这也是我喜欢桑德拉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