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浮生若梦,不如一夜白头
世界上有种飞鸟,永远也飞不过大海。满世界的海水,是它滴落的泪水。天涯海角,飞鸟的眼泪不停,海声不断,悲伤不斩。
1.
她做了一个梦。
有夜盲症的自己,在黑暗的楼梯间,一点点摸索着下楼。
前方,伸出一双温暖的手。
“牵着我,不怕。”
她迟疑着牵起,可仍像个孩子般不敢迈步,觉得脚下阶梯像妖怪,张大嘴巴想要吃掉她。
他仿佛知晓她的每一丝顾虑。转过身,直接打横抱起她,下楼。
她在他怀里发出轻轻的尖叫,眼睛亮亮的,宛如有小小的、细碎的星辰落在里面。
他忍不住低头,吻上她的额头,她的眼睛。
起风了,桂花香浓浓的裹住他们,细小的白色花瓣随风摇落,坠在他们的头发上。
早知浮生若梦,不如一夜白头。
2.
她和他认识一年之后,她生日,他说有惊喜送来。
快递送到楼下的时候,她正和男朋友在外面啃美式大汉堡,接到电话,哆哆嗦嗦的打电话让舍友代领。
回到宿舍,傻了,他送了一大捧玫瑰给她,粉的无比耀眼,香的不知所措。
还有一张卡片,一把银行保险箱的钥匙。
卡片上写着:
“生日快乐。也许以后的生日我不能陪在你身边,今后的每一个生日,都要开开心心的,乖~”
她迟疑着,却把钥匙放了起来。
生日之后,他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消失了。
她本不是主动的人,加上生活节奏充实紧张,慢慢的就忘了这件事。
有一天她收拾东西,翻出一把钥匙,想起那个旧人。
她碰巧要去银行,就顺便带上,看看他到底留了什么给她。
是一本影集。
翻开,都是她。
她看着大号匹萨吃不下的样子,她捧着杯子暖手的样子,她在风里笑靥如花的样子,她捂着眼睛不看他的样子,她在操场撒丫子奔跑的样子,她略带羞涩的弹钢琴的样子,她低头认真翻谱子的样子……
她看着一年前自己青涩的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3.
她和他初见,是在2012年的冬天。
“有些人之间的相遇,就是久别重逢。”她放下手边的言情小说,受不了的想,这年头这种狗血桥段还有人买账。就看见报社编辑风风火火的走过来,“你看看今儿这几个新闻选题,你想跑那个?”
她瞅了一眼,顿时被“余华鼓励白血病少女,签名赠书送温暖”的题目吸引,不由得惊呼,“余华诶!”
可是学法律出身的编辑一脸莫名,“余华是谁?”
“余华啊!写《活着》的那个作家余华呀!小说还被老谋子当原作改拍成电影来着!”
“不知道……你这么感兴趣,你去跑吧!”
她一把抢过联系人电话,抓起包就冲出了门。
心里暗喜:“这么棒的采访对象竟然交给我一个实习记者,太赞了!”
白血病患者来自偏远山区,入院之前,和余华约在北京一家酒店里碰面。
等她到的时候,本就狭小的房间早已被京城各大媒体挤的水泄不通。
刚做记者半个月,她哪里见过这阵仗。由于报社不重视,其他媒体都是一个文字记者配一个摄影记者,采访拍照两不误。
只有她,连相机都没带,只能拿着手机,一边开着录音软件一边拍照,同时脑子里还转着接下来采访的问题,真是一通手忙脚乱。
签名赠书活动开始了。
各种长枪短炮开始咔嚓咔嚓拍照,她的头一直被相机砸。拥挤中,她被旁边人一挤,整个人被推到墙上,把电灯开关给压灭了。
一瞬间,就是漆黑不见五指。
接着就听见四周一片兵荒马乱,
“天啊,谁把灯弄灭了?”
“快点儿开灯!”
她手忙脚乱的摸到开关,赶紧按开,就听见身后一哥们儿调侃,
“看来当记者,不仅得会采访和拍照,还得会体操。”
她噗嗤一声笑出来,寻思这什么人啊,真逗。
采访结束,忽然一瘦瘦高高的男生拦住她,“姑娘,我同事觉得你长得特别好看,能留个名片么?”
她惊讶,只当是玩笑:“我是实习记者,没有名片……”
转身想离开,一个胖胖的摄影记者走上来,红着脸说,“姑娘,我就是他那个同事,能留个电话么?微博QQ也行啊……”
竟然是真的!
说话间,她听出原来就是刚才想练体操的那哥们儿,心下有了好感。大大方方调侃道:
“问我要电话干嘛?”
“就……认识一下,当个朋友嘛。”
“我干嘛要跟你做朋友?”
“这……我看你一直在用手机拍照,那,今天我单反拍的照片你随便用。”
“成交!”
很久很久以后,她好奇的问过他,那么多人,怎么就看见她了呢?
他想了想,很认真的说,那天屋子里乱糟糟的,吵吵的他脑仁都疼,就想快点拍完赶紧撤了。不知道怎么看见一个姑娘,只一眼,就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
“有些人之间的相遇,就是久别重逢。”
4.
认识以后,他喜欢教她摄影,细致到每一种拍摄场景,对应的焦距、光圈和快门。
他经常偷拍她,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他举起相机的时候,认真的表情好像会发光一样,仿佛在和世界相爱,仿佛和世界一起,深深的爱着她。
她看着那些照片里的自己,有种特别的神情,脸上焕发着光彩,美的仿佛不是她了。
她问他:“除了摄影,你还喜欢做什么?”
他想想,“旅行吧。”
她眼睛发亮:“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他笑了,“你应该问我没去过哪儿。”
他给她讲旅行的故事,东至台湾,西至大漠,南至天涯海角,北至大兴安岭。
于是她像候鸟般,沿着他走过的轨迹,飞走又飞回来。可是去哪儿她都不怕,因为每次回来,机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说,不管你去哪儿,告诉我,我接你回家。
她的手四季冰凉,他开车的时候,总喜欢攥过来暖着。
她挣脱,他不放。
不一会儿,她的手心就被暖出细密的汗水。
他咯咯的笑,这才放过她。
然后凑过来认真的说:“你就把我当一暖手宝就成。”
她尴尬,随手拧开CD,是她最爱的民谣。
“那些在盒子里的美梦,一打开就无影无踪。”
风一下子涌进来,吹乱了她的发。
她看着她笑。
他拍大腿后悔:“最美的时候,相机竟然没胶卷了!”
5.
她看到影集里的北京烤鸭,想起是他们俩第一次吃饭点的菜。
记得那次吃完饭,因为莫名其妙的信任,她大着胆子去他家。
他指着墙比划:“我要在这儿立个书架。”
她说:“白色的大落地式?”
他一愣:“你怎么知道。”
她一笑,“因为我将来有了家,也想这样。”
书架立好之后,她去翻了翻书,一半儿她都有,剩下一半儿是她想买的。满当当的,都是她可心儿的作家、喜欢的作品。
他们的品味是如此类似,想法是如此的不谋而合,对世界有着敏锐深刻的感触和难以割舍的情怀,一个眼神,便明白彼此心中所想所愿。
第二次去他家,她随口说要吃他亲手做的菜,他如临大敌,郑重的提前一天准备食材,亲自去菜场买菜,仔细将蔬菜切好,肉食腌好,只等她来。
做菜的时候,什么也不让她碰,怕油星儿溅出来烫伤她,只让她远远的一边儿看着;怕她寂寞,一边儿炒菜还一边儿和她聊天,逗她咯咯的笑。
她看他忙的满头大汗的样子,手被油星儿烫到摸耳朵的样子,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她想起,初遇的那个冬天,他和她第一次一起跑新闻,她给他带了温热的牛奶和面包,他当时感动的不行,捧着牛奶丢舍不得喝,小声说:“要是每天早上有个姑娘给我送热乎乎的牛奶,那该多好。”
她只觉得他傻,这点小事儿还能感动成那样。
现在换她,才明白,论感动,遇到对的人,不值一提的小事儿也是无比盛大的幸福。遇到错的人,再隆重的形式也无法打动对方。
糖醋排骨,红烧茄子,干煸豆角,薏米冬瓜汤。
好吃的她停不下筷子。
她说:“从小到大,你是第一个做菜给我吃的男孩子。我会记得。”
他们在客厅里面吃饭。她看到窗外的绿色树木,亭亭如盖,绽放着一簇簇白色的细小花朵,心头感到欢喜而动容,忍不住走到阳台拍照。
他走过来,问:“喜欢吗?”
她点点头。
他静静的说:“我也是,喜欢到不行。一开始天天在外面跑,没留意过,后来在某个夏天,一下子被它满树的花儿惊艳到。从那天起,我每天早晨都起床,在它身边站一会儿。”
温暖而寂静的夏日阳光,透过绿色的树叶,像水一样地倾泻下来。这一刻,她忽然弄丢了所有的言语,只觉得时光恬静美好,在转瞬即逝的当下,和他并肩,就那么看着一树的白花儿,就那么慢慢的老去,也是心甘情愿、不负此生。
第三次去他家,他知晓她要看电影,特意和朋友弄了个投影仪,一面白墙,一个电脑,两个音箱,效果竟也和影院无差。
放的是法国文艺爱情电影,节奏缓慢而拖沓,镜头优雅而深情。
她穿着白裙子,在沙发上缩成小小的一团,捧着零食嘎吱嘎吱。
旁边是他宽宽的肩膀,枕上去,高度像为她量身定做,无比舒服。
她太疲惫,在主人公低沉的法语对白中,一不小心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正好听见男主向女主告白:
“Tu es le plus splendide paysage de ma vie.”
(你是我此生遇到最美的风景。)
她心下无比怅然,一抬头,正对上他温柔的目光。
那一刻,她以为有了一生那么长。
6.
她一直有顾虑,两个太像的人是镜子,会彼此反光,刺伤对方,她把他当蓝颜知己,提醒自己,可相遇,可相知,不可相爱。
她看到影集里的面具木雕,是他生日时她从韩国带回来的礼物。
那年他生日,是她陪他过的。
夜深了,他送她到楼下,忽然跟她表白。
她笑着摸他额头:“你确定没发烧?”
他顺势攥紧她的手,认真的看着她。
她垂下头:“我要是没有一个谈了5年的男朋友,我就考虑下。”
他发疯,“别拦着我,我明天要当和尚去。”
他从来不让她承诺什么,也从不问她对他的感觉。
唯有一次,他只是说:“你和我在一块儿,舒服吗?”
她说:“舒服,很舒服。”
他放心的笑:“那就成了。”
关于她的男友,他一字不问,只字不提,就当不存在。
他告诉她,只要她幸福,他不在意是谁给的。
她欢笑,他负责为她拍照。她低落,他陪她低进尘埃。她沉默,他陪她一言不发。她拒绝,他只能默默离开。
他只要她无辜的长大,在恋爱中老去。
她继续翻影集,看到自己弹钢琴的样子,低头翻谱子的样子。
她想起,有次他们去琴房练琴,他在旁边傻傻的看她弹琴。忍不住拿起相机拍她严肃的神情,拍她灵动的手指,拍她自我陶醉的样子。
她谈了一首特别小众的德国钢琴家的作品,自嘲说,
“你肯定没有听过吧。”
“我听过,这是《Untouchable》里面的插曲,出现在电影的最后一段,印象极为深刻。”
她一瞬间抬眸,又迅速的低下头去。努力维持表面的波澜不惊,内心早已经地动山摇,所有的防备都在一瞬间土崩瓦解。
她忽然想到一个词,Soulmate.
敢问这世间,有什么比遇到一个如此懂你的人,更加珍贵?
7.
在影集的最后,他写道:
“我的爱人,当你看到这本影集的时候,我已经去了巴基斯坦,一个战乱中的城市,或许多年以后我会回来,但那时或许你已经忘记了我,或许我再也无法回来……
我只想让你看到,你最美的样子。因为你在我的相机里,在我的心里,是被定格的最爱。我爱你,这是我美丽的劫数。依然,始终,永远。”
在这深邃的宇宙中,他透过相机找到了她,认准了她,拍下了她。在按动快门的瞬间,这种彼此确认和牵绊,像飞鸟脚下的海、缠绕纸鸢的线,无论飞的多高多远, 再也无法放开。
她看着影集,慢慢发现自己看不清了。
一万滴眼泪狂奔出眼眶,淹没了她所有的照片。照片里,明明都是笑脸,为何现在看起来,都像在哭泣一样呢?
世事如书,他偏偏愿意做她的封面,伤痕累累的包裹住她最美丽的一面。
她张望,他在不远的地方,她微笑,他看到花朵绽放,她迟疑,他选择苦苦等待,她拒绝,他只能默默离开,她回头,他已经不在。
他爱上她,陪伴她,记录她,守护她。然后,像飞鸟一样,承受着整个世界的孤单,默默地离开了她。她的世界鲜花盛开,可他的世界从此只剩下泪水。
他们始终没有郑重的告别。他离开太早,没有等到她丢下顾虑,爬上悬崖,走到海边,缝好心脏去见他。没有等到她在琴声中感知到他的眼神,弄清自己的心意。她就把他给弄丢了。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他们一直在说再见,和爱的人,和伤害,和时光。可人生最遗憾的,便是没有再见的告别。从此相逢不知何时,相约不知何处,从此,每一条道路都不是来路,每一个路人都不是归人,每一次相遇都不是初见。
尾声
从那天起,她始终在做一个梦。
有夜盲症的自己,在黑暗的楼梯间,害怕的不敢下楼。
前面的他转过身,直接打横抱起她。
她的嘴唇如花朵般柔软,他忍不住低头细闻花香,花瓣上的露珠颤抖着,娇羞的摇摇欲坠。他看到彼此的灵魂,散发出洁白而又清甜的气息。
这个吻,他们丝毫不感到陌生。在彼此的幻想里,他们早已亲吻了成百上千次,熟知彼此的每个小习惯,是前世今生的恋人。
起风了,桂花香浓浓的裹住他们,细小的白色花瓣随风摇落,坠在他们的头发上。
早知浮生若梦,不如一夜白头
1.
她做了一个梦。
有夜盲症的自己,在黑暗的楼梯间,一点点摸索着下楼。
前方,伸出一双温暖的手。
“牵着我,不怕。”
她迟疑着牵起,可仍像个孩子般不敢迈步,觉得脚下阶梯像妖怪,张大嘴巴想要吃掉她。
他仿佛知晓她的每一丝顾虑。转过身,直接打横抱起她,下楼。
她在他怀里发出轻轻的尖叫,眼睛亮亮的,宛如有小小的、细碎的星辰落在里面。
他忍不住低头,吻上她的额头,她的眼睛。
起风了,桂花香浓浓的裹住他们,细小的白色花瓣随风摇落,坠在他们的头发上。
早知浮生若梦,不如一夜白头。
2.
她和他认识一年之后,她生日,他说有惊喜送来。
快递送到楼下的时候,她正和男朋友在外面啃美式大汉堡,接到电话,哆哆嗦嗦的打电话让舍友代领。
回到宿舍,傻了,他送了一大捧玫瑰给她,粉的无比耀眼,香的不知所措。
还有一张卡片,一把银行保险箱的钥匙。
卡片上写着:
“生日快乐。也许以后的生日我不能陪在你身边,今后的每一个生日,都要开开心心的,乖~”
她迟疑着,却把钥匙放了起来。
生日之后,他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消失了。
她本不是主动的人,加上生活节奏充实紧张,慢慢的就忘了这件事。
有一天她收拾东西,翻出一把钥匙,想起那个旧人。
她碰巧要去银行,就顺便带上,看看他到底留了什么给她。
是一本影集。
翻开,都是她。
她看着大号匹萨吃不下的样子,她捧着杯子暖手的样子,她在风里笑靥如花的样子,她捂着眼睛不看他的样子,她在操场撒丫子奔跑的样子,她略带羞涩的弹钢琴的样子,她低头认真翻谱子的样子……
她看着一年前自己青涩的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3.
她和他初见,是在2012年的冬天。
“有些人之间的相遇,就是久别重逢。”她放下手边的言情小说,受不了的想,这年头这种狗血桥段还有人买账。就看见报社编辑风风火火的走过来,“你看看今儿这几个新闻选题,你想跑那个?”
她瞅了一眼,顿时被“余华鼓励白血病少女,签名赠书送温暖”的题目吸引,不由得惊呼,“余华诶!”
可是学法律出身的编辑一脸莫名,“余华是谁?”
“余华啊!写《活着》的那个作家余华呀!小说还被老谋子当原作改拍成电影来着!”
“不知道……你这么感兴趣,你去跑吧!”
她一把抢过联系人电话,抓起包就冲出了门。
心里暗喜:“这么棒的采访对象竟然交给我一个实习记者,太赞了!”
白血病患者来自偏远山区,入院之前,和余华约在北京一家酒店里碰面。
等她到的时候,本就狭小的房间早已被京城各大媒体挤的水泄不通。
刚做记者半个月,她哪里见过这阵仗。由于报社不重视,其他媒体都是一个文字记者配一个摄影记者,采访拍照两不误。
只有她,连相机都没带,只能拿着手机,一边开着录音软件一边拍照,同时脑子里还转着接下来采访的问题,真是一通手忙脚乱。
签名赠书活动开始了。
各种长枪短炮开始咔嚓咔嚓拍照,她的头一直被相机砸。拥挤中,她被旁边人一挤,整个人被推到墙上,把电灯开关给压灭了。
一瞬间,就是漆黑不见五指。
接着就听见四周一片兵荒马乱,
“天啊,谁把灯弄灭了?”
“快点儿开灯!”
她手忙脚乱的摸到开关,赶紧按开,就听见身后一哥们儿调侃,
“看来当记者,不仅得会采访和拍照,还得会体操。”
她噗嗤一声笑出来,寻思这什么人啊,真逗。
采访结束,忽然一瘦瘦高高的男生拦住她,“姑娘,我同事觉得你长得特别好看,能留个名片么?”
她惊讶,只当是玩笑:“我是实习记者,没有名片……”
转身想离开,一个胖胖的摄影记者走上来,红着脸说,“姑娘,我就是他那个同事,能留个电话么?微博QQ也行啊……”
竟然是真的!
说话间,她听出原来就是刚才想练体操的那哥们儿,心下有了好感。大大方方调侃道:
“问我要电话干嘛?”
“就……认识一下,当个朋友嘛。”
“我干嘛要跟你做朋友?”
“这……我看你一直在用手机拍照,那,今天我单反拍的照片你随便用。”
“成交!”
很久很久以后,她好奇的问过他,那么多人,怎么就看见她了呢?
他想了想,很认真的说,那天屋子里乱糟糟的,吵吵的他脑仁都疼,就想快点拍完赶紧撤了。不知道怎么看见一个姑娘,只一眼,就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
“有些人之间的相遇,就是久别重逢。”
4.
认识以后,他喜欢教她摄影,细致到每一种拍摄场景,对应的焦距、光圈和快门。
他经常偷拍她,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他举起相机的时候,认真的表情好像会发光一样,仿佛在和世界相爱,仿佛和世界一起,深深的爱着她。
她看着那些照片里的自己,有种特别的神情,脸上焕发着光彩,美的仿佛不是她了。
她问他:“除了摄影,你还喜欢做什么?”
他想想,“旅行吧。”
她眼睛发亮:“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他笑了,“你应该问我没去过哪儿。”
他给她讲旅行的故事,东至台湾,西至大漠,南至天涯海角,北至大兴安岭。
于是她像候鸟般,沿着他走过的轨迹,飞走又飞回来。可是去哪儿她都不怕,因为每次回来,机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说,不管你去哪儿,告诉我,我接你回家。
她的手四季冰凉,他开车的时候,总喜欢攥过来暖着。
她挣脱,他不放。
不一会儿,她的手心就被暖出细密的汗水。
他咯咯的笑,这才放过她。
然后凑过来认真的说:“你就把我当一暖手宝就成。”
她尴尬,随手拧开CD,是她最爱的民谣。
“那些在盒子里的美梦,一打开就无影无踪。”
风一下子涌进来,吹乱了她的发。
她看着她笑。
他拍大腿后悔:“最美的时候,相机竟然没胶卷了!”
5.
她看到影集里的北京烤鸭,想起是他们俩第一次吃饭点的菜。
记得那次吃完饭,因为莫名其妙的信任,她大着胆子去他家。
他指着墙比划:“我要在这儿立个书架。”
她说:“白色的大落地式?”
他一愣:“你怎么知道。”
她一笑,“因为我将来有了家,也想这样。”
书架立好之后,她去翻了翻书,一半儿她都有,剩下一半儿是她想买的。满当当的,都是她可心儿的作家、喜欢的作品。
他们的品味是如此类似,想法是如此的不谋而合,对世界有着敏锐深刻的感触和难以割舍的情怀,一个眼神,便明白彼此心中所想所愿。
第二次去他家,她随口说要吃他亲手做的菜,他如临大敌,郑重的提前一天准备食材,亲自去菜场买菜,仔细将蔬菜切好,肉食腌好,只等她来。
做菜的时候,什么也不让她碰,怕油星儿溅出来烫伤她,只让她远远的一边儿看着;怕她寂寞,一边儿炒菜还一边儿和她聊天,逗她咯咯的笑。
她看他忙的满头大汗的样子,手被油星儿烫到摸耳朵的样子,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她想起,初遇的那个冬天,他和她第一次一起跑新闻,她给他带了温热的牛奶和面包,他当时感动的不行,捧着牛奶丢舍不得喝,小声说:“要是每天早上有个姑娘给我送热乎乎的牛奶,那该多好。”
她只觉得他傻,这点小事儿还能感动成那样。
现在换她,才明白,论感动,遇到对的人,不值一提的小事儿也是无比盛大的幸福。遇到错的人,再隆重的形式也无法打动对方。
糖醋排骨,红烧茄子,干煸豆角,薏米冬瓜汤。
好吃的她停不下筷子。
她说:“从小到大,你是第一个做菜给我吃的男孩子。我会记得。”
他们在客厅里面吃饭。她看到窗外的绿色树木,亭亭如盖,绽放着一簇簇白色的细小花朵,心头感到欢喜而动容,忍不住走到阳台拍照。
他走过来,问:“喜欢吗?”
她点点头。
他静静的说:“我也是,喜欢到不行。一开始天天在外面跑,没留意过,后来在某个夏天,一下子被它满树的花儿惊艳到。从那天起,我每天早晨都起床,在它身边站一会儿。”
温暖而寂静的夏日阳光,透过绿色的树叶,像水一样地倾泻下来。这一刻,她忽然弄丢了所有的言语,只觉得时光恬静美好,在转瞬即逝的当下,和他并肩,就那么看着一树的白花儿,就那么慢慢的老去,也是心甘情愿、不负此生。
第三次去他家,他知晓她要看电影,特意和朋友弄了个投影仪,一面白墙,一个电脑,两个音箱,效果竟也和影院无差。
放的是法国文艺爱情电影,节奏缓慢而拖沓,镜头优雅而深情。
她穿着白裙子,在沙发上缩成小小的一团,捧着零食嘎吱嘎吱。
旁边是他宽宽的肩膀,枕上去,高度像为她量身定做,无比舒服。
她太疲惫,在主人公低沉的法语对白中,一不小心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正好听见男主向女主告白:
“Tu es le plus splendide paysage de ma vie.”
(你是我此生遇到最美的风景。)
她心下无比怅然,一抬头,正对上他温柔的目光。
那一刻,她以为有了一生那么长。
6.
她一直有顾虑,两个太像的人是镜子,会彼此反光,刺伤对方,她把他当蓝颜知己,提醒自己,可相遇,可相知,不可相爱。
她看到影集里的面具木雕,是他生日时她从韩国带回来的礼物。
那年他生日,是她陪他过的。
夜深了,他送她到楼下,忽然跟她表白。
她笑着摸他额头:“你确定没发烧?”
他顺势攥紧她的手,认真的看着她。
她垂下头:“我要是没有一个谈了5年的男朋友,我就考虑下。”
他发疯,“别拦着我,我明天要当和尚去。”
他从来不让她承诺什么,也从不问她对他的感觉。
唯有一次,他只是说:“你和我在一块儿,舒服吗?”
她说:“舒服,很舒服。”
他放心的笑:“那就成了。”
关于她的男友,他一字不问,只字不提,就当不存在。
他告诉她,只要她幸福,他不在意是谁给的。
她欢笑,他负责为她拍照。她低落,他陪她低进尘埃。她沉默,他陪她一言不发。她拒绝,他只能默默离开。
他只要她无辜的长大,在恋爱中老去。
她继续翻影集,看到自己弹钢琴的样子,低头翻谱子的样子。
她想起,有次他们去琴房练琴,他在旁边傻傻的看她弹琴。忍不住拿起相机拍她严肃的神情,拍她灵动的手指,拍她自我陶醉的样子。
她谈了一首特别小众的德国钢琴家的作品,自嘲说,
“你肯定没有听过吧。”
“我听过,这是《Untouchable》里面的插曲,出现在电影的最后一段,印象极为深刻。”
她一瞬间抬眸,又迅速的低下头去。努力维持表面的波澜不惊,内心早已经地动山摇,所有的防备都在一瞬间土崩瓦解。
她忽然想到一个词,Soulmate.
敢问这世间,有什么比遇到一个如此懂你的人,更加珍贵?
7.
在影集的最后,他写道:
“我的爱人,当你看到这本影集的时候,我已经去了巴基斯坦,一个战乱中的城市,或许多年以后我会回来,但那时或许你已经忘记了我,或许我再也无法回来……
我只想让你看到,你最美的样子。因为你在我的相机里,在我的心里,是被定格的最爱。我爱你,这是我美丽的劫数。依然,始终,永远。”
在这深邃的宇宙中,他透过相机找到了她,认准了她,拍下了她。在按动快门的瞬间,这种彼此确认和牵绊,像飞鸟脚下的海、缠绕纸鸢的线,无论飞的多高多远, 再也无法放开。
她看着影集,慢慢发现自己看不清了。
一万滴眼泪狂奔出眼眶,淹没了她所有的照片。照片里,明明都是笑脸,为何现在看起来,都像在哭泣一样呢?
世事如书,他偏偏愿意做她的封面,伤痕累累的包裹住她最美丽的一面。
她张望,他在不远的地方,她微笑,他看到花朵绽放,她迟疑,他选择苦苦等待,她拒绝,他只能默默离开,她回头,他已经不在。
他爱上她,陪伴她,记录她,守护她。然后,像飞鸟一样,承受着整个世界的孤单,默默地离开了她。她的世界鲜花盛开,可他的世界从此只剩下泪水。
他们始终没有郑重的告别。他离开太早,没有等到她丢下顾虑,爬上悬崖,走到海边,缝好心脏去见他。没有等到她在琴声中感知到他的眼神,弄清自己的心意。她就把他给弄丢了。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他们一直在说再见,和爱的人,和伤害,和时光。可人生最遗憾的,便是没有再见的告别。从此相逢不知何时,相约不知何处,从此,每一条道路都不是来路,每一个路人都不是归人,每一次相遇都不是初见。
尾声
从那天起,她始终在做一个梦。
有夜盲症的自己,在黑暗的楼梯间,害怕的不敢下楼。
前面的他转过身,直接打横抱起她。
她的嘴唇如花朵般柔软,他忍不住低头细闻花香,花瓣上的露珠颤抖着,娇羞的摇摇欲坠。他看到彼此的灵魂,散发出洁白而又清甜的气息。
这个吻,他们丝毫不感到陌生。在彼此的幻想里,他们早已亲吻了成百上千次,熟知彼此的每个小习惯,是前世今生的恋人。
起风了,桂花香浓浓的裹住他们,细小的白色花瓣随风摇落,坠在他们的头发上。
早知浮生若梦,不如一夜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