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缅甸红宝的“填充”世界
题记:本文旨在科普而非辩解什么,本人仅展示现阶段收集到的信息。缅甸红宝只要加热处理过即存在残留和填充的问题,是否选择取决于个人。鉴于翻译的两篇文章都成文较早(约九十年代末期),文中的价格及一些概念不具有参考性。文中有一些有争议的部分,作者也自己指出,主要是在于这种”填充“是否出于人为(或者说造假的目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很多检测机构和业内基本也达成了共识这应该还是属于优化,但是有必要说明。
本文及翻译为个人独立完成,转载必须征求本人同意。翻译过程中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
在未来的日子里本人也会不断将最新情况及讯息报告,同时也欢迎有相关讯息的朋友交流。
正文:
做珠宝已经接近一年了,对于很多珠宝前辈来说,我还是个新人。和珠宝结缘完全是出于巧合,在和珠宝打交道以前我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能走到珠宝人的位置,好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使我可以用比别人短的时间走到这一步,这除了自己努力之外,也要感谢一路上一直在关注和支持我的买家朋友们。所以值此一年之际,写下这篇文章,算是留给自己的纪念,也算是送给大家的礼物。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缘由我老师收到的两颗缅甸的红宝。
因为种种不太方便明说的原因,现在市面上的缅甸红宝流通量极少,作为一个珠宝新人,一直对缅甸红宝这一美丽昂贵的珠宝女神充满向往,一直都很想收一颗漂亮一点的缅甸红宝。由于无烧的缅甸红宝我蹲了快一年也没见过,听价格那阵势也不是我现在的级别囤得起的,所以退而求其次仅加热的缅甸红宝还是可以接受。
老师以做珠宝几十年的经验力荐两颗红宝,一颗净度确实不错,以我曾经见过的缅甸红宝来说,普遍都有雾在里面,而另外一颗可以够得上开“鸽血红”。以我对我老师为人的了解,能让他说出这样的话的石头的确不容易,他是极其严谨和挑剔的人,所以虽然价格不菲,我还是决定收下,并且为了他们去曼谷出高级的证书,比较人靠衣装马靠鞍,一颗漂亮的缅甸红宝还是需要一个权威漂亮的证书。
经过半个月漫长的等待,终于从曼谷拿来了两个大气漂亮的证书。
结果打开一看心就凉了。
有杂质。。。还有填充。。。。漏!!!!!!!!!肿么会这样!!!!说好的仅加热呢!!!
虽然以前也做过缅甸红宝的证书出现过有杂质,不过考虑到缅甸红宝本来裂缝和空隙比较多,加热后灰尘残留在缝隙间也算是正常的事,但是这个填充是怎么回事!
老师给我解释了一部分。
由于加热红蓝宝需要非常高的温度,所以必须加入一些助焊剂,以使温度能上升到需要的温度,而极高的温度有可能将红蓝宝的表面融化使红蓝宝的表面粘黏在一起,粘黏在一起的红宝需要分开的话就会损害到宝石,所以还需要加一些保护红蓝宝让其不粘黏的东西,就是硼砂。
而硼砂在被烧熔化以后,就会渗透进红宝石的裂缝中,这样红宝石在加热后,就会在裂缝以及坑洞中留下灰尘和填充物,也就是残留的硼砂。
不过这些硼砂并没有影响本身红宝的质地和化学构成,并且也不是无法清除的,如果负责任的专业检测机构,就会问你是否需要去清除硼砂,如果清除了硼砂,就会给你开一个仅仅有少量杂质的证书,而有硼砂的话就会给你开有杂质和填充的证书。
另外也咨询了另一资深高端珠宝人,得到的答案是这样:
在加热过程中如果火直接烤到宝石,那么局部升温过快导致受热不均匀,宝石可能在一瞬间产生爆裂,所以需要加入硼砂,在硼砂的保护下在宝石周围的温度会逐步慢慢增加并且使宝石受热均匀。但是温度在达到1400度以后,硼砂会融化,这时候如果矿石表面的裂纹等,硼砂就会渗透并残留进去。在红宝石界中有一句话形容的恰如其分——“十红九裂”,尤其是缅甸的红宝石,基本上都有裂,所以基本上都有残留。GRS开具的H(a)应该算是缅甸红宝比较好的情况了,说明裂缝很少所以杂质和残留也很少,H(b)算是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杂质不多,烧有空隙间的填充现象。
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又专门上网找了大量资料,势要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非弄清不可!!!
国内接触红蓝宝时间不长量也很少,国内基本没找到很有用的资料,于是又查了大量外文资料,于是找到一些比较权威有说服力的资料,然后又逐一翻译,耗时一个多月,今天终于可以把成果拿出来给大家一个交代。
从国外查到的资料显示,是否明确对消费者说明宝石本身的状况和处理状况以便消费者理智的做出选择甚至是一个涉及法律的问题,如果不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说明的话将会涉嫌欺诈以及需要负法律责任。
现在就先贴一篇关于缅甸红宝石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残留及填充的缘由及原理给大家
http://www.ruby-sapphire.com/foreign-affairs.htm
蒙苏(缅甸)红宝石的缝隙残留和填充
By Richard W. Hughes & Olivier Galibert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著名的欧洲经销商销售了一颗2.5克拉的蒙苏红宝石给在欧洲的一个重要珠宝商。然后该珠宝商通过他们的日本子公司把石头卖给了日本的客户。客户带着石头到宝石学实验室,实验室给出的报告中指出,宝石的缝隙处填入了外来异物。然后,有趣的事情开始了。因为感觉被骗了,客户退回宝石,并要求全额退款。因此,开始涉及数家公司,横跨两大洲,并非常崎岖蜿蜒的在法国提起诉讼。
图1:未处理蒙苏红宝石矿石在泰国的Mae Sai市场交易; 1996年4月(摄影:R.W。休斯)
今天,法院越来越多地被要求进行仲裁此类纠纷,主要是因为卖家疏忽于说明缅甸的蒙苏红宝石的缝隙助焊剂填充问题。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严重,因为刚玉交易会更加艰难,除非交易中强制实行宝说明宝石处理的政策。下面这篇文章探讨了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源。
蒙苏不是莫谷
莫谷不是缅甸唯一出产红宝石的地区。从位于缅甸shan邦地区、Taunggyi东北部的蒙苏(pronounced 'Maing Shu' by the Shan; 'Mong Shu' by the Burmese) 矿区出产的石头最早于1992年中期出现在曼谷。从那时起,他们就完全占领了世界上小于3克拉的所有红宝交易市场。事实上,今天在尖竹汶府(泰国)的红宝石99%是来自蒙苏。
在质量方面,蒙苏红宝石不能莫谷的宝石竞争。热处理前,蒙苏红宝石无疑是一个丑小鸭。蒙苏红宝石主要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密集的丝绸云(silk clouds)和过强的紫色调,使大部分的石头看起来像低档的颜色深沉的rhodolite石榴石。这主要是由于晶体中不同寻常的蓝色核心。普通热处理消除了蓝色以及除去丝绸云,使得最终宝石饱和度高,颜色红和透明。市场普遍接受这种加热的石头没有什么争议。
比起第二个问题来这不算什么。由于大部分的蒙苏红宝石有严重裂痕,因此在加热时泰国的师傅加入了针对此问题的助焊剂例如硼砂。这种材料融化后沉积在了红宝石的断裂面,并填补了裂缝。没有分解的材料冷却后变成了玻璃填充。从狭义上看这和使用合成红宝石填补空隙本质相同。
图2:与图3相似,在双相透射光下可以清楚的看到助焊剂玻璃。透射光; 100X。 (摄影:R.W。休斯)
而从广义来看,这类似于祖母绿的注油——两种处理方式都出发于减少宝石解理和裂缝处的反光作用。类似于在水里放入冰块,填充物不容易被看见因为它以与宝石更为匹配的折射率(1.76-1.77)取代了原本空气的折射率(RI=1)。
然而,助焊剂填充的蒙苏红宝石有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
1、在蒙苏红宝石的处理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 - 不像祖母绿注油,助焊剂的残留将来不会被排出,也不能被去除。
2、由于裂缝的填充,被处理后的蒙苏红宝石实际上提高了宝石的耐久性。
3、蒙苏红宝石的处理并没有真正涉及注入式的填充,而是更接近裂缝处的杂质沉积,所有的填充物都是过程中残留下来的(而非人为填充进去),从很多方面来看,它更像裂缝处的焊接,类似两片金属加热后融化,而冷却后连接在了一起。
图3:在此处清晰可见的发白物质即为助焊剂的残留。反射光; 100X。 (摄影:R.W。休斯)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卓越的处理红宝石的方法,其中一点是甚至比祖母绿注油更加稳定。那我们为什么要大惊小怪的?首先,消费者并不是很愿意购买内部具有大量裂纹的石头,不像祖母绿,干净的红宝石其实也是存在的。其次,单独加热(而不加入硼砂)并不是不能实现,如果这样的宝石可以被毫无争议的接受,那么仅加热的宝石放在什么位置?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事实是宝石的裂缝都不复存在了。
图4:
该图显示了刚玉的裂缝修复的原理
A,开放的裂痕,缝隙
B,加热中,助焊剂进入裂痕出并溶解附着在裂缝壁上
C,在冷却过程中,熔化的刚玉在裂缝里重新结晶,因此修复了裂痕。新结晶的红宝石其实变成了裂缝中独立存在的新合成的红宝石。它包含着一些凝固了的助焊剂的小泡,和一些小气泡。在本图中,天然红宝石和合成后的红宝石以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在现实中,天然红宝石和后生成的红宝石是无法看出来的。
D,目前表面上残留的助焊剂玻璃可以被酸洗掉,但是裂缝里新合成的红宝石不会受酸影响,会和红宝石成为一个整体。
(Illustration: R.W. Hughes; modified from Hänni, 2001, SSEF)
图5:透射光中的助焊剂玻璃填充通常出现双色性。透射光; 100X。 (摄影:R.W。休斯)
然而缅甸政府已采取措施控制大部分直接运到泰国北部边境小镇Mae Sai的蒙苏红宝石的贸易。
作者之一(RWH)于1996年4月的某一天来到在Mae Sai酒店附近的位于Taub Tim路(红宝巷)的Mae Sai红宝市场,当时有多达500人在贩卖着来自蒙苏的红宝石毛料,也有少部分的切割宝石提供,不过大部分都是红宝石毛料。当时看来市场上有50公斤的红宝石毛料。而当1997年6月下旬再次访问时,许多已经关门,市场的规模很小,只有少量的卖家在销售蒙苏红宝石,而且看起来只有几公斤。
图6:Mae Sai市场的蒙苏红宝石在热处理前(左)和热处理后(右)。(Photo: R.W. Hughes)
等级划分:根据曼谷的宝石商Mark Smith说(私人通信,1996年6月):大部分切割后的蒙苏红宝石低于0.5克拉,1——1.5克拉的,内含大量杂质的大约能用20到100美元买到,Smith表示,根据他的经验,1——1.5克拉的红宝石应该能在400美元/克拉内买到,更好的品质的可能也会有,但是不多,而干净的红宝石可以卖到1500美元/克拉。
Mae Sai的处理师,Somkual Plylaharn,在热处理蒙苏红宝石后打开炉门。June 1997. (Photo: R.W. Hughes)
在泰国的尖竹汶市场,偶尔能见到大过5克拉的蒙苏红宝石,Smith已经购买了一对超过3克拉的红宝石,每克拉差不多2500到3000美元。然而,他最近看到一个3克拉的顶级品质的红宝石,卖家拒绝了他21000美元的报价(卖家坚持28000美元)。
图8:Mae Sai的Somkual Plylaharn烤箱里正在烧得通红的红宝石。
修复的红宝石:蒙苏红宝石最大的法律问题是由表及里深入缝隙的助焊剂填充。Smith告诉作者,几乎每颗超过1克拉的红宝石送去检验后都得到发现助焊剂残留现象(实验室通常标注玻璃填充)这一噩耗。这由当时的AIGS实验室主任Kenneth Scarratt(私人通信,1996年7月)证实。作者之一(OG)由于助焊剂残留这一问题损失惨重,因此他完全不再购买蒙苏红宝石。
但是最大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在泰国的师傅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处理红宝石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告诉他们的客户。客户以为买到的是传统的仅加热处理的红宝石。如果他们知道他们就会不会接受这些商品。
大多数的珠宝商将这种缝隙填入杂质看做是心脏嫁接手术,而非仅仅是理发而已。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很多高端宝石销售商和零售买家并想买以这种方式被完全改变了的石头。听到助焊剂残留就没有想法了。
不幸的是,瞎搞石头而不告诉客户似乎在泰国以及成了惯例,从普通的仅加热(1970年代中期),玻璃填补表面坑洞(1984年),蓝宝石表面扩散处理(1988年)到现在的助焊剂填充(1992年)。
其实市场之前是接受传统加热的宝石的,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曼谷没有宝石实验室以提示这种现象,国外的买家等发现这种难以辨别的优化方法的时候其实它们已经是占满库存了。这和其他的优化方法不同。1978年曼谷成立了一家宝石实验室,当玻璃填充和表面扩散处理刚出现在泰国的时候,它们被研究员很快地鉴别出来并且被全球市场拒绝。
但是蒙苏红宝石最初可以通过当地鉴定员的检测,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确实难以检测,而另一部分原因是,坦白的说,曼谷的鉴定员确实对交易的影响有点过大了。即使当他们检测到这种优化,他们也会做淡化处理,到目前为止如果不是十倍放大镜下肉眼可见的话他们不会在检测结果里面特别标注。 (ICA的公报, 1994)但是国外的实验室和宝石商不会有那么客气,他们拒绝这种模棱两可的助焊剂填充,尤其是在日本市场。
图9:蒙苏红宝石加热后导致部分金红石丝状部分被消除,留下白色的丝状物“骨架”,如图示垂直于C轴部分。反射光; 60x. (Photo: R.W. Hughes)
这里产生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种优化在泰国本地被宝石商和检测员接受,但是在别的地方却被拒绝,结果就是商品被退回并夹杂着辱骂和失望,这么一来恐怕只有律师能够从中受益。更复杂的问题是,现在全世界的宝石实验室没有统一的方法来描述和处理这一种优化方式。有些甚至不能正确的辨别出这种助焊剂处理和天然内含物之间的区别。
图10 从平行于C轴的方向可以清楚的找到金红石丝状物。反射光, 60x. (Photo: R.W. Hughes)
尽力寻找解决方案
所以,怎么办?首先,宝石交易应该聚在一起商讨这个问题并且寻找解决方案。今天全球是一整个市场,而非单独的。这个全球性的交易也觉得了它在全球的重要形式,而非某一个地区。
其次,泰国的宝石商和处理师应该承认在一开始没有说明这种处理方法是一个错误。严格来说,这个错误是泰国人自己造成的。如果在一开始他们能诚实的说明自己的商品,他们就不会让自己处于这种境界。
另一方面来说,国外的宝石商也需要承认这种优化方式对于蒙苏红宝石来说是有必要的,大家都知道没有处理过的石头可以通过测试,可是蒙苏红宝石如果不优化就没有办法上市。这种优化的结果和材料既美观又稳定,只要做到正确的描述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错。
图11 泰国和缅甸的地图,显示重要的矿山,走私(红宝)的路线和城镇。© R.W. Hughes
总而言之,我们都必须停止欺骗自己,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消费者眼中高温处理过的宝石和助焊剂填充/残留的红宝石,和简单的仅通过切割和抛光的宝石是不一样的。过多的解释只会物极必反。一个仅需要切割和抛光就很美的宝石价值肯定远高于需要加热和抛光的宝石,同样也远超过像蒙苏红宝石这样需要抛光,加热和助焊剂修护的红宝石。市场应该真实的反应和描述这些宝石,最重要的是,它的定价。请记住,宝石是珠宝和奢侈品,它同样通过货品和服务竞争,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位置,那么消费者停止购买的可能不仅仅是蒙苏红宝石。
后记
许多宝石学家表示,从样品中硼砂/助焊剂的检测量来看这种填充是故意的,但是也有很多销售商坚称这是加入硼砂加热这种普遍做法的的意外产物。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1996年9月,作者之一(RWH)针对助焊剂的处理问题询问了尖竹汶最有名的加热处理师,这位先生笑了并出乎意料的说,我们当然是故意的,他说,如果不用这种处理方法大多数的蒙苏红宝石不适合做刻面宝石,我们必须使用硼砂。
处理方法确实很不容易。但是解决方法的第一部就是探讨它,作者坚信探讨问题而无法解决比解决问题而不探讨好得多。我们有兴趣知道你的观点和想法,请尽管联系我们。
注意:我们拒绝愚蠢的评价。
Further reading
ICA Gazette (1994) First seven steps to international rules at Asian meeting. ICA Gazette, June, p. 7.
Emmett, John L. (1999) Fluxes and the heat treatment of ruby and sapphire. Gems & Gemology, Vol. 35, No. 3, pp. 90–92.
Hänni, Henry A. (2001) Beobachtungen an hitzegehandeltem Rubin mit künstlicher Rissheilung (Observations on heat-treated ruby with artificially healed fissures). Zeitschrift der Deutschen Gemmologischen Gesellschaft, Vol. 50, No. 3, pp. 123–136.
结语
本文写与1997年夏,刊载于澳洲宝石鉴定师(1998年,第20卷,第2期,页70-74)。它也曾由于一种常见的区分——“富有争议”而遭到CIA公报的拒绝。我于2002年1到2月作了少量修改,主要删除了“玻璃填充”这一术语。据我目前所知,这以过程主要是裂缝愈合,而不是裂缝填充。
以下是珠宝商给出的如何向消费者说明这个问题的建议
http://www.professionaljeweler.com/archives/articles/1999/feb99/0299fys4.html
教会你的员工,如何销售处理过的宝石
缝隙杂质残留宝石
红宝石通常都会被加热处理以去除混浊及改善颜色,在这一过程中会有类似玻璃的杂质进入裂缝,缝隙和孔洞,以下是如何告诉客人这件事。
这是关于如何积极和诚实的向你的客人讲解宝石优化处理的专业珠宝文章系列之八,本系列开始于1998年6月的祖母绿讲解。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加热红宝以美化其色彩过程中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缝隙及孔洞之间会填入类玻璃物质。
刚玉,这种产生红宝石的特殊矿物,通常在源头或者靠近源头的地方即被加热处理,通常都在一些比较陈旧的加热器具里。现代很多的加热统一标准都是接近刚玉的熔点:2050度。在这种环境下加入硼砂或者氧化铝粉末被认为是平衡温度以及防止裂纹产生。
然而,这些粉末会在高温下熔化形成类似玻璃的物质从表面渗透到裂缝或者孔洞间,虽然他们在裂缝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实际上如果在坑或者孔洞里就意味着增加了宝石的重量。这些玻璃填充区域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因为玻璃和红宝石的折射率不同,而且在切割时玻璃的表面可能会有划痕因为玻璃的硬度比红宝低。
介绍优化
当你和顾客谈到红宝石的优化时,你需要指出这种宝石的优化可能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加热红宝可以加深或者减少特定的颜色,增加净度 (see Professional Jeweler,July 1998, pp. 123-124)。向顾客简要的解释红宝的缝隙残留也是加热处理常见的结果,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它会将自然产生的由表及里延伸的缝隙和孔洞封起来。这样减少肉眼可见的裂纹,改善外观。
它增加了透明度。
你应该向顾客指出事实上这种玻璃填充确实使红宝看起来完整并且增加了一定重量。同时很重要的你也需要指出未经处理的红宝石和加热或者有缝隙残留的红宝直接巨大的价格差异。对比起来两者之间价格差异可能达到每克拉数万美元!
你可以评估顾客的需求和喜好,但是帮助顾客做出明智的决定是你的责任。这可能涉及展示未处理的红宝和处理的红宝给顾客,但是如果顾客感觉自己被透明和公正的对待了,那么你可以确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的顾客一定会回来向你买更有价值的,未优化的宝石。
来自缅甸蒙苏的0.92克拉红宝石
红宝亭部的右边标示了一个可能是玻璃填充已经掉出的大洞,而左边圆圈部分点的位置标示出了类玻璃填充。
特别护理须知
红宝石是最坚硬的宝石之一并且可以抵抗一般的日常磨损。但是万一期间有比较大的填充孔洞,应该建议你的顾客用温热的肥皂水湿毛巾清理而避免放进超声波清洗仪当中,这样有可能会松动填充物而损害外观。
给销售员的建议
了解你店铺的公开文件和处理宝石的退货规则,你的老板或者经理可能会采取一些顾客可以阅读,理解和签字的关于处理宝石的书面文件。
Recommended Reading:
Gem Identification Made Easyby Antoinette Matlins, Gemstone Press, Woodstock, VT.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s Gem Reference Guide,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Carlsbad, CA.
American Gem Trade Association Source Directory,1997/1998 Edition (contains the Gem Enhancement Manual),American Gem Trade Association, Dallas, TX.
AGTA Gemstone Enhancements, What Your Should Know,American Gem Trade Association, Dallas, TX.
The Heat Treatment of Ruby and Sapphireby Ted Themelis, ISBN 0-9409-6510-0. Printed 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ubies & Sapphiresby Fred Ward, Gem Book Publishers, Bethesda MD.
Ruby and Sapphireby Richard W. Hughes, RWH Publishing, Boulder, CO.
法律思考
业内认为宝石的优化是永久性的,但是玻璃填充作为一个副产品并不是永久性的,因此,明智的做法是解释这种处理方法。
如果你不确定一个宝石是否处理过,最谨慎的做法是拿到宝石鉴定机构去出鉴定报告。如果消费者觉得零售商没有公开透明的告知他们以及建议他们合理的保养和护理。美国消费者保护法允许他们起诉。
以下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关于宝石处理的准则:
任何在宝石经过非永久性的处理或者造成特殊护理问题的说明上有失责行为,以及这种处理方法是否永久的问题的说明上有失责行为的,将被看做是不公正及具有欺骗性的。以下情况需要被公开因为他们通常不是永久性的或者需要特殊护理:涂敷,浸渍,辐射,加热,铍扩散,应用的有色或无色的油或环氧类树脂,蜡,塑料或玻璃,表面扩散或染色。
这种说明可以出现在销售点,除此之外,这种说明也应该出现在任何消费者看不到实物的地方(例如,直接邮件目录中,网购)电视直销,空运等。如果因为宝石处理而导致的需要特别护理,建议卖家向消费者说明特别护理须知。“
最后再给大家详解一下AIGS的证书说明。AIGS在我心目中一直更加严谨,应该是本着对宝石本身情况的真实体现做检测,而不是本着让一个宝石看起来如何有价值或者卖家如何好卖在收检测费(大家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颗看起来我老师可以称作鸽血红的缅甸红宝,到了AIGS就变的又丑又有填充。。。
从图片可以看出AIGS在对仅热处理的地方分解得更为详细
例:HT(minor2)表示缝隙间有极少残留以及孔洞间有适中残留。
HT:热处理迹象
HT(lead)在缝隙及或者孔洞间存在含铅玻璃(人为填充玻璃)。
HT(bismuth)在缝隙或者孔洞间存在含铋玻璃(人为填充玻璃)
HT(lead+bismuth)在缝隙或者孔洞间存在含铅和含铋玻璃。
HT(elements(加入元素))该石显示热处理迹象 通过加入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从外部使其颜色改良或者改变(扩散)。颜色改变可能深或者浅,如果是轻量元素的情况(例如:铍),颜色持久并且通常扩散到整个石头。其他元素(例如:铁/钛),人造颜色通常只在表面或者面下很薄一层。这种颜色也很稳定,但是如果重新打磨或者抛光即会被去除。
注意:报告显示“no LIBS tested”表示石头没有进行元素扩散处理检测。
翡翠的我就懒得翻了。
从AIGS的报告说明可以看出,仅加热处理的分类为无残留,缝隙残留和孔洞残留,其中又细分出分别的残留量,在这里这些残留都是被看做仅加热处理的副产品。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老的烧法
而我们一般称之为新的烧法就是加入了其他原本加热中不会出现的东西,如含铅或者含铋的玻璃,铍元素,铁元素,钛元素等。这些不可能是仅加热的副产品,所以应该被视为人为造假。
附:GRS附注翻译(来自网络)因为我平常不做GRS所以也就没有GRS的图也就不打算找图翻译了。
无代表 无热处理或优化处理迹象(No indication of thermal treatment)
E 代表 Enhanced 优化处理,包括加热后净度或颜色优化,愈合裂隙及洞痕处没有残留物或含微量外来残留物,视为永久性处理。
H 代表 Hot 热处理 无残留物
H(a) 代表 热处理 微量残留物
H(b) 代表 热处理 少量残留物
H(c) 代表 热处理 中量残留物
H(d) 代表 热处理 明显残留物
H(Be)代表 以化学元素进行的热处理
E(IM) 代表 包括铍元素等轻微元素的扩散式热处理,诱发形成色域及颜色中心(此法和表层热扩散处理不同),是为永久性处理。
LIBS 代表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检测
FTIR 代表 FT-IR Spectromete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
CE 代表 Clarity Enhancement 净度优化
CE(O) 代表 浸油(净度优化)。
(Dried out features) 若有干渍迹象表示该宝石可在进一步的粗粒下提升净度等级。
None 无
Minor(Insignificant) 轻度
Moderate 中度
Prominent(Significant)显著
C 代表 Coating 镀膜处理
D 代表 Dyeing 染色处理
O 代表 Oil 浸油处理
R 代表 Irradiation 辐照处理
U 代表 Diffusion 表层热扩散处理
FH 代表 Fissure Healing 愈合裂隙
也就是说,Comment一项中,如果有H(a) H(b) H(c),这样的,是经过热处理的,如果是C D 就要注意了,最好放弃掉。图中的CE(o)带表的是浸过油的,不过后面还跟了一句话,insignificant(可以忽略不计)。
本文及翻译为个人独立完成,转载必须征求本人同意。翻译过程中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
在未来的日子里本人也会不断将最新情况及讯息报告,同时也欢迎有相关讯息的朋友交流。
正文:
做珠宝已经接近一年了,对于很多珠宝前辈来说,我还是个新人。和珠宝结缘完全是出于巧合,在和珠宝打交道以前我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能走到珠宝人的位置,好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使我可以用比别人短的时间走到这一步,这除了自己努力之外,也要感谢一路上一直在关注和支持我的买家朋友们。所以值此一年之际,写下这篇文章,算是留给自己的纪念,也算是送给大家的礼物。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缘由我老师收到的两颗缅甸的红宝。
![]() |
因为种种不太方便明说的原因,现在市面上的缅甸红宝流通量极少,作为一个珠宝新人,一直对缅甸红宝这一美丽昂贵的珠宝女神充满向往,一直都很想收一颗漂亮一点的缅甸红宝。由于无烧的缅甸红宝我蹲了快一年也没见过,听价格那阵势也不是我现在的级别囤得起的,所以退而求其次仅加热的缅甸红宝还是可以接受。
老师以做珠宝几十年的经验力荐两颗红宝,一颗净度确实不错,以我曾经见过的缅甸红宝来说,普遍都有雾在里面,而另外一颗可以够得上开“鸽血红”。以我对我老师为人的了解,能让他说出这样的话的石头的确不容易,他是极其严谨和挑剔的人,所以虽然价格不菲,我还是决定收下,并且为了他们去曼谷出高级的证书,比较人靠衣装马靠鞍,一颗漂亮的缅甸红宝还是需要一个权威漂亮的证书。
经过半个月漫长的等待,终于从曼谷拿来了两个大气漂亮的证书。
![]() |
结果打开一看心就凉了。
有杂质。。。还有填充。。。。漏!!!!!!!!!肿么会这样!!!!说好的仅加热呢!!!
虽然以前也做过缅甸红宝的证书出现过有杂质,不过考虑到缅甸红宝本来裂缝和空隙比较多,加热后灰尘残留在缝隙间也算是正常的事,但是这个填充是怎么回事!
老师给我解释了一部分。
由于加热红蓝宝需要非常高的温度,所以必须加入一些助焊剂,以使温度能上升到需要的温度,而极高的温度有可能将红蓝宝的表面融化使红蓝宝的表面粘黏在一起,粘黏在一起的红宝需要分开的话就会损害到宝石,所以还需要加一些保护红蓝宝让其不粘黏的东西,就是硼砂。
而硼砂在被烧熔化以后,就会渗透进红宝石的裂缝中,这样红宝石在加热后,就会在裂缝以及坑洞中留下灰尘和填充物,也就是残留的硼砂。
不过这些硼砂并没有影响本身红宝的质地和化学构成,并且也不是无法清除的,如果负责任的专业检测机构,就会问你是否需要去清除硼砂,如果清除了硼砂,就会给你开一个仅仅有少量杂质的证书,而有硼砂的话就会给你开有杂质和填充的证书。
另外也咨询了另一资深高端珠宝人,得到的答案是这样:
在加热过程中如果火直接烤到宝石,那么局部升温过快导致受热不均匀,宝石可能在一瞬间产生爆裂,所以需要加入硼砂,在硼砂的保护下在宝石周围的温度会逐步慢慢增加并且使宝石受热均匀。但是温度在达到1400度以后,硼砂会融化,这时候如果矿石表面的裂纹等,硼砂就会渗透并残留进去。在红宝石界中有一句话形容的恰如其分——“十红九裂”,尤其是缅甸的红宝石,基本上都有裂,所以基本上都有残留。GRS开具的H(a)应该算是缅甸红宝比较好的情况了,说明裂缝很少所以杂质和残留也很少,H(b)算是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杂质不多,烧有空隙间的填充现象。
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又专门上网找了大量资料,势要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非弄清不可!!!
国内接触红蓝宝时间不长量也很少,国内基本没找到很有用的资料,于是又查了大量外文资料,于是找到一些比较权威有说服力的资料,然后又逐一翻译,耗时一个多月,今天终于可以把成果拿出来给大家一个交代。
从国外查到的资料显示,是否明确对消费者说明宝石本身的状况和处理状况以便消费者理智的做出选择甚至是一个涉及法律的问题,如果不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说明的话将会涉嫌欺诈以及需要负法律责任。
现在就先贴一篇关于缅甸红宝石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残留及填充的缘由及原理给大家
http://www.ruby-sapphire.com/foreign-affairs.htm
蒙苏(缅甸)红宝石的缝隙残留和填充
By Richard W. Hughes & Olivier Galibert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著名的欧洲经销商销售了一颗2.5克拉的蒙苏红宝石给在欧洲的一个重要珠宝商。然后该珠宝商通过他们的日本子公司把石头卖给了日本的客户。客户带着石头到宝石学实验室,实验室给出的报告中指出,宝石的缝隙处填入了外来异物。然后,有趣的事情开始了。因为感觉被骗了,客户退回宝石,并要求全额退款。因此,开始涉及数家公司,横跨两大洲,并非常崎岖蜿蜒的在法国提起诉讼。
![]() |
图1:未处理蒙苏红宝石矿石在泰国的Mae Sai市场交易; 1996年4月(摄影:R.W。休斯)
今天,法院越来越多地被要求进行仲裁此类纠纷,主要是因为卖家疏忽于说明缅甸的蒙苏红宝石的缝隙助焊剂填充问题。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严重,因为刚玉交易会更加艰难,除非交易中强制实行宝说明宝石处理的政策。下面这篇文章探讨了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源。
蒙苏不是莫谷
莫谷不是缅甸唯一出产红宝石的地区。从位于缅甸shan邦地区、Taunggyi东北部的蒙苏(pronounced 'Maing Shu' by the Shan; 'Mong Shu' by the Burmese) 矿区出产的石头最早于1992年中期出现在曼谷。从那时起,他们就完全占领了世界上小于3克拉的所有红宝交易市场。事实上,今天在尖竹汶府(泰国)的红宝石99%是来自蒙苏。
在质量方面,蒙苏红宝石不能莫谷的宝石竞争。热处理前,蒙苏红宝石无疑是一个丑小鸭。蒙苏红宝石主要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密集的丝绸云(silk clouds)和过强的紫色调,使大部分的石头看起来像低档的颜色深沉的rhodolite石榴石。这主要是由于晶体中不同寻常的蓝色核心。普通热处理消除了蓝色以及除去丝绸云,使得最终宝石饱和度高,颜色红和透明。市场普遍接受这种加热的石头没有什么争议。
比起第二个问题来这不算什么。由于大部分的蒙苏红宝石有严重裂痕,因此在加热时泰国的师傅加入了针对此问题的助焊剂例如硼砂。这种材料融化后沉积在了红宝石的断裂面,并填补了裂缝。没有分解的材料冷却后变成了玻璃填充。从狭义上看这和使用合成红宝石填补空隙本质相同。
![]() |
图2:与图3相似,在双相透射光下可以清楚的看到助焊剂玻璃。透射光; 100X。 (摄影:R.W。休斯)
而从广义来看,这类似于祖母绿的注油——两种处理方式都出发于减少宝石解理和裂缝处的反光作用。类似于在水里放入冰块,填充物不容易被看见因为它以与宝石更为匹配的折射率(1.76-1.77)取代了原本空气的折射率(RI=1)。
然而,助焊剂填充的蒙苏红宝石有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
1、在蒙苏红宝石的处理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 - 不像祖母绿注油,助焊剂的残留将来不会被排出,也不能被去除。
2、由于裂缝的填充,被处理后的蒙苏红宝石实际上提高了宝石的耐久性。
3、蒙苏红宝石的处理并没有真正涉及注入式的填充,而是更接近裂缝处的杂质沉积,所有的填充物都是过程中残留下来的(而非人为填充进去),从很多方面来看,它更像裂缝处的焊接,类似两片金属加热后融化,而冷却后连接在了一起。
![]() |
图3:在此处清晰可见的发白物质即为助焊剂的残留。反射光; 100X。 (摄影:R.W。休斯)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卓越的处理红宝石的方法,其中一点是甚至比祖母绿注油更加稳定。那我们为什么要大惊小怪的?首先,消费者并不是很愿意购买内部具有大量裂纹的石头,不像祖母绿,干净的红宝石其实也是存在的。其次,单独加热(而不加入硼砂)并不是不能实现,如果这样的宝石可以被毫无争议的接受,那么仅加热的宝石放在什么位置?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事实是宝石的裂缝都不复存在了。
![]() |
图4:
该图显示了刚玉的裂缝修复的原理
A,开放的裂痕,缝隙
B,加热中,助焊剂进入裂痕出并溶解附着在裂缝壁上
C,在冷却过程中,熔化的刚玉在裂缝里重新结晶,因此修复了裂痕。新结晶的红宝石其实变成了裂缝中独立存在的新合成的红宝石。它包含着一些凝固了的助焊剂的小泡,和一些小气泡。在本图中,天然红宝石和合成后的红宝石以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在现实中,天然红宝石和后生成的红宝石是无法看出来的。
D,目前表面上残留的助焊剂玻璃可以被酸洗掉,但是裂缝里新合成的红宝石不会受酸影响,会和红宝石成为一个整体。
(Illustration: R.W. Hughes; modified from Hänni, 2001, SSEF)
![]() |
图5:透射光中的助焊剂玻璃填充通常出现双色性。透射光; 100X。 (摄影:R.W。休斯)
然而缅甸政府已采取措施控制大部分直接运到泰国北部边境小镇Mae Sai的蒙苏红宝石的贸易。
作者之一(RWH)于1996年4月的某一天来到在Mae Sai酒店附近的位于Taub Tim路(红宝巷)的Mae Sai红宝市场,当时有多达500人在贩卖着来自蒙苏的红宝石毛料,也有少部分的切割宝石提供,不过大部分都是红宝石毛料。当时看来市场上有50公斤的红宝石毛料。而当1997年6月下旬再次访问时,许多已经关门,市场的规模很小,只有少量的卖家在销售蒙苏红宝石,而且看起来只有几公斤。
![]() |
图6:Mae Sai市场的蒙苏红宝石在热处理前(左)和热处理后(右)。(Photo: R.W. Hughes)
等级划分:根据曼谷的宝石商Mark Smith说(私人通信,1996年6月):大部分切割后的蒙苏红宝石低于0.5克拉,1——1.5克拉的,内含大量杂质的大约能用20到100美元买到,Smith表示,根据他的经验,1——1.5克拉的红宝石应该能在400美元/克拉内买到,更好的品质的可能也会有,但是不多,而干净的红宝石可以卖到1500美元/克拉。
![]() |
Mae Sai的处理师,Somkual Plylaharn,在热处理蒙苏红宝石后打开炉门。June 1997. (Photo: R.W. Hughes)
在泰国的尖竹汶市场,偶尔能见到大过5克拉的蒙苏红宝石,Smith已经购买了一对超过3克拉的红宝石,每克拉差不多2500到3000美元。然而,他最近看到一个3克拉的顶级品质的红宝石,卖家拒绝了他21000美元的报价(卖家坚持28000美元)。
![]() |
图8:Mae Sai的Somkual Plylaharn烤箱里正在烧得通红的红宝石。
修复的红宝石:蒙苏红宝石最大的法律问题是由表及里深入缝隙的助焊剂填充。Smith告诉作者,几乎每颗超过1克拉的红宝石送去检验后都得到发现助焊剂残留现象(实验室通常标注玻璃填充)这一噩耗。这由当时的AIGS实验室主任Kenneth Scarratt(私人通信,1996年7月)证实。作者之一(OG)由于助焊剂残留这一问题损失惨重,因此他完全不再购买蒙苏红宝石。
但是最大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在泰国的师傅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处理红宝石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告诉他们的客户。客户以为买到的是传统的仅加热处理的红宝石。如果他们知道他们就会不会接受这些商品。
大多数的珠宝商将这种缝隙填入杂质看做是心脏嫁接手术,而非仅仅是理发而已。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很多高端宝石销售商和零售买家并想买以这种方式被完全改变了的石头。听到助焊剂残留就没有想法了。
不幸的是,瞎搞石头而不告诉客户似乎在泰国以及成了惯例,从普通的仅加热(1970年代中期),玻璃填补表面坑洞(1984年),蓝宝石表面扩散处理(1988年)到现在的助焊剂填充(1992年)。
其实市场之前是接受传统加热的宝石的,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曼谷没有宝石实验室以提示这种现象,国外的买家等发现这种难以辨别的优化方法的时候其实它们已经是占满库存了。这和其他的优化方法不同。1978年曼谷成立了一家宝石实验室,当玻璃填充和表面扩散处理刚出现在泰国的时候,它们被研究员很快地鉴别出来并且被全球市场拒绝。
但是蒙苏红宝石最初可以通过当地鉴定员的检测,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确实难以检测,而另一部分原因是,坦白的说,曼谷的鉴定员确实对交易的影响有点过大了。即使当他们检测到这种优化,他们也会做淡化处理,到目前为止如果不是十倍放大镜下肉眼可见的话他们不会在检测结果里面特别标注。 (ICA的公报, 1994)但是国外的实验室和宝石商不会有那么客气,他们拒绝这种模棱两可的助焊剂填充,尤其是在日本市场。
![]() |
图9:蒙苏红宝石加热后导致部分金红石丝状部分被消除,留下白色的丝状物“骨架”,如图示垂直于C轴部分。反射光; 60x. (Photo: R.W. Hughes)
这里产生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种优化在泰国本地被宝石商和检测员接受,但是在别的地方却被拒绝,结果就是商品被退回并夹杂着辱骂和失望,这么一来恐怕只有律师能够从中受益。更复杂的问题是,现在全世界的宝石实验室没有统一的方法来描述和处理这一种优化方式。有些甚至不能正确的辨别出这种助焊剂处理和天然内含物之间的区别。
![]() |
图10 从平行于C轴的方向可以清楚的找到金红石丝状物。反射光, 60x. (Photo: R.W. Hughes)
尽力寻找解决方案
所以,怎么办?首先,宝石交易应该聚在一起商讨这个问题并且寻找解决方案。今天全球是一整个市场,而非单独的。这个全球性的交易也觉得了它在全球的重要形式,而非某一个地区。
其次,泰国的宝石商和处理师应该承认在一开始没有说明这种处理方法是一个错误。严格来说,这个错误是泰国人自己造成的。如果在一开始他们能诚实的说明自己的商品,他们就不会让自己处于这种境界。
另一方面来说,国外的宝石商也需要承认这种优化方式对于蒙苏红宝石来说是有必要的,大家都知道没有处理过的石头可以通过测试,可是蒙苏红宝石如果不优化就没有办法上市。这种优化的结果和材料既美观又稳定,只要做到正确的描述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错。
![]() |
图11 泰国和缅甸的地图,显示重要的矿山,走私(红宝)的路线和城镇。© R.W. Hughes
总而言之,我们都必须停止欺骗自己,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消费者眼中高温处理过的宝石和助焊剂填充/残留的红宝石,和简单的仅通过切割和抛光的宝石是不一样的。过多的解释只会物极必反。一个仅需要切割和抛光就很美的宝石价值肯定远高于需要加热和抛光的宝石,同样也远超过像蒙苏红宝石这样需要抛光,加热和助焊剂修护的红宝石。市场应该真实的反应和描述这些宝石,最重要的是,它的定价。请记住,宝石是珠宝和奢侈品,它同样通过货品和服务竞争,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位置,那么消费者停止购买的可能不仅仅是蒙苏红宝石。
后记
许多宝石学家表示,从样品中硼砂/助焊剂的检测量来看这种填充是故意的,但是也有很多销售商坚称这是加入硼砂加热这种普遍做法的的意外产物。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1996年9月,作者之一(RWH)针对助焊剂的处理问题询问了尖竹汶最有名的加热处理师,这位先生笑了并出乎意料的说,我们当然是故意的,他说,如果不用这种处理方法大多数的蒙苏红宝石不适合做刻面宝石,我们必须使用硼砂。
处理方法确实很不容易。但是解决方法的第一部就是探讨它,作者坚信探讨问题而无法解决比解决问题而不探讨好得多。我们有兴趣知道你的观点和想法,请尽管联系我们。
注意:我们拒绝愚蠢的评价。
Further reading
ICA Gazette (1994) First seven steps to international rules at Asian meeting. ICA Gazette, June, p. 7.
Emmett, John L. (1999) Fluxes and the heat treatment of ruby and sapphire. Gems & Gemology, Vol. 35, No. 3, pp. 90–92.
Hänni, Henry A. (2001) Beobachtungen an hitzegehandeltem Rubin mit künstlicher Rissheilung (Observations on heat-treated ruby with artificially healed fissures). Zeitschrift der Deutschen Gemmologischen Gesellschaft, Vol. 50, No. 3, pp. 123–136.
结语
本文写与1997年夏,刊载于澳洲宝石鉴定师(1998年,第20卷,第2期,页70-74)。它也曾由于一种常见的区分——“富有争议”而遭到CIA公报的拒绝。我于2002年1到2月作了少量修改,主要删除了“玻璃填充”这一术语。据我目前所知,这以过程主要是裂缝愈合,而不是裂缝填充。
以下是珠宝商给出的如何向消费者说明这个问题的建议
http://www.professionaljeweler.com/archives/articles/1999/feb99/0299fys4.html
教会你的员工,如何销售处理过的宝石
缝隙杂质残留宝石
红宝石通常都会被加热处理以去除混浊及改善颜色,在这一过程中会有类似玻璃的杂质进入裂缝,缝隙和孔洞,以下是如何告诉客人这件事。
这是关于如何积极和诚实的向你的客人讲解宝石优化处理的专业珠宝文章系列之八,本系列开始于1998年6月的祖母绿讲解。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加热红宝以美化其色彩过程中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缝隙及孔洞之间会填入类玻璃物质。
刚玉,这种产生红宝石的特殊矿物,通常在源头或者靠近源头的地方即被加热处理,通常都在一些比较陈旧的加热器具里。现代很多的加热统一标准都是接近刚玉的熔点:2050度。在这种环境下加入硼砂或者氧化铝粉末被认为是平衡温度以及防止裂纹产生。
然而,这些粉末会在高温下熔化形成类似玻璃的物质从表面渗透到裂缝或者孔洞间,虽然他们在裂缝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实际上如果在坑或者孔洞里就意味着增加了宝石的重量。这些玻璃填充区域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因为玻璃和红宝石的折射率不同,而且在切割时玻璃的表面可能会有划痕因为玻璃的硬度比红宝低。
介绍优化
当你和顾客谈到红宝石的优化时,你需要指出这种宝石的优化可能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加热红宝可以加深或者减少特定的颜色,增加净度 (see Professional Jeweler,July 1998, pp. 123-124)。向顾客简要的解释红宝的缝隙残留也是加热处理常见的结果,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它会将自然产生的由表及里延伸的缝隙和孔洞封起来。这样减少肉眼可见的裂纹,改善外观。
它增加了透明度。
你应该向顾客指出事实上这种玻璃填充确实使红宝看起来完整并且增加了一定重量。同时很重要的你也需要指出未经处理的红宝石和加热或者有缝隙残留的红宝直接巨大的价格差异。对比起来两者之间价格差异可能达到每克拉数万美元!
你可以评估顾客的需求和喜好,但是帮助顾客做出明智的决定是你的责任。这可能涉及展示未处理的红宝和处理的红宝给顾客,但是如果顾客感觉自己被透明和公正的对待了,那么你可以确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的顾客一定会回来向你买更有价值的,未优化的宝石。
![]() |
来自缅甸蒙苏的0.92克拉红宝石
![]() |
红宝亭部的右边标示了一个可能是玻璃填充已经掉出的大洞,而左边圆圈部分点的位置标示出了类玻璃填充。
特别护理须知
红宝石是最坚硬的宝石之一并且可以抵抗一般的日常磨损。但是万一期间有比较大的填充孔洞,应该建议你的顾客用温热的肥皂水湿毛巾清理而避免放进超声波清洗仪当中,这样有可能会松动填充物而损害外观。
给销售员的建议
了解你店铺的公开文件和处理宝石的退货规则,你的老板或者经理可能会采取一些顾客可以阅读,理解和签字的关于处理宝石的书面文件。
Recommended Reading:
Gem Identification Made Easyby Antoinette Matlins, Gemstone Press, Woodstock, VT.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s Gem Reference Guide,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Carlsbad, CA.
American Gem Trade Association Source Directory,1997/1998 Edition (contains the Gem Enhancement Manual),American Gem Trade Association, Dallas, TX.
AGTA Gemstone Enhancements, What Your Should Know,American Gem Trade Association, Dallas, TX.
The Heat Treatment of Ruby and Sapphireby Ted Themelis, ISBN 0-9409-6510-0. Printed 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ubies & Sapphiresby Fred Ward, Gem Book Publishers, Bethesda MD.
Ruby and Sapphireby Richard W. Hughes, RWH Publishing, Boulder, CO.
法律思考
业内认为宝石的优化是永久性的,但是玻璃填充作为一个副产品并不是永久性的,因此,明智的做法是解释这种处理方法。
如果你不确定一个宝石是否处理过,最谨慎的做法是拿到宝石鉴定机构去出鉴定报告。如果消费者觉得零售商没有公开透明的告知他们以及建议他们合理的保养和护理。美国消费者保护法允许他们起诉。
以下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关于宝石处理的准则:
任何在宝石经过非永久性的处理或者造成特殊护理问题的说明上有失责行为,以及这种处理方法是否永久的问题的说明上有失责行为的,将被看做是不公正及具有欺骗性的。以下情况需要被公开因为他们通常不是永久性的或者需要特殊护理:涂敷,浸渍,辐射,加热,铍扩散,应用的有色或无色的油或环氧类树脂,蜡,塑料或玻璃,表面扩散或染色。
这种说明可以出现在销售点,除此之外,这种说明也应该出现在任何消费者看不到实物的地方(例如,直接邮件目录中,网购)电视直销,空运等。如果因为宝石处理而导致的需要特别护理,建议卖家向消费者说明特别护理须知。“
最后再给大家详解一下AIGS的证书说明。AIGS在我心目中一直更加严谨,应该是本着对宝石本身情况的真实体现做检测,而不是本着让一个宝石看起来如何有价值或者卖家如何好卖在收检测费(大家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颗看起来我老师可以称作鸽血红的缅甸红宝,到了AIGS就变的又丑又有填充。。。
![]() |
从图片可以看出AIGS在对仅热处理的地方分解得更为详细
![]() |
例:HT(minor2)表示缝隙间有极少残留以及孔洞间有适中残留。
HT:热处理迹象
HT(lead)在缝隙及或者孔洞间存在含铅玻璃(人为填充玻璃)。
HT(bismuth)在缝隙或者孔洞间存在含铋玻璃(人为填充玻璃)
HT(lead+bismuth)在缝隙或者孔洞间存在含铅和含铋玻璃。
HT(elements(加入元素))该石显示热处理迹象 通过加入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从外部使其颜色改良或者改变(扩散)。颜色改变可能深或者浅,如果是轻量元素的情况(例如:铍),颜色持久并且通常扩散到整个石头。其他元素(例如:铁/钛),人造颜色通常只在表面或者面下很薄一层。这种颜色也很稳定,但是如果重新打磨或者抛光即会被去除。
注意:报告显示“no LIBS tested”表示石头没有进行元素扩散处理检测。
翡翠的我就懒得翻了。
从AIGS的报告说明可以看出,仅加热处理的分类为无残留,缝隙残留和孔洞残留,其中又细分出分别的残留量,在这里这些残留都是被看做仅加热处理的副产品。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老的烧法
而我们一般称之为新的烧法就是加入了其他原本加热中不会出现的东西,如含铅或者含铋的玻璃,铍元素,铁元素,钛元素等。这些不可能是仅加热的副产品,所以应该被视为人为造假。
附:GRS附注翻译(来自网络)因为我平常不做GRS所以也就没有GRS的图也就不打算找图翻译了。
无代表 无热处理或优化处理迹象(No indication of thermal treatment)
E 代表 Enhanced 优化处理,包括加热后净度或颜色优化,愈合裂隙及洞痕处没有残留物或含微量外来残留物,视为永久性处理。
H 代表 Hot 热处理 无残留物
H(a) 代表 热处理 微量残留物
H(b) 代表 热处理 少量残留物
H(c) 代表 热处理 中量残留物
H(d) 代表 热处理 明显残留物
H(Be)代表 以化学元素进行的热处理
E(IM) 代表 包括铍元素等轻微元素的扩散式热处理,诱发形成色域及颜色中心(此法和表层热扩散处理不同),是为永久性处理。
LIBS 代表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检测
FTIR 代表 FT-IR Spectromete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
CE 代表 Clarity Enhancement 净度优化
CE(O) 代表 浸油(净度优化)。
(Dried out features) 若有干渍迹象表示该宝石可在进一步的粗粒下提升净度等级。
None 无
Minor(Insignificant) 轻度
Moderate 中度
Prominent(Significant)显著
C 代表 Coating 镀膜处理
D 代表 Dyeing 染色处理
O 代表 Oil 浸油处理
R 代表 Irradiation 辐照处理
U 代表 Diffusion 表层热扩散处理
FH 代表 Fissure Healing 愈合裂隙
也就是说,Comment一项中,如果有H(a) H(b) H(c),这样的,是经过热处理的,如果是C D 就要注意了,最好放弃掉。图中的CE(o)带表的是浸过油的,不过后面还跟了一句话,insignificant(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