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 的谎言,害了多少人?
![]() |
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心率和寿命成反比,运动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就加快,细胞的分裂和老化也必然加快。
比如:
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 40次,寿命 80年;
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 20年;
乌龟的心率 10,寿命百年以上;
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 900次,寿命却只有 2年。
也许运动狂不爽了,说运动员在平时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这是一种误读,不管他们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大、拳头多硬,有几个是长寿的?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败得快。
归根结底,人的一辈子,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
所以记住 —— 生命在于静养。
静养不排斥适当的锻炼,比如太极、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万别奔、别跑、别跳,也别被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给迷惑,那其实是提前挥霍了的一年年的寿命。
作为体育运动,它只能够加强身体肌肉、骨胳、关节等方面的强壮(对胖子好些)。一个人,会不会生病,会生什么病?是由身体内因决定的。好比,同样的天气,有人感冒,有人健康。气候这外因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免疫功能等内因不同,而出现明显的不同结局。一个人的长寿与否,是先天基因和后天调养来决定,并不是运动可以决定的。
民间有句俗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实这说法也不对。因为在饭后,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作用下,把全身大部分的血液,都调到胃部帮助消化了。人体其它器官都是处于低度的缺血状态。若饭后百步走,因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眼花、四肢疲软,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再则,也会加重器官的缺血状态,于健康反而不利。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才 55岁,属短命。全世界的武术家,也罕有长寿的。练太极拳除外,因太极拳属气功中的动功,讲究“三调”。即:调身、调意、调息,这是动静结合。
同为哺乳动物的老虎、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勇猛无比,但都短寿。而乌龟与蛇,少动的,却又长寿。
作为长寿的职业人群,常见的有:画家、书法家、学者、普通的农民等,他们都是相对好静的、安逸的或动静结合的。
比如:在农村长寿的(80岁以上的),个个都是抽烟。毛泽东抽烟,83岁;邓小平抽烟, 90多岁;宋美龄抽烟,100多岁;前北大校长马寅初抽烟,105岁。
由此可见,世间的谬论太多了。运动也好,抽烟也罢,都是利弊共存的。关键是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每人的身体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兄弟姐妹亦如此。不能一味的强调,干什么对身体好,吃什么对身体好。对别人好的,未必就是对你好的,反之亦然!
俗话说:“人参吃死无罪,黄连治病无功”。人参是补药,补阳,大补元气。对阳虚、气虚者来说,就是补药!但对阴虚体质的人,就是毒药!
运动也好静养也罢,没有绝对的标准,最主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一整天一整天的躺在床上,或趴在电脑前那是作死,经常大量的剧烈运动那也未必就好,总之适度的静养适度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