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语标准语/通用语的讨论(四)
四、台州片:较少受到官话影响的北吴。
1. 台州片的音系
(1) 台州片的音系,基本属于北吴,和太湖片较一致。
(2) 见组细音不腭化。如“见”的声母是k,“喜”的声母是h,“舅”的声母是g。“地区”读作di khiu。
(3) 知三、章念舌面,同宁波。和南部吴语类似。如“身”念shin,“主”念ciu。在整个吴语中这样的发音也是属于比较普遍的,并不是特殊现象。
(4) 受官话影响产生的文读较少。多为吴语自身的系统读音。
① 日母多数读ny,“人”在任何词中都读成nyin,“人民”读nyin min而不是苏州上海的zen min。
② 见系二等无i介音。如“交”基本读作kau,“郊区”读作kau khiu,“教育”读作kau yoh,“幸福”读作ghan foh,“文雅”读作ven ngo。
③ 支微入鱼很彻底。支微入鱼也是太湖片常见的现象,但只是零散地存在于白读当中。台州则是基本完成这个变化。比如“为位偉胃惠”念yu,“歸桂鬼規季”念kiu。可以看出台州在不受官话影响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个变化,太湖片受到官话介入,停止了支微入鱼的变化。
④ 通三仍有i介音。比如“弓”读作kion(对应北吴的白读cion),“共”讀作gion,“縱”讀作cion,“宿”讀作shioh。北吴各地基本跟着官话读音,丢失了i,只剩下残留,比如“龚”读作cion/ciuin,“弓”只有表示弹棉花的工具时才念cion,其他场合都念kon。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台州音系其实就是北吴太湖片音系,更确切地说,是受到官话影响较小的、比较存古的音系。
2. 台州片的词汇和语法
(1) 词汇上,台州兼有南北吴词汇,有一部分词汇和太湖片接近,另一部分则和南吴接近。
(2) 语法属于南北吴过渡的状态,兼有南北吴的一些语法现象。举例如下:
① 台州片常用的後置程度副词“险”,表示“很、非常”之义。通用于台州片、瓯江片、上丽片等。金华地区亦有亲缘关系的后置程度副词「危险」。例句:我忙险(我很忙)。
② 助词——爻,相当于普通话之「了」。通用于台州片、瓯江片、西南吴语区等。也作连词用。例句:妆爻清爽(弄干净)。
总体来说,词汇和语法处于南北吴之间。当初学者对台州片分类时就遇到了“音系近北吴,词汇语法近南吴”的尴尬,不知道该不该把台州吴语划入太湖片,最后还是单独设立了一片。
3. 以台州片为基础的优势:
(1) 音系属于太湖片,便于太湖片学习,也便于直接导入太湖片词汇。
(2) 词汇上南北交汇,无论从南吴还是从北吴吸收词汇都不会太奇怪。也就是说台州片本身就具备了面对南吴和北吴的词汇接口。
(3) 台州地形多样,有山有海有平原,有多样的生活形态,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词语丰富。
(4) 语法上也有明显的南北吴过渡特点,方便各地学习,也方便必要时从南吴或者北吴引入语法。
(5) 地理上台州的位置,东面是大海,北面是太湖片的宁波、绍兴,西面是金衢片的金华,西南是上丽片的丽水,南面是瓯江片的温州(徽州片有争议,暂不考虑;宣州片已处于碎片状态),地处几大片吴语的合围之中,各地学习时不会有太大隔阂感。这一点是台州的区位优势。
总结,无论发音词汇语法还是地理,台州都是南北之中。
4. 台州片的不足之处
(1) 人口少于苏州上海,在吴语区影响较小。
(2) 精组细音团化,和章组字混。没有北部吴语所强调的尖音。如“心身”同音,都念shin,“精真”同音都念cin。
(3) 部分地区阳平并入阳上,四声八调只剩七调。词语中连读变调时则阳平阳去混。
(4) 有比较独特的自身发展,有一些韵母合并方式和太湖片不一致。如部分地区“eu”增生i介音,“割”读成kih,等等。
(5) 台州片内部也不完全一致。台州下辖临海、仙居、天台、黄岩、温岭、玉环等市县,各地口音均有差异,包括见组腭化程度也有不同。
(6) 历史上没有足够丰富的书面文学传统。
1. 台州片的音系
(1) 台州片的音系,基本属于北吴,和太湖片较一致。
(2) 见组细音不腭化。如“见”的声母是k,“喜”的声母是h,“舅”的声母是g。“地区”读作di khiu。
(3) 知三、章念舌面,同宁波。和南部吴语类似。如“身”念shin,“主”念ciu。在整个吴语中这样的发音也是属于比较普遍的,并不是特殊现象。
(4) 受官话影响产生的文读较少。多为吴语自身的系统读音。
① 日母多数读ny,“人”在任何词中都读成nyin,“人民”读nyin min而不是苏州上海的zen min。
② 见系二等无i介音。如“交”基本读作kau,“郊区”读作kau khiu,“教育”读作kau yoh,“幸福”读作ghan foh,“文雅”读作ven ngo。
③ 支微入鱼很彻底。支微入鱼也是太湖片常见的现象,但只是零散地存在于白读当中。台州则是基本完成这个变化。比如“为位偉胃惠”念yu,“歸桂鬼規季”念kiu。可以看出台州在不受官话影响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个变化,太湖片受到官话介入,停止了支微入鱼的变化。
④ 通三仍有i介音。比如“弓”读作kion(对应北吴的白读cion),“共”讀作gion,“縱”讀作cion,“宿”讀作shioh。北吴各地基本跟着官话读音,丢失了i,只剩下残留,比如“龚”读作cion/ciuin,“弓”只有表示弹棉花的工具时才念cion,其他场合都念kon。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台州音系其实就是北吴太湖片音系,更确切地说,是受到官话影响较小的、比较存古的音系。
2. 台州片的词汇和语法
(1) 词汇上,台州兼有南北吴词汇,有一部分词汇和太湖片接近,另一部分则和南吴接近。
(2) 语法属于南北吴过渡的状态,兼有南北吴的一些语法现象。举例如下:
① 台州片常用的後置程度副词“险”,表示“很、非常”之义。通用于台州片、瓯江片、上丽片等。金华地区亦有亲缘关系的后置程度副词「危险」。例句:我忙险(我很忙)。
② 助词——爻,相当于普通话之「了」。通用于台州片、瓯江片、西南吴语区等。也作连词用。例句:妆爻清爽(弄干净)。
总体来说,词汇和语法处于南北吴之间。当初学者对台州片分类时就遇到了“音系近北吴,词汇语法近南吴”的尴尬,不知道该不该把台州吴语划入太湖片,最后还是单独设立了一片。
3. 以台州片为基础的优势:
(1) 音系属于太湖片,便于太湖片学习,也便于直接导入太湖片词汇。
(2) 词汇上南北交汇,无论从南吴还是从北吴吸收词汇都不会太奇怪。也就是说台州片本身就具备了面对南吴和北吴的词汇接口。
(3) 台州地形多样,有山有海有平原,有多样的生活形态,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词语丰富。
(4) 语法上也有明显的南北吴过渡特点,方便各地学习,也方便必要时从南吴或者北吴引入语法。
(5) 地理上台州的位置,东面是大海,北面是太湖片的宁波、绍兴,西面是金衢片的金华,西南是上丽片的丽水,南面是瓯江片的温州(徽州片有争议,暂不考虑;宣州片已处于碎片状态),地处几大片吴语的合围之中,各地学习时不会有太大隔阂感。这一点是台州的区位优势。
总结,无论发音词汇语法还是地理,台州都是南北之中。
4. 台州片的不足之处
(1) 人口少于苏州上海,在吴语区影响较小。
(2) 精组细音团化,和章组字混。没有北部吴语所强调的尖音。如“心身”同音,都念shin,“精真”同音都念cin。
(3) 部分地区阳平并入阳上,四声八调只剩七调。词语中连读变调时则阳平阳去混。
(4) 有比较独特的自身发展,有一些韵母合并方式和太湖片不一致。如部分地区“eu”增生i介音,“割”读成kih,等等。
(5) 台州片内部也不完全一致。台州下辖临海、仙居、天台、黄岩、温岭、玉环等市县,各地口音均有差异,包括见组腭化程度也有不同。
(6) 历史上没有足够丰富的书面文学传统。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