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 持续精读ing
1.拖延是什么
1.1 拖延的词意(有用和有害)
1.2 拖延的判定:
1.2.1看是否令你烦恼不已
1.2.2为什么有的人不被拖延烦恼
1.3 拖延的内在痛苦与外在后果(举例)
1.4 拖延的死循环
1.5 拖延的根源
1.5.1 自我保护策略
1.5.2 拖延者信条
2.完美主义的拖延方式
2.1 完美主义拖延的好处
2.1.1 自我价值感建立得有问题:自己的价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做这件事的表现
2.1.2 拖延的作用:通过拖延,把第二个等号变为不等号(或大于号),以此安慰自己
2.2 完美主义的两种类型
2.2.1 适应型:要求和实际情况相符
2.2.2 非适应型(拖延型): 要求过高,实际情况差距过大(并举例),过于理想化
2.2.2.a.只追求到达理想境地而忽略平常进步而贬低自己
2.2.2.b.觉得自己优秀的话应该能马上搞定某件事
2.2.2.c.事必躬亲才做得好(或才证明自己有用)
2.2.2.d.总有一个最完美(无缺点)办法
2.2.2.e.没成功只是因为我不打算去尝试(或不打算尽全力)而已
2.2.2.f.要么完全实现否则没有一点意义
2.3 根源之一 心态:能力是天生的(固定)还是可成长的
2.3.1 固定心态(拖延):成功和失败是能力的证明
2.3.2 成长心态: 能力是可变化发展的,没有什么需要证明(可拆解之前有问题的等式,表现不能反应价值,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
2.4 根源之二 灾难性思考: 夸大一件不完美的事引起的灾难
2.5 如何进行正面思考:不夸大恐惧+成长心态
3.恐惧成功的拖延方式
3.1 概述这种方式:害怕成功索给他们带来不利的一面
3.2 文化因素所造成的原因
3.2.1 害怕放弃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3.2.2 性别因素(害怕被人当女汉纸或纯爷们...)
3.3 逃避成功的一般心理原因
3.3.1 害怕成功之后的会有更多付出
3.3.1.a 害怕别人的期待变高
3.3.1.b 害怕做出不该做的承诺
3.3.1.c 成为强迫性工作的牺牲品(工作狂)
3.3.2 害怕自己(被人攻击)或他人(多指自尊或感受)受到伤害
3.3.3 虚构的观念
3.3.3.a 假想自己的罪行(实际是不存在的),因内疚而用不成功惩罚自己。
3.3.3.b 自我评价过低:命中注定不能成功
3.3.3.c 害怕自己太完美出色遭人嫉妒,要保持一些缺陷(并可以欺骗自己其实是完美的)
3.4 如何进行正面思考
3.4.1 明白恐惧并不代表真实存在。
3.4.2 对自我挫败习惯说不。
3.4.3 是正常的心理忧虑,尤其是人生中做出一个较大改变的时候(即使是好方向发展)。
4.为了自主权的拖延方式
4.1 概述拖延是争夺控制权的一种方式
4.1.1 逃避让人不自由的规则
4.1.2 用拖延来争取对强势者的权力(如上司,家长)
4.1.3 用拖延来拒绝他人的要求(让自己清净)
4.1.4 用拖延来测试别人的底线(找刺激)
4.1.5 用拖延进行报复(让他人不好受)
4.1.6 认为事情应该以期望的方式发展,通过拖延来逃避现实
4.2 拖延是一种独立宣言
4.2.1 自我价值感建立得有问题:自己的价值=不被人左右的能力=表现(不作为,不表现),并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这类拖延者的行为
4.2.2 通过拖延某些可能表达意图的行动,避免自己的真实感受暴露在外。
4.2.3 通过拖延来赢得自己的空间,同时还要装好人(待定)
4.3 此类拖延者的心理误区
4.3.1 世界无法预知,充满危险,缩着掩盖自己最安全(把世界看作战场,把人看出具有潜在控制欲的对手)
4.3.2 把别人的强势当成自己的软弱
4.3.3 把合作当作妥协(投降),而不是达成自己目标的办法
4.4 此类拖延产生的根源:孩提时代独立、自主权受到过分干预
4.5 如何正面思考
4.5.1 有时确实是在控制
4.5.2 但有时是自身的恐惧假设。请求不意味控制,规则不是牢房,与人合作也会快乐
5.因亲疏关系导致的拖延
5.0 原理:由于心理舒适区导致的,拖延是一种心理平衡策略
5.1 恐惧疏远:对人的依赖导致
5.1.1 不寻求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法采取/明确行动
5.1.2 不愿离离开有人遮风挡雨/指导支持培育之类会让人感觉安全的人(及时已经不再起保护作用也依然留恋),而不采取最有益的行动
5.1.3 给自己挖坑,用拖延陷入麻烦,想让人帮忙/拯救
5.1.4 如果拖延可以造成旧场景重现,就可以重温旧情,让人感到这些过去的关系没有离开
5.1.5 拖延后,待办事宜会依然堆着,让人不会感到孤独/无所事事
5.2 恐惧亲近:关系太近让人不舒服
5.2.1 喜欢孤独的环境,不想走进一个可能有人走近的环境
5.2.2 保护自身的利益不被他人侵占(并举了个上司邀功,和母亲报培训班的例子)
5.2.3 害怕太亲密会受伤害(以往的阴影)
5.2.4 害怕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
5.2.5 害怕对方不够完美or失去对方
5.3 如何进行正面思考
5.3.1 用拖延来换取内心的舒适并不能解决人际关系中的根本问题。
5.3.2 可以看出是一个活的心理成长额机会,解决彼此分期是学习拓展自己的途径,拖延会阻碍成长
5.3.3 做到依赖和独立的平衡(既依赖又独立)也是可能的
6.时间感导致的拖延
6.1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
6.1.1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概念(主观时间还有个变体:事件时间)
6.1.2 拖延者: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严重冲突,无法整合到一起(即不接受钟表时间,坚持主观时间)(坏处:会有掌控时间的幻觉,也容易与他人冲突)
6.1.3 每个人的主观时间是不同的
a.大脑/生物原因
b.参照坐标原因:坐标(过去、现在、未来3个)仅限于一个,导致时间偏差:例如,轻视未来的事,并举了例子
c.文化差异原因(介绍不同地域的时间感)
6.2 时间感的演化:婴儿时间->幼儿时间->儿童时间->少年时间->青年时间->中年时间->老年时间(主->8主2客->6主4客->6客4主->8客2主->客->客不再重要)
6.3 拖延的原因1(冲突的原因):对时间的感知和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符合
6.3.1 时间无限:不接受时间的限制,想要感受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例如上网冲浪
6.3.2 时间断裂:竭力不相信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例如用明天崭新的自己来骗自己
6.3.3 活在过去:沉溺美好想象,刻意回避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不接受与时间相关的现实
6.4 拖延的原因2:过去的经历/感受 影响了当下的判断/阻碍了当下的进程
6.4.1 阐述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整体性
6.4.2 举例说明过去的经历如何对现在造成影响:搬迁的例子
6.5 如何进行正面思考
6.5.1 正视过去(To 原因2)
6.5.2 领悟“成熟时间”(To 原因1)
1.1 拖延的词意(有用和有害)
1.2 拖延的判定:
1.2.1看是否令你烦恼不已
1.2.2为什么有的人不被拖延烦恼
1.3 拖延的内在痛苦与外在后果(举例)
1.4 拖延的死循环
1.5 拖延的根源
1.5.1 自我保护策略
1.5.2 拖延者信条
2.完美主义的拖延方式
2.1 完美主义拖延的好处
2.1.1 自我价值感建立得有问题:自己的价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做这件事的表现
2.1.2 拖延的作用:通过拖延,把第二个等号变为不等号(或大于号),以此安慰自己
2.2 完美主义的两种类型
2.2.1 适应型:要求和实际情况相符
2.2.2 非适应型(拖延型): 要求过高,实际情况差距过大(并举例),过于理想化
2.2.2.a.只追求到达理想境地而忽略平常进步而贬低自己
2.2.2.b.觉得自己优秀的话应该能马上搞定某件事
2.2.2.c.事必躬亲才做得好(或才证明自己有用)
2.2.2.d.总有一个最完美(无缺点)办法
2.2.2.e.没成功只是因为我不打算去尝试(或不打算尽全力)而已
2.2.2.f.要么完全实现否则没有一点意义
2.3 根源之一 心态:能力是天生的(固定)还是可成长的
2.3.1 固定心态(拖延):成功和失败是能力的证明
2.3.2 成长心态: 能力是可变化发展的,没有什么需要证明(可拆解之前有问题的等式,表现不能反应价值,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
2.4 根源之二 灾难性思考: 夸大一件不完美的事引起的灾难
2.5 如何进行正面思考:不夸大恐惧+成长心态
3.恐惧成功的拖延方式
3.1 概述这种方式:害怕成功索给他们带来不利的一面
3.2 文化因素所造成的原因
3.2.1 害怕放弃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3.2.2 性别因素(害怕被人当女汉纸或纯爷们...)
3.3 逃避成功的一般心理原因
3.3.1 害怕成功之后的会有更多付出
3.3.1.a 害怕别人的期待变高
3.3.1.b 害怕做出不该做的承诺
3.3.1.c 成为强迫性工作的牺牲品(工作狂)
3.3.2 害怕自己(被人攻击)或他人(多指自尊或感受)受到伤害
3.3.3 虚构的观念
3.3.3.a 假想自己的罪行(实际是不存在的),因内疚而用不成功惩罚自己。
3.3.3.b 自我评价过低:命中注定不能成功
3.3.3.c 害怕自己太完美出色遭人嫉妒,要保持一些缺陷(并可以欺骗自己其实是完美的)
3.4 如何进行正面思考
3.4.1 明白恐惧并不代表真实存在。
3.4.2 对自我挫败习惯说不。
3.4.3 是正常的心理忧虑,尤其是人生中做出一个较大改变的时候(即使是好方向发展)。
4.为了自主权的拖延方式
4.1 概述拖延是争夺控制权的一种方式
4.1.1 逃避让人不自由的规则
4.1.2 用拖延来争取对强势者的权力(如上司,家长)
4.1.3 用拖延来拒绝他人的要求(让自己清净)
4.1.4 用拖延来测试别人的底线(找刺激)
4.1.5 用拖延进行报复(让他人不好受)
4.1.6 认为事情应该以期望的方式发展,通过拖延来逃避现实
4.2 拖延是一种独立宣言
4.2.1 自我价值感建立得有问题:自己的价值=不被人左右的能力=表现(不作为,不表现),并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这类拖延者的行为
4.2.2 通过拖延某些可能表达意图的行动,避免自己的真实感受暴露在外。
4.2.3 通过拖延来赢得自己的空间,同时还要装好人(待定)
4.3 此类拖延者的心理误区
4.3.1 世界无法预知,充满危险,缩着掩盖自己最安全(把世界看作战场,把人看出具有潜在控制欲的对手)
4.3.2 把别人的强势当成自己的软弱
4.3.3 把合作当作妥协(投降),而不是达成自己目标的办法
4.4 此类拖延产生的根源:孩提时代独立、自主权受到过分干预
4.5 如何正面思考
4.5.1 有时确实是在控制
4.5.2 但有时是自身的恐惧假设。请求不意味控制,规则不是牢房,与人合作也会快乐
5.因亲疏关系导致的拖延
5.0 原理:由于心理舒适区导致的,拖延是一种心理平衡策略
5.1 恐惧疏远:对人的依赖导致
5.1.1 不寻求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法采取/明确行动
5.1.2 不愿离离开有人遮风挡雨/指导支持培育之类会让人感觉安全的人(及时已经不再起保护作用也依然留恋),而不采取最有益的行动
5.1.3 给自己挖坑,用拖延陷入麻烦,想让人帮忙/拯救
5.1.4 如果拖延可以造成旧场景重现,就可以重温旧情,让人感到这些过去的关系没有离开
5.1.5 拖延后,待办事宜会依然堆着,让人不会感到孤独/无所事事
5.2 恐惧亲近:关系太近让人不舒服
5.2.1 喜欢孤独的环境,不想走进一个可能有人走近的环境
5.2.2 保护自身的利益不被他人侵占(并举了个上司邀功,和母亲报培训班的例子)
5.2.3 害怕太亲密会受伤害(以往的阴影)
5.2.4 害怕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
5.2.5 害怕对方不够完美or失去对方
5.3 如何进行正面思考
5.3.1 用拖延来换取内心的舒适并不能解决人际关系中的根本问题。
5.3.2 可以看出是一个活的心理成长额机会,解决彼此分期是学习拓展自己的途径,拖延会阻碍成长
5.3.3 做到依赖和独立的平衡(既依赖又独立)也是可能的
6.时间感导致的拖延
6.1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
6.1.1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概念(主观时间还有个变体:事件时间)
6.1.2 拖延者: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严重冲突,无法整合到一起(即不接受钟表时间,坚持主观时间)(坏处:会有掌控时间的幻觉,也容易与他人冲突)
6.1.3 每个人的主观时间是不同的
a.大脑/生物原因
b.参照坐标原因:坐标(过去、现在、未来3个)仅限于一个,导致时间偏差:例如,轻视未来的事,并举了例子
c.文化差异原因(介绍不同地域的时间感)
6.2 时间感的演化:婴儿时间->幼儿时间->儿童时间->少年时间->青年时间->中年时间->老年时间(主->8主2客->6主4客->6客4主->8客2主->客->客不再重要)
6.3 拖延的原因1(冲突的原因):对时间的感知和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符合
6.3.1 时间无限:不接受时间的限制,想要感受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例如上网冲浪
6.3.2 时间断裂:竭力不相信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例如用明天崭新的自己来骗自己
6.3.3 活在过去:沉溺美好想象,刻意回避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不接受与时间相关的现实
6.4 拖延的原因2:过去的经历/感受 影响了当下的判断/阻碍了当下的进程
6.4.1 阐述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整体性
6.4.2 举例说明过去的经历如何对现在造成影响:搬迁的例子
6.5 如何进行正面思考
6.5.1 正视过去(To 原因2)
6.5.2 领悟“成熟时间”(To 原因1)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