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部《人面桃花》,写了点感想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729880/
后面两部稍显平淡,好看还是好看,写得畅快淋漓,读得也算有趣,但似乎少了点什么,总觉得还可以写得更好。第二部较平庸,第三部还算不错,写的现代,有时代的特征,也有对这个时代矛盾的展现,但还是没有预想的好。
花家舍贯穿三部曲中,不管人物的命运如何发展,最终都会去到这个地方,第一部写的清末民初还是引用的陶渊明的桃花源,到第三部现代中则说到了乌托邦。格非说到第一部里面是土匪,他们建立一个大同社会,这个社会当然失败了。第二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这个过程也有很多的忧患在里面。第三部则用的是诗歌会的形式,改革开放有归国的诗人,自由中透着虚伪。
【主持人】:从《人面桃花》里的秀米,到《山河入梦》里的佩佩,这其中是否暗暗地传递了某些内在的气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地对比一下这两个人的命运?
【格非】:秀米这个人物,我把她写成一个出生富家的大家闺秀,她前十几岁没有出过家门,一直生活在一个封闭式的乡村里面。这样一个人,也是卡夫卡写城堡的方法,一个屋子是黑的,我用一束光打进去,照亮一个小角你就看到一个小角,其他的都是黑的。对姚佩佩就是这样,世界是一个暗箱,她的眼睛看到,她实际接触到的人,所有的,都是天外透出的一点亮光,她抓住这个亮光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当她了解了真相之后,她发现她什么话都不能说了。这样一个人无疑被卷入到革命的大潮中,这是秀米的命运。
姚佩佩不一样,姚佩佩是出生在上海,出生于一个资本家家庭,她有很好的童年,突然她父亲就被枪毙了,她母亲自杀了。她也被抛到这个社会上来,她和秀米相比,都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可是有一点跟她不一样。姚佩佩更多的是内向的生活,秀米希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比如后面她去日本,去各种各样的地方。这两个人确实有联络,有很多的联络;但是也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比如在秀米身上带有半疯的个人情感化的冲动。那种扭曲的冲动。但是姚佩佩没有,她把所有的愤怒,所有的悲伤都埋在心里,你看到她的明显外在的行为,只不过是一点点,所以,我写到第三章,第四章,写到她给谭功达的信的时候,才把她心里的内容一点点给大家呈现出来。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到了第三章和第四章,佩佩更真实更强烈的东西都出来了,逐渐走到了高潮。最后,能不能再给我们广大的读者揭示一下《山河入梦》这个标题的含义,在我的感觉里面,这其中也有一个山河渐渐隐入梦中的无助感。
【格非】: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可能会有他们各自的感受。我坦率地讲,这个也难说。其实山河入梦实际上有两个意思,第一对谭功达而言,他的山,他的河,他的一草一木,作为一个县长和县委书记,他很希望按照他幼稚的蓝图来改造世界。
他晚上睡不着觉,他晚上酣然入梦,所有的大坝、沼气、发电都堆积在他的梦中,这是他对未来蓝图的描绘,大好河山挥金如土,是他的幻梦。第二个意思当然就是爱情的意思。姚佩佩跟谭功达两个人谈恋爱,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是比较隐晦的,尤其是前两章。大家感觉他们有些许爱意,但是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因为谭功达是一个相对主义的人,所有的漂亮女孩他都喜欢。
【主持人】:对,在小说里很多人说他是“花痴”。
【格非】:(笑)对,在第三章情势却急转直下,谭功达没有意料到他会下台,他更加不会意料到像姚佩佩这样一个人,她也会杀人,也会走上逃亡之路。所以,当谭功达看到姚佩佩冒生命危险给他写一封封信之后,他应该逐渐开始醒悟,姚佩佩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他想回信,但是不知道地址,所以,他一直在推测她在什么地方,她走过的每一村土地,她经过的山,经过的河,黄昏、朝夕所有这些东西他会不断地想。所以他会以为是他自己在逃亡。这两个东西,小说里面我希望能够互相照应。
后面两部稍显平淡,好看还是好看,写得畅快淋漓,读得也算有趣,但似乎少了点什么,总觉得还可以写得更好。第二部较平庸,第三部还算不错,写的现代,有时代的特征,也有对这个时代矛盾的展现,但还是没有预想的好。
花家舍贯穿三部曲中,不管人物的命运如何发展,最终都会去到这个地方,第一部写的清末民初还是引用的陶渊明的桃花源,到第三部现代中则说到了乌托邦。格非说到第一部里面是土匪,他们建立一个大同社会,这个社会当然失败了。第二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这个过程也有很多的忧患在里面。第三部则用的是诗歌会的形式,改革开放有归国的诗人,自由中透着虚伪。
【主持人】:从《人面桃花》里的秀米,到《山河入梦》里的佩佩,这其中是否暗暗地传递了某些内在的气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地对比一下这两个人的命运?
【格非】:秀米这个人物,我把她写成一个出生富家的大家闺秀,她前十几岁没有出过家门,一直生活在一个封闭式的乡村里面。这样一个人,也是卡夫卡写城堡的方法,一个屋子是黑的,我用一束光打进去,照亮一个小角你就看到一个小角,其他的都是黑的。对姚佩佩就是这样,世界是一个暗箱,她的眼睛看到,她实际接触到的人,所有的,都是天外透出的一点亮光,她抓住这个亮光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当她了解了真相之后,她发现她什么话都不能说了。这样一个人无疑被卷入到革命的大潮中,这是秀米的命运。
姚佩佩不一样,姚佩佩是出生在上海,出生于一个资本家家庭,她有很好的童年,突然她父亲就被枪毙了,她母亲自杀了。她也被抛到这个社会上来,她和秀米相比,都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可是有一点跟她不一样。姚佩佩更多的是内向的生活,秀米希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比如后面她去日本,去各种各样的地方。这两个人确实有联络,有很多的联络;但是也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比如在秀米身上带有半疯的个人情感化的冲动。那种扭曲的冲动。但是姚佩佩没有,她把所有的愤怒,所有的悲伤都埋在心里,你看到她的明显外在的行为,只不过是一点点,所以,我写到第三章,第四章,写到她给谭功达的信的时候,才把她心里的内容一点点给大家呈现出来。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到了第三章和第四章,佩佩更真实更强烈的东西都出来了,逐渐走到了高潮。最后,能不能再给我们广大的读者揭示一下《山河入梦》这个标题的含义,在我的感觉里面,这其中也有一个山河渐渐隐入梦中的无助感。
【格非】: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可能会有他们各自的感受。我坦率地讲,这个也难说。其实山河入梦实际上有两个意思,第一对谭功达而言,他的山,他的河,他的一草一木,作为一个县长和县委书记,他很希望按照他幼稚的蓝图来改造世界。
他晚上睡不着觉,他晚上酣然入梦,所有的大坝、沼气、发电都堆积在他的梦中,这是他对未来蓝图的描绘,大好河山挥金如土,是他的幻梦。第二个意思当然就是爱情的意思。姚佩佩跟谭功达两个人谈恋爱,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是比较隐晦的,尤其是前两章。大家感觉他们有些许爱意,但是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因为谭功达是一个相对主义的人,所有的漂亮女孩他都喜欢。
【主持人】:对,在小说里很多人说他是“花痴”。
【格非】:(笑)对,在第三章情势却急转直下,谭功达没有意料到他会下台,他更加不会意料到像姚佩佩这样一个人,她也会杀人,也会走上逃亡之路。所以,当谭功达看到姚佩佩冒生命危险给他写一封封信之后,他应该逐渐开始醒悟,姚佩佩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他想回信,但是不知道地址,所以,他一直在推测她在什么地方,她走过的每一村土地,她经过的山,经过的河,黄昏、朝夕所有这些东西他会不断地想。所以他会以为是他自己在逃亡。这两个东西,小说里面我希望能够互相照应。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