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无处告别,无期可会
一部电影,用“看懂没看懂”来评价,通常是个没礼貌的说法,对于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所谓影评,是他人的看法,可能有参考也可能没有。好的影评,往往是提醒了自己所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另外的看法,加深了对一部电影的理解。
看一部电影的意义,目的不是要懂得电影,而是透过对电影的剖析,去懂得人生,或者是,也没这么复杂,所谓意义,就是纯娱乐、造梦。
我是7月30日去看了《后会无期》,不着急写影评,一来是时间问题,二来是,我从来不急于写,沉淀上几天,再感受一下。人刚从影院里出来的时候,固然有些冲动,但那种“瞬间感受”,有时候,作不得准。
在当时,我看完电影后,打分是“还行”。
现在,却会偏向“推荐”一点,不过不会重打,因为的确并没到“推荐”那个级别。
一个导演,初做导演,往往有非常明显的生硬痕迹。赵薇导演《致青春》,基努里维斯导演《太极侠》都是这样,韩寒初导《后会无期》,也是如此。
因为初导,把握不准观众,也把握不好表达的分寸和艺术,所以着急,恨不得把吃的全端出来招待观众。
不过,就初导来说,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我指的不是票房,是我对这部片子的看法。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看完电影走出影院,觉得眼前的城市有点陌生,我明白,肯定是有点触动。
之后的几天里,我回想最深的感觉是什么。
一个词,“苍凉”。
各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过后,就是苍凉。
如果我的人生,没有走到某个阶段,我也不懂什么叫苍凉。
你可以看着东极岛出现了想像中的繁华、无数个东极岛,不断有新生的人类、新生的城市,然而那个底子,透着苍凉。
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
荒诞?没关系。路还长。
人生本来不过如此。
这就像是从茫茫海中一粟的东极岛出发,穿越掩映在青翠树木中的迢迢公路,一路往西,然后是茫茫戈壁,漫漫黄沙。
最后的东极岛,说它是YY也罢,真实发生的故事也罢,反正,它不再是最初的岛屿——确切地说,它不是你的最初的岛屿。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歌当然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我原本是冲着歌去看的电影,去之前我就说过,即使只是为了《平凡之路》,也值了。
不过,终究,还是收获了比歌多一些的东西。
拨开段子,拨开各种所谓的金句,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直指本心的。这个想看,不是预期,而是透过电影懂得的。
很多人都关心段子,配了剧照的段子漫天飞舞,我恰恰认为段子不是亮点。台词也不是,那些听上去很别扭的文艺腔,如果是王家卫的电影,倒没有违和感,毕竟,大众都已经接受了王导的调调,但是韩寒,初出茅庐,显然的,还达不到这种认可。
先说剧情。
我觉得电影的主线还好。做为公路片,是合格的。
丢一个人,不算问题,胡生丢就丢了吧,一部片子,不见得要对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交代清楚。有始有终,不过是人心中的一点希望,现实的人生中,有人突然间出现了,突然间消失了,我们自己也是,往往突然出现于一个人的生命又突然消失,难道对每个人都有交代?好好告别,是小孩子的事,放学了,挥挥手,第二天上学,继续见面。毕业了以后呢?各分西东。多年以后,同学会上,大家各叙寒喧,有些人,再没出现,不是联系不上,而是再无机会。再过多年以后,哪还会有同学会这回事?人,见一面少一面,饭,吃一顿少一顿。
人,总要到达那样的阶段。现在不经历,不过是因为,时间没到。
在电影里看多了人生,如果还不懂,非要到自己亲身经历,这就让人无话可说。
不过,那也是一种自由。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我认为拍的最好的戏,是片场那段。各种喜与悲,戏与人生,混杂一起。画面有美好有残酷,分不清真与假,陈乔恩在这场戏里很美,小情愫,看似豁达,内含惆怅。她爱他,他爱另一个人,这样错综的情感,太熟悉的戏码。
在同一个时空里凝聚了历史和现实,虚拟和真实,那些场景,引发人百感交集,心中,同时浮起手撕鬼子的笑料,也会被枪声,惊醒心中深藏的惊悸,王佳芝被枪决前的暗夜浓黑,《京华烟云》里木兰的女儿倒在血泊中,瞬间凋谢的青春,无人祭奠,眼前,照样是纸醉金迷,挥霍青春的人们,仿佛衰老不会来临。
周沫,在大城市里挣扎着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坦然地接受现实,但不放弃努力,在她心中,怀有对明天的美好向往。她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但不虚荣地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样的青春、美好、坦然和落落大方,陈乔恩诠释得很好。
就算有一天,终究被岁月碾碎,曾经有过那样的青春,也够了。就算他不爱她,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人,也够了。
【献尽爱,竟是哀,风中化成唏嘘句】
袁泉也是类似的美好,虽然,多了点悲怆,那是被命运拨弄的无奈。她始终都知道真相,相见,就是揭示真相的一天。浩汉怀着期待而来,在真相面前撞得粉碎。然而知道真相之前的他,怀着对英雄父亲的骄傲和对梦中情人的向往,是他的生活支柱。她没有多余的期望,踏踏实实地开个小店,自己换灯泡,笃定、坚实。
如果说违和感,也是有点,小镇上的女孩子,其实很难出落得这种气质,很难说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却是克制”这样的文艺腔,不管怀有怎样的深情。
在这场戏里,浩汉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后面的沉默,我觉得分寸把握得不错。面对这样的崩塌,还能如何?他可以像马景涛那样咆哮吗?就算他心底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他也只能是石化了神情,红了眼睛。
我以前觉得冯绍峰的演技浮夸,倒是这部电影,改观了我对他的印象。从角色设定上来说,他把握得还算准确。看着浩汉从起始的张扬,到一点一点地挫下去,其实很熟悉。见过那么多白衣飘飘长声呼啸的少年,直起的腰杆到后来有多少人不是慢慢地驼下来?四海之内皆朋友的豪言,终究,到了后来,慢慢地,一一失散或者送走。这样的苍凉,不是非要到暮年才能理解。自古以来,有谁能对抗得过时间?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陈柏霖和王珞丹,小旅店的那折戏很有张力。布好的局,如果老老实实地排下去,就没意思了。三叔从门缝里伸进来受伤的手,以及奔驰中沾满了泥点的车,被夹住的衣角,固然都是笑料。但我觉得,没讲的故事,可能更精彩。人与人的相遇,原本如此,谁都是有故事的人,接纳一个人,就是接纳这个人背后的路。她良知犹存,然而路已经难以折返,他英雄救美,然而冲不出命运的局。一个人可以去撰写书里故事的结局,却可能对现实无能为力——然而这倒也是文学的意义,总要有个地方容纳梦境,否则现实会让人挫败至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四拨人:一个人优雅从容地走路,她知道没有危险,不惊不慌; 一个人麻木了腿脚,心慌意乱;一个人兼备了儿女情和英雄气,焕发出勇气; 一伙人试图敲门闯入,收获战果。加油站的对峙,她随着同伙离开,人是走了,江河心里却放不下,就算是印着她联络方式的名片最后丢了,她还是放不下,所以,一定要在小说里给她个光明的结尾,现实里达不到的,让梦里达到。
至于现实中的她,究竟如何,有很多种可能。天涯和豆瓣上,有无数类似的故事在流传。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钟汉良扮演的阿吕,这样的旅行者、人生导师,面孔熟极了。他们到西藏洗涤灵魂,他们出版身心灵方面的书,他们有真真假假的传奇经历,他们经常会说到情怀,他们有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尘土飞扬中跋涉的人们,需要心灵上的崇高寄托,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于是,阿吕们应运而生。看到阿吕,我想到一篇文章《如何吸文艺青年的血》。也不好说阿吕的意义是正面还是负面,毕竟,他带给了浩汉和江河不同的思维视野,虽然,是用一辆车做为代价。
在整部电影中,我觉得,这个部分最为精彩。但精彩之处,反而不好剖析,因为,搞不好的话,会有一堆锤子和砖头飞过来。像我这种既没情怀胆又小的人,默默一笑,自己明白就好。
在我的世界里,没有阿吕这样的人生导师的位置。
【什么是戏,什么又是人生】
升空的火箭最终坠了地。
他抢过锅盖盖上了青蛙的生路,你也很难说清楚,他是不是就此臣服。
从小岛出来的胡生、浩汉、江河,走了三千公里的路,是否达成了目的?江河入职了,浩汉离开了,胡生丢在了路上,又自己回到了岛屿。周沫还在片场打拼,刘莺莺终究会嫁人生子,过平常的生活,马达活不过20年,人从一个起点出发,走向不同的终点,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命运。
我们的确也都希望着好好告别,怕所望的不能实现,还认真地勾过小指许下过誓言。
只因为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是后会无期。原来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另一些人,一旦分离了,可能终生不会再相见。原来人不会永远活下去,原来一百年的光阴,这么短。原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只存在于武侠小说里,或者是武侠电影的台词。
有人希望在电影里清清楚楚看到每个人的结局,一清二楚地交代明白。这样天真的想望,导演竟然不给满足?负分!滚粗!反正我们可以给电影打分,那就打个差评吧!这是每位观众能够拥有的权利。
就像江河和浩汉商量着,小说的结尾怎么写呢?
即使能够写下“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又真的有用吗?
看过了那么多电影,却依旧过不好人生。就是因为,电影只是电影,未与人生相融。
不过,电影原本也只是电影,不相融就不相融吧。
也许更好的态度就是,看看,笑笑,骂骂,就算了吧,继续热热闹闹地,走在自己的平凡之路上。
看一部电影的意义,目的不是要懂得电影,而是透过对电影的剖析,去懂得人生,或者是,也没这么复杂,所谓意义,就是纯娱乐、造梦。
我是7月30日去看了《后会无期》,不着急写影评,一来是时间问题,二来是,我从来不急于写,沉淀上几天,再感受一下。人刚从影院里出来的时候,固然有些冲动,但那种“瞬间感受”,有时候,作不得准。
在当时,我看完电影后,打分是“还行”。
现在,却会偏向“推荐”一点,不过不会重打,因为的确并没到“推荐”那个级别。
一个导演,初做导演,往往有非常明显的生硬痕迹。赵薇导演《致青春》,基努里维斯导演《太极侠》都是这样,韩寒初导《后会无期》,也是如此。
因为初导,把握不准观众,也把握不好表达的分寸和艺术,所以着急,恨不得把吃的全端出来招待观众。
不过,就初导来说,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我指的不是票房,是我对这部片子的看法。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
看完电影走出影院,觉得眼前的城市有点陌生,我明白,肯定是有点触动。
之后的几天里,我回想最深的感觉是什么。
一个词,“苍凉”。
各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过后,就是苍凉。
如果我的人生,没有走到某个阶段,我也不懂什么叫苍凉。
你可以看着东极岛出现了想像中的繁华、无数个东极岛,不断有新生的人类、新生的城市,然而那个底子,透着苍凉。
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
荒诞?没关系。路还长。
人生本来不过如此。
这就像是从茫茫海中一粟的东极岛出发,穿越掩映在青翠树木中的迢迢公路,一路往西,然后是茫茫戈壁,漫漫黄沙。
最后的东极岛,说它是YY也罢,真实发生的故事也罢,反正,它不再是最初的岛屿——确切地说,它不是你的最初的岛屿。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歌当然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我原本是冲着歌去看的电影,去之前我就说过,即使只是为了《平凡之路》,也值了。
不过,终究,还是收获了比歌多一些的东西。
拨开段子,拨开各种所谓的金句,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直指本心的。这个想看,不是预期,而是透过电影懂得的。
很多人都关心段子,配了剧照的段子漫天飞舞,我恰恰认为段子不是亮点。台词也不是,那些听上去很别扭的文艺腔,如果是王家卫的电影,倒没有违和感,毕竟,大众都已经接受了王导的调调,但是韩寒,初出茅庐,显然的,还达不到这种认可。
先说剧情。
我觉得电影的主线还好。做为公路片,是合格的。
丢一个人,不算问题,胡生丢就丢了吧,一部片子,不见得要对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交代清楚。有始有终,不过是人心中的一点希望,现实的人生中,有人突然间出现了,突然间消失了,我们自己也是,往往突然出现于一个人的生命又突然消失,难道对每个人都有交代?好好告别,是小孩子的事,放学了,挥挥手,第二天上学,继续见面。毕业了以后呢?各分西东。多年以后,同学会上,大家各叙寒喧,有些人,再没出现,不是联系不上,而是再无机会。再过多年以后,哪还会有同学会这回事?人,见一面少一面,饭,吃一顿少一顿。
人,总要到达那样的阶段。现在不经历,不过是因为,时间没到。
在电影里看多了人生,如果还不懂,非要到自己亲身经历,这就让人无话可说。
不过,那也是一种自由。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 |
我认为拍的最好的戏,是片场那段。各种喜与悲,戏与人生,混杂一起。画面有美好有残酷,分不清真与假,陈乔恩在这场戏里很美,小情愫,看似豁达,内含惆怅。她爱他,他爱另一个人,这样错综的情感,太熟悉的戏码。
在同一个时空里凝聚了历史和现实,虚拟和真实,那些场景,引发人百感交集,心中,同时浮起手撕鬼子的笑料,也会被枪声,惊醒心中深藏的惊悸,王佳芝被枪决前的暗夜浓黑,《京华烟云》里木兰的女儿倒在血泊中,瞬间凋谢的青春,无人祭奠,眼前,照样是纸醉金迷,挥霍青春的人们,仿佛衰老不会来临。
周沫,在大城市里挣扎着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坦然地接受现实,但不放弃努力,在她心中,怀有对明天的美好向往。她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但不虚荣地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样的青春、美好、坦然和落落大方,陈乔恩诠释得很好。
就算有一天,终究被岁月碾碎,曾经有过那样的青春,也够了。就算他不爱她,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人,也够了。
【献尽爱,竟是哀,风中化成唏嘘句】
![]() |
袁泉也是类似的美好,虽然,多了点悲怆,那是被命运拨弄的无奈。她始终都知道真相,相见,就是揭示真相的一天。浩汉怀着期待而来,在真相面前撞得粉碎。然而知道真相之前的他,怀着对英雄父亲的骄傲和对梦中情人的向往,是他的生活支柱。她没有多余的期望,踏踏实实地开个小店,自己换灯泡,笃定、坚实。
如果说违和感,也是有点,小镇上的女孩子,其实很难出落得这种气质,很难说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却是克制”这样的文艺腔,不管怀有怎样的深情。
在这场戏里,浩汉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后面的沉默,我觉得分寸把握得不错。面对这样的崩塌,还能如何?他可以像马景涛那样咆哮吗?就算他心底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他也只能是石化了神情,红了眼睛。
我以前觉得冯绍峰的演技浮夸,倒是这部电影,改观了我对他的印象。从角色设定上来说,他把握得还算准确。看着浩汉从起始的张扬,到一点一点地挫下去,其实很熟悉。见过那么多白衣飘飘长声呼啸的少年,直起的腰杆到后来有多少人不是慢慢地驼下来?四海之内皆朋友的豪言,终究,到了后来,慢慢地,一一失散或者送走。这样的苍凉,不是非要到暮年才能理解。自古以来,有谁能对抗得过时间?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 |
陈柏霖和王珞丹,小旅店的那折戏很有张力。布好的局,如果老老实实地排下去,就没意思了。三叔从门缝里伸进来受伤的手,以及奔驰中沾满了泥点的车,被夹住的衣角,固然都是笑料。但我觉得,没讲的故事,可能更精彩。人与人的相遇,原本如此,谁都是有故事的人,接纳一个人,就是接纳这个人背后的路。她良知犹存,然而路已经难以折返,他英雄救美,然而冲不出命运的局。一个人可以去撰写书里故事的结局,却可能对现实无能为力——然而这倒也是文学的意义,总要有个地方容纳梦境,否则现实会让人挫败至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四拨人:一个人优雅从容地走路,她知道没有危险,不惊不慌; 一个人麻木了腿脚,心慌意乱;一个人兼备了儿女情和英雄气,焕发出勇气; 一伙人试图敲门闯入,收获战果。加油站的对峙,她随着同伙离开,人是走了,江河心里却放不下,就算是印着她联络方式的名片最后丢了,她还是放不下,所以,一定要在小说里给她个光明的结尾,现实里达不到的,让梦里达到。
至于现实中的她,究竟如何,有很多种可能。天涯和豆瓣上,有无数类似的故事在流传。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 |
钟汉良扮演的阿吕,这样的旅行者、人生导师,面孔熟极了。他们到西藏洗涤灵魂,他们出版身心灵方面的书,他们有真真假假的传奇经历,他们经常会说到情怀,他们有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尘土飞扬中跋涉的人们,需要心灵上的崇高寄托,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于是,阿吕们应运而生。看到阿吕,我想到一篇文章《如何吸文艺青年的血》。也不好说阿吕的意义是正面还是负面,毕竟,他带给了浩汉和江河不同的思维视野,虽然,是用一辆车做为代价。
在整部电影中,我觉得,这个部分最为精彩。但精彩之处,反而不好剖析,因为,搞不好的话,会有一堆锤子和砖头飞过来。像我这种既没情怀胆又小的人,默默一笑,自己明白就好。
在我的世界里,没有阿吕这样的人生导师的位置。
【什么是戏,什么又是人生】
![]() |
升空的火箭最终坠了地。
他抢过锅盖盖上了青蛙的生路,你也很难说清楚,他是不是就此臣服。
从小岛出来的胡生、浩汉、江河,走了三千公里的路,是否达成了目的?江河入职了,浩汉离开了,胡生丢在了路上,又自己回到了岛屿。周沫还在片场打拼,刘莺莺终究会嫁人生子,过平常的生活,马达活不过20年,人从一个起点出发,走向不同的终点,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命运。
我们的确也都希望着好好告别,怕所望的不能实现,还认真地勾过小指许下过誓言。
只因为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是后会无期。原来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另一些人,一旦分离了,可能终生不会再相见。原来人不会永远活下去,原来一百年的光阴,这么短。原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只存在于武侠小说里,或者是武侠电影的台词。
有人希望在电影里清清楚楚看到每个人的结局,一清二楚地交代明白。这样天真的想望,导演竟然不给满足?负分!滚粗!反正我们可以给电影打分,那就打个差评吧!这是每位观众能够拥有的权利。
就像江河和浩汉商量着,小说的结尾怎么写呢?
即使能够写下“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又真的有用吗?
![]() |
看过了那么多电影,却依旧过不好人生。就是因为,电影只是电影,未与人生相融。
不过,电影原本也只是电影,不相融就不相融吧。
也许更好的态度就是,看看,笑笑,骂骂,就算了吧,继续热热闹闹地,走在自己的平凡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