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读书心得——文史沙龙分享
二十四史读书心得
公历2012年年末,吾购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吾友小侠欣然致信,以史学专业之经验,津逮吾之读书之路,且曰“读史以趣为先”,书信虽短,情谊深长,吾奉为圭臬,时时览读,以期读史之心,时过境迁,已近三年,吾之史书,方至北魏《魏书》,其中经历,其中滋味,唯有一心明之,吾与友人办文史沙龙,吾毛遂自荐,以读史趣为先,且作一分享,以和诸位同仁交流读史心得,抛砖引玉,以期更多有识有志之士,一起读史,共同分享,优游涵泳。
汉高祖中箭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高祖中箭,见大智大勇,高祖灵机应变,以安士卒,不可不谓智,历史故事,隐之小处,读之细节,方可品出味道
武帝年间之富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余尝读古书,至汉唐国家之盛富之描写,未尝不心向往之,周朝成康之季,刑错四十年不用;开元盛世,行者千里不持寸兵。读至其处,欣欣然而津津乐道也。
丧家之狗
孔子適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然哉,然哉,孔子真幽默。
萧何自污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萧何自污得以保全,此盖乃谋略之精髓也,虽然于吾尚难领悟其中真谛,然于此处甚喜之。
曹参为政
曹参为相国,高祖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吕后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曹参相汉,萧规曹随,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开汉之基业也。书中写道:“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後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饮酒作乐,无为而治,可为一鉴也。
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也。此处亦值得细细品味。
“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周勃下狱,得薄太后营救,乃出,叹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此语真乃经典,狱吏之贵,其此之谓呼?
荆轲刺秦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刺客列传,何其壮烈。
胯下之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能受此胯下之辱,真大丈夫,然其终究死于非命,兔死狗烹,何其惜哉。其中缘由,值得细思之。
朱云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霍光传不可不读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耳。”及准知陕,咏适自成都还,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也!”——这是我在读《续资治通鉴》的时候看到的,今日终于读至霍光传,可喜可贺。霍光辅弼多年,可谓社稷之臣。
史书当结合诸家读史心得来读,自然别有一番趣味。
张敞画眉
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哈哈,妙哉,张敞。
文翁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郑玄
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范滂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苏轼传
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二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於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今日读书至向朗传,钦羡不已,盖能潜心典籍二三十年,诚美事矣,吾不知吾何时能有此闲情也。
阮千里善弹琴,人闻其能,多往求听。不问贵贱长幼,皆为弹之,神气冲和,不知何人所在。内兄潘岳每命鼓琴,终日达夜无忤色,识者叹其恬澹,不可荣辱。戴安道亦善鼓琴,武陵王晞使人召之。安道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余以谓安道之介,不如千里之达。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王子猷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
刘勔给马
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欢笑,即时解马与广之。琰开门情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咸曰来苏。百姓生为立碑。其后战死航南,可谓马革裹尸。壮哉,美哉。
刘凝之夫妻之事
刘凝之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一夕,大雪,向夜,普闻叩门声甚急,出,则帝立雪中,普惺恐迎拜。帝曰:“已约吾弟矣。”已而开封尹光义至,即普堂中,设重裀地坐,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普从容问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它人家也,故来见卿。”……太祖雪夜访赵普,其君臣和洽,其乐融融,可谓佳话也。续通鉴其文藻丝毫不逊通鉴矣。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赵普真是个倔老头呀,读其轶事,心中法喜充满。
是夕,轼对于内东门小殿,既承旨,太皇太后急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前年为汝州团练副使。”“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轼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轼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曰:“臣虽无状,不敢自它途以进。”太皇太后曰:“此乃先帝之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太皇太后泣,帝亦泣,左右感涕。——读此处,感动良久。
故人来信
在历史的长河里,个人都是卑微的。许多时候,历史的马车就是在累累白骨上咯吱前行的啊。你看,我们的土地上承载了多少的血泪,或许你现在驻足的那一寸土地下就埋葬着一个凄美的故事。可恨时间无情的冲刷了一切,这样的伤痛只能以文字记载的形式传达给后世,但是悲剧为何总还在上演呢?古语总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你要好好读史书,相信有一天你看待这个世界时会有更不一样的眼光,里面会有爱、悲悯、力量、光明和希望,而这个世界所呈现给你的将会是更多。
读史的日子,就是这样的心境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一篇读罢头飞雪。
漫漫长路,与史为伴。
小舟
2014年7月27日星期日
公历2012年年末,吾购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吾友小侠欣然致信,以史学专业之经验,津逮吾之读书之路,且曰“读史以趣为先”,书信虽短,情谊深长,吾奉为圭臬,时时览读,以期读史之心,时过境迁,已近三年,吾之史书,方至北魏《魏书》,其中经历,其中滋味,唯有一心明之,吾与友人办文史沙龙,吾毛遂自荐,以读史趣为先,且作一分享,以和诸位同仁交流读史心得,抛砖引玉,以期更多有识有志之士,一起读史,共同分享,优游涵泳。
汉高祖中箭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高祖中箭,见大智大勇,高祖灵机应变,以安士卒,不可不谓智,历史故事,隐之小处,读之细节,方可品出味道
武帝年间之富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余尝读古书,至汉唐国家之盛富之描写,未尝不心向往之,周朝成康之季,刑错四十年不用;开元盛世,行者千里不持寸兵。读至其处,欣欣然而津津乐道也。
丧家之狗
孔子適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然哉,然哉,孔子真幽默。
萧何自污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萧何自污得以保全,此盖乃谋略之精髓也,虽然于吾尚难领悟其中真谛,然于此处甚喜之。
曹参为政
曹参为相国,高祖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吕后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曹参相汉,萧规曹随,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开汉之基业也。书中写道:“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後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饮酒作乐,无为而治,可为一鉴也。
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也。此处亦值得细细品味。
“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周勃下狱,得薄太后营救,乃出,叹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此语真乃经典,狱吏之贵,其此之谓呼?
荆轲刺秦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刺客列传,何其壮烈。
胯下之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能受此胯下之辱,真大丈夫,然其终究死于非命,兔死狗烹,何其惜哉。其中缘由,值得细思之。
朱云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霍光传不可不读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耳。”及准知陕,咏适自成都还,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也!”——这是我在读《续资治通鉴》的时候看到的,今日终于读至霍光传,可喜可贺。霍光辅弼多年,可谓社稷之臣。
史书当结合诸家读史心得来读,自然别有一番趣味。
张敞画眉
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哈哈,妙哉,张敞。
文翁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郑玄
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范滂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苏轼传
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二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於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今日读书至向朗传,钦羡不已,盖能潜心典籍二三十年,诚美事矣,吾不知吾何时能有此闲情也。
阮千里善弹琴,人闻其能,多往求听。不问贵贱长幼,皆为弹之,神气冲和,不知何人所在。内兄潘岳每命鼓琴,终日达夜无忤色,识者叹其恬澹,不可荣辱。戴安道亦善鼓琴,武陵王晞使人召之。安道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余以谓安道之介,不如千里之达。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王子猷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
刘勔给马
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欢笑,即时解马与广之。琰开门情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咸曰来苏。百姓生为立碑。其后战死航南,可谓马革裹尸。壮哉,美哉。
刘凝之夫妻之事
刘凝之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一夕,大雪,向夜,普闻叩门声甚急,出,则帝立雪中,普惺恐迎拜。帝曰:“已约吾弟矣。”已而开封尹光义至,即普堂中,设重裀地坐,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普从容问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它人家也,故来见卿。”……太祖雪夜访赵普,其君臣和洽,其乐融融,可谓佳话也。续通鉴其文藻丝毫不逊通鉴矣。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赵普真是个倔老头呀,读其轶事,心中法喜充满。
是夕,轼对于内东门小殿,既承旨,太皇太后急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前年为汝州团练副使。”“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轼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轼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曰:“臣虽无状,不敢自它途以进。”太皇太后曰:“此乃先帝之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太皇太后泣,帝亦泣,左右感涕。——读此处,感动良久。
故人来信
在历史的长河里,个人都是卑微的。许多时候,历史的马车就是在累累白骨上咯吱前行的啊。你看,我们的土地上承载了多少的血泪,或许你现在驻足的那一寸土地下就埋葬着一个凄美的故事。可恨时间无情的冲刷了一切,这样的伤痛只能以文字记载的形式传达给后世,但是悲剧为何总还在上演呢?古语总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你要好好读史书,相信有一天你看待这个世界时会有更不一样的眼光,里面会有爱、悲悯、力量、光明和希望,而这个世界所呈现给你的将会是更多。
读史的日子,就是这样的心境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一篇读罢头飞雪。
漫漫长路,与史为伴。
小舟
2014年7月27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