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涯
罗京逝世
6月5日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这边厢成都公交被烧事件正让大家伤心落泪,那边厢,又传来了“国脸”罗京因病逝世的消息,噩号重叠,简直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消化。
罗京从80年代初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以来,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对于许多70后或80后的同学们来说,他的声音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声音。
尽管这些年CCTV慢慢失去了往日在民间的绝对霸权地位,尽管我们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看过新闻联播这台节目,但是当6月5日那天,我们经意或不经意的,在7点正再次把电视扭向CCTV1套,看到坐在主播台上或许已经陌生的面孔,这才突然悲从中来。我们突然惊觉,原来,我们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在这里看到那张曾经无比熟悉的脸。
为了纪念他,8卦盖起了高高的楼,楼里有人贴出当年罗京初进央视的照片,年轻得让人几乎难以置信。而更加难以置信的是,曾经那样年轻的面孔,现在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像有位板友所说的:罗京去世,我们的记忆又跟着死去了一点。想想看确实如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开始频繁的送走那些曾经陪伴着我们长大的熟悉面孔,从哥哥,到梅姐,从林妹妹,到沙和尚。时间总是在残忍的提醒我们——又过去了一天,又过去了一年,又过去了,一个时代。而我们的记忆伴随着他们的离去,似乎也一点一点失去原本鲜活的生命。很多画面,变成只能永远定格在某个曾经青春灿烂的年华里的光影。这,又让人如何不心生感伤?
又再次看到这个消息,看了以前罗京老师年轻的照片,回顾过往,真的觉得很心痛,很伤心。
是啊,我是在他的声音陪伴下长大的。。
那天同学念手机报新闻时说,大家都不信,都说是假的,不肯相信。。
看到一则新闻:6月5日清晨,《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因病与世长辞,享年48岁。罗京吊唁灵堂设在307医院,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1500名群众,自发到灵堂默哀缅怀。一位满头白发的阿婆,致哀完后出来面对镜头老泪纵横,喃喃自语:“习惯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他播音了,
没想到……”
一路走好。。
6月5日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这边厢成都公交被烧事件正让大家伤心落泪,那边厢,又传来了“国脸”罗京因病逝世的消息,噩号重叠,简直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消化。
罗京从80年代初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以来,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对于许多70后或80后的同学们来说,他的声音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声音。
尽管这些年CCTV慢慢失去了往日在民间的绝对霸权地位,尽管我们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看过新闻联播这台节目,但是当6月5日那天,我们经意或不经意的,在7点正再次把电视扭向CCTV1套,看到坐在主播台上或许已经陌生的面孔,这才突然悲从中来。我们突然惊觉,原来,我们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在这里看到那张曾经无比熟悉的脸。
为了纪念他,8卦盖起了高高的楼,楼里有人贴出当年罗京初进央视的照片,年轻得让人几乎难以置信。而更加难以置信的是,曾经那样年轻的面孔,现在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像有位板友所说的:罗京去世,我们的记忆又跟着死去了一点。想想看确实如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开始频繁的送走那些曾经陪伴着我们长大的熟悉面孔,从哥哥,到梅姐,从林妹妹,到沙和尚。时间总是在残忍的提醒我们——又过去了一天,又过去了一年,又过去了,一个时代。而我们的记忆伴随着他们的离去,似乎也一点一点失去原本鲜活的生命。很多画面,变成只能永远定格在某个曾经青春灿烂的年华里的光影。这,又让人如何不心生感伤?
又再次看到这个消息,看了以前罗京老师年轻的照片,回顾过往,真的觉得很心痛,很伤心。
是啊,我是在他的声音陪伴下长大的。。
那天同学念手机报新闻时说,大家都不信,都说是假的,不肯相信。。
看到一则新闻:6月5日清晨,《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因病与世长辞,享年48岁。罗京吊唁灵堂设在307医院,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1500名群众,自发到灵堂默哀缅怀。一位满头白发的阿婆,致哀完后出来面对镜头老泪纵横,喃喃自语:“习惯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他播音了,
![]() |
没想到……”
一路走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