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二十一世纪几乎年年干旱啊
2000年
多省干旱,干旱面积大,达4054万公顷,受灾面积6.09亿亩,成灾面积4.02亿亩。建国以来可能是最为严重的干旱。
2003年
江南和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秋连旱,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伏秋冬连旱,旱情严重。
2004年
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
2005年
华南南部现严重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年来少见严重初春旱。
2006年
重庆发生百年一遇旱灾,全市伏旱日数普遍在53天以上,12区县超过58天。直接经济损失71.55亿元,农作物受旱面积1979.34万亩,815万人饮水困难。2007年 22个省发生旱情。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
2008年
云南连续近三个月干旱,据统计,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已达1500多万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13多万人饮水困难。
2009年
我国多省遭遇严重干旱,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
2009年秋季以来一直到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情。特别是云南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以上一遇;贵州秋冬连旱总体为80年一遇严重干旱,省中部以西以南地区旱情达百年一遇。损失十分严重。截至3月23日,旱灾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区)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2010年我国的西南旱情严重
2011年
2010年冬至2011年春,冬麦区发生严重干旱。2月上旬旱情高峰期,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有1.12亿亩耕地受旱,有246万人、106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出现了严重旱情。6月初旱情高峰时5省耕地受旱面积达5695万亩,有383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受干旱影响,鄱阳湖、洞庭湖5月初的水域面积一度只有301和652平方公里,较多年同期分别偏小85%和24%。
夏秋季节,西南大部降雨持续偏少,江河来水不断减少,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发生了严重的伏秋旱。9月上中旬旱情高峰时,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等西南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5118万亩,有1405万人、682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贵州和云南旱情尤为严重,两省耕地受旱面积为3701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和大牲畜分别达977万和436万。
2012年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010万亩,仅云南、四川、河北三省就有4028万亩耕地受旱,占全国的67%。全国因旱人饮困难782万人,仅云南、四川、内蒙古3省区就有630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占全国的81%,西南部分山区群众饮水困难时间已长达半年以上。
2013年
2013年6月下旬以来,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特别广,温度异常高。江南大部、华南北部有些气象站的极端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均超过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南方地区38摄氏度以上的酷热天气日数为近50年来之最,并出现连续超过40摄氏度的酷暑天气。
高温少雨天气使得中国南方地区旱情发展迅速。数据显示,高温区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2.6%,其中贵州、湖南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而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最少。另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今年7月鄱阳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25%、洞庭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34%。
高温干旱对一季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所造成的危害已无法挽回。据统计,高温干旱造成南方湘、黔、渝、浙、赣、鄂、皖等7省(市)农作物受灾8021千公顷、绝收1123千公顷。
2012年11月以来,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温度持续偏高。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来,全省气温异常偏高,基本无有效降雨。全省旱情持续发展,范围继续扩大。
3月份以来,福建全省降雨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南部还出现了气象干旱。预计今天(16日)晚上起,全省自北而南有一场降雨,或有利缓解南部的气象干旱,同时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2014年7月起,持续多日、覆盖12个省区、受灾面积达5800万亩的旱情正迅速蔓延……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
干旱最大的原因是缺水吧!再改善农作物和建水库有用么,根本原因就没有解决,再抗旱的植物也受不了一滴水也没有啊……
水,难道会是未来动乱的导火线吗?
多省干旱,干旱面积大,达4054万公顷,受灾面积6.09亿亩,成灾面积4.02亿亩。建国以来可能是最为严重的干旱。
2003年
江南和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秋连旱,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伏秋冬连旱,旱情严重。
2004年
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
2005年
华南南部现严重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年来少见严重初春旱。
2006年
重庆发生百年一遇旱灾,全市伏旱日数普遍在53天以上,12区县超过58天。直接经济损失71.55亿元,农作物受旱面积1979.34万亩,815万人饮水困难。2007年 22个省发生旱情。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
2008年
云南连续近三个月干旱,据统计,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已达1500多万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13多万人饮水困难。
2009年
我国多省遭遇严重干旱,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
2009年秋季以来一直到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情。特别是云南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以上一遇;贵州秋冬连旱总体为80年一遇严重干旱,省中部以西以南地区旱情达百年一遇。损失十分严重。截至3月23日,旱灾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区)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2010年我国的西南旱情严重
2011年
2010年冬至2011年春,冬麦区发生严重干旱。2月上旬旱情高峰期,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有1.12亿亩耕地受旱,有246万人、106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出现了严重旱情。6月初旱情高峰时5省耕地受旱面积达5695万亩,有383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受干旱影响,鄱阳湖、洞庭湖5月初的水域面积一度只有301和652平方公里,较多年同期分别偏小85%和24%。
夏秋季节,西南大部降雨持续偏少,江河来水不断减少,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发生了严重的伏秋旱。9月上中旬旱情高峰时,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等西南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5118万亩,有1405万人、682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贵州和云南旱情尤为严重,两省耕地受旱面积为3701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和大牲畜分别达977万和436万。
2012年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010万亩,仅云南、四川、河北三省就有4028万亩耕地受旱,占全国的67%。全国因旱人饮困难782万人,仅云南、四川、内蒙古3省区就有630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占全国的81%,西南部分山区群众饮水困难时间已长达半年以上。
2013年
2013年6月下旬以来,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特别广,温度异常高。江南大部、华南北部有些气象站的极端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均超过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南方地区38摄氏度以上的酷热天气日数为近50年来之最,并出现连续超过40摄氏度的酷暑天气。
高温少雨天气使得中国南方地区旱情发展迅速。数据显示,高温区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2.6%,其中贵州、湖南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而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最少。另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今年7月鄱阳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25%、洞庭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34%。
高温干旱对一季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所造成的危害已无法挽回。据统计,高温干旱造成南方湘、黔、渝、浙、赣、鄂、皖等7省(市)农作物受灾8021千公顷、绝收1123千公顷。
2012年11月以来,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温度持续偏高。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来,全省气温异常偏高,基本无有效降雨。全省旱情持续发展,范围继续扩大。
3月份以来,福建全省降雨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南部还出现了气象干旱。预计今天(16日)晚上起,全省自北而南有一场降雨,或有利缓解南部的气象干旱,同时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2014年7月起,持续多日、覆盖12个省区、受灾面积达5800万亩的旱情正迅速蔓延……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
干旱最大的原因是缺水吧!再改善农作物和建水库有用么,根本原因就没有解决,再抗旱的植物也受不了一滴水也没有啊……
水,难道会是未来动乱的导火线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