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影记】森山大道的出轨故事
在《迈向另一个国度》里森山有这么一篇感情自白,题为“面影记”,怀念年轻时和一个妹子的感情故事。
—————————————————正文起————————————————————
《迈向另一个国度》
——面影记
季刊《写真时代21》一九八四年五月
森山大道.著
二十年前的夏季末,我遇见了一个女人。
当时,我刚住进湘南某个临海的街道,与同一城市中住在铁轨另一端的N君逐渐熟络,因而邂逅了那个女性。我与N君同是名为自由工作者却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因此在那年的夏天,我们会连续好几天相约出门,前往附近小镇的岬角潜水。傍晚时分两人会把当天捕获位数不多的小鱼、贝壳等挂在渔网上,沿着岸边移身至附近一个名为K的渔村。渔村就像藤壶一般,紧紧依附在狭窄海湾的深处,那景象与气氛总让人回想起明治初期的老旧风景明信片。当太阳落入海湾彼端,余辉让呈阶梯状排列的老旧民宅宛如漂浮的阴森坟场。在K村极为狭小的海岸边有一家茶店,我跟N君每天傍晚都去那边,在一个晒衣场般向外搭建的露台,坐在长板凳上喝冰咖啡、闲聊,直到潮水打上露台脚边为止。
那天我们一如往常前往沿岸阳台茶店,途中,N君说他妹妹会带朋友一起来。
“妹妹的男朋友?”我反问。
他回答:“不是,是一位在M地工作的女孩子。”
我又问:“漂亮吗?”
“这个嘛,她不是我喜欢的型,不过你也不要爱上她,她年纪比你大。”
N君如此叮咛。我又叨念:“什么嘛,原来已经有对象了。”
“不是啦。”N君不知为何语气冷淡。
我们走下小小的沙滩,朝对面露台看去,有两个女孩子靠在白色扶手边不断向我们招手。“喂.....”N举起手来回应。“你妹妹是哪一位?”我问。“穿牛仔裤的那个。”回答的口气一样冷淡。“呵呵,搞不好N对另外一个女孩子有意思呢。”我突然闪过这个念头。那女孩穿着一袭大胆的黄色洋装。在黄昏的湛蓝海景衬托下,仿佛带着一阵炫目的萤光。从远处看,是个很美的女人。
彼此介绍之后,我们围着一座圆形铁桌喝咖啡,席间我已完全被她吸引,简而言之,就是一见钟情。她的长发利落地束起,眼线鲜明抢眼,涂着深橘色口红,感觉像是佛朗明哥舞者。虽然话不多,却笑容可掬。我为了要引起她的注意,开始不著痕迹地表现自己。我觉得,N和妹妹聊天时,其实一直都很在意那位女性,之所以发现这微妙的气氛,是因为当时我也变得敏感。
后来我们四人一起到沙滩上散布。那女孩和N的妹妹走在前头,我与N跟在后面。女孩的笑声从来都没有停过。连我也觉得这人真是爱笑,晚风吹拂下,我从背部镂空的柠檬黄洋装里窥视到女孩从肩颈处向下生长的亮金色浓密寒毛,那时我心里已经暗自做了决定。女孩的眼睛虽然稍微不对称,但是不影响我对她的感觉。N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变得有些沉默,突然低声说:“不要这样,她是我妹妹的朋友。”“你别瞎猜了,我并没有那个意思。”我小声地回答,但内心却想:“就算是妹妹的朋友,也没有关系啊。”那个女孩叫做S。当时我才26岁,而S 28岁,比我稍长2岁多,在东京洋装公司的秘书室工作。那是我们的第一次邂逅。
初见面半个月后,我寄出的第二封信有了回音,于是在一个轻度台风来袭的夜晚,我跟S再次相见。我们约在横滨车站西口一家小店。我身穿老气雨衣,还戴着成套雨帽,虽然一点也不时髦,但这些似乎都不重要。因为不管我说什么,对方都一样笑声不断,我只好跟着傻笑,两人间几乎没有太深入的对话。即使如此,结束用餐后我们又约了下次碰面。到了那天,也就是十天后,我鼓起勇气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你有男朋友吗?”S笑而不答,她只告诉我,当晚没有其他事。由于当天约在新宿,那个晚上,我们就在三光町的巷子里过了夜。
S很喜欢吃肉。高中毕业后,她跟着同样来自北九州的O煤矿小镇、大她八岁的姐姐来到东京,当时她们住在M区的K市。S似乎从小吃苦,跟我一起用餐的时候,她一定会点含肉类的食物,“因为小时候都没有肉吃啊。”上菜后津津有味地享用时她这么说。她还会毫不在意地说起姐妹俩用第一份薪水一起到餐厅吃炖牛肉的故事,听了连我也为之动容。
我们常常一起去吃鲜肉荞麦面。虽然我也是个爱吃肉的人,但每次都把自己碗里的肉片夹给S,那时她都会脸颊泛红,然后以一双不是太对称的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我,道个谢后就好不内疚地食用。这是个直率又可爱的傻大姐,与我最初对她的印象有些不同。反倒是我,有时会避谈自己的事,整个人陷入悲伤的自怜情绪里。
另外,S比我还在意她年龄较长的事实,不伦何事都非常留心。尽管她所领的薪水不是非常优渥,但出游时的花费,她都抢在我前头付账,原因是我有小孩要养。对当时经济拮据的我而言,她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女人,但这件事有时还是会让我有种复杂的沉重感,倒也不是伤到男人面子这类的问题。她考虑到同居的三十六岁单身姐姐的心情,不管多晚,一定会回公寓去,有时还以缅怀母亲般的口吻聊起姐姐。她还是提过有个在熊本百货公司上班的妹妹,小她三岁,一样也是单身。她曾经调侃地笑着说,姐妹们似乎都遇不到理想的对象。她仿佛将穷苦都留给北九州的天空,在哀愁现实的对照下,爽朗的个性就像她的故乡矿区野地上那群生的黄花。有些较复杂的汉字她不太会念,常常像要找我吵架似地问:“唉!这个字要怎么念啊!”甚至还搬出:”因为我不喜欢以前的汉字老师。“等理由。平常一副大姐姐姿态的S,但这种时候就像个小妹妹,但我也很狡猾,在她面前始终扮演着弟弟的角色。
我不太会喝酒,S比我更不会喝。我们常去K市她朋友工作的酒吧,就算想约她去新宿,她总是推托地说不敢走进其他陌生的店,这点真是胆小又带着乡下人的习性,有时真拿她没辙。她还有个习惯,就是喝酒只喝琴费士(Gin Fizz),问起原因,她就眨着眼睛说因为以前长跟前男友一起喝。喝酒时的S显得感伤且世故,跟平时坚强爽朗的气质呈明显对比。她也会随着店里电视播放的音乐,唱起当时的流行歌曲“博多女人”,然后喝着琴费士,嘴边挑弄着樱桃,没多久就醉了。在昏暗的灯光下,S眼泛泪光地说起四年前与因值夜班而车祸过世的同龄男友间的种种回忆。S就是这样一个不太留意他人心情的女人,一开始我听了总是会生气,但由于S自然的态度,我也逐渐成为一个好听众。我想,会不再感到嫉妒,是因为对方已经过世了,而S能够毫不在意地在我面前说起这些故事,应该也是这个缘故吧。
S顶多喝到第二杯琴费士就不行了,当她醉到迷茫时,会突然怀念起故乡O市,尤其坐蒸汽火车到学校上课一事最让她感到开心,当我心想一样的戏码差不多又该上演时,她便会从包包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想女学生会用的车票夹,从满布皱痕的塑胶票夹中抽出一张名片大小的老旧风景照片,然后像看相簿般地注视着。那张照片我不管看几次都还是很喜欢,一边听着S的回忆故事,两人就这样看着照片出神。泛黄,周边已磨损且有无数折痕的小照片,拍的是O市的一处乡下停车场,取景的角度不大。里面有一座高如土磊的细长月台,深黑色的蒸汽火车正吞吐着煤烟停靠一旁,延伸的铁轨在途中被秋天茂盛的花草与黄花所遮蔽,载着高压绝缘体的电线杆成列地牵引无数电线进入远方树林,背景则有数座矿区废弃石堆与三角形的小山相互重叠。照片里不可思议地感受不到任何人的气息,风景整体在晚秋微弱的阳光里假寐似地,呈现出一种怀旧的构图。
照片背后以铅笔小字写着昭和二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与照片风景完全无关的我,体内的记忆竟不知为何也被唤醒了,这真是一张能传递情感的素人作品啊。“我以前每天早上都是从这里搭车去学校的喔。”话题就这样开始,虽然每段回忆都参杂了许多毫无脉络可循的季节与事件,却能让人想象出矿工住宅区过去的生活与景物,非常有趣。S的声音稍带鼻音,好像全身都散发着思乡的情怀。我曾问过她:“该回家乡了吧?”她说:“可是姐姐不太喜欢。”或许她也有她的苦衷。我再问:“那,想回去吗?”她以撒娇口吻如此回答:“当然啊,这还用问吗。”“你知道吗?那里的黄花又被称作封山草。”当我问:“是喔,我不知道呢,为什么?”她有点得意地回答:“听说一旦关闭矿区,大家都离开后,转眼间山上和街道就会被整片黄花淹没。”正当我在脑海中描绘那幅景象而有所感时,她骄傲地说:“很厉害吧,这是父亲告诉我的。”然后,她回想起病死在O市的双亲而眼眶泛泪。我想她或许是那种喝醉后就会哭的女孩子吧。
S在她那相簿般的车票夹里夹了各式各样的东西,因此某天夜晚,我开玩笑地说:“里面是不是有前男友的照片啊?”没想到还真猜中了。
某天,她哼着“热海BLUES”,我问:“那是你充满回忆的地方吗?”“你怎么知道?”又被我料中了,我有些无奈。她是不会说谎的稀有人种,个性强、爱哭、爽快、待人和善,是背负了许多旧思想的传统女性。她的妆看起就像佛朗明哥舞者,能在秘书室工作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也或许在公司里,她拥有我所不知道的其他面貌吧。
我与S最后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分开了,或许,根本没有走到分手一途,只是自然而然形成这样的结局。我们的交往大概维持了3年,分手的半年前,我拿下了某比赛的新人奖。手头一向不宽裕的我过去常请S代付底片与相纸钱,她也总是大方地帮我买东西,从未露出厌恶的表情。得奖后,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我还是礼貌性地对S表达了谢意。分手不久,S寄来最后一封信,写着她已经理好心情,末了,她写道:“你得奖后向我道谢的那刹那,是我们交往的时间里我最开心的时刻,这样就够了........”这回轮到我一阵感动。那时,S三十一岁,我二十九岁。S成了秘书室长,我也因为得奖而变得愈来愈忙碌,之后十七年,我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闯出一片天空,也就这样从未再见过对方。
今年夏天,我以涩谷工作室为中心,几乎每天出门到附近街拍,拍摄范围是不论搭电车或巴士都只花三十分钟左右的距离。那天下午,当我结束拍摄,在转乘站等候回程电车的时候,隔壁月台恰好开进一列D线电车,因为当时直接回去的话太阳还很大,天气也太热了,于是我一个箭步跳进那列电车。迷迷糊糊坐了一阵子,冷气把汗水都吹干了,当我觉得恢复精神而不经意抬头眺望站名时,竟然看到了K站。这是以前每次与S相约碰面时下车的站名。我没有多想,被吸引般走出了车厢,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突然再次站在暌违十八年的车站前。
夏天午后的夕阳将街道染上一片深橘色,这无疑就是那时的夕阳。街上人潮熙熙攘攘,和那年夏天一模一样。现在不是拍照的时候,我仿佛受到希腊神话里亚丽雅德妮的丝线牵引,摇摇晃晃走进以前送S回家的小巷。怀念的记忆在我脑海里鲜明地苏醒,现在与过去在我眼前错综纠结,反而更难看清现实。我的身体不听使唤,细胞亦随波逐流,往S以前的公寓一路走去。距车站约八分钟,沿途复杂的路径转角,我竟然可以记得一清二楚。我边走边想,视觉与习惯的记忆真的很有趣。由于那只是栋小小的传统公寓,我已做好它不复存在的心理准备,但当我转过大众澡堂,它,还在。那一瞬间,早已超越怀念的感情,伴随着笔墨难以形容的晕眩感,我只能呆若木鸡,注视眼前西晒的公寓,任凭时间分秒流逝。她该不会还住在这里吧?我重新振作精神,走向公寓,它比记忆中的模样更小、更老旧,我胸口顿时流过一阵怀旧的暖意。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变得稀薄,感觉十八年的岁月瞬间凋零。然而,楼梯底下一排生锈的信箱里,有个信箱上毋庸置疑是S的名字。我所熟悉的笔迹,小小地写在名牌上。真是完全出乎意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种无法言喻的哀伤悄然弥漫我体内。接下来的行动,我至今一直无法向自己解释清楚,似乎在一瞬间领悟了分手之后十八年间S的一切,她寂寞笑说姐妹俩找不到好对象的模样突然浮现,我凭着一股莫名的冲动,爬上前往二楼的铁质楼梯,毫不迟疑冲向最里面的房门前。洗好的衣服整整齐齐地挂在狭窄的走廊上,我鼓起勇气敲一下房门,接着又敲一下,五秒后,我急忙跑下楼梯,回到马路上。或许她刚好不在家吧。在等待的五秒钟里,我突然回过神来。如果她真的在家,会演变成四十六岁的我与近五十岁的S的再会。那我要如何解释自己为何在此?即使我能在外表上保持镇定,这对彼此而言都将是难以形容的残酷时刻,若是这件事真的发生了,我将做出无法挽救的亵渎行为。不对,其实我已经做出不该做的事。虽然当下我并未责备自己,却在事后品尝到一种刺麻苦涩的余味。彼时瞬间空白中的行动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并非怀念,或许是我心中对这股感情的感叹,也或许是对S的悲怀吧,我不知道。那天,我淹没在傍晚人潮中,回到涩谷,当晚在工作室里回想以前与S共度的时光,遥想距工作室不到三十分钟车程的地方,S每晚是如何入眠,我因此感受到人类的羁绊与生命的无奈而满心惆怅。我又回想起遥远的黄昏时刻,在湘南小渔村的海边,我曾一窥S在黄色洋装下的背部以及展现甜美笑容的模样。后来我也从未再见一起度过那年夏天的N君,而那坟场般的渔村海港,早已被水泥填埋,成为外国般用来停靠游艇的港湾。人、风景与时间,一切都会成为无法触及的面影,时时回归至我们心里。现在,我翻阅手边的小字典,所谓“面影”,是浮上心头的形象、面貌、样子。
—————————————————正文起————————————————————
《迈向另一个国度》
——面影记
季刊《写真时代21》一九八四年五月
森山大道.著
二十年前的夏季末,我遇见了一个女人。
当时,我刚住进湘南某个临海的街道,与同一城市中住在铁轨另一端的N君逐渐熟络,因而邂逅了那个女性。我与N君同是名为自由工作者却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因此在那年的夏天,我们会连续好几天相约出门,前往附近小镇的岬角潜水。傍晚时分两人会把当天捕获位数不多的小鱼、贝壳等挂在渔网上,沿着岸边移身至附近一个名为K的渔村。渔村就像藤壶一般,紧紧依附在狭窄海湾的深处,那景象与气氛总让人回想起明治初期的老旧风景明信片。当太阳落入海湾彼端,余辉让呈阶梯状排列的老旧民宅宛如漂浮的阴森坟场。在K村极为狭小的海岸边有一家茶店,我跟N君每天傍晚都去那边,在一个晒衣场般向外搭建的露台,坐在长板凳上喝冰咖啡、闲聊,直到潮水打上露台脚边为止。
那天我们一如往常前往沿岸阳台茶店,途中,N君说他妹妹会带朋友一起来。
“妹妹的男朋友?”我反问。
他回答:“不是,是一位在M地工作的女孩子。”
我又问:“漂亮吗?”
“这个嘛,她不是我喜欢的型,不过你也不要爱上她,她年纪比你大。”
N君如此叮咛。我又叨念:“什么嘛,原来已经有对象了。”
“不是啦。”N君不知为何语气冷淡。
我们走下小小的沙滩,朝对面露台看去,有两个女孩子靠在白色扶手边不断向我们招手。“喂.....”N举起手来回应。“你妹妹是哪一位?”我问。“穿牛仔裤的那个。”回答的口气一样冷淡。“呵呵,搞不好N对另外一个女孩子有意思呢。”我突然闪过这个念头。那女孩穿着一袭大胆的黄色洋装。在黄昏的湛蓝海景衬托下,仿佛带着一阵炫目的萤光。从远处看,是个很美的女人。
彼此介绍之后,我们围着一座圆形铁桌喝咖啡,席间我已完全被她吸引,简而言之,就是一见钟情。她的长发利落地束起,眼线鲜明抢眼,涂着深橘色口红,感觉像是佛朗明哥舞者。虽然话不多,却笑容可掬。我为了要引起她的注意,开始不著痕迹地表现自己。我觉得,N和妹妹聊天时,其实一直都很在意那位女性,之所以发现这微妙的气氛,是因为当时我也变得敏感。
后来我们四人一起到沙滩上散布。那女孩和N的妹妹走在前头,我与N跟在后面。女孩的笑声从来都没有停过。连我也觉得这人真是爱笑,晚风吹拂下,我从背部镂空的柠檬黄洋装里窥视到女孩从肩颈处向下生长的亮金色浓密寒毛,那时我心里已经暗自做了决定。女孩的眼睛虽然稍微不对称,但是不影响我对她的感觉。N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变得有些沉默,突然低声说:“不要这样,她是我妹妹的朋友。”“你别瞎猜了,我并没有那个意思。”我小声地回答,但内心却想:“就算是妹妹的朋友,也没有关系啊。”那个女孩叫做S。当时我才26岁,而S 28岁,比我稍长2岁多,在东京洋装公司的秘书室工作。那是我们的第一次邂逅。
初见面半个月后,我寄出的第二封信有了回音,于是在一个轻度台风来袭的夜晚,我跟S再次相见。我们约在横滨车站西口一家小店。我身穿老气雨衣,还戴着成套雨帽,虽然一点也不时髦,但这些似乎都不重要。因为不管我说什么,对方都一样笑声不断,我只好跟着傻笑,两人间几乎没有太深入的对话。即使如此,结束用餐后我们又约了下次碰面。到了那天,也就是十天后,我鼓起勇气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你有男朋友吗?”S笑而不答,她只告诉我,当晚没有其他事。由于当天约在新宿,那个晚上,我们就在三光町的巷子里过了夜。
S很喜欢吃肉。高中毕业后,她跟着同样来自北九州的O煤矿小镇、大她八岁的姐姐来到东京,当时她们住在M区的K市。S似乎从小吃苦,跟我一起用餐的时候,她一定会点含肉类的食物,“因为小时候都没有肉吃啊。”上菜后津津有味地享用时她这么说。她还会毫不在意地说起姐妹俩用第一份薪水一起到餐厅吃炖牛肉的故事,听了连我也为之动容。
我们常常一起去吃鲜肉荞麦面。虽然我也是个爱吃肉的人,但每次都把自己碗里的肉片夹给S,那时她都会脸颊泛红,然后以一双不是太对称的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我,道个谢后就好不内疚地食用。这是个直率又可爱的傻大姐,与我最初对她的印象有些不同。反倒是我,有时会避谈自己的事,整个人陷入悲伤的自怜情绪里。
另外,S比我还在意她年龄较长的事实,不伦何事都非常留心。尽管她所领的薪水不是非常优渥,但出游时的花费,她都抢在我前头付账,原因是我有小孩要养。对当时经济拮据的我而言,她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女人,但这件事有时还是会让我有种复杂的沉重感,倒也不是伤到男人面子这类的问题。她考虑到同居的三十六岁单身姐姐的心情,不管多晚,一定会回公寓去,有时还以缅怀母亲般的口吻聊起姐姐。她还是提过有个在熊本百货公司上班的妹妹,小她三岁,一样也是单身。她曾经调侃地笑着说,姐妹们似乎都遇不到理想的对象。她仿佛将穷苦都留给北九州的天空,在哀愁现实的对照下,爽朗的个性就像她的故乡矿区野地上那群生的黄花。有些较复杂的汉字她不太会念,常常像要找我吵架似地问:“唉!这个字要怎么念啊!”甚至还搬出:”因为我不喜欢以前的汉字老师。“等理由。平常一副大姐姐姿态的S,但这种时候就像个小妹妹,但我也很狡猾,在她面前始终扮演着弟弟的角色。
我不太会喝酒,S比我更不会喝。我们常去K市她朋友工作的酒吧,就算想约她去新宿,她总是推托地说不敢走进其他陌生的店,这点真是胆小又带着乡下人的习性,有时真拿她没辙。她还有个习惯,就是喝酒只喝琴费士(Gin Fizz),问起原因,她就眨着眼睛说因为以前长跟前男友一起喝。喝酒时的S显得感伤且世故,跟平时坚强爽朗的气质呈明显对比。她也会随着店里电视播放的音乐,唱起当时的流行歌曲“博多女人”,然后喝着琴费士,嘴边挑弄着樱桃,没多久就醉了。在昏暗的灯光下,S眼泛泪光地说起四年前与因值夜班而车祸过世的同龄男友间的种种回忆。S就是这样一个不太留意他人心情的女人,一开始我听了总是会生气,但由于S自然的态度,我也逐渐成为一个好听众。我想,会不再感到嫉妒,是因为对方已经过世了,而S能够毫不在意地在我面前说起这些故事,应该也是这个缘故吧。
S顶多喝到第二杯琴费士就不行了,当她醉到迷茫时,会突然怀念起故乡O市,尤其坐蒸汽火车到学校上课一事最让她感到开心,当我心想一样的戏码差不多又该上演时,她便会从包包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想女学生会用的车票夹,从满布皱痕的塑胶票夹中抽出一张名片大小的老旧风景照片,然后像看相簿般地注视着。那张照片我不管看几次都还是很喜欢,一边听着S的回忆故事,两人就这样看着照片出神。泛黄,周边已磨损且有无数折痕的小照片,拍的是O市的一处乡下停车场,取景的角度不大。里面有一座高如土磊的细长月台,深黑色的蒸汽火车正吞吐着煤烟停靠一旁,延伸的铁轨在途中被秋天茂盛的花草与黄花所遮蔽,载着高压绝缘体的电线杆成列地牵引无数电线进入远方树林,背景则有数座矿区废弃石堆与三角形的小山相互重叠。照片里不可思议地感受不到任何人的气息,风景整体在晚秋微弱的阳光里假寐似地,呈现出一种怀旧的构图。
照片背后以铅笔小字写着昭和二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与照片风景完全无关的我,体内的记忆竟不知为何也被唤醒了,这真是一张能传递情感的素人作品啊。“我以前每天早上都是从这里搭车去学校的喔。”话题就这样开始,虽然每段回忆都参杂了许多毫无脉络可循的季节与事件,却能让人想象出矿工住宅区过去的生活与景物,非常有趣。S的声音稍带鼻音,好像全身都散发着思乡的情怀。我曾问过她:“该回家乡了吧?”她说:“可是姐姐不太喜欢。”或许她也有她的苦衷。我再问:“那,想回去吗?”她以撒娇口吻如此回答:“当然啊,这还用问吗。”“你知道吗?那里的黄花又被称作封山草。”当我问:“是喔,我不知道呢,为什么?”她有点得意地回答:“听说一旦关闭矿区,大家都离开后,转眼间山上和街道就会被整片黄花淹没。”正当我在脑海中描绘那幅景象而有所感时,她骄傲地说:“很厉害吧,这是父亲告诉我的。”然后,她回想起病死在O市的双亲而眼眶泛泪。我想她或许是那种喝醉后就会哭的女孩子吧。
S在她那相簿般的车票夹里夹了各式各样的东西,因此某天夜晚,我开玩笑地说:“里面是不是有前男友的照片啊?”没想到还真猜中了。
某天,她哼着“热海BLUES”,我问:“那是你充满回忆的地方吗?”“你怎么知道?”又被我料中了,我有些无奈。她是不会说谎的稀有人种,个性强、爱哭、爽快、待人和善,是背负了许多旧思想的传统女性。她的妆看起就像佛朗明哥舞者,能在秘书室工作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也或许在公司里,她拥有我所不知道的其他面貌吧。
我与S最后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分开了,或许,根本没有走到分手一途,只是自然而然形成这样的结局。我们的交往大概维持了3年,分手的半年前,我拿下了某比赛的新人奖。手头一向不宽裕的我过去常请S代付底片与相纸钱,她也总是大方地帮我买东西,从未露出厌恶的表情。得奖后,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我还是礼貌性地对S表达了谢意。分手不久,S寄来最后一封信,写着她已经理好心情,末了,她写道:“你得奖后向我道谢的那刹那,是我们交往的时间里我最开心的时刻,这样就够了........”这回轮到我一阵感动。那时,S三十一岁,我二十九岁。S成了秘书室长,我也因为得奖而变得愈来愈忙碌,之后十七年,我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闯出一片天空,也就这样从未再见过对方。
今年夏天,我以涩谷工作室为中心,几乎每天出门到附近街拍,拍摄范围是不论搭电车或巴士都只花三十分钟左右的距离。那天下午,当我结束拍摄,在转乘站等候回程电车的时候,隔壁月台恰好开进一列D线电车,因为当时直接回去的话太阳还很大,天气也太热了,于是我一个箭步跳进那列电车。迷迷糊糊坐了一阵子,冷气把汗水都吹干了,当我觉得恢复精神而不经意抬头眺望站名时,竟然看到了K站。这是以前每次与S相约碰面时下车的站名。我没有多想,被吸引般走出了车厢,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突然再次站在暌违十八年的车站前。
夏天午后的夕阳将街道染上一片深橘色,这无疑就是那时的夕阳。街上人潮熙熙攘攘,和那年夏天一模一样。现在不是拍照的时候,我仿佛受到希腊神话里亚丽雅德妮的丝线牵引,摇摇晃晃走进以前送S回家的小巷。怀念的记忆在我脑海里鲜明地苏醒,现在与过去在我眼前错综纠结,反而更难看清现实。我的身体不听使唤,细胞亦随波逐流,往S以前的公寓一路走去。距车站约八分钟,沿途复杂的路径转角,我竟然可以记得一清二楚。我边走边想,视觉与习惯的记忆真的很有趣。由于那只是栋小小的传统公寓,我已做好它不复存在的心理准备,但当我转过大众澡堂,它,还在。那一瞬间,早已超越怀念的感情,伴随着笔墨难以形容的晕眩感,我只能呆若木鸡,注视眼前西晒的公寓,任凭时间分秒流逝。她该不会还住在这里吧?我重新振作精神,走向公寓,它比记忆中的模样更小、更老旧,我胸口顿时流过一阵怀旧的暖意。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变得稀薄,感觉十八年的岁月瞬间凋零。然而,楼梯底下一排生锈的信箱里,有个信箱上毋庸置疑是S的名字。我所熟悉的笔迹,小小地写在名牌上。真是完全出乎意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种无法言喻的哀伤悄然弥漫我体内。接下来的行动,我至今一直无法向自己解释清楚,似乎在一瞬间领悟了分手之后十八年间S的一切,她寂寞笑说姐妹俩找不到好对象的模样突然浮现,我凭着一股莫名的冲动,爬上前往二楼的铁质楼梯,毫不迟疑冲向最里面的房门前。洗好的衣服整整齐齐地挂在狭窄的走廊上,我鼓起勇气敲一下房门,接着又敲一下,五秒后,我急忙跑下楼梯,回到马路上。或许她刚好不在家吧。在等待的五秒钟里,我突然回过神来。如果她真的在家,会演变成四十六岁的我与近五十岁的S的再会。那我要如何解释自己为何在此?即使我能在外表上保持镇定,这对彼此而言都将是难以形容的残酷时刻,若是这件事真的发生了,我将做出无法挽救的亵渎行为。不对,其实我已经做出不该做的事。虽然当下我并未责备自己,却在事后品尝到一种刺麻苦涩的余味。彼时瞬间空白中的行动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并非怀念,或许是我心中对这股感情的感叹,也或许是对S的悲怀吧,我不知道。那天,我淹没在傍晚人潮中,回到涩谷,当晚在工作室里回想以前与S共度的时光,遥想距工作室不到三十分钟车程的地方,S每晚是如何入眠,我因此感受到人类的羁绊与生命的无奈而满心惆怅。我又回想起遥远的黄昏时刻,在湘南小渔村的海边,我曾一窥S在黄色洋装下的背部以及展现甜美笑容的模样。后来我也从未再见一起度过那年夏天的N君,而那坟场般的渔村海港,早已被水泥填埋,成为外国般用来停靠游艇的港湾。人、风景与时间,一切都会成为无法触及的面影,时时回归至我们心里。现在,我翻阅手边的小字典,所谓“面影”,是浮上心头的形象、面貌、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