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扬琴正确的发音技术动作
(1)演奏姿势端正、选竹、持竹有讲究
演奏者端坐入静凝神、全身放松、含胸挺拔、两脚与肩膀同宽、肩臂自然下垂、前臂曲肘平伸、演奏姿势端正、动作表情大方,防止耸肩缩颈、低头弓背、双臂夹身、动作僵硬等不良现象。
琴竹是传导人体动能、击发琴弦振动而发音的工具,它的竹质、长度、硬度、重量以及琴竹头所套的胶皮,都直接影响演奏和发音的质量。竹料宜选纹路细直、竹质坚硬者为佳;琴竹长度约三十二厘米;总重量大约在3.4—3.7之间;琴竹头可用胶布先帖上一层,然后在外套胶皮;琴竹身至琴竹柄应逐渐加厚,使琴竹整体重心后移,并保持良好的弹性,使发音纯净、明亮、圆润。
持竹的方式必需讲究,使手呈圆形空拳状,将琴竹柄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弯曲处,大拇指轻压在食指所贴琴竹柄的位置,中指第二关节上托琴柄。这就是我们所称的三指持竹法,这种三指持竹法灵活、稳定,发音坚实。持竹点以琴竹全长的五分之一处为最佳持竹点,这种杠杆作用不仅使琴竹头获得省力和增加运动的速度与振幅,还加强了击弦的力度。持竹点太靠前,费力而影响运动速度和发音力度;太靠后则影响运竹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导致发音缺乏弹性。
(2)讲究击弦点,击弦方法准确
扬琴演奏是手臂各部位肌肉与关节的联合运动。正确的击弦法是在保持手臂各部位的自然放松下,上臂呈自然下垂状态,前臂屈肘平伸,琴竹以腕关节为圆心,依靠手腕屈伸转动和手指捻托琴竹的合力,辅以手臂的支持力,产生瞬间突发的击弹力量,使琴竹顺着空间扇形弧线,力聚琴竹头击弦。在实际演奏中,琴竹头在触弦前的一瞬间,向下击弹的用力状态已变成弹性放松,琴竹利用惯性击弦,这就是向下的击弹动作。这种惯性击弦的弹性放松,便于利用琴弦对琴竹的反向作用,迅速将琴竹反弹送回原先启动的高度,这就是回位动作,也就是下一次击弹动作的开始。向下的击弹和往上的回位之间的动作不能分开,它是一次击弦动作过程的同步分解。击弦动作也就是“一张一松循环过程,即用力下去同时也就放松,没有“松”,就没有很好的“张”。掌握好弹性放松的击弦方法,使发音纯净、明亮、圆润,具有颗粒性和穿透性。
(3)重视触弦点,运竹轨迹合理
触弦点就是指琴竹头触弦的部位;运竹www.fulado.com轨迹是指琴竹起落运动的方位与取向,二者与发音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触弦点根据琴竹头的长度来决定,一般取其十分之四的位置,即取琴竹头整个有效击弦部分的十分之六处作为琴竹的触弦点
琴竹的运行轨迹可用四个字来要求:直、实、匀、活。
直:大指和琴竹前后成一条直线,运竹击弦以手腕位轴,宜作直腕运动,便于控制发音力度,要避免出现任何转腕、抖腕运动;
实:使手臂肌肉的发力和自然重力聚集到琴竹头的十分之四处,由于此处是最佳发音点,发音结实有力;
匀:触弦部位和所奏每个音上的多根弦的接触都在要在一个平面上,使每个音上的多根弦同时受力且受力均匀,振动充分,发音平衡,要防止琴竹头前顷或后移斜。为了保持左右竹击弦点的相对靠近,使发音均匀统一,双手运竹击弦的手型宜成“八”字形,双手运竹击弦时的水平间距应随着所处音位的不同而进行相对的调整;
活:竹序合理有度,左右灵活,动作放松自然,应避免竹序的混乱而造成的窒竹和双竹在交叉过程中的相互碰撞。
演奏者端坐入静凝神、全身放松、含胸挺拔、两脚与肩膀同宽、肩臂自然下垂、前臂曲肘平伸、演奏姿势端正、动作表情大方,防止耸肩缩颈、低头弓背、双臂夹身、动作僵硬等不良现象。
琴竹是传导人体动能、击发琴弦振动而发音的工具,它的竹质、长度、硬度、重量以及琴竹头所套的胶皮,都直接影响演奏和发音的质量。竹料宜选纹路细直、竹质坚硬者为佳;琴竹长度约三十二厘米;总重量大约在3.4—3.7之间;琴竹头可用胶布先帖上一层,然后在外套胶皮;琴竹身至琴竹柄应逐渐加厚,使琴竹整体重心后移,并保持良好的弹性,使发音纯净、明亮、圆润。
持竹的方式必需讲究,使手呈圆形空拳状,将琴竹柄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弯曲处,大拇指轻压在食指所贴琴竹柄的位置,中指第二关节上托琴柄。这就是我们所称的三指持竹法,这种三指持竹法灵活、稳定,发音坚实。持竹点以琴竹全长的五分之一处为最佳持竹点,这种杠杆作用不仅使琴竹头获得省力和增加运动的速度与振幅,还加强了击弦的力度。持竹点太靠前,费力而影响运动速度和发音力度;太靠后则影响运竹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导致发音缺乏弹性。
(2)讲究击弦点,击弦方法准确
扬琴演奏是手臂各部位肌肉与关节的联合运动。正确的击弦法是在保持手臂各部位的自然放松下,上臂呈自然下垂状态,前臂屈肘平伸,琴竹以腕关节为圆心,依靠手腕屈伸转动和手指捻托琴竹的合力,辅以手臂的支持力,产生瞬间突发的击弹力量,使琴竹顺着空间扇形弧线,力聚琴竹头击弦。在实际演奏中,琴竹头在触弦前的一瞬间,向下击弹的用力状态已变成弹性放松,琴竹利用惯性击弦,这就是向下的击弹动作。这种惯性击弦的弹性放松,便于利用琴弦对琴竹的反向作用,迅速将琴竹反弹送回原先启动的高度,这就是回位动作,也就是下一次击弹动作的开始。向下的击弹和往上的回位之间的动作不能分开,它是一次击弦动作过程的同步分解。击弦动作也就是“一张一松循环过程,即用力下去同时也就放松,没有“松”,就没有很好的“张”。掌握好弹性放松的击弦方法,使发音纯净、明亮、圆润,具有颗粒性和穿透性。
(3)重视触弦点,运竹轨迹合理
触弦点就是指琴竹头触弦的部位;运竹www.fulado.com轨迹是指琴竹起落运动的方位与取向,二者与发音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触弦点根据琴竹头的长度来决定,一般取其十分之四的位置,即取琴竹头整个有效击弦部分的十分之六处作为琴竹的触弦点
琴竹的运行轨迹可用四个字来要求:直、实、匀、活。
直:大指和琴竹前后成一条直线,运竹击弦以手腕位轴,宜作直腕运动,便于控制发音力度,要避免出现任何转腕、抖腕运动;
实:使手臂肌肉的发力和自然重力聚集到琴竹头的十分之四处,由于此处是最佳发音点,发音结实有力;
匀:触弦部位和所奏每个音上的多根弦的接触都在要在一个平面上,使每个音上的多根弦同时受力且受力均匀,振动充分,发音平衡,要防止琴竹头前顷或后移斜。为了保持左右竹击弦点的相对靠近,使发音均匀统一,双手运竹击弦的手型宜成“八”字形,双手运竹击弦时的水平间距应随着所处音位的不同而进行相对的调整;
活:竹序合理有度,左右灵活,动作放松自然,应避免竹序的混乱而造成的窒竹和双竹在交叉过程中的相互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