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天光之美——委罗内塞
【艺论阁】十七世纪意大利航海家兼艺评人Marco Boschini曾评价委罗内塞的作品《加纳的婚礼》时说:“这幅画为伦敦幽冷的暮色送来一阵光芒。你可以在它面前端坐上一个小时,幻想着你正漂流向总督宫的水路大门。”
初看头图上的这幅作品时你一定会感到眩晕:太混乱了!而当你在卢浮宫看到其原作是,你会感到:太可怕了。“混乱”是因为人物太多,满图多达130多个人物,动物和更多的物件塞满整幅作品使人不的呼吸;“可怕”在于它的6米高,近10米宽的尺寸使得卢浮宫不得不腾出整面强来放置它,而更加“可怕”的在于,它是如此的精致和精细,从远景到近景,从天空到建筑再到每个人物,甚至每个人物的衣纹,眼神,作者无微不至的关照让你甚至有种错乱感,仿佛这就是“真实”,你就是成员之一,和嘈杂的场景一起混乱其中(图2)。
1. 艺术史上第一次审判
让艺术史记住这幅作品的不仅在于它的技法和尺寸,更重要的是关于它的“审判”。
这幅作品原来是受教会委托做的一幅教堂壁画,教堂当时的订单对主题的要求是《最后的晚餐》,当委罗内塞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完成它后,教会震怒了:他们甚至找不到耶稣在哪里!教会说道:“世俗的丑物”,丑化了教会的一切,吃喝玩乐的场景违反了教会的清规戒律,亵渎了神圣的救世主!为此,艺术家被送上了法庭——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审批。让我们回想一下此前文艺复兴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同一主题的(图3):
对此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委罗内塞消解的不仅是耶稣的重要性,甚至改变了《最后的晚餐》“背叛”的气氛,耶稣的坦然和心痛,其他门徒们听到此事后各自不同的反映都被盛大为欢快的大型宴会代替了,原有主题的悲剧性、庄严性、神圣性荡然无存,当时的人甚至称它为“威尼斯繁荣和富有舞会”。
面对教会的指控,委罗内塞的辩白是:“如果最后的晚餐发生在威尼斯的商人之家,那么它就应该是如图的样子”。这场审判已经不仅仅是针对作品本身:
l 这是资产阶级和神圣教会的第一次公然的对抗,商人的趣味和赞助已足够强大,凌驾于教会之上;
l 是文艺复兴自由平等意识的终极体现。耶稣,门徒和所有世俗人物一样,是平等的,这里没有尊卑之分,每个人都沉浸在宴会的欢乐之中。
l 艺术功能的改变:装饰性代替了神圣性。很明显,委罗内塞对主题的内涵和戏剧性没多少兴趣,他在乎的是宏大的场面、众多各色人物、色彩明快的大幅画作,其世俗性胜过了任何一位威尼斯画家。他不再为教会歌功颂德的艺术家,其作品不再是劝诫人们信仰宗教,而是位纯粹的装饰绘画大师。
同样的主题还有《西蒙家的宴会》,也是一副被教会状告的作品,最后不得不将圣徒的改为商人的名字——《利未家的宴会》(图4)。
2. 关于委罗内塞
威尼斯画派中同样有三杰,分别是提香和其两个门徒——丁托列托(下一讲)和委罗内塞。相对于善于用色彩的老师和激荡情怀的同门,委罗内塞的作品让人更明显感到威尼斯城镇对艺术的影响的同时,能体会到艺术家切实的表达(图5):
l 宏达的叙事和细节的刻画。委罗内塞完全掌握了米开朗基罗在沟通和叙事上的强大能力。他的作品如大海般浩瀚,观众的目光总会被不经意地落在某个细节上,而这个细节总能自成一体(图6):左右上下的细节刻画,一只小狗在自顾自的看着什么?一只猫正在和酒罐玩耍,猫和酒罐都刻画的纹路可见?一位黑人侏儒手持鹦鹉以及桌上玲琅满目的食物、盘碟和酒具…
l 精确背后深刻的政治和宗教含义。笔者其实并非赞成教会当时的看法,从现代分析角度看,笔者恰恰觉得这幅作品相对于直白和主题明确的《最后的晚餐》更令人深思。文艺复兴发展到委罗内塞这里,技法上已经完全成熟,再走老路无非地重复。于是艺术家开始试图打破了艺术“规则”:色彩,光线,构图和透视的运用往往不是为了表达真实性或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是把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到整个构图的各个角落。从而让人思考:神圣到底是明显于一时一刻,还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永恒。这种尝试似乎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
![]() |
迦拿的婚礼 委罗内塞,1563年,巴黎 卢浮宫藏 |
初看头图上的这幅作品时你一定会感到眩晕:太混乱了!而当你在卢浮宫看到其原作是,你会感到:太可怕了。“混乱”是因为人物太多,满图多达130多个人物,动物和更多的物件塞满整幅作品使人不的呼吸;“可怕”在于它的6米高,近10米宽的尺寸使得卢浮宫不得不腾出整面强来放置它,而更加“可怕”的在于,它是如此的精致和精细,从远景到近景,从天空到建筑再到每个人物,甚至每个人物的衣纹,眼神,作者无微不至的关照让你甚至有种错乱感,仿佛这就是“真实”,你就是成员之一,和嘈杂的场景一起混乱其中(图2)。
![]() |
作品局部 |
1. 艺术史上第一次审判
让艺术史记住这幅作品的不仅在于它的技法和尺寸,更重要的是关于它的“审判”。
这幅作品原来是受教会委托做的一幅教堂壁画,教堂当时的订单对主题的要求是《最后的晚餐》,当委罗内塞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完成它后,教会震怒了:他们甚至找不到耶稣在哪里!教会说道:“世俗的丑物”,丑化了教会的一切,吃喝玩乐的场景违反了教会的清规戒律,亵渎了神圣的救世主!为此,艺术家被送上了法庭——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审批。让我们回想一下此前文艺复兴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同一主题的(图3):
![]() |
上,达芬奇作品;左下:乔托作品;右下:丁托列托作品 |
对此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委罗内塞消解的不仅是耶稣的重要性,甚至改变了《最后的晚餐》“背叛”的气氛,耶稣的坦然和心痛,其他门徒们听到此事后各自不同的反映都被盛大为欢快的大型宴会代替了,原有主题的悲剧性、庄严性、神圣性荡然无存,当时的人甚至称它为“威尼斯繁荣和富有舞会”。
面对教会的指控,委罗内塞的辩白是:“如果最后的晚餐发生在威尼斯的商人之家,那么它就应该是如图的样子”。这场审判已经不仅仅是针对作品本身:
l 这是资产阶级和神圣教会的第一次公然的对抗,商人的趣味和赞助已足够强大,凌驾于教会之上;
l 是文艺复兴自由平等意识的终极体现。耶稣,门徒和所有世俗人物一样,是平等的,这里没有尊卑之分,每个人都沉浸在宴会的欢乐之中。
l 艺术功能的改变:装饰性代替了神圣性。很明显,委罗内塞对主题的内涵和戏剧性没多少兴趣,他在乎的是宏大的场面、众多各色人物、色彩明快的大幅画作,其世俗性胜过了任何一位威尼斯画家。他不再为教会歌功颂德的艺术家,其作品不再是劝诫人们信仰宗教,而是位纯粹的装饰绘画大师。
同样的主题还有《西蒙家的宴会》,也是一副被教会状告的作品,最后不得不将圣徒的改为商人的名字——《利未家的宴会》(图4)。
![]() |
利未家的宴会 |
2. 关于委罗内塞
威尼斯画派中同样有三杰,分别是提香和其两个门徒——丁托列托(下一讲)和委罗内塞。相对于善于用色彩的老师和激荡情怀的同门,委罗内塞的作品让人更明显感到威尼斯城镇对艺术的影响的同时,能体会到艺术家切实的表达(图5):
![]() |
左上,委罗内塞;左下和右边:作品 |
l 宏达的叙事和细节的刻画。委罗内塞完全掌握了米开朗基罗在沟通和叙事上的强大能力。他的作品如大海般浩瀚,观众的目光总会被不经意地落在某个细节上,而这个细节总能自成一体(图6):左右上下的细节刻画,一只小狗在自顾自的看着什么?一只猫正在和酒罐玩耍,猫和酒罐都刻画的纹路可见?一位黑人侏儒手持鹦鹉以及桌上玲琅满目的食物、盘碟和酒具…
![]() |
炯炯有神的小狗;顽皮的猫咪;黑人杂耍,餐桌上的细节 |
l 精确背后深刻的政治和宗教含义。笔者其实并非赞成教会当时的看法,从现代分析角度看,笔者恰恰觉得这幅作品相对于直白和主题明确的《最后的晚餐》更令人深思。文艺复兴发展到委罗内塞这里,技法上已经完全成熟,再走老路无非地重复。于是艺术家开始试图打破了艺术“规则”:色彩,光线,构图和透视的运用往往不是为了表达真实性或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是把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到整个构图的各个角落。从而让人思考:神圣到底是明显于一时一刻,还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永恒。这种尝试似乎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
![]() |
左《大流士的家庭在亚历山大面前》;右《丽达与天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