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钱钟书在给杨绛的《干校六记》作的序中说他很不喜欢《浮生六记》,可能钱老读的书多,能从更高的层次上,更高的思想境界上看出这本书的缺陷。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这本书的,语言很生动,独抒性灵,这也是明清小品文的特点,比那些晦涩貌似高深的文言文易看得多了。现在就把打动我的一些语句分章摘抄如下:
《闺房记乐》沈复性爽直,落拓不羁,陈芸若腐儒,迂拘多礼,礼多难免给人必诈的感觉,而且一般人认为“恭敬在心,不在虚文”,但陈芸是一个有慧心的女子,少丧父,弟年幼,未嫁时一家三口仰其十指供给,与复青梅竹马,复告母曰欲娶妇必芸,芸回眸一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心魄。及至夫家,芸与复癖好同,目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二人自此耳鬓厮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一同出游,登高临远,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得以出闺阁,观天地,慨然而叹曰:“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一同观剧,芸不喜悲剧,曰:“观剧原以陶情,今日之戏,徒令人肠断耳”。复赞为真人之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以致分别竟是难以承受的痛楚。一日,复外出,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却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及归,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归家与芸见面时,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情之所钟,不能自已,期以来世,世世为夫妻。
这种出于性灵的真情,足以动人,足以传世。可惜最后,芸为复谋妾,又堕为封建时期贤妻的路径上去了,格调不高。
《闺房记乐》沈复性爽直,落拓不羁,陈芸若腐儒,迂拘多礼,礼多难免给人必诈的感觉,而且一般人认为“恭敬在心,不在虚文”,但陈芸是一个有慧心的女子,少丧父,弟年幼,未嫁时一家三口仰其十指供给,与复青梅竹马,复告母曰欲娶妇必芸,芸回眸一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心魄。及至夫家,芸与复癖好同,目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二人自此耳鬓厮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一同出游,登高临远,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得以出闺阁,观天地,慨然而叹曰:“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一同观剧,芸不喜悲剧,曰:“观剧原以陶情,今日之戏,徒令人肠断耳”。复赞为真人之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以致分别竟是难以承受的痛楚。一日,复外出,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却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及归,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归家与芸见面时,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情之所钟,不能自已,期以来世,世世为夫妻。
这种出于性灵的真情,足以动人,足以传世。可惜最后,芸为复谋妾,又堕为封建时期贤妻的路径上去了,格调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