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姑寺甜茶馆
藏族的姑娘素来都爱留大辫子,即使是在当下,八廓街上看到的年轻藏族姑娘,也大多扎着长辫子。或许一切来自平原地区的审美标准都会在此改变。白皙、羸弱都不是美的,脸蛋赤红、皮肤黝黑、身材健壮的藏族姑娘,穿着藏服,抚着菩提珠,摇着转经筒,一路走过,才是美。
从江苏路拉萨晚报附近进来,走不远就能看见一所通体黄墙的寺庙。叫仓姑寺,寺庙里住着的姑子,经营着一家仓姑寺商店和一家仓姑寺茶馆。第一次去找这家茶馆是晚饭后,找到后,发现茶馆已经关了门,随即扫兴而归。后来才得知,这家仓姑寺茶馆晚上六点就会闭店。
仓姑寺茶馆经营的品种不多,有藏式素面、牛肉面、牦牛肉包子、凉面、凉粉、酸萝卜、甜茶和酥油茶。一两酥油茶或甜茶是3元,二两是6元,依次类推。素面和牛肉面的价格都是三元五角。
仓姑寺的经营模式还是老式餐茶馆的经营模式,从第一间四四方方的小屋子进去,到一个小方台子前换取要吃的种类的卡片,酸萝卜是铁皮卡片,茶和面都是纸卡片,凭着领取的卡片到里面的制作区换取食物。
在小房屋和操作间的后面,是紧邻仓姑寺的开放式茶桌区。感觉非常地道的一种茶饮的环境。
在四川的时候,以为四川人是最爱日常饮茶的省份了。坝坝茶摊随处可见,不论是阿姨妈妈大叔大伯还是小年轻,都爱在闲散的时光里品一盏清茶,嗑点瓜子,吃点瓜果。来了西藏后才发现,西藏人更爱饮茶。而拉萨本地人饮的这种甜茶,像我们以前喝过的奶茶,但比奶茶要纯正,没有添加香粉、香精这类的坏东西。
对我来说,好喝的拉萨甜茶,大大弥补了不太适口的拉萨啤酒带来的遗憾。
在仓姑寺,你大可以把单子上都出现的品种点个遍,因为它已经便宜到趋之若鹜。而且在这里吃饭,不仅饱了口福、打发了时光,也当做是为寺里做了贡献。
先说说藏面。在拉萨,没有用高压锅压过得面条子和米饭,都熟不透。而仓姑寺藏面的做法,好像我们以前常吃的烫米线和烫冒菜。姑子先会领了你的卡片,帮你把放在不锈钢碗里的粗面放在锅里烫一下,再放上葱花和牛肉汤,递给你。
素面里面放酸萝卜条,牛肉面里面有些许牛肉块,当然你可以再点一份五角钱酸萝卜条,加点醋和辣椒油,拌在面里吃。当地的藏族老爷爷老奶奶很少来这吃面,他们大多都买上一块饼,要一壶酥油茶,慢慢地看着周边的一切,换换地喝着杯里的茶。饮茶的杯子是一种小窄上宽的的黄色玻璃杯,杯身半透明,我傻乎乎地认为连这杯子也颇有宗教色色彩。
在殊途同归客栈住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早晨都会步行到仓姑寺甜茶馆,有时候天上会有些雨,地上的水洼会沾湿手臂和裙子。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穿着格外讲究的藏族阿伯,带了一顶毛毡帽。他领了二两酥油茶的公用壶子坐定后,从包里拿出一块方巾包裹的咖啡色的带把的陶瓷杯子,他把酥油茶小心翼翼地倒进陶瓷杯里。慢悠悠地喝着,时不时地看看周边的游客,脸上泛起一丝捉摸不透的微笑。
从仓姑寺茶馆往里看,白色帷幔外依稀可见黄色的院墙。很多游客都想拿出相机透过这帷幔,照下里面依稀可见的院墙,这个时候不论你手脚多快,姑子们都会上来阻拦你拍照,出于对宗教的尊重,大伙都很可惜的收起相机,用眼睛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