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啤酒故事
加拿大本地货第一名是莫尔森Molson,旗下兄弟众多,最有趣的是淡啤酒coors light,他们的商标不知怎么印的,遇冷变色,直到上面的落基山变蓝了,才算够冷够味。
他们也收购了不少小厂,但味道都同化成大厂啤酒的淡而无味酒精兑水,比较古怪的是Mad Jack苹果啤酒。
但是,最有加拿大特色的应该是Cream Ale(奶油麦酒?),这是唯一欧洲找不到的口味,简单点说是跑偏了的Larger,泡沫更丰富、味道更清甜。配图是安省一家小厂Muskoka出品,我看球的最爱,连干两个高罐儿,头不晕肚不涨。
但是要小心,Muskoka是典型小厂,口味极多,有一种叫做“怪到传奇”Legendary Oddity,千万别喝——就是下面这货,认准了。
另外一种Truth North的Cream Ale很难买到,我记得泡沫很细腻还有点焦糖似的甜味,包装上自吹纯天然手工酿造。万一买到了千万小心,他们的六瓶装的纸壳设计奇葩,分分钟瓶飞蛋打。
北美一家,卖得最好的还是美国来的百威,百威在这边也有彪悍的创造,请看:
这是他们去年推出的青柠口味淡啤酒,L是Lime的意思,鬼子们似乎不知道BL在东亚有另外的意思,下面是瓶盖LOGO:
百威系旗下除了这个阴柔的东东,还有最猛的啤酒,酒精度达到10.1的Blue Dry干啤,最受欢迎的尺寸是1.18升大樽:
最后是百威收购的加拿大本土品牌,加拿大最老的啤酒之一Alexander Keith。
最屌的名字
La Fin du Monde,这个牌子是法语,意思是世界尽头,但你也可以理解成世界末日。
出品这个牌子的Uniborn是法语区魁北克省的本土之花,摆着做香槟的架势做啤酒,酒瓶用橡木塞罩铁丝网。Uniborn旗下比利时师傅整的白啤酒得过什么什么奖,个人认为唯一好处是750毫升瓶子喝到最后,仍然泡沫丰富。
Uniborn前几年刚被收购,它的东家堪称最逆天的公司,叫做Sleeman。他们的啤酒是装在透明瓶子里的,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啤酒或者不管什么酒,都容易受到光线影响而变质。这样的公司也能混到加拿大第三,鬼子酒友们太不讲究了。
这个大鱼吃小鱼的故事还没完,后来,Sleeman也被收购了,收购方是……日本的朝日啤酒。
以上三家是加拿大三巨头,不过他们的大股东都已经不是加拿大人鸟,只有加拿大排名第四的驯鹿头(Moosehead)才是百分百本地货。
大公司说到这里,下面说说本地货,英语国家有个说法叫“小酒窖”(Micro brewery),就是产量有限(通常在15000桶以下)、供应地区有限的地区啤酒公司。蒙特利尔北面有一个,叫Boréale ,这个词是希腊语的北风,法语里放在Aurora后面,连在一起成为“北极光”的词组,单独搁在那儿我就不知道怎么翻译了。
但是买不认识的牌子要小心,加拿大颇流行气泡苹果酒(Cider),不少牌子都有跟啤酒一样的“高罐”装,不小心买错了的话,就看施主的缘法了,那东西倒出来也是淡黄色冒气泡,远看像啤酒,近看像啤酒,就是入口酸酸怪怪,土鳖啤酒党如我无论如何也欣赏不来。
安省的啤酒有点华而不实,商标和包装花里胡哨,但喝起来淡而无味,而且特别流行淡色啤酒、Pale Ale,比如配图这家。
还有这家’猪背‘ (或者该翻译成里脊?)啤酒,看见时我还以为何等田园风味原生态,结果……泥马这不是百威吗?另外,最后一种还不错,号称德国风weizen啤酒,我喝着像白啤酒,请教同事的德国鬼子,鬼子说不对,然后就是一套类似回字四种写法的德国啤酒经,兄弟德语不灵无法复述。
比较突出的Creemore creek,包装朴实,泉水酿造,口感清甜。
多伦多Mill Street, 口味极多,至少十五种;我最喜欢Cobblestone Stout, 宣传号称是爱尔兰祖传秘方,地道不地道不知道,反正我喝着跟吉尼斯差不多,特点是气足得可怕,我常买440毫升,本地俗称“高罐儿”(Tall Can),每开必定涌出;
还有一家号称加拿大最老的小厂,Wellington County,
到过加拿大的人都会注意到,本地街道名最多的是King和Queen,老K和皮蛋,不,是国王和女王……第三名就是Wellington,这家子出过一位将军(殖民时代的将军、搁现在最多是个团长)在一场历史性的群殴中击败了法国人——双方出兵过千在当年的北美堪称人山人海了——为英国夺得加拿大。总之,这家厂的啤酒中规中矩。他们家最有特色的是这个,打啤酒的专用桶,想当年拎着个塑料桶替爸爸打啤酒的日子——估计只有我辈大叔才记得了。
最后是我的心水,St-ambroise。
同样是小酒窖,Boréale 呆头呆脑。而这家勇于创新,把啤酒当软饮料经营,有许多匪夷所思的产品:
南瓜啤酒、杏味啤酒(很好喝)、红莓啤酒……
![]() |
Coors Light |
他们也收购了不少小厂,但味道都同化成大厂啤酒的淡而无味酒精兑水,比较古怪的是Mad Jack苹果啤酒。
![]() |
但是,最有加拿大特色的应该是Cream Ale(奶油麦酒?),这是唯一欧洲找不到的口味,简单点说是跑偏了的Larger,泡沫更丰富、味道更清甜。配图是安省一家小厂Muskoka出品,我看球的最爱,连干两个高罐儿,头不晕肚不涨。
![]() |
但是要小心,Muskoka是典型小厂,口味极多,有一种叫做“怪到传奇”Legendary Oddity,千万别喝——就是下面这货,认准了。
![]() |
另外一种Truth North的Cream Ale很难买到,我记得泡沫很细腻还有点焦糖似的甜味,包装上自吹纯天然手工酿造。万一买到了千万小心,他们的六瓶装的纸壳设计奇葩,分分钟瓶飞蛋打。
![]() |
北美一家,卖得最好的还是美国来的百威,百威在这边也有彪悍的创造,请看:
![]() |
百威BL啤酒 |
这是他们去年推出的青柠口味淡啤酒,L是Lime的意思,鬼子们似乎不知道BL在东亚有另外的意思,下面是瓶盖LOGO:
![]() |
百威BL啤酒LOGO |
百威系旗下除了这个阴柔的东东,还有最猛的啤酒,酒精度达到10.1的Blue Dry干啤,最受欢迎的尺寸是1.18升大樽:
![]() |
最后是百威收购的加拿大本土品牌,加拿大最老的啤酒之一Alexander Keith。
最屌的名字
La Fin du Monde,这个牌子是法语,意思是世界尽头,但你也可以理解成世界末日。
![]() |
出品这个牌子的Uniborn是法语区魁北克省的本土之花,摆着做香槟的架势做啤酒,酒瓶用橡木塞罩铁丝网。Uniborn旗下比利时师傅整的白啤酒得过什么什么奖,个人认为唯一好处是750毫升瓶子喝到最后,仍然泡沫丰富。
Uniborn前几年刚被收购,它的东家堪称最逆天的公司,叫做Sleeman。他们的啤酒是装在透明瓶子里的,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啤酒或者不管什么酒,都容易受到光线影响而变质。这样的公司也能混到加拿大第三,鬼子酒友们太不讲究了。
这个大鱼吃小鱼的故事还没完,后来,Sleeman也被收购了,收购方是……日本的朝日啤酒。
![]() |
以上三家是加拿大三巨头,不过他们的大股东都已经不是加拿大人鸟,只有加拿大排名第四的驯鹿头(Moosehead)才是百分百本地货。
![]() |
大公司说到这里,下面说说本地货,英语国家有个说法叫“小酒窖”(Micro brewery),就是产量有限(通常在15000桶以下)、供应地区有限的地区啤酒公司。蒙特利尔北面有一个,叫Boréale ,这个词是希腊语的北风,法语里放在Aurora后面,连在一起成为“北极光”的词组,单独搁在那儿我就不知道怎么翻译了。
![]() |
但是买不认识的牌子要小心,加拿大颇流行气泡苹果酒(Cider),不少牌子都有跟啤酒一样的“高罐”装,不小心买错了的话,就看施主的缘法了,那东西倒出来也是淡黄色冒气泡,远看像啤酒,近看像啤酒,就是入口酸酸怪怪,土鳖啤酒党如我无论如何也欣赏不来。
安省的啤酒有点华而不实,商标和包装花里胡哨,但喝起来淡而无味,而且特别流行淡色啤酒、Pale Ale,比如配图这家。
![]() |
![]() |
还有这家’猪背‘ (或者该翻译成里脊?)啤酒,看见时我还以为何等田园风味原生态,结果……泥马这不是百威吗?另外,最后一种还不错,号称德国风weizen啤酒,我喝着像白啤酒,请教同事的德国鬼子,鬼子说不对,然后就是一套类似回字四种写法的德国啤酒经,兄弟德语不灵无法复述。
![]() |
![]() |
比较突出的Creemore creek,包装朴实,泉水酿造,口感清甜。
多伦多Mill Street, 口味极多,至少十五种;我最喜欢Cobblestone Stout, 宣传号称是爱尔兰祖传秘方,地道不地道不知道,反正我喝着跟吉尼斯差不多,特点是气足得可怕,我常买440毫升,本地俗称“高罐儿”(Tall Can),每开必定涌出;
![]() |
还有一家号称加拿大最老的小厂,Wellington County,
![]() |
到过加拿大的人都会注意到,本地街道名最多的是King和Queen,老K和皮蛋,不,是国王和女王……第三名就是Wellington,这家子出过一位将军(殖民时代的将军、搁现在最多是个团长)在一场历史性的群殴中击败了法国人——双方出兵过千在当年的北美堪称人山人海了——为英国夺得加拿大。总之,这家厂的啤酒中规中矩。他们家最有特色的是这个,打啤酒的专用桶,想当年拎着个塑料桶替爸爸打啤酒的日子——估计只有我辈大叔才记得了。
最后是我的心水,St-ambroise。
同样是小酒窖,Boréale 呆头呆脑。而这家勇于创新,把啤酒当软饮料经营,有许多匪夷所思的产品:
南瓜啤酒、杏味啤酒(很好喝)、红莓啤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