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行走记 - 广西路
侯爵饭店旧址
地址:广西路37号,广西路浙江路路口
建造年代:1906年
广西路是我第一天到青岛,从火车站坐26路到太平角的一路上,印象最深的一条路。四车道的路,不窄,但也实在不能算宽,路边始终有葱茏的树木,洒落一地浓荫,还有一栋接着一栋的老房子,纵然左顾右盼,犹是唯恐错漏……那种感觉,太难形容,或许可以说是惊艳吧:)
侯爵饭店旧址,最吸引我的,是那圆滚滚而又层层收缩的暗绿色塔楼,很新鲜的样式。《青岛:老房子的记忆》中多次提到:德占时期,当局曾特别颁布建筑监督条例,规定在欧洲人商业区内建筑要按照统一风格设计,同一条街道上不得建造同一样式的建筑,而处在街道交叉口的建筑,则还要担负起“使道路尽端和转折点上形成良好的对景或借景”的责任。于是,在此期间设计建造的大量城市公共建筑中,嵌入塔楼成为了一种最常见的形式,而处理得各具特色的塔楼,又成为了这些建筑物最明显的标识。
这座楼现在是青岛市市南区公安分局,所以路边停的多是警车。后来走得久了,很惊奇的发现,这里的公安系统相当识货,“霸占”了不少老房子:湖北路29号,警察公署旧址,现在是青岛市公安局——不过这个倒是顺理成章;江苏路12号,总督府市政长官官邸旧址,俗称“二提督楼”的,现在是青岛市交通稽查支队;江苏路27号,一座设计精巧的老房子,现在是青岛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栖霞路3号,也有几座挺漂亮的房子,虽然可能不是很老,现在是青岛市公安局幼儿园……
医药商店旧址
地址:广西路33号
建造年代:1905年
很旧的楼了,但是仔细看去,房顶正中,巨大的老虎窗上方,有标志着医生的纹章:一条被蛇缠绕着的圆杖;而楼体正面,每个窗口下方,都凸现着细致美丽的砖雕,旧日风华可见一斑。这座楼现在是红房子宾馆,名副其实的红房子,天气晴好的时候,服务员们会把被褥都搬到街面上来晒。
亨利王子路理发厅旧址
地址:广西路27号,广西路安徽路路口
建造年代;1905年
这座楼的外墙原本是白色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刷成红色,难道是为了与旁边的一轻局办公楼和红房子宾馆相协调?还有山墙上的红五角星,大约是革命年代的产物……无论如何,建筑还在,就是好的。
这座楼的建筑风格是偏奢华的,因为奢华,所以格外强调细节:无论是飘窗花廊、线角柱头,还是花饰点缀,都处在变化统一之中,就连阁楼上的窗子,也有别致的帽顶,与转角处的塔楼遥相呼应,令人不由得感念设计师的用心。
顺便说一句,底层正对着广西路安徽路路口的店面,有一些关于青岛的画册、明信片、邮票出售,可以小刀,不过算帐的时候最好自己留心一下。
胶州邮政局旧址
地址:安徽路5号,广西路安徽路路口
建造年代:1900年至1901年
从旧时的照片和绘画上看,这座楼原是清水砖墙,粉线勾边,然而现在已经被水泥抹平了;而早先开阔敞亮的阳台廊道,则全部被封起来变成了办公室模样……时至今日,也只能在想象中还原一下了。
资料上说,这座楼现为中国网通青岛通信公司办公楼,不过估计也是老皇历了,因为看起来是关门大吉了的样子-_-||| 无论如何,就眼前看到的而言,这座楼颜色暗淡,造型刻板,是远远不如西边那几座楼来得风情了。
欧洲人商业大楼旧址
地址:广西路莒县路路口
建造年代:1903年至1904年
按照《青岛:老房子的记忆》中的说法,这座楼应该还在,但是我前前后后找了几次,死活就是找不到>_<~~~ 不知道是书有问题还是我没找对地方,总之是没有缘分。
回来写这篇文章,查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几张老照片,才知道原来遍寻不着的欧洲人商业大楼就在胶州邮政局与犹太人会馆之间,然而,令人扼腕的是,旧建筑已于1993年拆除,原址新建了一座居民楼……
本想把这条记录删除,不过想想还是留着吧,毕竟也是一份追思,一份怀念……
犹太人会馆旧址
地址:广西路11-13号
建造年代:1903年
德国占领青岛后,陆续有德籍犹太人来到青岛。至20世纪30年代初,青岛有多国籍犹太人共300余人,这座楼便是当时的犹太人会馆,内设图书馆、俱乐部等。犹太人善于理财,在青岛经商的很多,如开办餐厅、咖啡厅、舞厅、糕点店等;许多犹太人还会演奏乐器,或以教授钢琴、小提琴为生,或以在舞厅里演奏乐器为生。二战期间,日本在青岛抓捕犹太人,没收犹太人的财产及商业设施,二战胜利后,这些人回到青岛,财产得以返还。以色列建国后,部分青岛犹太人去了以色列。
经过这座楼时,尚不知道这段历史,我看到的,只是大楼西侧三根立柱支起的门廊,只是每个窗口上方花草纹样的砖雕,只是底层临街略显杂乱的乐器商店,和那黑色背景上竖着红色小提琴的招牌——现在回头再看照片上那小小的招牌,恍然想起那些颠沛流离的犹太人,不知道眼前这店铺、这招牌,与他们可有一点点关联?如果老房子会说话,讲给我们听的,又将是怎样的故事?
亨利王子路公寓旧址
地址:广西路9号
建造年代:1903年
这座楼的特点是在罗马柱上起拱券,数座拱券连在一起便成了走廊,上下两层似乎都是这样的结构,只是拱券大多已经被封起来,变成窗户了。不能说有什么不对,讲求实际,善于变通,原本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之一。
这座楼正立面两端各起一道山墙,山墙上有清晰的1903的字样,是这座楼的建造时间,可惜树木遮挡得太厉害了,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只好不拍照了:(
德国领事馆旧址
地址:青岛路1号,广西路青岛路路口
建造年代:1912年
这座楼建造于1912年,原为德国人奥尔嘎亚卜典斯基的住宅。1914年,德国在青岛的地位被日本夺取,青岛的德侨事务由德国驻济南领事馆兼理。1926年12月,德国被获准在青岛建立领事馆,领事馆就设在原威廉路、现青岛路上的这座楼里,这座楼离昔日象征着德国在青岛权威的胶澳总督府很近,不知道是不是其选址的一种情感理由。1945年5月,德国领事馆被日本当局取消,德国与青岛在政治、外交上的联系就此终结,这座楼也被曾任青岛实业银行总经理和银行公会理事长的孔祥勉购买,并将其命名为南园。1986年,孔家后人将这座楼捐出,辟为南园孔子纪念馆。
我经过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时间晚了,南园孔子纪念馆大门紧闭,我也只能隔着广西路,越过重重叠叠的树枝,远远的拍一张不太全的全景。照片上,有红色的屋顶,绿色的塔楼,白色的山墙,风格清新明快。
姬宝路住宅旧址
地址:广西路5号,靠近广西路江苏路路口
建造年代:1914年
说实话,这是一座没什么特点的建筑,局促,庸常,若不是围墙上钉着黑色的提示牌,告诉我这里曾经是德国神甫姬宝路的住宅,我甚至都不会意识到它的生命、历史与价值。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不是恰恰说明,这座楼已经彻彻底底的融入了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呢?我似乎更喜欢这个解释。
地址:广西路37号,广西路浙江路路口
建造年代:1906年
广西路是我第一天到青岛,从火车站坐26路到太平角的一路上,印象最深的一条路。四车道的路,不窄,但也实在不能算宽,路边始终有葱茏的树木,洒落一地浓荫,还有一栋接着一栋的老房子,纵然左顾右盼,犹是唯恐错漏……那种感觉,太难形容,或许可以说是惊艳吧:)
侯爵饭店旧址,最吸引我的,是那圆滚滚而又层层收缩的暗绿色塔楼,很新鲜的样式。《青岛:老房子的记忆》中多次提到:德占时期,当局曾特别颁布建筑监督条例,规定在欧洲人商业区内建筑要按照统一风格设计,同一条街道上不得建造同一样式的建筑,而处在街道交叉口的建筑,则还要担负起“使道路尽端和转折点上形成良好的对景或借景”的责任。于是,在此期间设计建造的大量城市公共建筑中,嵌入塔楼成为了一种最常见的形式,而处理得各具特色的塔楼,又成为了这些建筑物最明显的标识。
这座楼现在是青岛市市南区公安分局,所以路边停的多是警车。后来走得久了,很惊奇的发现,这里的公安系统相当识货,“霸占”了不少老房子:湖北路29号,警察公署旧址,现在是青岛市公安局——不过这个倒是顺理成章;江苏路12号,总督府市政长官官邸旧址,俗称“二提督楼”的,现在是青岛市交通稽查支队;江苏路27号,一座设计精巧的老房子,现在是青岛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栖霞路3号,也有几座挺漂亮的房子,虽然可能不是很老,现在是青岛市公安局幼儿园……
医药商店旧址
地址:广西路33号
建造年代:1905年
很旧的楼了,但是仔细看去,房顶正中,巨大的老虎窗上方,有标志着医生的纹章:一条被蛇缠绕着的圆杖;而楼体正面,每个窗口下方,都凸现着细致美丽的砖雕,旧日风华可见一斑。这座楼现在是红房子宾馆,名副其实的红房子,天气晴好的时候,服务员们会把被褥都搬到街面上来晒。
亨利王子路理发厅旧址
地址:广西路27号,广西路安徽路路口
建造年代;1905年
这座楼的外墙原本是白色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刷成红色,难道是为了与旁边的一轻局办公楼和红房子宾馆相协调?还有山墙上的红五角星,大约是革命年代的产物……无论如何,建筑还在,就是好的。
这座楼的建筑风格是偏奢华的,因为奢华,所以格外强调细节:无论是飘窗花廊、线角柱头,还是花饰点缀,都处在变化统一之中,就连阁楼上的窗子,也有别致的帽顶,与转角处的塔楼遥相呼应,令人不由得感念设计师的用心。
顺便说一句,底层正对着广西路安徽路路口的店面,有一些关于青岛的画册、明信片、邮票出售,可以小刀,不过算帐的时候最好自己留心一下。
胶州邮政局旧址
地址:安徽路5号,广西路安徽路路口
建造年代:1900年至1901年
从旧时的照片和绘画上看,这座楼原是清水砖墙,粉线勾边,然而现在已经被水泥抹平了;而早先开阔敞亮的阳台廊道,则全部被封起来变成了办公室模样……时至今日,也只能在想象中还原一下了。
资料上说,这座楼现为中国网通青岛通信公司办公楼,不过估计也是老皇历了,因为看起来是关门大吉了的样子-_-||| 无论如何,就眼前看到的而言,这座楼颜色暗淡,造型刻板,是远远不如西边那几座楼来得风情了。
欧洲人商业大楼旧址
地址:广西路莒县路路口
建造年代:1903年至1904年
按照《青岛:老房子的记忆》中的说法,这座楼应该还在,但是我前前后后找了几次,死活就是找不到>_<~~~ 不知道是书有问题还是我没找对地方,总之是没有缘分。
回来写这篇文章,查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几张老照片,才知道原来遍寻不着的欧洲人商业大楼就在胶州邮政局与犹太人会馆之间,然而,令人扼腕的是,旧建筑已于1993年拆除,原址新建了一座居民楼……
本想把这条记录删除,不过想想还是留着吧,毕竟也是一份追思,一份怀念……
犹太人会馆旧址
地址:广西路11-13号
建造年代:1903年
德国占领青岛后,陆续有德籍犹太人来到青岛。至20世纪30年代初,青岛有多国籍犹太人共300余人,这座楼便是当时的犹太人会馆,内设图书馆、俱乐部等。犹太人善于理财,在青岛经商的很多,如开办餐厅、咖啡厅、舞厅、糕点店等;许多犹太人还会演奏乐器,或以教授钢琴、小提琴为生,或以在舞厅里演奏乐器为生。二战期间,日本在青岛抓捕犹太人,没收犹太人的财产及商业设施,二战胜利后,这些人回到青岛,财产得以返还。以色列建国后,部分青岛犹太人去了以色列。
经过这座楼时,尚不知道这段历史,我看到的,只是大楼西侧三根立柱支起的门廊,只是每个窗口上方花草纹样的砖雕,只是底层临街略显杂乱的乐器商店,和那黑色背景上竖着红色小提琴的招牌——现在回头再看照片上那小小的招牌,恍然想起那些颠沛流离的犹太人,不知道眼前这店铺、这招牌,与他们可有一点点关联?如果老房子会说话,讲给我们听的,又将是怎样的故事?
亨利王子路公寓旧址
地址:广西路9号
建造年代:1903年
这座楼的特点是在罗马柱上起拱券,数座拱券连在一起便成了走廊,上下两层似乎都是这样的结构,只是拱券大多已经被封起来,变成窗户了。不能说有什么不对,讲求实际,善于变通,原本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之一。
这座楼正立面两端各起一道山墙,山墙上有清晰的1903的字样,是这座楼的建造时间,可惜树木遮挡得太厉害了,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只好不拍照了:(
德国领事馆旧址
地址:青岛路1号,广西路青岛路路口
建造年代:1912年
这座楼建造于1912年,原为德国人奥尔嘎亚卜典斯基的住宅。1914年,德国在青岛的地位被日本夺取,青岛的德侨事务由德国驻济南领事馆兼理。1926年12月,德国被获准在青岛建立领事馆,领事馆就设在原威廉路、现青岛路上的这座楼里,这座楼离昔日象征着德国在青岛权威的胶澳总督府很近,不知道是不是其选址的一种情感理由。1945年5月,德国领事馆被日本当局取消,德国与青岛在政治、外交上的联系就此终结,这座楼也被曾任青岛实业银行总经理和银行公会理事长的孔祥勉购买,并将其命名为南园。1986年,孔家后人将这座楼捐出,辟为南园孔子纪念馆。
我经过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时间晚了,南园孔子纪念馆大门紧闭,我也只能隔着广西路,越过重重叠叠的树枝,远远的拍一张不太全的全景。照片上,有红色的屋顶,绿色的塔楼,白色的山墙,风格清新明快。
姬宝路住宅旧址
地址:广西路5号,靠近广西路江苏路路口
建造年代:1914年
说实话,这是一座没什么特点的建筑,局促,庸常,若不是围墙上钉着黑色的提示牌,告诉我这里曾经是德国神甫姬宝路的住宅,我甚至都不会意识到它的生命、历史与价值。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不是恰恰说明,这座楼已经彻彻底底的融入了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呢?我似乎更喜欢这个解释。
![]() |
01.侯爵饭店旧址 |
![]() |
02.医药商店旧址 |
![]() |
03.亨利王子路理发厅旧址 |
![]() |
04.胶州邮政局旧址 |
![]() |
05.德国领事馆旧址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