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者天助,你是自己唯一的观众
和一个昔日旧友聊天,得知她远嫁北京之后家庭的种种,不禁唏嘘事态无常,那些故事似乎总让我们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一个阴错阳差的相逢,她在两年内美美的结婚生子,走上了让众多女屌丝妄想多年却一直未能实现的美好大道。总是在朋友圈看到她晒幸福的结晶,内心也替她高兴着。谁曾想在那纠葛不清的婆媳关系中,早已把原本温顺可爱的她变成了另一幅摸样。
借着掌握的些许心理学知识,试着跟她聊起来,满屏几乎都是她在抱怨对婆婆和姑子的各种不满,似乎忍耐许久的她已经有了上演家庭甄嬛传的想法,硬是要把婆婆家闹个天翻地覆。在被她的情绪覆盖的电脑屏幕上,我看出了那个想要得到婆婆家尊重的渴望,看出了宁可让仇恨滋养心灵的恐惧,可经验浅薄的我把这些看法告诉她的时候,她没有认可,反而感觉我一点不能理解她的感受。
曾经,我也是这样,被情绪所困的时候,只想拉着周围人跟我一样和我一起感受着这种痛苦的折磨。在被认可的情绪里,我更加感受到:对,就是你们的错,我是受害者。
在任何形式的家庭战争里,最后的牺牲品总是孩子,尽管所有人都认为我是爱孩子的。
我为她感到难过,更为她往后的生活感到担忧,尽管我一再的劝她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记得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过: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三种,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在她婆婆那样的家庭里,全家上下都是她婆婆一人说了算,婆婆偏袒姑子和侄子是她没法左右的事情,但她一样可以经营好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然而她过多的在意自己和孩子没有地位,争风吃醋,要跟这家人掐,这种作死精神实在让我为之震叹。
后来我回看了下我跟她的聊天记录,我也能感受到如果是以前的我,有人这么跟我聊天真的想说一句:罗里吧嗦说那么多一点有价值的用处都没有。也确实是这样,通常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精神力量,要么支持我和婆婆斗争到底,要么替我大骂他们家不仁不义。可这样又能改变什么呢?
她说,婆婆重男轻女对我们家闺女不好,我就是要把我们家闺女培养成乖巧懂事的孩子让他们闭嘴。
恍惚间我又看到了一个忧桑的孩子。
如果我们不能在健康的情绪里生活,我们能给孩子什么呢?
如果我们背负着不好的东西教育孩子,孩子真正的成长又有谁来关注呢?
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真的没办法告诉她该怎么做,人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无论好坏。
如果想走的好一些,就得随时保持跟自己内心的链接。
和她的聊天就像一场辩论,她在强调她在受害,我在劝导放开胸怀。最后她说,恐怕很难照你说的去做。
在中国真的有很多家庭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有些是我们难以改变的,而我们和另一个人组成了新的家庭,就意味着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要上演。
为了不再重蹈上一辈的覆辙,为了不再加害下一代的成长,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改变生活中我们所能改变的现状,去接受这一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残酷,并及时的分辨出人生的方向,转换好自己该扮演的角色。
生活是自己的,可是多数人总试图证明什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从始至终,你才是自己唯一的观众。
一个阴错阳差的相逢,她在两年内美美的结婚生子,走上了让众多女屌丝妄想多年却一直未能实现的美好大道。总是在朋友圈看到她晒幸福的结晶,内心也替她高兴着。谁曾想在那纠葛不清的婆媳关系中,早已把原本温顺可爱的她变成了另一幅摸样。
借着掌握的些许心理学知识,试着跟她聊起来,满屏几乎都是她在抱怨对婆婆和姑子的各种不满,似乎忍耐许久的她已经有了上演家庭甄嬛传的想法,硬是要把婆婆家闹个天翻地覆。在被她的情绪覆盖的电脑屏幕上,我看出了那个想要得到婆婆家尊重的渴望,看出了宁可让仇恨滋养心灵的恐惧,可经验浅薄的我把这些看法告诉她的时候,她没有认可,反而感觉我一点不能理解她的感受。
曾经,我也是这样,被情绪所困的时候,只想拉着周围人跟我一样和我一起感受着这种痛苦的折磨。在被认可的情绪里,我更加感受到:对,就是你们的错,我是受害者。
在任何形式的家庭战争里,最后的牺牲品总是孩子,尽管所有人都认为我是爱孩子的。
我为她感到难过,更为她往后的生活感到担忧,尽管我一再的劝她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记得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过: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三种,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在她婆婆那样的家庭里,全家上下都是她婆婆一人说了算,婆婆偏袒姑子和侄子是她没法左右的事情,但她一样可以经营好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然而她过多的在意自己和孩子没有地位,争风吃醋,要跟这家人掐,这种作死精神实在让我为之震叹。
后来我回看了下我跟她的聊天记录,我也能感受到如果是以前的我,有人这么跟我聊天真的想说一句:罗里吧嗦说那么多一点有价值的用处都没有。也确实是这样,通常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精神力量,要么支持我和婆婆斗争到底,要么替我大骂他们家不仁不义。可这样又能改变什么呢?
她说,婆婆重男轻女对我们家闺女不好,我就是要把我们家闺女培养成乖巧懂事的孩子让他们闭嘴。
恍惚间我又看到了一个忧桑的孩子。
如果我们不能在健康的情绪里生活,我们能给孩子什么呢?
如果我们背负着不好的东西教育孩子,孩子真正的成长又有谁来关注呢?
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真的没办法告诉她该怎么做,人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无论好坏。
如果想走的好一些,就得随时保持跟自己内心的链接。
和她的聊天就像一场辩论,她在强调她在受害,我在劝导放开胸怀。最后她说,恐怕很难照你说的去做。
在中国真的有很多家庭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有些是我们难以改变的,而我们和另一个人组成了新的家庭,就意味着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要上演。
为了不再重蹈上一辈的覆辙,为了不再加害下一代的成长,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改变生活中我们所能改变的现状,去接受这一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残酷,并及时的分辨出人生的方向,转换好自己该扮演的角色。
生活是自己的,可是多数人总试图证明什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从始至终,你才是自己唯一的观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