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与Dylan (1)
二十世纪威尔士出了两位世界级的诗人:Dylan Thomas/狄兰托马斯和R.S.Thomas/R.S.托马斯。
R.S.比Dylan大一岁,都姓托马斯,但他们俩并没有亲戚关系;都是威尔士出产的大诗人,他们在生活中却没有过任何交集。
Dylan1914年出生在威尔士南部城市斯旺西(Swansea),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语言天赋,10岁开始写诗,16岁中学毕业后成了一名记者,20岁就在伦敦发表诗作,一举成名,而且一年之后,也就是1934年,获得了《诗人之角》的图书奖,到1939年他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在当时的英国诗坛俨然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以其非凡的诗艺起开了英美诗歌史上的新篇章”。
R.S.虽然生在南部的卡迪夫(Cardiff,威尔士首府),但他却是在北威尔士长大成人的。R.S.上大学时开始写,28岁时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1946年才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到Dylan去世时,他的诗作都还只是在威尔士的文学圈子里传读。直至二十世纪后半叶,他的声誉才一点一点稳步增长,终为世界所知。
他们俩,一个可谓是少年英雄,一个可谓是大器晚成。一个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英语诗坛大放异彩;一个在50年代之后渐渐成名,成为威尔士的诗坛泰斗,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和宗教诗人之一。一个生性热情,放荡不羁,酗酒成性,40不到就醉死他乡;一个性格腼腆刻板,生活克制,享耄耋高寿。把他们两个搁一块,还真是个有趣的对比。
王佐良在《英国诗史》中介绍他们时说过这样的话:“这两位托马斯都写诗,然而诗的内容和写法大为不同,形成对照。狄伦属于古代行吟诗人的传统,又采取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宗教和潜意思特别是性意识结合在一起,诗中意象奇崛,联想突兀,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然而色彩神奇,节奏如唱歌又如念咒,自有一种叫人入迷的力量。R.S.托马斯恰恰相反,他的诗语言朴素,内容也实在、具体。不作任何浪漫的姿态……”
Dylan和 R.S.虽然都是威尔士人,从小在威尔士长大,但Dylan并没有 R.S.那么热衷于参加威尔士民族主义运动。Dylan不说也不懂威尔士语,威尔士于他“只是一个家乡的概念”,20岁就去了伦敦闯荡,后来又去了美国。而R.S.则不同,他对自己的母语是英语耿耿于怀,甚至懊恼自己娶的妻子也是个英格兰人。他积极学习威尔士语,一生都在努力回归他理想中的那个威尔士。
两位诗人对威尔士诗坛的影响都非常之大,但R.S.认为Dylan只“写过不到10首一流的抒情诗,其他都是糟粕”。Dylan去世之后,R.S.的好友、诗人兼诗歌编辑雷蒙加里克,曾邀请他写点诗评,被他拒绝了。他说:“我觉得自己对Dylan说不出什么独特的看法。我不觉得自己是个批评家,我怕批评家。Dylan他写过几首重要的抒情诗。” 可惜Dylan早逝了,要是他也活得长寿一些,他会怎么评说R.S.呢?
R.S.比Dylan大一岁,都姓托马斯,但他们俩并没有亲戚关系;都是威尔士出产的大诗人,他们在生活中却没有过任何交集。
Dylan1914年出生在威尔士南部城市斯旺西(Swansea),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语言天赋,10岁开始写诗,16岁中学毕业后成了一名记者,20岁就在伦敦发表诗作,一举成名,而且一年之后,也就是1934年,获得了《诗人之角》的图书奖,到1939年他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在当时的英国诗坛俨然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以其非凡的诗艺起开了英美诗歌史上的新篇章”。
R.S.虽然生在南部的卡迪夫(Cardiff,威尔士首府),但他却是在北威尔士长大成人的。R.S.上大学时开始写,28岁时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1946年才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到Dylan去世时,他的诗作都还只是在威尔士的文学圈子里传读。直至二十世纪后半叶,他的声誉才一点一点稳步增长,终为世界所知。
他们俩,一个可谓是少年英雄,一个可谓是大器晚成。一个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英语诗坛大放异彩;一个在50年代之后渐渐成名,成为威尔士的诗坛泰斗,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和宗教诗人之一。一个生性热情,放荡不羁,酗酒成性,40不到就醉死他乡;一个性格腼腆刻板,生活克制,享耄耋高寿。把他们两个搁一块,还真是个有趣的对比。
王佐良在《英国诗史》中介绍他们时说过这样的话:“这两位托马斯都写诗,然而诗的内容和写法大为不同,形成对照。狄伦属于古代行吟诗人的传统,又采取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宗教和潜意思特别是性意识结合在一起,诗中意象奇崛,联想突兀,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然而色彩神奇,节奏如唱歌又如念咒,自有一种叫人入迷的力量。R.S.托马斯恰恰相反,他的诗语言朴素,内容也实在、具体。不作任何浪漫的姿态……”
Dylan和 R.S.虽然都是威尔士人,从小在威尔士长大,但Dylan并没有 R.S.那么热衷于参加威尔士民族主义运动。Dylan不说也不懂威尔士语,威尔士于他“只是一个家乡的概念”,20岁就去了伦敦闯荡,后来又去了美国。而R.S.则不同,他对自己的母语是英语耿耿于怀,甚至懊恼自己娶的妻子也是个英格兰人。他积极学习威尔士语,一生都在努力回归他理想中的那个威尔士。
两位诗人对威尔士诗坛的影响都非常之大,但R.S.认为Dylan只“写过不到10首一流的抒情诗,其他都是糟粕”。Dylan去世之后,R.S.的好友、诗人兼诗歌编辑雷蒙加里克,曾邀请他写点诗评,被他拒绝了。他说:“我觉得自己对Dylan说不出什么独特的看法。我不觉得自己是个批评家,我怕批评家。Dylan他写过几首重要的抒情诗。” 可惜Dylan早逝了,要是他也活得长寿一些,他会怎么评说R.S.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