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江孜
卓嘎能喝,那晚的火锅最后四个人喝掉了一件啤酒,喝得我一肚子都是酒。后来,吴老师的两个朋友来了,吃完饭开着奥迪把我和卓嘎逐一送回家。
头晕晕眼肿肿的星期五,再熬一天就能放假了。依然在忙,忙得连二照都没时间拍。下班去食堂吃了顿晚饭回办公室继续把烂摊子收拾好,走路回家。路上经过小七家,上去坐了一下。周六要出趟小远门,去江孜,尽管没有人借我相机,可还是得要有好心情。小七第二天也要去江孜,去给县政府拍宣传片,本来想跟我们的车一起早,但因为他们还得先在羊湖拍些东西,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
立秋那天,一个名叫强巴曲扎的藏族男孩在拉萨大河救起一名溺水儿童,在救第二个的时候便再也没有上来。昨天凌晨,曲扎的殡礼,随后送去天葬,愿英雄一路走好!
出行前,总是辗转难眠,似乎已成为习惯。翻来覆去中,各种想念。羊湖还是那样的蓝,卡若拉的冰舌依然在缩减。一路驱车,直奔江孜,还来不及停顿马上就要出席推介会,这次过来的目的主要是观看《江孜印迹》的首演。
推介会结束,离晚餐时间还有一段距离,于是和拉珍与两个旅行社的同行一起去路去白居寺。数数手指头,来江孜的次数还真不少,但几乎每一次都只是短暂的停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驻足。09年去阿里的时候坐的顺风车从江孜过日喀则,车上的人进去白居寺了,我没进,因为不想花钱给门票。这一次,本以为也可以蹭一下,结果寺庙就是横,连旅游局的面子都不给,硬是把我们拦在门外非得要买票进,最后,那个做导游的大哥给我和另外一个大叔买了两张票,才算是把这道门给进了。
白居寺始建于十五世纪初,明宣宗年间,是萨迦、噶当和格鲁三大派共存的一座寺庙,塔寺结合,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导游大哥带着我和拉珍登上那座藏语称为“班廓曲颠”的十万佛塔,一层一层、一洞一窟地看。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塔内另有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迂回期中,感觉又像走进了莫高窟,异曲同工,在历史的长河中荡漾着。
回到饭店的时候,很多人在议论着刚在尼木发生的一起重特大车祸,一辆旅游大巴翻下悬崖,但不知道有多少伤亡。晚饭过后,终于等到主角登场,夜雨也适可而止地停住了脚步。《江孜印迹》是江孜县政府斥巨资打造的一场大型原生态实景剧,这晚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将在下周的达玛节正式上演。
表演的场地设在江孜的达玛场,也就是赛马场,本来还担心晚上会冷,衣衫单薄,幸好一场看下来还不算太冷。演出共分六个篇章,从古城的起源、发展、繁荣到抗击外敌入侵,直到和平解放西藏、江孜迎来新生为演出内容,跟《文成公主》有点类似,都是实景露天演出,演员也大都是本地居民。至此,除了林芝的《寻找香巴拉》之外,我总算把西藏本地的几个表演全都看遍了。
演出结束,给领导们拉着去喝酒,好不容易才逃脱出来,不然领导们都喝大了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本来今天的安排是去紫金湿地和紫金寺踩线,但当地的局领导昨晚喝多了,让一车子的人等了半天都没出现,最后好不容易把他叫过来了,才带着我们去紫金湿地。
湿地在年楚河边上的紫金乡,比拉萨的拉鲁湿地小,但视野开阔。湿地边上的山上便是紫金寺与原寺遗址。相传吐蕃第七代藏王止贡赞普曾在此修建王宫,称之为“香波孜阿”城堡,距今2000多年。后来藏传佛教觉囊派创始人笃补巴大师到此发现紫金山显现出香巴拉神宫的幻影,预言其高徒聂温•贡嘎贝将来此建寺布道。紫金寺距今700多年,曾容纳僧众达一千多人。1904年,第二次英国侵藏战争期间,英军通过密集的炮火摧毁了紫金寺,寺内文物被洗劫一空,现存有紫金寺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大。
旧紫金寺的遗址见证了110年前英魂城的僧众搞击英军的历史一页,拾级而上,不期然便哼起“大地在我脚下,哪个手中称霸”!啊哈!站在紫金山上,我便是天下的王。可惜时间有限,只能匆匆在山腰上的旧寺废墟上俯瞰紫金湿地,至于山顶上的王宫遗址就只能留点念想了。五个小时的车程回到拉萨,一路平安,行程圆满,只是一波未停一波已起。才刚从江孜出来没多久,就接到队里的电话说要回去待命,于是刚回到拉萨就得赶回队里。因为昨天尼木的事故,似乎所有人都神色凝重,但最后也没待出个什么命来,回家洗洗睡去。今年去了两趟尼木,弯多路窄,车速快的多了去了,昨天在羊湖,各种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在天灾人祸面前,人类如此渺小,生命如此脆弱,我们更应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人,也希望人人都能有点业界良心,为己为人,安全第一。
头晕晕眼肿肿的星期五,再熬一天就能放假了。依然在忙,忙得连二照都没时间拍。下班去食堂吃了顿晚饭回办公室继续把烂摊子收拾好,走路回家。路上经过小七家,上去坐了一下。周六要出趟小远门,去江孜,尽管没有人借我相机,可还是得要有好心情。小七第二天也要去江孜,去给县政府拍宣传片,本来想跟我们的车一起早,但因为他们还得先在羊湖拍些东西,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
立秋那天,一个名叫强巴曲扎的藏族男孩在拉萨大河救起一名溺水儿童,在救第二个的时候便再也没有上来。昨天凌晨,曲扎的殡礼,随后送去天葬,愿英雄一路走好!
出行前,总是辗转难眠,似乎已成为习惯。翻来覆去中,各种想念。羊湖还是那样的蓝,卡若拉的冰舌依然在缩减。一路驱车,直奔江孜,还来不及停顿马上就要出席推介会,这次过来的目的主要是观看《江孜印迹》的首演。
推介会结束,离晚餐时间还有一段距离,于是和拉珍与两个旅行社的同行一起去路去白居寺。数数手指头,来江孜的次数还真不少,但几乎每一次都只是短暂的停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驻足。09年去阿里的时候坐的顺风车从江孜过日喀则,车上的人进去白居寺了,我没进,因为不想花钱给门票。这一次,本以为也可以蹭一下,结果寺庙就是横,连旅游局的面子都不给,硬是把我们拦在门外非得要买票进,最后,那个做导游的大哥给我和另外一个大叔买了两张票,才算是把这道门给进了。
白居寺始建于十五世纪初,明宣宗年间,是萨迦、噶当和格鲁三大派共存的一座寺庙,塔寺结合,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导游大哥带着我和拉珍登上那座藏语称为“班廓曲颠”的十万佛塔,一层一层、一洞一窟地看。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塔内另有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迂回期中,感觉又像走进了莫高窟,异曲同工,在历史的长河中荡漾着。
回到饭店的时候,很多人在议论着刚在尼木发生的一起重特大车祸,一辆旅游大巴翻下悬崖,但不知道有多少伤亡。晚饭过后,终于等到主角登场,夜雨也适可而止地停住了脚步。《江孜印迹》是江孜县政府斥巨资打造的一场大型原生态实景剧,这晚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将在下周的达玛节正式上演。
表演的场地设在江孜的达玛场,也就是赛马场,本来还担心晚上会冷,衣衫单薄,幸好一场看下来还不算太冷。演出共分六个篇章,从古城的起源、发展、繁荣到抗击外敌入侵,直到和平解放西藏、江孜迎来新生为演出内容,跟《文成公主》有点类似,都是实景露天演出,演员也大都是本地居民。至此,除了林芝的《寻找香巴拉》之外,我总算把西藏本地的几个表演全都看遍了。
演出结束,给领导们拉着去喝酒,好不容易才逃脱出来,不然领导们都喝大了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本来今天的安排是去紫金湿地和紫金寺踩线,但当地的局领导昨晚喝多了,让一车子的人等了半天都没出现,最后好不容易把他叫过来了,才带着我们去紫金湿地。
湿地在年楚河边上的紫金乡,比拉萨的拉鲁湿地小,但视野开阔。湿地边上的山上便是紫金寺与原寺遗址。相传吐蕃第七代藏王止贡赞普曾在此修建王宫,称之为“香波孜阿”城堡,距今2000多年。后来藏传佛教觉囊派创始人笃补巴大师到此发现紫金山显现出香巴拉神宫的幻影,预言其高徒聂温•贡嘎贝将来此建寺布道。紫金寺距今700多年,曾容纳僧众达一千多人。1904年,第二次英国侵藏战争期间,英军通过密集的炮火摧毁了紫金寺,寺内文物被洗劫一空,现存有紫金寺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大。
旧紫金寺的遗址见证了110年前英魂城的僧众搞击英军的历史一页,拾级而上,不期然便哼起“大地在我脚下,哪个手中称霸”!啊哈!站在紫金山上,我便是天下的王。可惜时间有限,只能匆匆在山腰上的旧寺废墟上俯瞰紫金湿地,至于山顶上的王宫遗址就只能留点念想了。五个小时的车程回到拉萨,一路平安,行程圆满,只是一波未停一波已起。才刚从江孜出来没多久,就接到队里的电话说要回去待命,于是刚回到拉萨就得赶回队里。因为昨天尼木的事故,似乎所有人都神色凝重,但最后也没待出个什么命来,回家洗洗睡去。今年去了两趟尼木,弯多路窄,车速快的多了去了,昨天在羊湖,各种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在天灾人祸面前,人类如此渺小,生命如此脆弱,我们更应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人,也希望人人都能有点业界良心,为己为人,安全第一。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