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亭缘之十:蕴秀亭
![]() |
自词:“(桃园忆故人)西溪去处难留下,徒守一方牵挂。回望湖山如画,却把相思嫁。挥别几载轻狂夏,转眼青丝白发。西子悠悠迎迓,万水同诗话。”
自灵峰往北是西湖群山北部余脉,至老和山而止。老和山下为西溪谷,西溪自此经过,是为西湖大景区北界。若从另一角度来看,说西湖群山从西溪谷开始也可以成立。在西溪谷的山径入口处,有一古意盎然的单檐四柱歇山顶路亭,是为蕴秀亭。向外城一侧之匾额上为蒋北耿书“西溪谷”三字,两侧楹联云:“丝竹不闻,情寄云天上;身心无虑,人迷山水间。”向内山一侧之匾额上为张岐所书“蕴秀亭”三字,两侧楹联云:“西溪胜境,一叶扁舟逐野趣;名谷新城,八方才俊弄春潮。”
若以旧杭州的形势来看,西湖的位置在杭州城之西;而西湖群山之中,仅有万松岭以北的吴山位于城墙之内。从地理位置来看,老和山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自然景观上,都实在无法与同为西湖群山之始末的吴山相提并论。吴山独占西湖新十景之“吴山天风”,山上山下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更因为杭州城隍庙所在,故在杭州人心中具有无可代替之地位。而反观老和山,远离旧城区,比西湖更西甚至距离西湖西北岸之宝石山尚有不少路程,若非后来有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座落其东,大概不太会有人知道这座山的存在。而登遍老和山以及附近之将军山、秦亭山,也几乎很难见到留有知名古迹,只是一片自然荒芜的景色。近年来,在山径上陆续开始建有一些亭子使得此处风景不至过于单调,但仍然略显寒酸。唯有此蕴秀亭,方使此地有了一抹令人惊喜的亮色。
纵然如此,蕴秀亭座落此处虽有鹤立鸡群之感,但若将其移至西湖周围或者湖心三岛,那就会迅速淹没于众多精巧的亭台楼阁之中而变得极为普通。倚此亭小憩,我会想象如果有一位初来西湖的游客,若从西溪谷进入群山并进而汇观湖、山、城、江之壮美秀丽,那么蕴秀亭就是他所见到的第一个小景。此景朴素无华,其名极为低调,仅为“蕴秀”两字,虽言符其实,但毕竟所“蕴”者为西湖之大“秀”,这两个字毕竟似乎过于质朴,少了一些石破天惊之感。然实为奇缘,我进而想象若此游客后荡舟湖山又遍历群山、访尽名胜古迹之后而从吴山而下离开西湖,那么他最后所见之景则为从清河坊登吴山之山径之“有美亭”。当然,有美亭与吴山一样自有一番惊心动魄的来历以另当别论,但此亭之“有美”二字,竟然与老和山下那座小亭默默无闻的“蕴秀”二字互为呼应。以“蕴秀”为始,波澜不惊地开始一段旅程,而最终与之告别时,亦是恬淡地以同样质朴的“有美”为总结。大概这就是江南的性格,如抚过湖面的春风,留下的只是阵阵涟漪。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