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探寻之厚街骏驸宗祠
昨晚明月当空照,可今早起来地面却湿了一大片。如此出门甚好,三伏天的雨后至少带来一丝凉意,虽然雨过后天晴更显闷热。今日进发的目的地为道滘,可从长安无直达公车,所以只得在厚街转车。既如此,不如去探寻下厚街闹市区的方氏宗祠。
厚街依靠东莞中心南城,自身又有着大胸怀,以国际、银河、宇宙之类命名的酒店、商铺随处可见,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自我的远大眼光,其发达的酒店业能闻名于国内外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我向来对这些灯红酒绿之地怀有忌惮心理。多年前来过一次厚街,其坑坑洼洼的道路让人畏足不前,多年后再次光顾,依旧如故。年初的“扫黄打非”也许只是扫落了酒店前的落叶,并未扫去道路中的尘垢。对厚街的忌惮也让我每次骑行时,过虎门到厚街时转去沙田,或是就此回府。
今日我再次踏足这里。
在河田路口下车,然后穿过一条小街,整条街充满了皮革味(料想厚街绝对不只是酒店业能提供“莞式服务”),贯穿其中,犹如在一屠宰场中穿行。我只得快步行走,转过街角就进入旧街,而方氏宗祠也巍然立在路旁了。
门前一颗五百年的古榕树,沧桑的枝干好似在见证着一代代人类的繁衍不息。遥想五百年前,大约1502年(2004年被测定树龄为502年),中国正处于明朝中期,战事频繁;而西欧同时期哥伦布却忙着他的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而后中国经历明朝灭亡,当地义士反清复明;休养生息,留起辫子成为清奴;被迫打开国门,迎来光明,坠入黑暗,人类的历史在继续演绎着,而树却巍然悄动。
宗祠大门敞开,门梁上镶嵌“郡附宗祠”四字,料想又被百度地图忽悠把我带到了另一处宗祠。既来之,则安之。也的进去一探究竟。从其门匾可知这可是皇亲国戚了。入门之后从右侧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志隐堂,两旁各通有别房,庭中开有天窗;过前堂入中堂,厚重的墙壁上写满了祖宗的丰功伟绩;穿过狭窄的门廊来到后庭,这里应该就是祭祀的地方了。阶梯上摆满了牌位,而牌位前香炉也还有灰烬。当时接近正午,我从左侧出来在前庭休息片刻,扫去庭中木座椅上厚厚的灰尘,拿去相机记录下这逝去的时光。
宗祠别院门被反锁,也不见有人打理此地,我只得去到下一个目的地。在陌生的地方,往往地图之类的不如嘴和钱靠谱,而问路有两类人最易套近乎,一类是小商贩,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你所要去的地方在哪,但他们会尽其所能想这样的地方,另一类则是路过大爷,他们大部分居住在附近,对所处之地大抵熟悉,加之他们比同时代的大妈稍有文化而不能像大妈一样找到更多的乐趣,所以,大多乐意为陌生人提供帮助。我依大爷所指去寻找方氏宗祠。
往回走时,在医院的附近小巷子中寻找吃的。对于吃的,我认为与其到千篇一律的小吃街去寻找特色的本地小吃,不如到本地医院、集市附近处寻的,这些地方,面对的食欲不好而口袋不丰满的人群,必定是挑剔的选择吃的。我寻着一处濑粉店,叫上一份叉烧濑粉,虽不知正宗濑粉该如何,不过这粉吃着也是爽滑入口。(店主原是浏阳人,开着小本的蒸菜饭店,因妻子长住医院,于是把店面开到这医院附近来,妻子需忌口,于是也学着做起厚街随处可见的濑粉来。)吃完粉,在店家整理后继续上路,路过医院门口,看着往来众生相,大多愁云惨淡,也许在为那做检查的两百元医药费而愁眉不展,也许在为是否该做手术而不知所措,也许在为身上的肿瘤恶化而怨天尤人,…这里本应该是驱逐黑暗的地方,可现实却是让人更加堕落深渊,难以寻找到一条出路。
我依人指引,穿越到六百年前的地方,那个有balling room without balls 的年代。
……
离开厚街去到道滘,在等公车时,发生两起打架斗殴之事,一起是一摩的师傅被另两位摩的师傅推搡,另一起不明所以,只见一人被一群人追赶。虽说在东莞对于这类事也是见怪不怪了,看着一群人围殴一青年,并把他裤子拽下,用皮带绑住其双手,之后拖拉其而去,而围观的我们却是浑然觉着与己无关,我们好似在看一出滑稽剧,剧终的钟声响起,我们起身走人。
厚街依靠东莞中心南城,自身又有着大胸怀,以国际、银河、宇宙之类命名的酒店、商铺随处可见,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自我的远大眼光,其发达的酒店业能闻名于国内外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我向来对这些灯红酒绿之地怀有忌惮心理。多年前来过一次厚街,其坑坑洼洼的道路让人畏足不前,多年后再次光顾,依旧如故。年初的“扫黄打非”也许只是扫落了酒店前的落叶,并未扫去道路中的尘垢。对厚街的忌惮也让我每次骑行时,过虎门到厚街时转去沙田,或是就此回府。
今日我再次踏足这里。
在河田路口下车,然后穿过一条小街,整条街充满了皮革味(料想厚街绝对不只是酒店业能提供“莞式服务”),贯穿其中,犹如在一屠宰场中穿行。我只得快步行走,转过街角就进入旧街,而方氏宗祠也巍然立在路旁了。
门前一颗五百年的古榕树,沧桑的枝干好似在见证着一代代人类的繁衍不息。遥想五百年前,大约1502年(2004年被测定树龄为502年),中国正处于明朝中期,战事频繁;而西欧同时期哥伦布却忙着他的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而后中国经历明朝灭亡,当地义士反清复明;休养生息,留起辫子成为清奴;被迫打开国门,迎来光明,坠入黑暗,人类的历史在继续演绎着,而树却巍然悄动。
宗祠大门敞开,门梁上镶嵌“郡附宗祠”四字,料想又被百度地图忽悠把我带到了另一处宗祠。既来之,则安之。也的进去一探究竟。从其门匾可知这可是皇亲国戚了。入门之后从右侧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志隐堂,两旁各通有别房,庭中开有天窗;过前堂入中堂,厚重的墙壁上写满了祖宗的丰功伟绩;穿过狭窄的门廊来到后庭,这里应该就是祭祀的地方了。阶梯上摆满了牌位,而牌位前香炉也还有灰烬。当时接近正午,我从左侧出来在前庭休息片刻,扫去庭中木座椅上厚厚的灰尘,拿去相机记录下这逝去的时光。
宗祠别院门被反锁,也不见有人打理此地,我只得去到下一个目的地。在陌生的地方,往往地图之类的不如嘴和钱靠谱,而问路有两类人最易套近乎,一类是小商贩,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你所要去的地方在哪,但他们会尽其所能想这样的地方,另一类则是路过大爷,他们大部分居住在附近,对所处之地大抵熟悉,加之他们比同时代的大妈稍有文化而不能像大妈一样找到更多的乐趣,所以,大多乐意为陌生人提供帮助。我依大爷所指去寻找方氏宗祠。
往回走时,在医院的附近小巷子中寻找吃的。对于吃的,我认为与其到千篇一律的小吃街去寻找特色的本地小吃,不如到本地医院、集市附近处寻的,这些地方,面对的食欲不好而口袋不丰满的人群,必定是挑剔的选择吃的。我寻着一处濑粉店,叫上一份叉烧濑粉,虽不知正宗濑粉该如何,不过这粉吃着也是爽滑入口。(店主原是浏阳人,开着小本的蒸菜饭店,因妻子长住医院,于是把店面开到这医院附近来,妻子需忌口,于是也学着做起厚街随处可见的濑粉来。)吃完粉,在店家整理后继续上路,路过医院门口,看着往来众生相,大多愁云惨淡,也许在为那做检查的两百元医药费而愁眉不展,也许在为是否该做手术而不知所措,也许在为身上的肿瘤恶化而怨天尤人,…这里本应该是驱逐黑暗的地方,可现实却是让人更加堕落深渊,难以寻找到一条出路。
我依人指引,穿越到六百年前的地方,那个有balling room without balls 的年代。
……
离开厚街去到道滘,在等公车时,发生两起打架斗殴之事,一起是一摩的师傅被另两位摩的师傅推搡,另一起不明所以,只见一人被一群人追赶。虽说在东莞对于这类事也是见怪不怪了,看着一群人围殴一青年,并把他裤子拽下,用皮带绑住其双手,之后拖拉其而去,而围观的我们却是浑然觉着与己无关,我们好似在看一出滑稽剧,剧终的钟声响起,我们起身走人。
![]() |
前厅 |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