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流派演唱会的点评
周末的晚上,我从嘉定往市区赶,为的是去四马路上的逸夫舞台的一场评弹流派演唱会,倒不是这台演出的阵容吸引我,而是想和上海的评弹朋友一起进书场体会久违的那种在书场听书的氛围。达观兄在数日之前就为此准备好了前面第三排的票子,我则在朋友的热情款待之下圆一圆听书的梦。
去年的金奖评选节目基本上在通过网络的传授都已经欣赏过了,这次媒体和文化演艺系统炒作这个金奖巡回演出,或许可以承认他们的本意和口号是为了弘扬评弹艺术这朵江南奇葩,骨子里更可能是一种赚钱的行为吧,书场经营维持不下去的同时,这种轰轰烈烈的演唱会却此起彼伏,方兴未艾,时时可以听到这种歌舞升平的一片大好形势的举措,主持节目的人出口先是各位领导,殊不知各位领导是不会掏腰包听书的,说书人的衣食父母是广大的听众。
上海评弹团的朱琳作为进入金奖届佳的演员是唯一没有出场的人物,是不是印证了她在「评弹天地」为他们所做的专题『跃动的青春』里她所直言不讳地说她不喜欢评弹艺术,只是作为一种职业,云云。 - - 没有看过评弹天地的专栏节目,都是听上海的朋友这么告诉我的。 - - “天生丽质难自弃”,“评弹天地”对她而言是不是“天地”小了一点?我一直不喜欢朱琳这种对评弹没有激情的人作为评弹演艺人员而存在,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说书先生,这种人其实是不合格的,数年来会唱几段开篇和唱曲、只能说上不满15天的书,真所谓天晓得!
金奖演员的见世面使得他们也知道商业的运作,加唱除了陆锦花是自己编写的即兴开篇,其他的都是一律四句,决不会再多唱一句的,记得1984年尤惠秋在老师蒋月泉的五十周年纪念演唱会上的加唱把整个诸葛亮的开篇都唱完的,听众的热情有了回馈,而现在,听众斤斤计较,演唱者决不多唱一句,也是当今书坛的新的风景线,这批明日之星缺乏的是一些老艺人对评弹的热情,说穿了就是这样。比较欣赏沈彬这位苏州评弹团的青年演员,看上去很有人缘,这点很重要,作为一个说书人,毕竟不会一直在这种大舞台唱唱开篇而了此一生,总是要到书场这个可以和听众直接交流、由听众和说书人共同完成艺术创作的地方去服务的,因此人缘有的时候比所谓的艺术更重要。
白马王子黄正华有点魁,这可能在他的艺术道路上会成为障碍的,就像袁小良一样,唱得再好,还是引起人们的普遍反感(我不在此列,我喜欢他的唱,呵呵)。送客书是男女金奖状元的合作之曲,唱的是人们听烂了的玉蜻蜓之进庵游殿,后面的加唱有点掏浆糊,最后还是以掏浆糊的几句白蛇交账,听众是不是很满意,我不清楚现在上海听书人的口味,至少我是不怎么满意的。
周慧的侯调红娘问病、周彬的严调一粒米、陆嘉炜的小杨调请宴等开篇刚好在前些天听海上大戏院的今年新年伊始的上海评弹团流派演唱会的专场节目的录音时听过,这次听他们演唱同样的开篇,有点感慨现在的青年演员肚子里的没货,或者说货色不太多,难怪要被某些票友看不起,兴许有点道理,书不去说,开篇又唱不过一些票友,怎么立身,就靠几年一次或者是每年一次的金奖大赛?周慧作为外来的苏州评弹学校的毕业生到上海评弹团,这些年进步比较快,这些都在于她的勤跑码头,就唱而论,她的侯调在唱腔的特色三甩上都比较到位,我们应该还记得上海评弹团的中年演员冯小英也喜欢唱侯调,有的时候难免走调,侯调的不易由此可见一斑。毛氏兄妹二十多年前跑码头的时候,毛燕琳就是比较擅长侯调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毛燕琳是侯调传人潘莉韵的学生。周慧的侯调有没有得到毛燕琳的指点不得而知,不过周慧的勤奋,还是值得肯定的。
(未完待续)
看到达兄的古文和照片,感到再不把文章写出来是不行的了,昨天38度,没有情绪写东西,呵呵,在空调的房间里读书,今早上班前先写一部分交差,后部下班前完成,见谅。
2007/07/20
去年的金奖评选节目基本上在通过网络的传授都已经欣赏过了,这次媒体和文化演艺系统炒作这个金奖巡回演出,或许可以承认他们的本意和口号是为了弘扬评弹艺术这朵江南奇葩,骨子里更可能是一种赚钱的行为吧,书场经营维持不下去的同时,这种轰轰烈烈的演唱会却此起彼伏,方兴未艾,时时可以听到这种歌舞升平的一片大好形势的举措,主持节目的人出口先是各位领导,殊不知各位领导是不会掏腰包听书的,说书人的衣食父母是广大的听众。
上海评弹团的朱琳作为进入金奖届佳的演员是唯一没有出场的人物,是不是印证了她在「评弹天地」为他们所做的专题『跃动的青春』里她所直言不讳地说她不喜欢评弹艺术,只是作为一种职业,云云。 - - 没有看过评弹天地的专栏节目,都是听上海的朋友这么告诉我的。 - - “天生丽质难自弃”,“评弹天地”对她而言是不是“天地”小了一点?我一直不喜欢朱琳这种对评弹没有激情的人作为评弹演艺人员而存在,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说书先生,这种人其实是不合格的,数年来会唱几段开篇和唱曲、只能说上不满15天的书,真所谓天晓得!
金奖演员的见世面使得他们也知道商业的运作,加唱除了陆锦花是自己编写的即兴开篇,其他的都是一律四句,决不会再多唱一句的,记得1984年尤惠秋在老师蒋月泉的五十周年纪念演唱会上的加唱把整个诸葛亮的开篇都唱完的,听众的热情有了回馈,而现在,听众斤斤计较,演唱者决不多唱一句,也是当今书坛的新的风景线,这批明日之星缺乏的是一些老艺人对评弹的热情,说穿了就是这样。比较欣赏沈彬这位苏州评弹团的青年演员,看上去很有人缘,这点很重要,作为一个说书人,毕竟不会一直在这种大舞台唱唱开篇而了此一生,总是要到书场这个可以和听众直接交流、由听众和说书人共同完成艺术创作的地方去服务的,因此人缘有的时候比所谓的艺术更重要。
白马王子黄正华有点魁,这可能在他的艺术道路上会成为障碍的,就像袁小良一样,唱得再好,还是引起人们的普遍反感(我不在此列,我喜欢他的唱,呵呵)。送客书是男女金奖状元的合作之曲,唱的是人们听烂了的玉蜻蜓之进庵游殿,后面的加唱有点掏浆糊,最后还是以掏浆糊的几句白蛇交账,听众是不是很满意,我不清楚现在上海听书人的口味,至少我是不怎么满意的。
周慧的侯调红娘问病、周彬的严调一粒米、陆嘉炜的小杨调请宴等开篇刚好在前些天听海上大戏院的今年新年伊始的上海评弹团流派演唱会的专场节目的录音时听过,这次听他们演唱同样的开篇,有点感慨现在的青年演员肚子里的没货,或者说货色不太多,难怪要被某些票友看不起,兴许有点道理,书不去说,开篇又唱不过一些票友,怎么立身,就靠几年一次或者是每年一次的金奖大赛?周慧作为外来的苏州评弹学校的毕业生到上海评弹团,这些年进步比较快,这些都在于她的勤跑码头,就唱而论,她的侯调在唱腔的特色三甩上都比较到位,我们应该还记得上海评弹团的中年演员冯小英也喜欢唱侯调,有的时候难免走调,侯调的不易由此可见一斑。毛氏兄妹二十多年前跑码头的时候,毛燕琳就是比较擅长侯调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毛燕琳是侯调传人潘莉韵的学生。周慧的侯调有没有得到毛燕琳的指点不得而知,不过周慧的勤奋,还是值得肯定的。
(未完待续)
看到达兄的古文和照片,感到再不把文章写出来是不行的了,昨天38度,没有情绪写东西,呵呵,在空调的房间里读书,今早上班前先写一部分交差,后部下班前完成,见谅。
2007/07/20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