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的价值
根据近几年的报道,有数字统计显示,全国各大高校学生自杀人数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我们学校,今年短短的半年时间,就有两名“文曲星”陨落,在空中划下优美的弧线,留给父母亲人的只有深深的痛楚。学校的师生只有深深的叹息,同时也很困惑:是什么让他们视珍贵的生命如草芥?我在学完《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后,试就此现象作出分析,浅谈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1.本文所谈的生命
生命有三种存在的形态: 一是生命性生命,即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 二是人的精神性生命,即指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换句话就是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 三是人的价值性生命,即思考“为何活着”,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追求。对于大学生轻生的现象, 我更多的认为是他们第三种生命形态的原因,所以本文着重从价值性生命浅析某些大学生轻生的原因,浅谈生命的意义。
2.浅析大学生轻生原因
我们这一代人很羡慕上一代人,那个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有一大堆兄弟姐妹,童年很快乐。那个时代的人都普遍信仰马列,信仰老毛,信得很踏实。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无所信仰。于是崔健带着他的《一无所有》横空出世,大家都很疯狂。以至于现在有很多的“崔健”,这不能不说是当代人精神空虚的反映。
自从99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失去了往昔的光环,伴随而来的是一年比一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两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更是将这个问题凸显在大众面前。对于从小生活在父母呵护下的我们这一代,当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惊慌失措,读了十多年的书,最后却连工作都找不到,这让很多学子都是无法接受的。
当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我们步入了大学后,往往一开始会很兴奋,因为大学的自由。只是很可惜,习惯了做应试教育奴隶的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往往是兴奋过后迷茫了,不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些人泡在虚拟的网络里无法自拔,偶尔清醒却又不知道要干吗,于是又泡在里面。当大学四年过后一无所有时才后悔莫及,只是时不再来,又无颜见父母。于是有轻生的念头。
当大多数人喊着无聊的时候,爱情的伟大力量就显现出来了。很多人都认为大学里很多的爱情是为了打发时间的。可是也有一些人是用真心在谈,把爱情看的很重。当他们失恋时,他们就很难接受,会想不通,自己付出了真爱,为什么还得不到回报,脆弱的心灵受不了打击,一时想不通,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
归根结底,很多的大学生不能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也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有的人片面的认为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爱情是生命的一切。
3.古人的生命价值观
生价值体现在哪里?就儒家而言,儒家追求的是精神的不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儒家一方面承认人生存发展的各种原欲,一方面又巧妙地以道德仁义引导和规范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儒家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就是说,儒家认为身体来自父母,要小心爱护,是一种对父母的孝敬。
“仁”是儒家人生价值观的重要表现,是儒者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是高于生命的信念。当生存、利欲与仁义、道德发生冲突而必须以生死来做抉择时,求生而背仁是儒家所鄙弃的,只有杀生成仁、舍生取义才是对生命最大的珍惜与尊重。“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生命无疑是可贵的,然而,在儒者的眼里,实现仁义的理想比生命更可贵,甚至可以为了实现此“仁”的理想而付出生命。可见,儒家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但在极端条件下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儒家主张杀生成仁、舍生取义,追求精神的永存。也就是说对于八女投江,儒家认为是舍生取义之壮举。而对于大学生沉湖,则认为是不珍惜生命。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段话,重点讲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责任重大,要上下求索,死而后已。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要有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你活着不是为了一个人,更要有社会意识。
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任,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则更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知识,真理。还有一次,弟子问孔子生死的问题,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一个连活着都不知道的人,怎么配谈死呢?
所以,如果在古人眼中,当代那些轻生的大学生们,就是一群不孝、没有社会责任感、不仁不义不配谈论死的人。换句话,这些人活着于世无益,死了倒是一件好事。
4.与史铁生对话
我觉得当代的大学生很有必要读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对话史铁生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突遭横祸而失去双腿的史铁生也曾一度想离开这个让他受苦的世界,他苦苦思索着:“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我与地坛》 史铁生告诉我们不用去想死的问题,而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生活。这样,生活才会有不断的惊喜。
那些轻生的人离开这个世界奔向天国时,却把苦痛留给了那些关心他们的亲人们。我们似乎不会在意那份关爱,自小被父母宠着的我们,已经认为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来看看史铁生,在他母亲逝世多年后的一个下午,他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才猛然发现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他的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这么多年来史铁生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他的车辙,有过他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他母亲的脚印……我们是不是也要重蹈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记着,在我们生命中,亲情是我们活着的重要理由!
也许你也会抱怨为什么上天要降临这么多的苦难给人间?可是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对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可是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
史铁生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5.发现生命的意义
我认为用“真”“善”“美”可以概括生命的意义。
用真的态度对待知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虚心请教,始终怀着谦卑的态度学习,这样你会发现知识海洋的浩瀚,醉心于此,你的精神生活会很充实。书籍会带你回到人性的本真,抛弃物质的诱惑,享受心灵的宁静。
用善良的心对待人们。看到残疾的人们,你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有健康的体魄。遇到弱者,你伸手帮扶,你会享受感恩所带来的快乐。以善待人,人不忍欺。为人处世,就会左右逢源。
用美的眼光发现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美不仅仅指秀丽的山川、怡人的风景,还包括脑海中灵光乍现的睿智、生活中幽默风趣的语言,甚至,一个望彻心扉的眼神、一抹暖如初春的微笑,当然也包括万物生灵的情感。美,无处不在。若要领略这样的美,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细腻、懂得感动的心。
真、善、美的生活,你会由衷感叹:生活如此美好,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写于2009.11
1.本文所谈的生命
生命有三种存在的形态: 一是生命性生命,即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 二是人的精神性生命,即指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换句话就是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 三是人的价值性生命,即思考“为何活着”,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追求。对于大学生轻生的现象, 我更多的认为是他们第三种生命形态的原因,所以本文着重从价值性生命浅析某些大学生轻生的原因,浅谈生命的意义。
2.浅析大学生轻生原因
我们这一代人很羡慕上一代人,那个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有一大堆兄弟姐妹,童年很快乐。那个时代的人都普遍信仰马列,信仰老毛,信得很踏实。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无所信仰。于是崔健带着他的《一无所有》横空出世,大家都很疯狂。以至于现在有很多的“崔健”,这不能不说是当代人精神空虚的反映。
自从99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失去了往昔的光环,伴随而来的是一年比一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两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更是将这个问题凸显在大众面前。对于从小生活在父母呵护下的我们这一代,当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惊慌失措,读了十多年的书,最后却连工作都找不到,这让很多学子都是无法接受的。
当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我们步入了大学后,往往一开始会很兴奋,因为大学的自由。只是很可惜,习惯了做应试教育奴隶的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往往是兴奋过后迷茫了,不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些人泡在虚拟的网络里无法自拔,偶尔清醒却又不知道要干吗,于是又泡在里面。当大学四年过后一无所有时才后悔莫及,只是时不再来,又无颜见父母。于是有轻生的念头。
当大多数人喊着无聊的时候,爱情的伟大力量就显现出来了。很多人都认为大学里很多的爱情是为了打发时间的。可是也有一些人是用真心在谈,把爱情看的很重。当他们失恋时,他们就很难接受,会想不通,自己付出了真爱,为什么还得不到回报,脆弱的心灵受不了打击,一时想不通,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
归根结底,很多的大学生不能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也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有的人片面的认为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爱情是生命的一切。
3.古人的生命价值观
生价值体现在哪里?就儒家而言,儒家追求的是精神的不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儒家一方面承认人生存发展的各种原欲,一方面又巧妙地以道德仁义引导和规范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儒家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就是说,儒家认为身体来自父母,要小心爱护,是一种对父母的孝敬。
“仁”是儒家人生价值观的重要表现,是儒者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是高于生命的信念。当生存、利欲与仁义、道德发生冲突而必须以生死来做抉择时,求生而背仁是儒家所鄙弃的,只有杀生成仁、舍生取义才是对生命最大的珍惜与尊重。“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生命无疑是可贵的,然而,在儒者的眼里,实现仁义的理想比生命更可贵,甚至可以为了实现此“仁”的理想而付出生命。可见,儒家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但在极端条件下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儒家主张杀生成仁、舍生取义,追求精神的永存。也就是说对于八女投江,儒家认为是舍生取义之壮举。而对于大学生沉湖,则认为是不珍惜生命。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段话,重点讲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责任重大,要上下求索,死而后已。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要有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你活着不是为了一个人,更要有社会意识。
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任,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则更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知识,真理。还有一次,弟子问孔子生死的问题,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一个连活着都不知道的人,怎么配谈死呢?
所以,如果在古人眼中,当代那些轻生的大学生们,就是一群不孝、没有社会责任感、不仁不义不配谈论死的人。换句话,这些人活着于世无益,死了倒是一件好事。
4.与史铁生对话
我觉得当代的大学生很有必要读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对话史铁生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突遭横祸而失去双腿的史铁生也曾一度想离开这个让他受苦的世界,他苦苦思索着:“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我与地坛》 史铁生告诉我们不用去想死的问题,而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生活。这样,生活才会有不断的惊喜。
那些轻生的人离开这个世界奔向天国时,却把苦痛留给了那些关心他们的亲人们。我们似乎不会在意那份关爱,自小被父母宠着的我们,已经认为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来看看史铁生,在他母亲逝世多年后的一个下午,他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才猛然发现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他的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这么多年来史铁生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他的车辙,有过他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他母亲的脚印……我们是不是也要重蹈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记着,在我们生命中,亲情是我们活着的重要理由!
也许你也会抱怨为什么上天要降临这么多的苦难给人间?可是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对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可是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
史铁生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5.发现生命的意义
我认为用“真”“善”“美”可以概括生命的意义。
用真的态度对待知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虚心请教,始终怀着谦卑的态度学习,这样你会发现知识海洋的浩瀚,醉心于此,你的精神生活会很充实。书籍会带你回到人性的本真,抛弃物质的诱惑,享受心灵的宁静。
用善良的心对待人们。看到残疾的人们,你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有健康的体魄。遇到弱者,你伸手帮扶,你会享受感恩所带来的快乐。以善待人,人不忍欺。为人处世,就会左右逢源。
用美的眼光发现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美不仅仅指秀丽的山川、怡人的风景,还包括脑海中灵光乍现的睿智、生活中幽默风趣的语言,甚至,一个望彻心扉的眼神、一抹暖如初春的微笑,当然也包括万物生灵的情感。美,无处不在。若要领略这样的美,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细腻、懂得感动的心。
真、善、美的生活,你会由衷感叹:生活如此美好,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写于2009.11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