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翻书
阅读的定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无论从媒介、内容、阅读场合、阅读习惯等等...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人试图将电子书带入移动设备,但当时这一切都好像天方夜谭。2013年,电子书销量占美国图书总销量从2008年的1%增长至30%。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提及“阅读”的时候,其所指所涵盖的意义又将与今日大不一样。
80年代,人们选择在天安门广场夜读。作家查建英说,在八十年代,人们像对待初恋、对待梦中情人那样痴迷地追求知识,把阅读、探索、思索作为生活中最大的愉悦,并且感到幸福,很浪漫也很有诗意。
在大三的一堂课上,老师以浪漫为题,让上交一张图片,现场打分。我上交的这张夜读照片老师给了3份,满分十分,几乎是全班最低的分数。获得满分的照片是一碗米饭,上面放着一枚戒指。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上过这位老师的课。而他,是一位80后。
在今天,城市中的人们又是怎样阅读。《关于消逝》的德国导演说,他在地铁里看不见人们的脸。每个人都拿着电子设备,不需要和外界交流、对视、发生关联。这使人更加自我,也更加孤独。电子设备加速、放大了人们的无聊,缩减耐心、爱心。马丁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改变可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一切。是否阅读,如何阅读,将成为社会未来的风向标。
在今天人们仍然在电子书和纸质书之间犹豫,讨论。但最终会有一天,人们会以阅读纸质书(与纸质书合照)作为一种逼来装。
"乱翻书"来自于清朝徐骏的一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当朝者以此诗讽刺金人在马背上打天下、没文化为由把徐骏送进文字狱。文字狱虽然是封建社会的冤狱,但是足见朝野对文字的重视及掌控的程度。今天,没有文字“狱”,但是我们仍有“墙”。当朝者更愿意用娱乐转移青年人的视线,磨灭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易于管理和统治。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这不是一个需要大声疾呼的年代,这是自由选择的年代。虽然“自由”与“选择”实质上从未存在,在此随手拾荒,随手记录,随手翻书。希望清风不识字,仍愿乱翻书。
80年代,人们选择在天安门广场夜读。作家查建英说,在八十年代,人们像对待初恋、对待梦中情人那样痴迷地追求知识,把阅读、探索、思索作为生活中最大的愉悦,并且感到幸福,很浪漫也很有诗意。
![]() |
在大三的一堂课上,老师以浪漫为题,让上交一张图片,现场打分。我上交的这张夜读照片老师给了3份,满分十分,几乎是全班最低的分数。获得满分的照片是一碗米饭,上面放着一枚戒指。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上过这位老师的课。而他,是一位80后。
在今天,城市中的人们又是怎样阅读。《关于消逝》的德国导演说,他在地铁里看不见人们的脸。每个人都拿着电子设备,不需要和外界交流、对视、发生关联。这使人更加自我,也更加孤独。电子设备加速、放大了人们的无聊,缩减耐心、爱心。马丁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改变可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一切。是否阅读,如何阅读,将成为社会未来的风向标。
在今天人们仍然在电子书和纸质书之间犹豫,讨论。但最终会有一天,人们会以阅读纸质书(与纸质书合照)作为一种逼来装。
"乱翻书"来自于清朝徐骏的一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当朝者以此诗讽刺金人在马背上打天下、没文化为由把徐骏送进文字狱。文字狱虽然是封建社会的冤狱,但是足见朝野对文字的重视及掌控的程度。今天,没有文字“狱”,但是我们仍有“墙”。当朝者更愿意用娱乐转移青年人的视线,磨灭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易于管理和统治。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这不是一个需要大声疾呼的年代,这是自由选择的年代。虽然“自由”与“选择”实质上从未存在,在此随手拾荒,随手记录,随手翻书。希望清风不识字,仍愿乱翻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