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李商隐咏日食 兼论一种做诗法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赠白道者 十二楼前再拜辞 灵风正满碧桃枝 壶中若是有天地 又向壶中伤别离 前一首《夜雨寄北》已列为唐诗经典,“巴山夜雨”也成了电影片名。此诗应该是写给妻子的,意境凄美,辞清意切,不用典、无艳字,仿佛口占,在义山集中别开生面,是名符其实的经典。情境颇似李安之《卧虎藏龙》,预言又止,中国人爱情的含蓄、深沉、典雅,28字表露无遗矣。 后一首《赠白道者》则在众多选本中几乎无人注意,是赠给某姓白的道士的,情感方面有点应付公事,自然和赠妻子的无法可比,但我认为此诗在技巧上与《夜雨寄北》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诗讽咏起来皆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两诗在技术上: 其一,不避重复,前者“巴山夜雨”出现两次,“期”出现两次,后者“壶中”连现两次,就像有名的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口气重复三遍。 其二,诗中多用韵字,前诗中的“期”、 “时”,后一首中的“十”、 “碧”、 “是”、“地”。 其三,以自然风物做主意像,比如前诗里的夜雨,后一首的灵风。 其四,第三句皆为假设情境,造成时空转换的效果。且使得两首诗的节奏也基本相同。 做诗之法,在于运用之妙也。灵活运用以上窍门,吾辈也信手以昨天的日食为题戏做一篇,权为“拟作”,属实验品。 日食 亿万斯民引颈日 日食未必如此奇 人谓斯民目如炬 看杀嫦娥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