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接电话有哪些技巧?
谢牧阳,
谢邀,虽然我在这方面完全不专业。。
分享一点在日本接电话学到的自认为有点用的经验吧。因为自己经历过的工作有面向日本国内的也有过面向海外的,使用的语言以及涉及的业务也都不太一样,另外时间也都不是很长,所以切不可当作权威答案,仅供参考。
此外,以下的这些东西,也并不全是按照所谓的“标准手册”的规矩写的,因为很多东西真的过分形式主义,在国内就更没有必要了。
0.普通话尽量标准
1.电话声响三下之内接起。
既然接电话已经成为了你的一项工作,那么就还是认真对待它吧。而认真对待电话那头的人,则是认真对待这项工作的最好体现——如果换做是你自己,你一定不希望自己打个电话还得等老半天才有人理
2.通话音量要合适。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请将话筒音量调大,而实际则用较小的声音说话——对方不会希望听到大嗓门,当然也更不希望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而办公室内的其他同事也不希望注意力被影响。
有的人在户外时由于外界噪音较大,会不由自主地放大嗓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在公交车里听到有人用吵架的声音打电话的缘故。如果你接电话遇到了这样的人,千万不要被他的大嗓门也带进去。当然,既然说到这一点了,自己在外面的时候也注意一下这个问题——不管外界有多吵,因为你的嘴就在话筒边,所以其实噪音并不影响对方听清楚你的声音。
3.注意语速。
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这一条没什么好详细解释的。
4.注意语气。
虽然完全没有必要像日本人接电话那样声音完全会变成另一个人(御姐声甚至汉子声直接变萝莉音什么的。。。。岛国N大奇观之一),但至少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给对方
5.礼貌用语,但不废话
-既然是机关单位,那么接起电话来用”您好,这里是XXX“ 就行了。(PS:如果是企业,个人觉得再在前面加个”感谢您的来电“会比较好)。总之,千万不要忘了自报家门
-如果需要转接或者需要对方等待,固然需要先说“请稍等”(而不是“你等一下”之类),再次拿起话筒时记得说“您久等了”,如果时间比较长,再加个“对不起”
-挂电话不要太匆忙,先确认对方已经达到了打这个电话的目的。为了防止对方说着说着就忘了一些事情,请记得问一句“您还有什么事吗?”再说最后的“再见”
*根据您所在岗位的业务,您可以总结一些常有的case,并推测一下对方是不是漏掉了其中的一些项目,主动提醒对方。
6.关于问答
电话在很多情况下起的是疑难解答的问题,所以要学会如何问如何答。
-问句前请加上”请问“
-锻炼出一次问到点子上的能力,尽量不要搞得两边都稀里糊涂
-回答一般疑问句时请先说”是的“或者”不是“,再加后续说明。后续说明要明确清晰,尽量不产生歧义。
例:”是不是要自己的公司盖章的文件呀?“
合适的回答:“是的,请务必确认所有文件都盖上章。”
不合适的回答:“都要盖的。”
7.关于记录
如果对方要找的人虽然不在,但对方愿意留下自己的信息和致电目的,则需要做电话记录。
-请务必确保电话边有触手可及的便条纸和笔
-“好的,您请讲”
-如果对方一次性说太多,可以适当打断对方,打断时请用“对不起”或“不好意思”
8.关于对话
除了上述要做记录的情况,对方说的话要耐心听完,容忍对方中途停顿和思考的时间,并且即使你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也请让对方讲完再接话,这是一种尊重。
遇到没有听清楚或者觉得不确定的地方,不要因为胆怯或者觉得麻烦就不再确认,
可以参考的句式是“不好意思,您能再重复一遍吗。切忌脱口而出的是“你再说一遍””
另外,能用到“谢谢”的时候尽量就说“谢谢”。
例:“能告诉我您的联系方式吗?”
对方:”XXXXXX“
”谢谢。那么(略).......“
9.关于挂机
-如果是您拨出去的电话,请务必在对方挂掉之后再挂断。
-如果是对方打进来的电话,在条件允许时,也请尽量等对方先挂。
-如果自己需要先挂断,请礼貌地征求对方同意。
以上几条个人认为既有风度有礼貌,又不过分谄媚,应该还是比较适合机关单位的场景的吧。。
当然,在中国的话,入乡随俗也很重要,如果大家都习惯了大大咧咧地讲电话,也许也不用这么讲究了。关键的关键,还是要看电话那头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年纪不同,长辈先挂;男女同辈,女士先挂;同是男女,打方先挂。
阿佘,
1.非常重要:互致敬语,谈话结束,盯着屏幕,要数三秒并主动结束电话。
即使两边已经聊完了,说了再见一类的话,也绝不能立刻挂电话,对方感觉会非常差。当然等对方挂电话最好,不过一般兼顾效率可以选择三秒这个时间。主动结束电话的意思是,很多人为了等对方挂电话,自己是不挂电话的,直接就把电话扔一边。因为我们打完电话很有可能要讨论电话的内容,被对方听到,往往不好。主动结束电话,切记切记。
2.要判断对方的身份,考虑自己是应该专业一些还是亲切一些。
专业一些,就多用“本人”“本单位”“您”,少用语气助词。保持距离,建立权威。
如果是亲切一些就多用“咱们”“哥们”,多用语气助词。拉近距离。
3记电话号码
有呼叫中心系统肯定解决这个问题了,不过看题主的情况是没有的,记电话号码就非常重要了。
一类是拨出的电话,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另外有很多时候要在通话中要转达给别人,查询不便。
另一类是拨入的电话,提起电话就能说出对方的名字是一种尊重。
吴谨含,
我曾经轮岗体验过“接电话”这一毫无技术又充满技巧的工种,(还算表现受到赞可,并此后为在生活中也受益不少)。稍稍给出一点个人浅见。
1题主在机关,接的是“工作关系内”的电话,也是“工作时间内”的电话。
首先,说“您好”,而不是说“喂”或“喂,您好”。不要觉得太正经或客套,这是很好的习惯。
再次,停顿两秒,看对方状态急不急,如果急就能略去自报“部门或名字”的环节,而是当务之急地了解对方来电目的。
然后,如果停顿两名之后,对方还在缓神之中,你可以估摸出对方性别,说“这是XX办公室,您找哪位”。对方回神表明来意后,你可以说“稍等一下”,如果所找的人不在,可以说“我是XX,需要帮您留下口信,稍后告诉XX吗”。
再次,如果对方并不是一定找谁,而是通传信息。可以说“我是XX,麻烦您请讲,我稍后会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等对方说完,自己“简易快速地”复述对方表达的“主要含义”,说“是吗”,最后确认无误后,说“再见”,等对方挂后,再按“挂键”,是用手指按!不是直接用听筒挂。完全挂后再放听筒。
最后,全程语调平稳清晰。不要有“啊,哦,诶,嘻,呐,呢…”什么语气词,禁止使用所有语气词!
确认时用“是的,好的, 明白,知道”,疑惑时“是吗,对吗”
2 如果,对方叙述内容多时间长,在听的过程中,大致5~10秒,“嗯,是”一声,表示在认真地仔细地听。
中途不理解不清晰的地方,不要打断,等对方完全说完,再询问。在询问时,要辅助“不明之处”前后要素帮助叙述者回顾和确认哪里是“不清晰的”地方。
3 合适情况下,特别是领导交代的,结束时,可问“稍后完成后,需要给您回复电话再次确认吗”
这样处理,在责任制到人时,责任人也避免未尽责之嫌。
谢邀,虽然我在这方面完全不专业。。
分享一点在日本接电话学到的自认为有点用的经验吧。因为自己经历过的工作有面向日本国内的也有过面向海外的,使用的语言以及涉及的业务也都不太一样,另外时间也都不是很长,所以切不可当作权威答案,仅供参考。
此外,以下的这些东西,也并不全是按照所谓的“标准手册”的规矩写的,因为很多东西真的过分形式主义,在国内就更没有必要了。
0.普通话尽量标准
1.电话声响三下之内接起。
既然接电话已经成为了你的一项工作,那么就还是认真对待它吧。而认真对待电话那头的人,则是认真对待这项工作的最好体现——如果换做是你自己,你一定不希望自己打个电话还得等老半天才有人理
2.通话音量要合适。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请将话筒音量调大,而实际则用较小的声音说话——对方不会希望听到大嗓门,当然也更不希望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而办公室内的其他同事也不希望注意力被影响。
有的人在户外时由于外界噪音较大,会不由自主地放大嗓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在公交车里听到有人用吵架的声音打电话的缘故。如果你接电话遇到了这样的人,千万不要被他的大嗓门也带进去。当然,既然说到这一点了,自己在外面的时候也注意一下这个问题——不管外界有多吵,因为你的嘴就在话筒边,所以其实噪音并不影响对方听清楚你的声音。
3.注意语速。
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这一条没什么好详细解释的。
4.注意语气。
虽然完全没有必要像日本人接电话那样声音完全会变成另一个人(御姐声甚至汉子声直接变萝莉音什么的。。。。岛国N大奇观之一),但至少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给对方
5.礼貌用语,但不废话
-既然是机关单位,那么接起电话来用”您好,这里是XXX“ 就行了。(PS:如果是企业,个人觉得再在前面加个”感谢您的来电“会比较好)。总之,千万不要忘了自报家门
-如果需要转接或者需要对方等待,固然需要先说“请稍等”(而不是“你等一下”之类),再次拿起话筒时记得说“您久等了”,如果时间比较长,再加个“对不起”
-挂电话不要太匆忙,先确认对方已经达到了打这个电话的目的。为了防止对方说着说着就忘了一些事情,请记得问一句“您还有什么事吗?”再说最后的“再见”
*根据您所在岗位的业务,您可以总结一些常有的case,并推测一下对方是不是漏掉了其中的一些项目,主动提醒对方。
6.关于问答
电话在很多情况下起的是疑难解答的问题,所以要学会如何问如何答。
-问句前请加上”请问“
-锻炼出一次问到点子上的能力,尽量不要搞得两边都稀里糊涂
-回答一般疑问句时请先说”是的“或者”不是“,再加后续说明。后续说明要明确清晰,尽量不产生歧义。
例:”是不是要自己的公司盖章的文件呀?“
合适的回答:“是的,请务必确认所有文件都盖上章。”
不合适的回答:“都要盖的。”
7.关于记录
如果对方要找的人虽然不在,但对方愿意留下自己的信息和致电目的,则需要做电话记录。
-请务必确保电话边有触手可及的便条纸和笔
-“好的,您请讲”
-如果对方一次性说太多,可以适当打断对方,打断时请用“对不起”或“不好意思”
8.关于对话
除了上述要做记录的情况,对方说的话要耐心听完,容忍对方中途停顿和思考的时间,并且即使你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也请让对方讲完再接话,这是一种尊重。
遇到没有听清楚或者觉得不确定的地方,不要因为胆怯或者觉得麻烦就不再确认,
可以参考的句式是“不好意思,您能再重复一遍吗。切忌脱口而出的是“你再说一遍””
另外,能用到“谢谢”的时候尽量就说“谢谢”。
例:“能告诉我您的联系方式吗?”
对方:”XXXXXX“
”谢谢。那么(略).......“
9.关于挂机
-如果是您拨出去的电话,请务必在对方挂掉之后再挂断。
-如果是对方打进来的电话,在条件允许时,也请尽量等对方先挂。
-如果自己需要先挂断,请礼貌地征求对方同意。
以上几条个人认为既有风度有礼貌,又不过分谄媚,应该还是比较适合机关单位的场景的吧。。
当然,在中国的话,入乡随俗也很重要,如果大家都习惯了大大咧咧地讲电话,也许也不用这么讲究了。关键的关键,还是要看电话那头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年纪不同,长辈先挂;男女同辈,女士先挂;同是男女,打方先挂。
阿佘,
1.非常重要:互致敬语,谈话结束,盯着屏幕,要数三秒并主动结束电话。
即使两边已经聊完了,说了再见一类的话,也绝不能立刻挂电话,对方感觉会非常差。当然等对方挂电话最好,不过一般兼顾效率可以选择三秒这个时间。主动结束电话的意思是,很多人为了等对方挂电话,自己是不挂电话的,直接就把电话扔一边。因为我们打完电话很有可能要讨论电话的内容,被对方听到,往往不好。主动结束电话,切记切记。
2.要判断对方的身份,考虑自己是应该专业一些还是亲切一些。
专业一些,就多用“本人”“本单位”“您”,少用语气助词。保持距离,建立权威。
如果是亲切一些就多用“咱们”“哥们”,多用语气助词。拉近距离。
3记电话号码
有呼叫中心系统肯定解决这个问题了,不过看题主的情况是没有的,记电话号码就非常重要了。
一类是拨出的电话,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另外有很多时候要在通话中要转达给别人,查询不便。
另一类是拨入的电话,提起电话就能说出对方的名字是一种尊重。
吴谨含,
我曾经轮岗体验过“接电话”这一毫无技术又充满技巧的工种,(还算表现受到赞可,并此后为在生活中也受益不少)。稍稍给出一点个人浅见。
1题主在机关,接的是“工作关系内”的电话,也是“工作时间内”的电话。
首先,说“您好”,而不是说“喂”或“喂,您好”。不要觉得太正经或客套,这是很好的习惯。
再次,停顿两秒,看对方状态急不急,如果急就能略去自报“部门或名字”的环节,而是当务之急地了解对方来电目的。
然后,如果停顿两名之后,对方还在缓神之中,你可以估摸出对方性别,说“这是XX办公室,您找哪位”。对方回神表明来意后,你可以说“稍等一下”,如果所找的人不在,可以说“我是XX,需要帮您留下口信,稍后告诉XX吗”。
再次,如果对方并不是一定找谁,而是通传信息。可以说“我是XX,麻烦您请讲,我稍后会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等对方说完,自己“简易快速地”复述对方表达的“主要含义”,说“是吗”,最后确认无误后,说“再见”,等对方挂后,再按“挂键”,是用手指按!不是直接用听筒挂。完全挂后再放听筒。
最后,全程语调平稳清晰。不要有“啊,哦,诶,嘻,呐,呢…”什么语气词,禁止使用所有语气词!
确认时用“是的,好的, 明白,知道”,疑惑时“是吗,对吗”
2 如果,对方叙述内容多时间长,在听的过程中,大致5~10秒,“嗯,是”一声,表示在认真地仔细地听。
中途不理解不清晰的地方,不要打断,等对方完全说完,再询问。在询问时,要辅助“不明之处”前后要素帮助叙述者回顾和确认哪里是“不清晰的”地方。
3 合适情况下,特别是领导交代的,结束时,可问“稍后完成后,需要给您回复电话再次确认吗”
这样处理,在责任制到人时,责任人也避免未尽责之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