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时间里。
![]() |
盛夏,南下去了一趟广州,探亲加旅行。
每次去广州,都喜欢住在小姨家里,她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我认识哥哥老大的时候他还很稚嫩,可是现在是高三的学生,已经开始和父母对抗,坚持读传媒专业的梦想,拥有一种青春期小伙子的倔强。妹妹老二也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头发长长了,自然卷不那么明显了,可能是因为长期坚持练芭蕾的缘故,小身板儿也比以前硬挺了不少。
我之所以喜欢住在小姨家,当然一是因为可以吃到地道粤菜,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时隔一段时间不见,再见面时逐一看看一家人的变化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临回四川的前一夜,我拿出相机拍小表妹菲菲,我很喜欢她,好像必须要通过相 机记录她一点一滴的变化才能表达出我的喜欢有多么深厚。我追着小表妹一顿狂拍,小姨估计是受了我的影响,不禁跟我讲起小表妹刚生下来的样子、第一次走路的样子、第一次拿起筷子的时候像个大人的模样,等等等等。后来,说的兴起,索性拿出了家庭录像带放了起来,于是一家人沉浸在往日时光里。
记录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是普通人最平实又浪漫的爱的表达。
![]() |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准备拍《少年时代》,听说也是源于不想错过女儿每一个成长的瞬间,想把与女儿相处的幸福时光认真的记录下来,于是,他才有了花了十二年时间拍这部记录一个少年从6岁到18岁成长过程的《少年时代》电影的想法。看他的爱情三部曲,我已经从一个不浪漫就要死的少女变成了一个享受平淡生活的少妇,现在他又以一个十二年的少年时代,提醒我们人生真的不长,生活不会有更多,从这点来讲,理查德总是显得很现实。
![]() |
《少年时代》整部片长差不多三个小时,过程平淡无奇,小男孩儿梅森上幼儿园,上小学,从六年级到八年级,14岁时与女孩接吻,暑假去露营,交女朋友,拍照片,拿毕业证,然后离开家去德州上大学。期间经历了三次搬家,妈妈与生父离婚、结婚、再离婚、再结婚,或许真让你失望了,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生活波澜不惊,不过,就是这样,that's all。
![]() |
经常有人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呵,这真是一个让人懊恼的问题。或许它有很多种答案,又或许,答案只有一个:别想那么多,该干嘛干嘛去,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意义。
我记得一位叫宋冬的艺术家,他曾经有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叫做《物尽其用》,他将母亲一生在生活中使用过的日用品(如牙刷、牙膏、毛巾、碗筷、被子、袜子……)、穿过的衣服和鞋子、写过日记的笔记本、梳头发的梳子等全部收集起来,平铺整理在一个空间里展示出来,这场面令人震惊。不知道是因为数量的众多,还是因为生活本身令人肃然起敬。我想,片尾梅森的大学同学在山谷里呼喊:“仿佛所有的高潮在这一刻重叠,令人兴奋。”或许,这是最好的解释。
此刻我坐在办公室里,窗外的杨树叶子绿的发亮,我记得它冬天的模样萧瑟寂寞;秋天金黄耀眼;春天里像一个发情的小伙子生命力旺盛,可是现在,它是绿色的,它活在夏末的盆地里,这就是它的当下,它的此刻。世间万物大概也就是这样子吧,总要活在此刻,谁都曾有过绚烂至极的梦想,可是梅森的母亲说的没错,那都是我们自以为的生活还会有更多,然而,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小孩变成少年,读书写字,离开父母,追求梦想,结婚生子,抚育孩子,然后放手,老去。当然,每个人的呈现方式不一样,可是本质不变,忙碌一生,能说的事情真的就只有这么多。你看,一个人的少年时代,十几年时光,浓缩成电影,也不过三小时,如果是一辈子,就会更多吗?不见得。
我不是一个信仰神、主的人,可是我信仰时间。时间永远像一个沉默的王者,它不露于形,但又无处不在,在你的眼神里,在你的言语中,更是时刻追随着我们的灵魂。眼角的细纹证明它来过,炽热的眼泪证明它来过,柔软的发丝被他抚摸过,心痛的感觉被他安慰过,我们的生活,时刻被它拥抱着。
像梅森和新伙伴那样凝望着彼此,生活和时间,也彼此沉默微笑,相视无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