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感受--日本文化
看了小津安二郎的两部片《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感觉完美的日式礼仪下的人情关系却是淡漠的。那些成家立业后的子女与父母们的联系逐渐变少,开始以自己的小家庭最重,能留给年老父母的时间和关怀越来越稀薄,并以此为常。而这类老人们又很有自知之明,不会去麻烦自己的孩子,温和又隐忍,却让画面下的我们为时常一个人呆坐屋里的他们感到唏嘘。
日本50,60年代的房子真小,客人留宿的话,都可以就地铺被褥。许多住在公房里的居民(如《东京物语》里的纪子)只有一小间房间,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共用的,有点像老式的上海里弄或者北京四合院的生活。白天家里的门似乎不用锁上,有人来,也不用主人开门,可以自己拉开悬有门铃的门进来,大概那时候的治安秩序都是不错的。有一点不大明白的是,不管是现代还是那个时代,每个人进门便是脱掉自己的鞋子,赤着脚或者穿着袜子走进房间,那么每间房间的地面是否天天都要打扫,这样的劳动量会不会很大?日本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比较根深蒂固,不管家里的男人或者父亲能力如何、地位如何,妇女姑娘们都会在他们踏进家门的那一刻便为其挂好衣帽,备好鞋,将公文包放进房间,随后斟茶,吃饭,收拾碗筷,打扫卫生,等等。即便是有工作的妇女她仍旧要操持所有的家务活,而男人不是不愿意做这些,只是长久的传统让他没有习惯做这些。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最近追剧《昼颜》,里面三位女性,一位家境优越,做了全职主妇;一位家境一般,为补贴家用或打发时间在超市兼职,家里一切日常依旧由她捯饬;还有一位则是副教授,算是现代职业女性,在研究所工作。这三种情形可能囊获了所有结婚女性的家庭角色吧。对于那位副教授,虽然她在事业上感到无限的满足,但心里依旧隐隐觉得没能当一位称职会做饭的主妇有点对不起自己的丈夫,也为事业原因耽误下来的生养小孩问题在积极采取措施。总的来说,在日本女性被认可的、被鼓励的社会角色还是在家庭中,服侍好自己的丈夫,让他们更努力上进,更投入于工作是女性最重要的工作。可事实上,这或许即埋没了女性的学识和才干,也加重了男性的心里及家庭负担。
日本人的饮食上,不管是家中就餐还是在外老友团聚请客吃饭,日本酒是一定要有的,但不是直接从酒瓶中倒出,而是先将酒倒入一小瓶酒蛊中,再由酒蛊倒入小小的酒杯里。那酒杯真是小,大概只够人一小口的样子,所以每次喝,他们都会特别“豪气”地一饮而尽,因为量确实很少。现在的日本电视剧里酒的品种都以日本清酒为主,特别是那些寻常的朋友间酒馆里的聚会。小津时期因为战争结束不久,日本人还留有喝啤酒的习惯。他们的饭量似乎不大,好几个人的聚餐,桌上却没摆上几道菜,每道菜还只是用很小很浅的碟子装着,菜色又素雅简单,根本吃不饱的样子。
社会生活方面,小津拍这两部电影的时间,也是在战后不久,所以寻常人家的日子还是紧巴巴的。《东京物语》里,父母两人从家乡出发到大城市东京探望自己的子女。家乡还有着浓郁的乡野气息,即便到了儿子家所在的大东京,也不过是东京比较边缘的地方,窗户外就是一片几乎无人收拾的荒原,工业烟囱在两部电影里都有画面。好不容易双休日,两个孩子极其兴奋地等待着父亲许诺的外出活动,而自己的父母也欢喜地穿戴齐全,却被一个街坊领居的急诊扰乱了行程,不得已取消了活动。孩子们闷闷不乐,两个老人虽然说不介意,但心里一定有着遗憾。那时的日本工薪阶层还是很辛苦的,不敢怠慢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家里,留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及陪伴家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辗转两个子女的家,都没能好好出去走一回,甚是无聊。最后还是善良温柔的纪子带两位老人一览了真正的大东京,极致繁华处,与当时远东第一大城市的上海相比,还是寒酸的,想到之后我们的挥霍和他人的努力,还是足以让人自省的。
日本50,60年代的房子真小,客人留宿的话,都可以就地铺被褥。许多住在公房里的居民(如《东京物语》里的纪子)只有一小间房间,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共用的,有点像老式的上海里弄或者北京四合院的生活。白天家里的门似乎不用锁上,有人来,也不用主人开门,可以自己拉开悬有门铃的门进来,大概那时候的治安秩序都是不错的。有一点不大明白的是,不管是现代还是那个时代,每个人进门便是脱掉自己的鞋子,赤着脚或者穿着袜子走进房间,那么每间房间的地面是否天天都要打扫,这样的劳动量会不会很大?日本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比较根深蒂固,不管家里的男人或者父亲能力如何、地位如何,妇女姑娘们都会在他们踏进家门的那一刻便为其挂好衣帽,备好鞋,将公文包放进房间,随后斟茶,吃饭,收拾碗筷,打扫卫生,等等。即便是有工作的妇女她仍旧要操持所有的家务活,而男人不是不愿意做这些,只是长久的传统让他没有习惯做这些。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最近追剧《昼颜》,里面三位女性,一位家境优越,做了全职主妇;一位家境一般,为补贴家用或打发时间在超市兼职,家里一切日常依旧由她捯饬;还有一位则是副教授,算是现代职业女性,在研究所工作。这三种情形可能囊获了所有结婚女性的家庭角色吧。对于那位副教授,虽然她在事业上感到无限的满足,但心里依旧隐隐觉得没能当一位称职会做饭的主妇有点对不起自己的丈夫,也为事业原因耽误下来的生养小孩问题在积极采取措施。总的来说,在日本女性被认可的、被鼓励的社会角色还是在家庭中,服侍好自己的丈夫,让他们更努力上进,更投入于工作是女性最重要的工作。可事实上,这或许即埋没了女性的学识和才干,也加重了男性的心里及家庭负担。
日本人的饮食上,不管是家中就餐还是在外老友团聚请客吃饭,日本酒是一定要有的,但不是直接从酒瓶中倒出,而是先将酒倒入一小瓶酒蛊中,再由酒蛊倒入小小的酒杯里。那酒杯真是小,大概只够人一小口的样子,所以每次喝,他们都会特别“豪气”地一饮而尽,因为量确实很少。现在的日本电视剧里酒的品种都以日本清酒为主,特别是那些寻常的朋友间酒馆里的聚会。小津时期因为战争结束不久,日本人还留有喝啤酒的习惯。他们的饭量似乎不大,好几个人的聚餐,桌上却没摆上几道菜,每道菜还只是用很小很浅的碟子装着,菜色又素雅简单,根本吃不饱的样子。
社会生活方面,小津拍这两部电影的时间,也是在战后不久,所以寻常人家的日子还是紧巴巴的。《东京物语》里,父母两人从家乡出发到大城市东京探望自己的子女。家乡还有着浓郁的乡野气息,即便到了儿子家所在的大东京,也不过是东京比较边缘的地方,窗户外就是一片几乎无人收拾的荒原,工业烟囱在两部电影里都有画面。好不容易双休日,两个孩子极其兴奋地等待着父亲许诺的外出活动,而自己的父母也欢喜地穿戴齐全,却被一个街坊领居的急诊扰乱了行程,不得已取消了活动。孩子们闷闷不乐,两个老人虽然说不介意,但心里一定有着遗憾。那时的日本工薪阶层还是很辛苦的,不敢怠慢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家里,留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及陪伴家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辗转两个子女的家,都没能好好出去走一回,甚是无聊。最后还是善良温柔的纪子带两位老人一览了真正的大东京,极致繁华处,与当时远东第一大城市的上海相比,还是寒酸的,想到之后我们的挥霍和他人的努力,还是足以让人自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