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吗?
曾在人人上写一篇文章吐槽《致青春》,“这种青春不是我的,那里面没有奋斗,没有为了一项事业而刷夜而拼搏的朝气,没有斗志,没有义无反顾,有的只是那种插科打诨,任性的小孩子脾气。名字叫致青春,看完却完全是致童年,致爱情。在这种奇怪的情绪下,感觉自己与影院的气场格格不入,以至电影中张开朗诵“醉笑陪公三万场,不诉离殇”时,与其说感动,毋宁说感到是莫名的荒谬。”有一个不是特别熟的朋友如是回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算是个万金油式的回答吧。
由于性格不好失恋了,可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平时不找实习,成绩不好,毕业工作不理想,可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种无论朋友还是亲戚的回答,都让我想起大学无聊时,看QQ空间,会经常看到母亲的朋友发状态说自己的儿子是最棒的。这是一种被亲情麻痹了的,毫无理性的回答。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和无可奈何之下,找一个自己合适的将就,完全是两个概念。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像是一种逃避,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但生活不是童话,故事里也不是只有你的父母,亲属,和点赞的朋友。而“你躲过的,总有一天会找回来。”(特立独行的猫)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昨天跟几个朋友聊天,无意中了解到大学一个女同学6个月暴瘦20斤。晚上跟女友翻看她的微博,有一种瞬间变女神的赶脚。简直是豆瓣励志帖的现实版。
今早起床,照了照镜子,看了看工作后鼓起的肚腩。想起在大学时一起健身的小伙伴,在西安请的私教,在成都宾馆跑步机上跑过的一万米。健身,大学时期学生会,AIESEC, 现在的工作状态,我还真是那种从来没把一件事儿坚持超过三个月的人。总是在不停找下家,却没将手头的工作做好。总是在找所谓适合自己的,却不愿让自己多些坚持,让自己适应更复杂的工作。
真应了特立独行的猫说的“你是什么人,就是在骨子里面的,单单想换个工作发家致富是没有可能的”
之前跟一个在部委的朋友聊天,大家都是非主流体制内人员。最担心的倒不是工资、待遇,最担忧的是无法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担心会被渐渐磨平,渐渐泯然于柴米油盐,八卦,办公室斗争,渐渐适应了平淡的工作,躲进了过于安逸的环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走捷径,不躲难题。因为即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躲过的,总有一天会找回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算是个万金油式的回答吧。
由于性格不好失恋了,可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平时不找实习,成绩不好,毕业工作不理想,可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种无论朋友还是亲戚的回答,都让我想起大学无聊时,看QQ空间,会经常看到母亲的朋友发状态说自己的儿子是最棒的。这是一种被亲情麻痹了的,毫无理性的回答。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和无可奈何之下,找一个自己合适的将就,完全是两个概念。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像是一种逃避,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但生活不是童话,故事里也不是只有你的父母,亲属,和点赞的朋友。而“你躲过的,总有一天会找回来。”(特立独行的猫)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昨天跟几个朋友聊天,无意中了解到大学一个女同学6个月暴瘦20斤。晚上跟女友翻看她的微博,有一种瞬间变女神的赶脚。简直是豆瓣励志帖的现实版。
今早起床,照了照镜子,看了看工作后鼓起的肚腩。想起在大学时一起健身的小伙伴,在西安请的私教,在成都宾馆跑步机上跑过的一万米。健身,大学时期学生会,AIESEC, 现在的工作状态,我还真是那种从来没把一件事儿坚持超过三个月的人。总是在不停找下家,却没将手头的工作做好。总是在找所谓适合自己的,却不愿让自己多些坚持,让自己适应更复杂的工作。
真应了特立独行的猫说的“你是什么人,就是在骨子里面的,单单想换个工作发家致富是没有可能的”
之前跟一个在部委的朋友聊天,大家都是非主流体制内人员。最担心的倒不是工资、待遇,最担忧的是无法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担心会被渐渐磨平,渐渐泯然于柴米油盐,八卦,办公室斗争,渐渐适应了平淡的工作,躲进了过于安逸的环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走捷径,不躲难题。因为即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躲过的,总有一天会找回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