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酒的那些恩怨
看到新闻讲20岁的小姑娘陪领导喝酒,醉酒后受到暴力性侵死去,怜悯年轻生命的逝去,想起那些脑满肠肥的官员丑恶嘴脸就觉得一阵恶心。喝酒本是一件助兴之事,但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然就乱了阵脚,损人不利己。
忽然就勾起我跟酒精的诸多恩恩怨怨……
我喝酒,但不爱酒;有点酒量,但很少喝醉。没有我放心的人在身边,绝对不会乱喝酒,更别提喝醉;即便喝也会掌握度,一旦有点头晕就撤,或者想办法应付过去。不过真正需要应付的场合其实也不多,具体参见前面一句。
我对酒最早的记忆应该是三岁差点被醉死去见阎王那一次。我出生在少数民族地区,三岁以前长在汉区,三岁回到少数民族地区读幼儿园。那时候父母开了一个“巨大”的百货铺子,专卖烟酒茶及各种副食。少数民族生性豪放,嗜酒,八九十年代每日来我家买酒的人络绎不绝。那时卖散装粮食酒,低度45,高度54,只要酒桶的盖子一打开便酒香四溢,老远就能闻到,不会喝酒的人也会多吸几口香气。那是我们片区最好的粮食酒,用高粱、玉米和麦子按比列调配,煮熟后撒上酒曲,在酒窖里发酵一星期,再蒸馏受冷而成。刚蒸馏出的酒浓度高达90%以上,需要以山泉水勾兑,最后成为标准度数的酒以后存放几日便可开售。我的“初醉”便是给了这样纯美的粮食酒。那时候父亲还带着年轻男人的稚气,依稀记得是过年,我和妹妹本来被特许喝雪碧,父亲淘气,倒了半杯出去,换以白酒混合,然后淡定地交与我和妹妹喝。妹妹先试,舔了一口就伸长舌头说:好辣!我接过半大的杯子,仰头一口喝下去。看到妹妹叫辣,豪气地说:来,我帮你!于是接过她手里的杯子,又一个仰头干杯,然后就倒地不起了。父亲看到我脸色瞬间煞白,连忙掐人中送医院,被医生一顿训斥。还好我大难不死。现在亲戚还经常调笑:可能你后来读书”厉害“就是因为三岁时醉酒给大脑开了窍,把神经都疏通了。我则白眼一翻:假若三岁不醉,说不定我现在更”厉害“呢?要不也给你娃灌两杯?
从此以后,似乎身体里便埋下了喝酒的种子。但有了这一次教训,父母对我们在喝酒方面就管得特别严格,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碰清酒或葡萄酒,白酒一律不许。但苍蝇被养在臭鸡蛋旁边肯定会时刻抓住机会叮。读小学时,常在闻到酒香后不能自已,背着人用手指头蘸了酒提子里贴底剩下的酒送进嘴里解馋。若不小心父母出现,迅速收手做无所事事状看东看西。那时候认识一位上山区的羌族阿姨,会说羌语,每次到我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发我去店铺里给她偷一碗酒和一把花生,她则坐在沙发里看电视享用。醉酒后,则开始放声说话,还喜欢亲我的脸,少数民族身上特有的一种气味加上酒臭令我对其非常憎恨,总是逃之夭夭且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像她那样。后来她死于酒精中毒,更加深了我对醉酒的厌恶。
那时粮食酒十分走俏,父亲便开了一个私人酒坊,雇两名工人每天酿酒,日产量大约不到200斤。私人酒坊的工人都十分辛苦,凌晨2点就得起床烧火铲粮食上气蒸馏等等,到早上五六点才完工,白天补觉。酒坊就在我老家房子后面,终日散发着白酒的香气,即便不会喝酒,闻多了也该有三分酒量了吧。那时只得假期才有幸造访酒坊,我已去世的舅舅曾经帮父亲酿酒,他总爱给我留一碗上好的发酵过的高粱,裂了口子的,红红的,甜甜的,吃过后便两颊绯红,微醉,但心身心放松。他也背着父亲教我尝90多度刚从竹筒里跑出来的“酒精”,只一小口,我便伸出舌头不停用手扇凉,大叫:辣!辣!然后跳起狠狠跺脚,感觉像是一把利刀从喉咙杀到胃里。偷酒和尝酒的经历止于小学毕业,后来又去了汉区读书,就很少有机会尝酒了。
再次和酒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便是研究生读了人类学以后,慎入啊!本科时那些小打小闹根本还不算入门,因为不会有人带你喝酒,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和老师们聚餐及田野。入了人类学之后,认识的老师都能喝酒,大家最爱说的一句就是:不会喝酒田野就做不深入。秉持敬业的学术精神及对老师的尊重,学生们往往都会举杯痛饮。很多学生人生的第一口酒就是入了人类学后在聚会上喝的……像我等来自边陲蛮荒之地的山间莽夫之后,喝点小酒自然不在话下。不过这一喝,就是三年,在酒桌上学到了无以伦比的“饭桌学术”。老师们还常打笑说,人类学研究生入门考试应该增加一门为:酒试。谁的酒量大,谁就可以综合加分。当然这是调笑,不过喝酒的雅兴和气质并非狂喝猛灌到不省人事。
饭桌上,老师学生在微醉状态下可能会激发出更多层次的讨论和灵感,当然也不乏学界八卦。假若一桌人闷声吃饭,也真是无趣透顶。喝兴起了,还一起唱歌助兴,酒足饭饱之余耳目也学到东西,着实是一种美好的回忆。还记得某次去某处开会与师友们在小院里围桌饮酒聊天到凌晨五点才纷纷散去,对月举杯,畅谈学术与人生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回想若是无酒,可能的确少了一分雅兴。
不过这种与师友的够筹交错是一种温馨的互动,要是碰上领导,则很快变味。还记得从硕士田野开始不断接触到有领导在场的酒桌,就开始厌恶起喝酒来。这时候喝酒变成了身份显示、阿谀奉承、身不由己。有一次和师友们在成都偶遇某县的高层领导们在一个饭店吃饭,我”被迫“前前后后挨个敬酒敬了十三杯的样子,两钱的小杯子,白酒只有43度。还好我在三岁锻炼了点酒量,到最后只是微醺。但从那以后就学会了控制喝酒,不会超过这个度。也慢慢就学了诡计,如果喝白的,喝到一定程度,喝了后包在嘴里,片刻后假装喝茶或饮料,然后吐到茶或饮料杯里。又抑或用纸巾擦嘴,吐到纸巾上。不过比较少用,只用过两三次,都是在不太愿意的场合下被迫喝酒用的。
由于控制得当,几乎就没醉过。但人生都有失足处……第二次伶仃大醉发生在田野里。(人类学你害得我好苦!)其实是因为遇到了“未知”酒种,不知道深浅,无法控制。在羌区参加祭山,祭祀完后妇女们轮番敬酒,天真如我和同伴,两人觉得咂酒很甜,喝起来像醪糟,且仗着有点酒量全数接下,越喝越嗨。不到一小时,我俩喝了加起来大概有七八大碗的样子就醉到倒地不起了。头晕,四肢无力,眼睛睁不开,第一次体会到除开三岁时的酒精昏厥之外的醉酒,那感觉实在太难受不愿回顾……后来村民找了一台拖拉机,将我两运回住处,我还依稀记得眯缝着眼睛时看到的树叶。我们搀扶着上楼,入门便倒床而睡,一觉睡了四小时到晚上八点,误掉了所有的访谈……所谓喝酒误事是也。第二天顶着大太阳帮村民拔莴笋,宿醉加上太阳暴晒,我第三天早上结石发病,被救护车接走,肠肠肚肚都快吐出来了。救护车来回三小时才到医院,我那会已经直接疼晕过去数次,说多了都是泪……
人生的第三次醉,也是最后一次,还是在田野。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每次喝咂酒都会特别小心,不能过量。然而……因为咂酒分家酿,各家酒精度不同。田野祭祀的时节,我带着来我田野支教的学生躲在屋里不出去喝酒,结果被两名疯狂的醉女人大笑着抓出来,一路拖到聚集喝酒的地方。我们被迫喝了一大盅,只用了十分钟就上头了,用仅剩下的一点清醒,往家户走,走到一家人门口,进去就倒在人家沙发上起不来了,一觉睡了两小时。支教学生醉酒后各种哭和笑,各种给人打电话……我则闭目乏力,无暇顾及其它。从此以后,喝咂酒绝不超过半盅!无论怎么劝,不喝就是不喝!可以找生病的借口,来大姨妈的借口,感冒的借口,反正就是各种借口。大家都是人,劝几下不喝他们也不会劝了。不过田野里,喝得最多的还是啤酒,大家都是开了瓶,直接抱着瓶子吹,然后划拳赌酒之类……我在田野里是男女人这形象必须根深蒂固。只是后来跟人混熟后就不太想喝了,借口结石病会犯,大家也都知道那件“远名扬”的救护车事件,都不强求,后来和小伙子们聚会,他们都主动为我买饮料。再后来我去台湾访学,那天和房东及一群博士生吃饭,一大桌人只开了两瓶啤酒……每人半杯。房东叔叔生性活泼多言,加上两杯小酒,就醉了。一直讲话劝我喝,口水喷到我脸上……之前我一直推脱,他硬要我尝一下台湾啤酒,要我给他面子。眼看他已醉,不喝不行,于是索性擦干净脸上的唾沫,答应让他直接倒满,一口一杯连喝了两杯他就二话不说傻眼了:面子给足了。(田野里的酒量可不是白练的)
所以小喝助兴,大喝误事,被人强灌那就是“被强奸“和”被杀害“(的命运)。特别是女性,出门在外还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前天看到一个视频也是讲在北京男人们的”捡尸“行为,想占醉酒独身女性的便宜,将她们带去酒店或自己家里实行性侵。所以喝酒这种事情要控制好,要经得住劝,很多人好面子,多劝几下就受不住,接下了,然后越接越多,到后面当水喝了。他劝你,你也劝他,他喝了,你还是不能喝或者你喝一口。有时候女生也可以拿出自己作为女性的立场,说自己酒量不佳,怕喝多了出丑,而且喝多了会乱打人骂人之类,为了不殃及池鱼,还是不喝多为好之类的编一些借口。而且一定要笑脸相迎,柔声细语,不以发脾气和得罪人为前提。曾经某师劝我喝酒,那天状态不佳,怎么劝都不喝,但自己态度奇好,各种借口,后来他说:连我都劝不动,你以后去田野我也就放心了。原则就是:不想喝的时候就绝对不要喝;实在推不过去比如已经十分钟以上了,对方还不放弃,那就先从低度数的开始,比如啤酒和红酒,而且是从少开始,比如对方喝一杯,你喝一口,或者说为了表示尊重,你表示一下,只小酌一口。还有上面提到的”诡计“,不过不要做得太过于明显了……比如把红酒吐在白餐巾纸上之类的……当然,了解自己酒量的就可以量力而行了。另外:女孩子再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也不要一个人出去买醉,特别是失恋的那些可人儿,你想啊:你都不爱你自己,那那个男的为什么要爱你呢?先自爱吧。
再加一句:假如周围全是男人,除非是你非常非常熟悉的朋友,否则最好是滴酒不沾,哪怕你酒量很大。
忽然就勾起我跟酒精的诸多恩恩怨怨……
我喝酒,但不爱酒;有点酒量,但很少喝醉。没有我放心的人在身边,绝对不会乱喝酒,更别提喝醉;即便喝也会掌握度,一旦有点头晕就撤,或者想办法应付过去。不过真正需要应付的场合其实也不多,具体参见前面一句。
我对酒最早的记忆应该是三岁差点被醉死去见阎王那一次。我出生在少数民族地区,三岁以前长在汉区,三岁回到少数民族地区读幼儿园。那时候父母开了一个“巨大”的百货铺子,专卖烟酒茶及各种副食。少数民族生性豪放,嗜酒,八九十年代每日来我家买酒的人络绎不绝。那时卖散装粮食酒,低度45,高度54,只要酒桶的盖子一打开便酒香四溢,老远就能闻到,不会喝酒的人也会多吸几口香气。那是我们片区最好的粮食酒,用高粱、玉米和麦子按比列调配,煮熟后撒上酒曲,在酒窖里发酵一星期,再蒸馏受冷而成。刚蒸馏出的酒浓度高达90%以上,需要以山泉水勾兑,最后成为标准度数的酒以后存放几日便可开售。我的“初醉”便是给了这样纯美的粮食酒。那时候父亲还带着年轻男人的稚气,依稀记得是过年,我和妹妹本来被特许喝雪碧,父亲淘气,倒了半杯出去,换以白酒混合,然后淡定地交与我和妹妹喝。妹妹先试,舔了一口就伸长舌头说:好辣!我接过半大的杯子,仰头一口喝下去。看到妹妹叫辣,豪气地说:来,我帮你!于是接过她手里的杯子,又一个仰头干杯,然后就倒地不起了。父亲看到我脸色瞬间煞白,连忙掐人中送医院,被医生一顿训斥。还好我大难不死。现在亲戚还经常调笑:可能你后来读书”厉害“就是因为三岁时醉酒给大脑开了窍,把神经都疏通了。我则白眼一翻:假若三岁不醉,说不定我现在更”厉害“呢?要不也给你娃灌两杯?
从此以后,似乎身体里便埋下了喝酒的种子。但有了这一次教训,父母对我们在喝酒方面就管得特别严格,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碰清酒或葡萄酒,白酒一律不许。但苍蝇被养在臭鸡蛋旁边肯定会时刻抓住机会叮。读小学时,常在闻到酒香后不能自已,背着人用手指头蘸了酒提子里贴底剩下的酒送进嘴里解馋。若不小心父母出现,迅速收手做无所事事状看东看西。那时候认识一位上山区的羌族阿姨,会说羌语,每次到我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发我去店铺里给她偷一碗酒和一把花生,她则坐在沙发里看电视享用。醉酒后,则开始放声说话,还喜欢亲我的脸,少数民族身上特有的一种气味加上酒臭令我对其非常憎恨,总是逃之夭夭且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像她那样。后来她死于酒精中毒,更加深了我对醉酒的厌恶。
那时粮食酒十分走俏,父亲便开了一个私人酒坊,雇两名工人每天酿酒,日产量大约不到200斤。私人酒坊的工人都十分辛苦,凌晨2点就得起床烧火铲粮食上气蒸馏等等,到早上五六点才完工,白天补觉。酒坊就在我老家房子后面,终日散发着白酒的香气,即便不会喝酒,闻多了也该有三分酒量了吧。那时只得假期才有幸造访酒坊,我已去世的舅舅曾经帮父亲酿酒,他总爱给我留一碗上好的发酵过的高粱,裂了口子的,红红的,甜甜的,吃过后便两颊绯红,微醉,但心身心放松。他也背着父亲教我尝90多度刚从竹筒里跑出来的“酒精”,只一小口,我便伸出舌头不停用手扇凉,大叫:辣!辣!然后跳起狠狠跺脚,感觉像是一把利刀从喉咙杀到胃里。偷酒和尝酒的经历止于小学毕业,后来又去了汉区读书,就很少有机会尝酒了。
再次和酒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便是研究生读了人类学以后,慎入啊!本科时那些小打小闹根本还不算入门,因为不会有人带你喝酒,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和老师们聚餐及田野。入了人类学之后,认识的老师都能喝酒,大家最爱说的一句就是:不会喝酒田野就做不深入。秉持敬业的学术精神及对老师的尊重,学生们往往都会举杯痛饮。很多学生人生的第一口酒就是入了人类学后在聚会上喝的……像我等来自边陲蛮荒之地的山间莽夫之后,喝点小酒自然不在话下。不过这一喝,就是三年,在酒桌上学到了无以伦比的“饭桌学术”。老师们还常打笑说,人类学研究生入门考试应该增加一门为:酒试。谁的酒量大,谁就可以综合加分。当然这是调笑,不过喝酒的雅兴和气质并非狂喝猛灌到不省人事。
饭桌上,老师学生在微醉状态下可能会激发出更多层次的讨论和灵感,当然也不乏学界八卦。假若一桌人闷声吃饭,也真是无趣透顶。喝兴起了,还一起唱歌助兴,酒足饭饱之余耳目也学到东西,着实是一种美好的回忆。还记得某次去某处开会与师友们在小院里围桌饮酒聊天到凌晨五点才纷纷散去,对月举杯,畅谈学术与人生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回想若是无酒,可能的确少了一分雅兴。
不过这种与师友的够筹交错是一种温馨的互动,要是碰上领导,则很快变味。还记得从硕士田野开始不断接触到有领导在场的酒桌,就开始厌恶起喝酒来。这时候喝酒变成了身份显示、阿谀奉承、身不由己。有一次和师友们在成都偶遇某县的高层领导们在一个饭店吃饭,我”被迫“前前后后挨个敬酒敬了十三杯的样子,两钱的小杯子,白酒只有43度。还好我在三岁锻炼了点酒量,到最后只是微醺。但从那以后就学会了控制喝酒,不会超过这个度。也慢慢就学了诡计,如果喝白的,喝到一定程度,喝了后包在嘴里,片刻后假装喝茶或饮料,然后吐到茶或饮料杯里。又抑或用纸巾擦嘴,吐到纸巾上。不过比较少用,只用过两三次,都是在不太愿意的场合下被迫喝酒用的。
由于控制得当,几乎就没醉过。但人生都有失足处……第二次伶仃大醉发生在田野里。(人类学你害得我好苦!)其实是因为遇到了“未知”酒种,不知道深浅,无法控制。在羌区参加祭山,祭祀完后妇女们轮番敬酒,天真如我和同伴,两人觉得咂酒很甜,喝起来像醪糟,且仗着有点酒量全数接下,越喝越嗨。不到一小时,我俩喝了加起来大概有七八大碗的样子就醉到倒地不起了。头晕,四肢无力,眼睛睁不开,第一次体会到除开三岁时的酒精昏厥之外的醉酒,那感觉实在太难受不愿回顾……后来村民找了一台拖拉机,将我两运回住处,我还依稀记得眯缝着眼睛时看到的树叶。我们搀扶着上楼,入门便倒床而睡,一觉睡了四小时到晚上八点,误掉了所有的访谈……所谓喝酒误事是也。第二天顶着大太阳帮村民拔莴笋,宿醉加上太阳暴晒,我第三天早上结石发病,被救护车接走,肠肠肚肚都快吐出来了。救护车来回三小时才到医院,我那会已经直接疼晕过去数次,说多了都是泪……
人生的第三次醉,也是最后一次,还是在田野。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每次喝咂酒都会特别小心,不能过量。然而……因为咂酒分家酿,各家酒精度不同。田野祭祀的时节,我带着来我田野支教的学生躲在屋里不出去喝酒,结果被两名疯狂的醉女人大笑着抓出来,一路拖到聚集喝酒的地方。我们被迫喝了一大盅,只用了十分钟就上头了,用仅剩下的一点清醒,往家户走,走到一家人门口,进去就倒在人家沙发上起不来了,一觉睡了两小时。支教学生醉酒后各种哭和笑,各种给人打电话……我则闭目乏力,无暇顾及其它。从此以后,喝咂酒绝不超过半盅!无论怎么劝,不喝就是不喝!可以找生病的借口,来大姨妈的借口,感冒的借口,反正就是各种借口。大家都是人,劝几下不喝他们也不会劝了。不过田野里,喝得最多的还是啤酒,大家都是开了瓶,直接抱着瓶子吹,然后划拳赌酒之类……我在田野里是男女人这形象必须根深蒂固。只是后来跟人混熟后就不太想喝了,借口结石病会犯,大家也都知道那件“远名扬”的救护车事件,都不强求,后来和小伙子们聚会,他们都主动为我买饮料。再后来我去台湾访学,那天和房东及一群博士生吃饭,一大桌人只开了两瓶啤酒……每人半杯。房东叔叔生性活泼多言,加上两杯小酒,就醉了。一直讲话劝我喝,口水喷到我脸上……之前我一直推脱,他硬要我尝一下台湾啤酒,要我给他面子。眼看他已醉,不喝不行,于是索性擦干净脸上的唾沫,答应让他直接倒满,一口一杯连喝了两杯他就二话不说傻眼了:面子给足了。(田野里的酒量可不是白练的)
所以小喝助兴,大喝误事,被人强灌那就是“被强奸“和”被杀害“(的命运)。特别是女性,出门在外还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前天看到一个视频也是讲在北京男人们的”捡尸“行为,想占醉酒独身女性的便宜,将她们带去酒店或自己家里实行性侵。所以喝酒这种事情要控制好,要经得住劝,很多人好面子,多劝几下就受不住,接下了,然后越接越多,到后面当水喝了。他劝你,你也劝他,他喝了,你还是不能喝或者你喝一口。有时候女生也可以拿出自己作为女性的立场,说自己酒量不佳,怕喝多了出丑,而且喝多了会乱打人骂人之类,为了不殃及池鱼,还是不喝多为好之类的编一些借口。而且一定要笑脸相迎,柔声细语,不以发脾气和得罪人为前提。曾经某师劝我喝酒,那天状态不佳,怎么劝都不喝,但自己态度奇好,各种借口,后来他说:连我都劝不动,你以后去田野我也就放心了。原则就是:不想喝的时候就绝对不要喝;实在推不过去比如已经十分钟以上了,对方还不放弃,那就先从低度数的开始,比如啤酒和红酒,而且是从少开始,比如对方喝一杯,你喝一口,或者说为了表示尊重,你表示一下,只小酌一口。还有上面提到的”诡计“,不过不要做得太过于明显了……比如把红酒吐在白餐巾纸上之类的……当然,了解自己酒量的就可以量力而行了。另外:女孩子再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也不要一个人出去买醉,特别是失恋的那些可人儿,你想啊:你都不爱你自己,那那个男的为什么要爱你呢?先自爱吧。
再加一句:假如周围全是男人,除非是你非常非常熟悉的朋友,否则最好是滴酒不沾,哪怕你酒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