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入药: 吃出通透体香来
![]() |
沉香入药:吃出通透体香来
白皙细嫩的肌肤向来为女性的梦想,但是上了年纪之后,皮肤渐渐起了皱纹,不再光滑如昔。尤有甚之,身上不可避免会散发出上了年纪的“体味”。除了以香水掩饰之外,您知道也可以“吃”出芳香吗?
![]() |
事实上,在唐、宋时代都有服用会芳香的植物,使身体发出香味的记载除了增加生活情趣之外,也有保健养生的作用。
![]() |
以下提供几则吃出芳香的方法,要试用本法时,先将大小便通畅。
![]() |
1 花露或晒干的花末
久服可散发香味,自明朝就有的理论,在书中记载的许多花,取其自然花香,少量而久服理当令人自然散发香味。
![]() |
2 玫瑰花
不但使人有体香,还可和血、理气平肝,促进血液循环,使肤色红润、美丽、年轻化,也可治肝气郁结(情绪)引起的胃痛;对情绪方面有镇静、安抚、抗忧郁的功效,其中以保加利亚品种的玫魂最佳。
![]() |
3 兰花
能明目解郁,去除胸膈间陈腐之气,对消化不良者最宜。
![]() |
4 桂花
明代《遵生八笺》中记载:“木樨(即桂花——花小、色白,江浙人将它同蜜做成桂花浆)盛开时,清晨用杖打,将布袋盛之,拣去蒂入新盆,捣泥榨干,收起。每斤加甘草一两、盐梅十厅,捣饼封固,常用沸汤冲服,体发天香。”当然常服桂花浆应该也有同效。
![]() |
5 茉莉花
在茉莉花盛产(六月)时采下,晒干、研粉,每晨调粥同服,每次三至五克,茉莉花的香气味可上透头顶,下至小腹,解胸中一切陈腐之气,但是不宜久服。它不但令人体香,且可调理干燥皮肤,对精神上,亦有轻度镇定作用,当然茉莉花茶也不失为好的服用方法。
![]() |
6 异香丸(为元朝宫廷配方)
沉香一两、木香一两、丁香一两、藿香一两、没药一两、零陵香(薰衣草)一两、甘松香一两、缩砂仁一两、官桂一两、白芷一两、细茶一两、香附一两、儿茶一两、白苴蔻一两、槟榔一两、人参一两、乳香五钱、檀香三钱、山奈五钱、细辛五钱、益智五钱、当归五钱、川芎三钱、乌药五钱、麝香两钱、樟脑两钱、薄荷一两、甘草八两。
先将甘草煮汁去滓、熬膏,再将前药为末,练蜜和膏,共捣为丸,如芡实大小(0.5厘米),每日一丸,清晨黄酒送下,忌生冷。据书上记载初服七日后,百体遍香,常服身体健康,遍身馨香。
![]() |
7 五香丸(唐朝宫廷后妃方)
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一两,香附二两、甘松香五两、当归五钱、摈榔两枚,为末,制成蜜丸,如大豆大小。长含,咽汁,日三粒,夜一粒,五日即达口香、十日体香、十四日衣香、二十一日下风人闻其香(指站于风尾的人,可因风吹过该人,而闻其体香)。
查看相关产品介绍您可电脑手动输入网址http://seonghoodang.taobao.com登陆查看
瑞谷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香道):ruigutangxd
瑞谷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茶道): ruigutang
瑞谷堂官方新浪博客/微博:http://blog.sina.com.cn/u/3603447574
瑞谷堂官方搜狐博客/微博:http://ruigutang.blog.sohu.com
001玉川堂
002漫谈文化与心灵——石门对话瑞谷堂之一
003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
004斗茶之乐
005茶具发展史
006茶道:一种生活方式
007香道:源氏香·竞马香
008南部铁器的特征与简史
009香文化—当代中国香文化发展现状<上>
010香文化—当代中国香文化发展现状<下>
011如何养护香炉
012中国传统香道中的制香方法
013线香的起源
014品香雅事
015香事越千年闻香识生活
016一炉沉香千年珍赏 浅谈沉香的悠久历史
017香薰的鼎盛时代
018市井飘香,鼎盛辉煌——宋代香文化
019香道文化
020香道从中国到日本的流传过程
021中国香文化简史
022中国香炉文化发展概览
023香具的发展历史
024蝉香
025馨香古韵,苏东坡与香之情返现出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026品香之道
027香意生活:焚香者们蕴藏的心境
028香文化述略:妙物启迪性灵
029古代美丽的香薰生活
030宋代至近代中国香文化的发展
031香品的使用
032香界
033听香悟道
034香料的历史
035中国传统香文化之香中之王-沉香
036沉香大全
037春秋至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038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039奇楠沉香鉴识
040沉香与佛教
041焚香,一场嗅觉的修行
042宋元明清的香器
043香篆
044香文化之用
045红袖如何添香
046名士贫而必焚香——明清文人用香
047品茗闻香 想得益彰
048熏球:巧夺天工的被中香炉
049香道教学
050元曲香传
051现代香道文化的多重内涵
052黄庭坚—《香十德》
053儒雅香境
054香料中的钻石奇楠
055香道,几近遗失的艺术
056中国古代文人与其身边的“雅士” 香
057品香的过程才是修养
058飘散千年的香气:古人风雅弄香
059如何通过香气鉴别香品
060悠久的香炉工艺 烧尽沉檀满屋添香
061线香的起源
062鉴真东渡——香文化东传日本
063香道之养神篇
064品香论今古
065香与中国雅艺
066香与中国雅艺之二
067中国汉代以前香文化
068古人妙用好香
069香道:重现传统文化,陶冶世人性情
070品香方寸地 幽香通古今
071世界香文化
072文人对香文化的贡献
073香道,讲究“静之美”
074沉香与唐朝香文化
075天然藏药香:倡导家居生活新风尚
076闻香品意
077香道:养神养生之道
078瑞谷中堂一炉香,宣德炉风骚六百年(一)
079瑞谷中堂一炉香,宣德风骚六百年(二)
080中国香文化传统养生中香的基本地位
081中国历史香器演变
082中国传统香道心法介绍
083我国现代香道文化的多重涵义
084我国传统香学与雅致生活
085香道入门知识
086香木知识
087中国香文化的精神
088赏香环境
089中国传统香品图文静粹
090香道知识:印尼沉香
091香炉历史--瑞谷堂
092香道文化
093认识香道
094香炉的收藏与鉴赏
095香炉的用法
096中国香文化
097瑞谷中堂一炉香,宣德风骚六百年(三)
098继承发展民间文化——香炉
099烧香与祈福
100香道在中国与日本的差别
101怎么辨别明代宣德香炉真假
102沉香所象征的生活品味
103日本“三雅道”探秘之香道
104明代宣德炉的辉煌
105中国古代铜炉:实用中尽显吉祥富贵
106香道·人道·天道
107现代沉香艺术品解析
108香道--风雅与禅意并行不悖
109揭开宣德炉的秘密
110中国香炉的始祖──博山炉
111宣德炉为何成为传世之宝?
112铜炉收藏正逢时
113评明清宣德炉精品
114中国历代香器概述!
115沉香所折射的历史轨迹
116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及普及
117宣德炉 仿制五百年始终没超越
118沉香的鉴赏
119《烧炉新语》上
120佛教艺术赏析——香炉
121参香
122焚香七要
123香薰中国古代故事
124《烧炉新语》下
125宣德炉的用料
126线香的使用空间和环境,与大家分享
127中国古代沉香的产地
128千年飘香,何止沉、檀
129近代中国香文化衰落的原因
130香道探源:香之道,道法自然
131香药传奇——沉香
132中国古瓷香炉文化漫笔
133香药传奇——沉香之柬埔寨菩萨沉香
134中国香席
135香药传奇——沉香之沉香风水
136当香道遇到茶道
137香药传奇——檀香
138飘散千年的香气
139焚香啜茗
140香药传奇——麝香
141瑞谷中堂一炉香,宣德风骚六百年
142现代香道细语
143宋文学大家黄庭坚《香十德》解读
144香与祭祀
145佛家上香礼仪
146古人玩香轶事
147中华文明—香火传承
1470香道与禅道
148生香与熟香的地区别
149香道用灰
150中华香炉文化(一)香炉起源
151中华香炉文化(一)香炉起源[续]
152中华香炉文化(二)隋唐香炉
153中华香炉文化(三)宋代香炉
154中华香炉文化(四)明宣德香炉
155中华香炉文化(五)清代香炉
156香袋香囊
157中华香炉文化(五)清代香炉2
158中华香炉文化(五)清代香炉3
159香药传奇——龙涎香
160香道100问(一):什么是香?
161中华香炉文化概说
162香道100问(二):什么是香文化?
163宣德炉的收藏
164香道100问(三):历史上,何时开始用香?
165中国香炉文化概览2
166香道100问(四):中国传统香文化发展历经哪几个阶段
167香炉与宗教文化
168香道100问(五):远古时期,人们为什么对香尤为重视?
169焚香之要
170香道100问(六):中国烧香的历史分为哪些主要时期?
171香道100问(七):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
172香道100问(八):什么是传统香药?
173香道100问(九):如何使用香药才能够产生养生祛病的功效?
174瑞谷堂2014年河北省第二届茶博会展品精品回顾——香炉
175香道100问(十):历史上是否有人用香治疗疾病?
176香道知识:水沉和沉水香的区别
177香道100问(十一):我国古代为何以香疗疾?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