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甘南——惬意的郎木寺之旅
我们在夏河入住的青旅名叫红石国际青旅,这是一家极富藏族气息的背包客的栖息地和中转站。与我们同住一间的是刚从青海湖过来的2个女生,2个年轻漂亮的妹妹,其中一个居然是即将要上大学的90后。现在的年轻人对生活的要求和感悟明显比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要多样而有个性了。就像他们说的,90后是敢爱敢恨的一代人。各自介绍后知道她们一个叫研,一个叫落。也许是我们的心态都还比较年轻吧,在和这两个妹妹的聊天中,没有出现本以为会让人尴尬的代沟。庆幸庆幸啊!
因为之后大伙儿的行程是一样的,于是便结伴成了4人游了。下一站出发去郎木寺。
第二天一大早,同行离开了青旅。坐上了前往郎木寺的大巴。沿途会经过另一个景点——尕海。车子开到了尕海就停下来让我们下去拍个照,欣赏一下。下了车,这里的地貌呈草原湿地状态,再往里走,会发现很多大大小小的地洞,原来是草原鼠的杰作。在不远处还能亲眼瞅到他们肥硕的身影呢。草原的伙食不错嘛!走到最近也只能远观尕海的模样,细细长长的一条海沟般的尕海。很是疑问为什么要称之为尕海呢?再小的海也是一道景点啊,拍个照留个念吧!
几分钟的“尕海之游”应该是本次旅途历经时间最短的站点了。
5个小时的路程,抓紧补个觉吧。
到了郎木寺已是下午,先安排住处吧。我们找了家看似不错,挺有味道的名叫“旅朋”的青旅(网评不错的一家,在做攻略时搜到的),可是当天下午整个郎木寺镇都停电了,而他们这儿只要一停电就不能洗澡了。无奈之下只能换别家了。而后我们又找到了另一家也是网上口碑不错的旅店叫“萨娜宾馆”。这家的卫生间特别干净,这大概是和老板是回民有关系,而且他们自己有发电机,能洗澡。太好了,就定这家了。
大家已是饥肠辘辘,赶紧找饭店吃饭。记得在夏河和道吉交谈的时候,他就推荐了这里一家“达老饭店”,说这儿的“石盆羊肉”很好吃,一定要让我们来品尝这家的美食。我们四只“饿狼”当然是哪儿有好吃的往哪儿钻了。郎木寺实在是太小了,走出萨娜宾馆,斜对面就是我们要找的“达老”(根本不用找)。店铺在二楼,我们几乎是跑着上去的,走近店里,浓郁的藏族式装饰是我喜欢的餐厅风格。艳丽的颜色,古朴的灯饰,厚重的木结构桌椅,太有感觉了。
我们一问店里有米饭,都高兴的跳起来了。这几天除了拉面还是拉面,都吃疯了。终于可以吃上一口香喷喷的米饭了,太爽了!我们还点了青椒炒牛肉、油炒青菜、酸辣土豆丝,紫菜鸡肉汤。三菜一汤,好一桌杭帮菜啊!能在遥远的大西北吃到虽然不太正宗的家乡菜,真是一种的享受啊!我们每人都吃了一大碗白米饭,美味的菜肴当然是一扫而空啦!饭后又开始讨论明天我们点些什么好吃的菜呢?翻着菜单,居然看到了糖醋里脊、宫保肉丁(这儿不养鸡),太和我们口味了,明天就点这两个菜了。再往上看,还有汉堡,很想明天一早来品尝藏族的汉堡。期待中……
晚上我们去了“旅朋”小坐了一会儿,在那儿碰到一个老驴,叫小马哥。他向我们推荐了一条一天徒步的路线,会穿越一个峡谷,会看见美丽的“花海”,会呼吸到比这儿还要清新的空气,据说这条路线尚未开发出来。在他说尽了这条路的沿路的美景之后,我们已经被引诱的蠢蠢欲动了。连我这个不太徒步的都想挑战一下去领略他所说的那份美丽。
高原的晚上来的很晚,基本都要到晚上9点,夜幕才会慢慢的降临。差不多天黑了,已是快10点了,回旅馆洗澡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得徒步呢。
第二天,因为徒步安排在上午10点左右,所以在阳光还没出来的一大早,我和研还有落想去看天葬,前一天打听说天藏在早晨的6点半到7点半举行(如果有的话)。我们大约6点钟就出发去天葬台了。走在路上,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空气中夹杂着细密的雾气,整个人包裹在湿漉漉的空气中。远山也都被云雾缭绕着,仿佛走在仙境中,特别美。好不容易走到一个有帐篷的地方,看见有人在那儿洗漱,便上前问去往天葬台的路怎么走,我们却获悉了另一个关于天葬的版本:“今天没有天葬的,如果有的话也要7点半以后才有呢,你们来的太早啦“不知是这番话打击了我们,还是正好有一阵凉风吹过,身上一阵哆嗦。怎么办?才6点半呢,我们正好在半途中,上下为难啊,环顾四周,有一排石头可以坐那儿休息一下,没事就拨弄相机记录了经过的藏民的身影和身边美丽的格桑花。好不容易熬到了7点半,抬头仰望,依稀看见光线从云雾的缝隙中穿透出来,这应该就是“拨开云雾见天日”的美景吧!
我们继续往前走,虽然知道能有天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还是想去亲临一下天葬台。到达天葬台要经过一片花的海洋,还有很多含苞待放的花蕾,晶莹剔透的露水挂满一身。一点都不夸张,满眼的小花让我们蹲在花丛中不肯离去,和小野花们合影之后,方才发现自己的鞋子已经全部被露水浸湿了,走一步都能挤出水来,不光是鞋子,一大半的裤脚也都湿透了。不过为了能和这片美丽的花海亲密接触,湿鞋湿裤腿还是很值得的。
看完了天葬台,天空才完全敞亮了。下山的第一件事是要换裤子,买鞋子(只带了一双球鞋)。一路回来,都能看见放牧的人赶着牛群羊群,黑白色镶嵌在绿色的山坡上,像是跳跃的琴键演奏出一曲悠扬的乐曲,那个美啊!
回到宾馆,换上了小碎花裙,和可爱的洞洞鞋,披上冲锋衣,围上碎花围巾,戴上鸭舌帽,一身超级混搭的装扮走在郎木寺的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人们的目光,赢得了极高的回头率。研看着我这身打扮,大声调侃:“郎木寺的最新混搭风”。
一大早的上山下山,消耗了我们很多的体力,去吃三明治咯。当店员端上我们点的“番茄火腿三明治”时,我们都惊呆了,这儿的三明治居然就是把当地特有的又厚又硬的馍馍分成两半,里面放上了煎鸡蛋、番茄、几片火腿肠。乍舌的我们开始品尝起了这份独特的“三明治”。味道嘛,不说也便知晓了。
吃完早饭,天下起了雨,徒步计划泡汤了,只能选择等雨停了去寺里看看了。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似乎有一种预感,这几天在这儿会比较的惬意和悠闲。那就好好睡一觉吧。
雨一直下到下午才停,这样的天气真的很适合睡觉,这一觉是我这次旅程中睡的最香的一觉。雨后的阳光特别的通透,特别的灿烂。光线透过窗帘铺在床上,在催促着我们去外面感受这里的雨后阳光,感受这里的雨后美景。
可当我们走出旅馆往寺庙走的时候,阳光却又害羞的躲了起来,和我们捉起了迷藏。这儿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根本不需要天气预报,因为这儿一天有四季啊!
我们只能期盼着明天阳光能多眷顾我们一会儿了。
期盼还是有效果的。这天的阳光在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下午我和orange去逛了郎木寺。可能是看过拉卜楞寺的雄伟吧,郎木寺无论从规模还是喇嘛的数量都没法和拉卜楞寺相比,一个拥有三四千喇嘛的寺庙,而一个仅有三百多个喇嘛。但是阳光下的郎木寺还是非常漂亮,特别的是,这儿居然有一群鸽子穿梭在寺庙的屋檐间。好不容易留下了它们的掠影。走到寺庙的最顶端,同样能在太阳的余辉下纵览整个郎木寺的面貌。藏传佛教的这份庄严和神秘不会因为寺庙的规模小而变得暗淡,这儿依然是虔诚的朝拜者每天必去的神圣之地。人们心中的这份祈愿依然坚定而执着。
当天的晚餐依然在“达老”享用。我们的压轴大餐就是店里的“镇店之宝”——石盆羊肉。端上来的石盆羊肉实在是太有型了,简直就是一个硕大圆润的屁股,忍不住要把它记录下来,店员用刀把丰满的屁股破开,露出里面用石头压着的香气逼人的鲜嫩羊肉,我们拍照的拍照,录像的录像。第一次见到这样奇特有型的美食,虽然我不爱吃羊肉,但是这份视觉享受足以让我满足,太是兴奋了!
在朗姆寺的最后一天,也是我最惬意的一天,悠闲的漫步在“商业街”上,悠闲的走入当地闻名遐迩的“丽莎饭店”(宾客满屋的一家饭店),品尝了店里的特色“牦牛套餐”、“苹果派”,味道真的不错!品尝完美食就继续逛街,把要送朋友的礼物都买上啦!
三天的郎木寺之旅,三天的惬意之旅。我安静地感受着这里人们的生活气息,细细品味了这里的自然和人文。领略了这儿的淳朴人情,领略了这儿的独特美食。
因为之后大伙儿的行程是一样的,于是便结伴成了4人游了。下一站出发去郎木寺。
第二天一大早,同行离开了青旅。坐上了前往郎木寺的大巴。沿途会经过另一个景点——尕海。车子开到了尕海就停下来让我们下去拍个照,欣赏一下。下了车,这里的地貌呈草原湿地状态,再往里走,会发现很多大大小小的地洞,原来是草原鼠的杰作。在不远处还能亲眼瞅到他们肥硕的身影呢。草原的伙食不错嘛!走到最近也只能远观尕海的模样,细细长长的一条海沟般的尕海。很是疑问为什么要称之为尕海呢?再小的海也是一道景点啊,拍个照留个念吧!
几分钟的“尕海之游”应该是本次旅途历经时间最短的站点了。
5个小时的路程,抓紧补个觉吧。
到了郎木寺已是下午,先安排住处吧。我们找了家看似不错,挺有味道的名叫“旅朋”的青旅(网评不错的一家,在做攻略时搜到的),可是当天下午整个郎木寺镇都停电了,而他们这儿只要一停电就不能洗澡了。无奈之下只能换别家了。而后我们又找到了另一家也是网上口碑不错的旅店叫“萨娜宾馆”。这家的卫生间特别干净,这大概是和老板是回民有关系,而且他们自己有发电机,能洗澡。太好了,就定这家了。
大家已是饥肠辘辘,赶紧找饭店吃饭。记得在夏河和道吉交谈的时候,他就推荐了这里一家“达老饭店”,说这儿的“石盆羊肉”很好吃,一定要让我们来品尝这家的美食。我们四只“饿狼”当然是哪儿有好吃的往哪儿钻了。郎木寺实在是太小了,走出萨娜宾馆,斜对面就是我们要找的“达老”(根本不用找)。店铺在二楼,我们几乎是跑着上去的,走近店里,浓郁的藏族式装饰是我喜欢的餐厅风格。艳丽的颜色,古朴的灯饰,厚重的木结构桌椅,太有感觉了。
我们一问店里有米饭,都高兴的跳起来了。这几天除了拉面还是拉面,都吃疯了。终于可以吃上一口香喷喷的米饭了,太爽了!我们还点了青椒炒牛肉、油炒青菜、酸辣土豆丝,紫菜鸡肉汤。三菜一汤,好一桌杭帮菜啊!能在遥远的大西北吃到虽然不太正宗的家乡菜,真是一种的享受啊!我们每人都吃了一大碗白米饭,美味的菜肴当然是一扫而空啦!饭后又开始讨论明天我们点些什么好吃的菜呢?翻着菜单,居然看到了糖醋里脊、宫保肉丁(这儿不养鸡),太和我们口味了,明天就点这两个菜了。再往上看,还有汉堡,很想明天一早来品尝藏族的汉堡。期待中……
晚上我们去了“旅朋”小坐了一会儿,在那儿碰到一个老驴,叫小马哥。他向我们推荐了一条一天徒步的路线,会穿越一个峡谷,会看见美丽的“花海”,会呼吸到比这儿还要清新的空气,据说这条路线尚未开发出来。在他说尽了这条路的沿路的美景之后,我们已经被引诱的蠢蠢欲动了。连我这个不太徒步的都想挑战一下去领略他所说的那份美丽。
高原的晚上来的很晚,基本都要到晚上9点,夜幕才会慢慢的降临。差不多天黑了,已是快10点了,回旅馆洗澡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得徒步呢。
第二天,因为徒步安排在上午10点左右,所以在阳光还没出来的一大早,我和研还有落想去看天葬,前一天打听说天藏在早晨的6点半到7点半举行(如果有的话)。我们大约6点钟就出发去天葬台了。走在路上,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空气中夹杂着细密的雾气,整个人包裹在湿漉漉的空气中。远山也都被云雾缭绕着,仿佛走在仙境中,特别美。好不容易走到一个有帐篷的地方,看见有人在那儿洗漱,便上前问去往天葬台的路怎么走,我们却获悉了另一个关于天葬的版本:“今天没有天葬的,如果有的话也要7点半以后才有呢,你们来的太早啦“不知是这番话打击了我们,还是正好有一阵凉风吹过,身上一阵哆嗦。怎么办?才6点半呢,我们正好在半途中,上下为难啊,环顾四周,有一排石头可以坐那儿休息一下,没事就拨弄相机记录了经过的藏民的身影和身边美丽的格桑花。好不容易熬到了7点半,抬头仰望,依稀看见光线从云雾的缝隙中穿透出来,这应该就是“拨开云雾见天日”的美景吧!
我们继续往前走,虽然知道能有天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还是想去亲临一下天葬台。到达天葬台要经过一片花的海洋,还有很多含苞待放的花蕾,晶莹剔透的露水挂满一身。一点都不夸张,满眼的小花让我们蹲在花丛中不肯离去,和小野花们合影之后,方才发现自己的鞋子已经全部被露水浸湿了,走一步都能挤出水来,不光是鞋子,一大半的裤脚也都湿透了。不过为了能和这片美丽的花海亲密接触,湿鞋湿裤腿还是很值得的。
看完了天葬台,天空才完全敞亮了。下山的第一件事是要换裤子,买鞋子(只带了一双球鞋)。一路回来,都能看见放牧的人赶着牛群羊群,黑白色镶嵌在绿色的山坡上,像是跳跃的琴键演奏出一曲悠扬的乐曲,那个美啊!
回到宾馆,换上了小碎花裙,和可爱的洞洞鞋,披上冲锋衣,围上碎花围巾,戴上鸭舌帽,一身超级混搭的装扮走在郎木寺的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人们的目光,赢得了极高的回头率。研看着我这身打扮,大声调侃:“郎木寺的最新混搭风”。
一大早的上山下山,消耗了我们很多的体力,去吃三明治咯。当店员端上我们点的“番茄火腿三明治”时,我们都惊呆了,这儿的三明治居然就是把当地特有的又厚又硬的馍馍分成两半,里面放上了煎鸡蛋、番茄、几片火腿肠。乍舌的我们开始品尝起了这份独特的“三明治”。味道嘛,不说也便知晓了。
吃完早饭,天下起了雨,徒步计划泡汤了,只能选择等雨停了去寺里看看了。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似乎有一种预感,这几天在这儿会比较的惬意和悠闲。那就好好睡一觉吧。
雨一直下到下午才停,这样的天气真的很适合睡觉,这一觉是我这次旅程中睡的最香的一觉。雨后的阳光特别的通透,特别的灿烂。光线透过窗帘铺在床上,在催促着我们去外面感受这里的雨后阳光,感受这里的雨后美景。
可当我们走出旅馆往寺庙走的时候,阳光却又害羞的躲了起来,和我们捉起了迷藏。这儿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根本不需要天气预报,因为这儿一天有四季啊!
我们只能期盼着明天阳光能多眷顾我们一会儿了。
期盼还是有效果的。这天的阳光在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下午我和orange去逛了郎木寺。可能是看过拉卜楞寺的雄伟吧,郎木寺无论从规模还是喇嘛的数量都没法和拉卜楞寺相比,一个拥有三四千喇嘛的寺庙,而一个仅有三百多个喇嘛。但是阳光下的郎木寺还是非常漂亮,特别的是,这儿居然有一群鸽子穿梭在寺庙的屋檐间。好不容易留下了它们的掠影。走到寺庙的最顶端,同样能在太阳的余辉下纵览整个郎木寺的面貌。藏传佛教的这份庄严和神秘不会因为寺庙的规模小而变得暗淡,这儿依然是虔诚的朝拜者每天必去的神圣之地。人们心中的这份祈愿依然坚定而执着。
当天的晚餐依然在“达老”享用。我们的压轴大餐就是店里的“镇店之宝”——石盆羊肉。端上来的石盆羊肉实在是太有型了,简直就是一个硕大圆润的屁股,忍不住要把它记录下来,店员用刀把丰满的屁股破开,露出里面用石头压着的香气逼人的鲜嫩羊肉,我们拍照的拍照,录像的录像。第一次见到这样奇特有型的美食,虽然我不爱吃羊肉,但是这份视觉享受足以让我满足,太是兴奋了!
在朗姆寺的最后一天,也是我最惬意的一天,悠闲的漫步在“商业街”上,悠闲的走入当地闻名遐迩的“丽莎饭店”(宾客满屋的一家饭店),品尝了店里的特色“牦牛套餐”、“苹果派”,味道真的不错!品尝完美食就继续逛街,把要送朋友的礼物都买上啦!
三天的郎木寺之旅,三天的惬意之旅。我安静地感受着这里人们的生活气息,细细品味了这里的自然和人文。领略了这儿的淳朴人情,领略了这儿的独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