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生活
看到人人上很多认识的刚刚毕业那届学长学姐已经把资料改成了不同的大学,被迫的又意识到他们真真切切的已不再是我口中的"高三的"了,而面对高三的也已经是自己。
我初到陈经纶那年,2009年,陈经纶的高三还是在A4楼。那一年,初一初二在A1楼,高一在A2楼,高二在A3,高三在A4。初一衔接教育告诉我说“老实,宜强,勤奋,创新” 也是这个顺序来实践。我初一的班主任告诉我说高三楼之所以建在最里边是因为离路比较远,安静。5年前初一衔接教育的尾声,那天还被派去年级会发言。偶然第一次去到高三楼,虽已记不起是什么缘由去得了,却发现A4楼在那天起所带给我的是种敬佩感。这个楼一进去就很安静,所有人都在学习,即使是课间。隐约还记得但是开玩笑说连呼吸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记不清了我们班主任因为是年级主任,但是在初一二还当了一小段时间班长,所以那天我被派去年级会做发言。(当时发言的那篇文章是百度的,虽然现在经历了很多看来那次发言其实好像没什么的,也不会有什么同学老师记得因为我那时和现在还有交集的同学和老师甚少。 @﹏麦洛奇♫ 虽然都在陈经纶,但我觉得自己换过好多好多班。尤其是高中。反正之前我一直觉得认识更多的人比学习重要。这一点我至今都不会后悔。)我还是觉得那次发言好像就是一个开始,人在冥冥之中但要走到最后的时候总会想起起点吧。这便是我对高三的最初印象,特简单,就是我们学校的一栋楼。后来一想蛮可笑的,我初一入学的时候都不知道有中考一回事。
再后来初二初三就没怎么想过高三的事情。情有可原吧。我觉得一个不怎么学习的人也很难联想到自己和高三有什么关联。初中后来就在帝景和小院里度过了。
再次想起高三这回事是我高一那年,是因为畅姐 @郝歆妍╰'Atina 高三了。
2012年,我高一。这时候陈经纶校园里好像再也不是原来的布局。新高一在A4楼。高三在A3楼。听说好像是因为那个喷泉太吵还是什么的。开始蛮惊讶的刚高一就可以在A4楼,后来就好像没什么关注了。从我们楼下来,总能看到畅姐她们班窗户。高三文1嘛,我高一那年感觉畅姐高三好忙好累各种生病,好像刚开学那段时间也总能在发展处碰到她。(那年发展处还在A1楼,后来搬到A4楼了)再后来好像畅姐每天都上人人,经常看她发照片。还有当年她们要求7:10进班吧还是什么的忘了。后来我觉得那好像就是高三的生活。
高一那年我觉得好像自己…没怎么来学校上课,实话实说学习也就一般,但好像也从来没关注过考试。那年经常生病,好像经常不来上学。我记得高一那年学校活动还特别多,我还是各种学生干部,天天去发展处?最疯狂的一段时间好像就是深夜和彦微书记改那个策划改了5,6遍吧。我是从高一那年教师节开始就参与学生干部活动的。那时候在一起的大多是学姐学长,我们年级的几乎没有。(现在是全都是我们年级和学妹学弟是学生干部了)我觉得这也就是为啥后来我和学长学姐玩的比较多原因吧。后来大型活动 @李子予 的时候,很多事情要和人沟通,我还比较擅长。作为总负责人,太多事情要想的比较全,貌似少想一点都会不好。永远有PlanB,永远做事前协调好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当年彦微书记教给我自己摸索的。太多了根本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的。 当年有自己的社团,尽力让它起死回生了。当年还是班长,虽然没能让我们班各种牛B,但是我们全班所有人都尽力让我们班各种牛B了,主要是我们班同学当时非常nice!记得当年我在发展处真是曾经发生过好多事啊。感觉所有老师都当过我的心理医生啊。李狄主任每次都讲的道理。反而一年下来,最不熟的竟是年级主任了。这一年下来的成长岂是话语能说的?是心的飞越啊。再后来彦微不当团委书记了,周一繁去国际部了。(话说当年这货骂哭过多少小姑娘啊)
高一升高二那年,我毅然决定放弃这些所有的。你们自然会发现我后来很少在周一升旗仪式发言了吧,高一还算次数蛮多的。高二这一年,我辞去了所有学生干部工作,自己的社团也放弃了。这一年,我开始潜心科研。前半暑假在全世界最牛b的实验室,后半暑假都在中科院遗传所的实验室。
在纽约见到了诺奖得者,dna之父 沃森先生。去了很多以前也曾诞生过遗传界最最伟大发现的实验室,学习了专业的DNA Barcoding,基因方面的知识。我接触到了世界上最牛b的bio tech,认识了一堆至今都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皮憶鹏Peggy(344151430 ) , @王琦丶あずさ (听说你现在在养果蝇啊)@马宇涵 认识了Antonia,Jay,Dr.Nash。最最搞笑的是当年从纽约回来的时候,又去买了一个箱子,那个箱子里一半都是书。
回到北京后,又跟着我在中科院的导师做课题。在此期间, @曹阳 姐姐真是各种帮我啊,生日那天请我吃饭还帮我收集可乐包装纸。在中科院这段期间我其实感受到的与其说是专业知识,不如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科学家到骨子里的精神。印象里很深的一件事记得有一天和Lab里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去大排档喝酒吃串,然后大师兄竟然和另外一个师兄因为酒精对皮肤的渗透作用吵起来了。然后就开始各种谷歌。那时候曹阳姐姐和浩浩师兄经常带我去生物物理所那个食堂吃饭,不去我们所这边那个。好想曹阳姐姐。曹阳姐姐无论你到哪我都挺你永远爱你。我的导师马老师在我心中真的算的上是科学家了,经常带给我一些精神力量啊。
就这样,高二这一年一直在潜心科研,不过倒是几乎没缺过课,每天都来上学。(对我来讲蛮不容易的了)刚刚换了新的化学老师,好多同学都在黑原来的化学老师,其实我一想,好像我最没脸黑,本来也没听过几节课。化学课不是睡过去的就是站着上的。其实我觉得原来化学老师还挺好的。因为我不听课,所以说不上来哪不好,也觉得她对我挺好的。关于学习呢,高二的学习虽然没怎么用心,但是也就算凑合吧。感觉就这么滚到高三了。
高一高二的生活如此,闭着眼睛想想也知道高三的生活会变得天翻地覆。之前和 @郝歆妍╰'Atina 聊天,总会感到自己很害怕。因为很多东西你经历过了才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看到的多了,无法控制自己表现的像只知道很少的样子。过惯了大学生活的那种状态,很难回到最根本的,最应该做到的高中生状态。
不过幸好我早已习惯了这种目标变换的生活。在特定的时间,变换不同的目标,朝之付出不同的努力。高三到了,我这一年追求的,或许只是学习的效率和带给自己一个青春的起点。感谢出现在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我初到陈经纶那年,2009年,陈经纶的高三还是在A4楼。那一年,初一初二在A1楼,高一在A2楼,高二在A3,高三在A4。初一衔接教育告诉我说“老实,宜强,勤奋,创新” 也是这个顺序来实践。我初一的班主任告诉我说高三楼之所以建在最里边是因为离路比较远,安静。5年前初一衔接教育的尾声,那天还被派去年级会发言。偶然第一次去到高三楼,虽已记不起是什么缘由去得了,却发现A4楼在那天起所带给我的是种敬佩感。这个楼一进去就很安静,所有人都在学习,即使是课间。隐约还记得但是开玩笑说连呼吸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记不清了我们班主任因为是年级主任,但是在初一二还当了一小段时间班长,所以那天我被派去年级会做发言。(当时发言的那篇文章是百度的,虽然现在经历了很多看来那次发言其实好像没什么的,也不会有什么同学老师记得因为我那时和现在还有交集的同学和老师甚少。 @﹏麦洛奇♫ 虽然都在陈经纶,但我觉得自己换过好多好多班。尤其是高中。反正之前我一直觉得认识更多的人比学习重要。这一点我至今都不会后悔。)我还是觉得那次发言好像就是一个开始,人在冥冥之中但要走到最后的时候总会想起起点吧。这便是我对高三的最初印象,特简单,就是我们学校的一栋楼。后来一想蛮可笑的,我初一入学的时候都不知道有中考一回事。
再后来初二初三就没怎么想过高三的事情。情有可原吧。我觉得一个不怎么学习的人也很难联想到自己和高三有什么关联。初中后来就在帝景和小院里度过了。
再次想起高三这回事是我高一那年,是因为畅姐 @郝歆妍╰'Atina 高三了。
2012年,我高一。这时候陈经纶校园里好像再也不是原来的布局。新高一在A4楼。高三在A3楼。听说好像是因为那个喷泉太吵还是什么的。开始蛮惊讶的刚高一就可以在A4楼,后来就好像没什么关注了。从我们楼下来,总能看到畅姐她们班窗户。高三文1嘛,我高一那年感觉畅姐高三好忙好累各种生病,好像刚开学那段时间也总能在发展处碰到她。(那年发展处还在A1楼,后来搬到A4楼了)再后来好像畅姐每天都上人人,经常看她发照片。还有当年她们要求7:10进班吧还是什么的忘了。后来我觉得那好像就是高三的生活。
高一那年我觉得好像自己…没怎么来学校上课,实话实说学习也就一般,但好像也从来没关注过考试。那年经常生病,好像经常不来上学。我记得高一那年学校活动还特别多,我还是各种学生干部,天天去发展处?最疯狂的一段时间好像就是深夜和彦微书记改那个策划改了5,6遍吧。我是从高一那年教师节开始就参与学生干部活动的。那时候在一起的大多是学姐学长,我们年级的几乎没有。(现在是全都是我们年级和学妹学弟是学生干部了)我觉得这也就是为啥后来我和学长学姐玩的比较多原因吧。后来大型活动 @李子予 的时候,很多事情要和人沟通,我还比较擅长。作为总负责人,太多事情要想的比较全,貌似少想一点都会不好。永远有PlanB,永远做事前协调好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当年彦微书记教给我自己摸索的。太多了根本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的。 当年有自己的社团,尽力让它起死回生了。当年还是班长,虽然没能让我们班各种牛B,但是我们全班所有人都尽力让我们班各种牛B了,主要是我们班同学当时非常nice!记得当年我在发展处真是曾经发生过好多事啊。感觉所有老师都当过我的心理医生啊。李狄主任每次都讲的道理。反而一年下来,最不熟的竟是年级主任了。这一年下来的成长岂是话语能说的?是心的飞越啊。再后来彦微不当团委书记了,周一繁去国际部了。(话说当年这货骂哭过多少小姑娘啊)
高一升高二那年,我毅然决定放弃这些所有的。你们自然会发现我后来很少在周一升旗仪式发言了吧,高一还算次数蛮多的。高二这一年,我辞去了所有学生干部工作,自己的社团也放弃了。这一年,我开始潜心科研。前半暑假在全世界最牛b的实验室,后半暑假都在中科院遗传所的实验室。
在纽约见到了诺奖得者,dna之父 沃森先生。去了很多以前也曾诞生过遗传界最最伟大发现的实验室,学习了专业的DNA Barcoding,基因方面的知识。我接触到了世界上最牛b的bio tech,认识了一堆至今都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皮憶鹏Peggy(344151430 ) , @王琦丶あずさ (听说你现在在养果蝇啊)@马宇涵 认识了Antonia,Jay,Dr.Nash。最最搞笑的是当年从纽约回来的时候,又去买了一个箱子,那个箱子里一半都是书。
回到北京后,又跟着我在中科院的导师做课题。在此期间, @曹阳 姐姐真是各种帮我啊,生日那天请我吃饭还帮我收集可乐包装纸。在中科院这段期间我其实感受到的与其说是专业知识,不如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科学家到骨子里的精神。印象里很深的一件事记得有一天和Lab里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去大排档喝酒吃串,然后大师兄竟然和另外一个师兄因为酒精对皮肤的渗透作用吵起来了。然后就开始各种谷歌。那时候曹阳姐姐和浩浩师兄经常带我去生物物理所那个食堂吃饭,不去我们所这边那个。好想曹阳姐姐。曹阳姐姐无论你到哪我都挺你永远爱你。我的导师马老师在我心中真的算的上是科学家了,经常带给我一些精神力量啊。
就这样,高二这一年一直在潜心科研,不过倒是几乎没缺过课,每天都来上学。(对我来讲蛮不容易的了)刚刚换了新的化学老师,好多同学都在黑原来的化学老师,其实我一想,好像我最没脸黑,本来也没听过几节课。化学课不是睡过去的就是站着上的。其实我觉得原来化学老师还挺好的。因为我不听课,所以说不上来哪不好,也觉得她对我挺好的。关于学习呢,高二的学习虽然没怎么用心,但是也就算凑合吧。感觉就这么滚到高三了。
高一高二的生活如此,闭着眼睛想想也知道高三的生活会变得天翻地覆。之前和 @郝歆妍╰'Atina 聊天,总会感到自己很害怕。因为很多东西你经历过了才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看到的多了,无法控制自己表现的像只知道很少的样子。过惯了大学生活的那种状态,很难回到最根本的,最应该做到的高中生状态。
不过幸好我早已习惯了这种目标变换的生活。在特定的时间,变换不同的目标,朝之付出不同的努力。高三到了,我这一年追求的,或许只是学习的效率和带给自己一个青春的起点。感谢出现在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