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蓝:在巴拉望对人类学实践的一次初浅尝试
菲律宾的巴拉望省(Palanwan)与本国的其他热门度假胜地长滩、薄荷相比,对国人来说还略显陌生。当我提起要去此地旅行时,大部分人都问:在哪儿?答曰:菲律宾。接下来十有八九都惊恐地表示:安全吗?不是老有绑架吗?!
不瞒您说,这也曾使我犹豫。但几个月前无意中看到Coron岛地标镜湖的照片,美到让我这个从不对海岛感冒的人愿意为之“冒险”。解决办法呢,就是临行前郑重其事的上穷游比较各种旅行险,最后选了一个有保绑架项目的,绑一小时能赔几百。
当然,行动上我和我的同伴们(表弟及其新婚妻子)还是颇为谨慎,听从了前人建议,没有进据说专抢中国人的马尼拉市区,直接在机场地板+椅子+SPA店按摩一小时睡三小时糊弄了一晚,第二天飞Coron.
其实除了那片蓝,我对巴拉望甚至菲律宾都知之甚少。九天时间也无法对当地深入了解,我只能说,那些天的所见所闻才真正开启了我对它的好奇心。巴拉望不是蚂蜂窝游记里说的“最后的处女地”,也非“人间天堂”,菲律宾也没有环球时报或者主流认为的那样“排华”和“危险”。那是一个由菲律宾人和他们所守护的大海组成的社会,他们包含很多族群,人种各异,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信仰,也有着和我们不同的文化。所以当我的一个好友说:“菲律宾那样的国家,我才不会去呢。”我忍住没争辩。唯亲身经验能真正去除偏见,而那么多人宁愿固守一生永不迈出那第一步。但对我而言,实地去验证那些也许在家用搜索引擎也能找到的事,真是有趣极了。
关于中国和绑架
由于本国主流媒体的洗脑,菲律宾和印尼都因“反华”在国人中臭名昭著。也因此成为我最好奇的问题,一直抓着我见到的各种菲律宾本地人及华侨追问:你们不喜欢中国人吗?弟弟总是在一旁超级尴尬的拉着我,想让我闭嘴,但我每次都先他一步。
“……没有啊。”船长JAM JAM一脸无辜,“其实我们对中国人很好奇,你们为什么会跑来我们这旅游啊?”他居然反问我。
“因为别的地方,比如长滩,比如泰国,中国人更多啊。”这倒是真心话。
“你知道吗?中国新年的时候,我们整个Coron啊全是你们中国人,到处都是。”
“那还不好,你们更有生意做啊~”
“挺吵的……而且中国人英语都不太好,很难沟通。”
“所以你是讨厌中国人吗?”我显然在请君入瓮。
Jam Jam和他身边的小大副笑起来,“真的没有,你怎么老问这个?”
“那咱们聊聊绑架吧。我们来之前,可担心了,都没敢订比较偏僻的酒店,怕被人绑了。”
他们又大笑:“完全没有的事。你知道为什么那些人去马来西亚绑人吗?因为我们这些岛上都有驻军,有专门的部队在山顶上瞭望,那些人的船一过来,直接开火。所以他们不敢来巴拉望。我们这很安全,绝对不用担心绑架的事。”
算是解了一个结,可之前那个被绕过去了。晚饭时,我们和岛上最火的一家中餐馆老板聊天,他是台湾人,在菲律宾生活几十年,先是马尼拉,之后又来此地开餐馆。我把反华的问题抛给他。
“老百姓才不关心这些。都是报纸上写的,美国人控制的。美国人说反,他们就反。本地人不在乎,也不关心。其实只要是旅游区,就安全的很。大家不是傻子,都靠旅游吃饭,把游客都反走了,吃什么呢。”老板是实在人,语气诚恳。
我们恍然大悟:“哪儿的老百姓都一样啊,谁给饭吃就行,管那些地盘是谁的呢。”
另一个船长Nonie Boy告诉我,他的客人们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他和其中一些成了朋友,有些人把他的名字写进了游记里,Sea Dive总是有不认识的中国人慕名跑来点名要他的船。他问我在哪个城市,我说北京。“哈,那里我也有朋友~”他颇得意的说。
我和船长们也纷纷互加了Facebook,我把给他们拍的照片传了上去。Nonie Boy和他老婆都把头像换成了我给他拍的照片。我和Jam Jam互相给对方各种点赞写评论。有一天,我发了张Coron的日落,写着:I miss Coron. 迅速收到两个赞,来自船长们。
关于篮球
我在旅行中最惊讶的就是菲律宾人对篮球超乎寻常的热情。
先是在机场,候机大厅里所有的电视机都在直播同一个节目:NBA总决赛。所有人(除了我们几个),登机口的工作人员,候机的乘客,机场的清洁工,全都站在电视机前,不知道哪个队进球还是赢了,居然全场鼓起掌来。
后来我渐渐发现,我们去到的每个城市最好的建筑就是一大块整洁的篮球场,小镇的镇中心也是篮球场的所在地、沿途的每个村庄都有一个,甚至一个仅一片沙滩大小的小破岛,都把岛上唯一一块平整的空地拿来做篮球场了。弟弟说他见到最简陋的篮球架是用一张翻过来的桌子做的。大街小巷都是打篮球的孩子,也有大人。穿着人字拖。
美国人战胜西班牙夺取了它在海外的殖民地后,不久就发明了现代篮球。殖民者们带着这项新兴的运动来到了菲律宾,是1905年。这之后,篮球成为菲律宾的国球。5,60年代的菲律宾男篮不仅是亚洲冠军,也是世界一流的强队。我比较了菲律宾和中国男篮的比赛数据,毫不惊讶的发现他们远胜中国男篮。
难怪飞机上看的菲律宾当地报纸头版头条居然是:某NBA球员访问菲律宾。也难怪Jam Jam一脸兴奋的问我有没有见过姚明。连Sea Dive这样一个潜水店都拥有一只自己的篮球队,每个人都穿着印着自己名字的正式篮球服。
篮球之于菲律宾,就像板球之于印度,足球之于缅甸。都是殖民者带来的运动,统治者走了,但文化被改变了。
有一天晚上我们在酒店看电视,换台的时候看到篮球比赛,转播画面极其专业,看着特别高级,跟NBA比赛一样一样,解说也是英语的,球员质素看着也很好。画面右上角打着PBA的字样,我立刻Google:
世界水平第二的篮球联赛。
关于语言
菲律宾人的语言是让我第二件惊讶的事。同是英语国家的殖民地,印度人口音太重,以至于我们刚开始在那旅行时只能辨认出对方说的是英语,但说什么就不知道了。同是官方语言,菲律宾口音的英语很容易听,而且当地英文普及率非常高,几乎所有的路牌、标语,甚至随便路边施工挖个坑让人绕道,都是英文且仅只有英文。
也因为这样,我过了好几天才意识到官方本地语言Tagalog的存在。它完全不像一些东南亚语发音那么古怪生硬(比如柬埔寨越南缅甸泰国),有大舌音,比较灵活。
有一天,我拉着旅馆老板娘Jena和她老公坐在门口学Tagalog。我在本子上写英文,让他们写对应的Tagalog。我问她为什么都是拉丁字母,没有自己的文字。她说他们过去有自己的文字,叫BAYBAYIN,但西班牙殖民者强迫他们使用拉丁字母,这些古老的文字就渐渐失去了。因为西班牙人的统治,所以Tagalog受西语影响很大,不管是发音还是单词,敬语和一些比较重要的词都来自西语。
Jena的老公教我说谢谢,Salamat. 咦,这个很像阿拉伯语啊。我回去就google了一下,果然!这个词在阿语里是“愿你平安”的意思。
Wiki百科告诉我,Tagalog隶属南岛语系(南太平洋诸岛),与印尼、马来、夏威夷语是近亲,台湾的阿美族语也和它极为相似。也正因为是岛国,常常有别的国家来往船只,有很多的外来词。除了西语、阿语、马来语、梵文还有中国的福建话。例如:春卷在Tagalog里叫做Lumpia润饼,云吞叫做Pansit扁食,钥匙叫Susi锁匙等。想到古代的时候大概某个福建商人坐着船渡海而来,带着春卷和混沌上了岸,当地的黑哥们闻着好香,说你吃的啥呀。
语言就这样留下来了。
不过船长们Facebook上用的语言远比这些复杂,他们使用的是一种混杂着英语和Tagalog的语言,像印式英语一样,外国人完全看不懂。语言好像自己有生命一般,在人的交流中变化,渐渐长成另一种不同的样子。我回国以后跟着罗塞塔的软件学了几天Tagalog,被它完全相反的语序吸引,也许以后有时间好好学一下。这是后话了。
关于婚姻和钱,以及重要的事
这大概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两件事了。而对于菲律宾人,可能有所不同。
Nonie Boy只有22岁,但已经是6岁孩子他爸了。
“那你结婚了吗?!”
看着我震惊的样子,他很淡定:“没有啊,但我和孩子他妈一直住在一起。”
晕。
Jam Jam看着已是一个成熟稳重的成年人了,我问他有几个孩子。
他伸出四个手指,“但是是两个女人生的。”
“你为什么结两次婚?”
大概是我太无礼了(或者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他显得很不好意思,“嗯,其实一次也没有结。第一个分手了,因为她父母觉得我不好。”
“在给你生了两个孩子之后?”
“对,所以她搬走了,孩子我父母带。现在她后悔了,但我已经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也有了两个孩子。”
一定有原因。
原因是被天主教会控制的菲律宾立法时规定夫妻不可以离婚。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不婚。在婚姻关系最保守的信仰下却产生了最开放的伴侣关系,新闻里说有70%的年轻人用同居替代了结婚,看来像Jena和她老公那样正常的家庭在菲律宾反而是“不正常”的呢。
不管是Coron还是El Nido都没有像别的亚洲旅游地那样扑面而来兜售生意的人。甚至你找上门和他们做生意,他们看上去也没有十分的热情。我们在Coron第一天包船找的最著名的潜水店Sea Dive,后来因为觉得船长Nonie Boy人不错,决定第二天继续包他的船。我问他怎么样,他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你们明天的线路长,最好是找辆大点的船。我的船比较小,更不能经风浪,而且今天感觉引擎有点问题,我想明天送去检修一下。”Nonie Boy解释说,“而且我们店的C线比较贵,你们要是去街上别的店问,能还到更便宜的价格呢。”
真是没见过这样的实诚人,不仅自己不赚钱,还把客人推到别的店去。后来的结果是,我们非要继续找他们店的船,Nonie Boy给我们找了一个更有经验的船长Jam Jam,还帮我们还了500P的价。最后他还抱歉的说,明天我帮你们买菜吧。
第二天Jam Jam教我游泳,我自然是怎么也学不会,但他极其认真,费老半天劲,一心想让我成材。最后我放弃了。
弟弟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小费,他忙活一天,还教咱们游泳。我想也对,把Nonie Boy帮我们省的500P给他吧。他把我们一个个扶上岸,自己却留在船上继续忙。我说,还没给你钱呢。他好像忘了这回事一样,“你们给店里的人就行啦。”然后微笑和我们挥手。
我们去店里交完船费他也没回来,我和弟弟只好鬼鬼祟祟的跑回码头找他。他说,咦,怎么又回来了。弟弟在我的推搡下,红着脸把钱交给他,说:“谢谢你教我们游泳。”他有点惊讶,但还是接下了,淡定的,没有很高兴,说了声谢谢。我们就告别了。
那时我感觉也许钱并非表达谢意最好的方式。
晚上还是台湾餐馆老板来给我们解惑:“这里的人看待钱的方式和我们不同。他们没有存钱习惯,都是吃光用光,从来不管明天。”
为什么啊?
“因为他们都有信仰啊。”
这里的每个人胸前都挂着十字架或者圣母像。
老板说:“Coron物产丰饶,海岛上的人都靠天吃饭。他们相信一切都是神给的,所以感激神。”
“那台风怎么说?”
“神给的东西,神要收回来,是很自然的事。”
我想起Jam Jam说起台风Yolanda(海燕)时的神情,他之前有艘更大的船,属于自己的,是他辛苦工作多年的成果,台风时被毁了。他指着远处一个男人,说:“那哥们,当时在船上,靠躲在船舱运气好才逃生。我们岛死了7个人。”
他又微笑:“那之后我就来了Sea Dive,给店里工作,从头开始。”
他没有丝毫痛苦,仿佛在说别人的事。
船长们最快乐的时候是跳进大海里的时候。
Nonie Boy总是什么也不脱穿着人字拖就往下跳,然后一个猛子潜到海底。我那天忘带泳衣,什么都玩不了,站在甲板上干着急。他钻上来,手里拿着个海星,递给我:“Feel it, then you feel the sea." 我拍完照片他又拿走跳回海里放生。
弟妹在海面上发现一个圆圆的东西,拿过来给我看。我们看半天,以为是个椰子。Nonie Boy游过来:“那是刚才那只小海星的妈妈!”他把海星妈妈带走,潜到最深处,找到一块石头的夹缝,小心地把它安放在里面。
午饭时他安顿好我们,就慢慢的一边吃,一边喂附近的小鱼。饭毕,我们都羞愧的发现,他面前干干净净一点吃剩的都没有,我们每个人面前一堆垃圾。
在EL NIDO的小船长Jim只有18岁,大副是他弟弟,只有16,还兼导游。少年一上船就非常严肃的宣布纪律:
“不可以踩到珊瑚。不可以摸它们。不可以把岸上的珊瑚带走。不可以把沙滩上的贝壳捡走,连沙子也不可以。”
两兄弟全程都非常紧张认真,生怕笨拙的我踩到珊瑚。直到午后休息时哥两儿跳进海里打架才露出天真的一面。他们的水性之好让人惊叹,从海底打到海面,还仰泳比赛了一番。我问他们谁的水性更好,他们异口同声:爸爸。
我问少年:“你们每天都和海在一起,为什么还能那么喜欢它啊?”
“就是喜欢海啊,喜欢游泳。”他也答不出个所以然。
两兄弟个子不高,却四肢修长,完全没有多余的赘肉,手掌脚掌极其宽大,像天然的蹼。不知道他们的先民马来人用了多少年与海为伴才锻造出现在的身板,他们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为海而生的。
大海因此像他们生命的一部分那么自然,说是守护都显得有些做作了。我见过很多海,第一次见到那么蓝的海。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海就是有腥味的,然而这里并没有,只是很咸很咸。我也是第一次见到那么美丽的珊瑚,以至于我自我斗争了好久好久才忍住没有偷偷带回来。因为那个少年说的话。
“你能带走的只有照片和回忆。”
更多照片
不瞒您说,这也曾使我犹豫。但几个月前无意中看到Coron岛地标镜湖的照片,美到让我这个从不对海岛感冒的人愿意为之“冒险”。解决办法呢,就是临行前郑重其事的上穷游比较各种旅行险,最后选了一个有保绑架项目的,绑一小时能赔几百。
当然,行动上我和我的同伴们(表弟及其新婚妻子)还是颇为谨慎,听从了前人建议,没有进据说专抢中国人的马尼拉市区,直接在机场地板+椅子+SPA店按摩一小时睡三小时糊弄了一晚,第二天飞Coron.
其实除了那片蓝,我对巴拉望甚至菲律宾都知之甚少。九天时间也无法对当地深入了解,我只能说,那些天的所见所闻才真正开启了我对它的好奇心。巴拉望不是蚂蜂窝游记里说的“最后的处女地”,也非“人间天堂”,菲律宾也没有环球时报或者主流认为的那样“排华”和“危险”。那是一个由菲律宾人和他们所守护的大海组成的社会,他们包含很多族群,人种各异,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信仰,也有着和我们不同的文化。所以当我的一个好友说:“菲律宾那样的国家,我才不会去呢。”我忍住没争辩。唯亲身经验能真正去除偏见,而那么多人宁愿固守一生永不迈出那第一步。但对我而言,实地去验证那些也许在家用搜索引擎也能找到的事,真是有趣极了。
![]() |
![]() |
![]() |
![]() |
![]() |
![]() |
关于中国和绑架
由于本国主流媒体的洗脑,菲律宾和印尼都因“反华”在国人中臭名昭著。也因此成为我最好奇的问题,一直抓着我见到的各种菲律宾本地人及华侨追问:你们不喜欢中国人吗?弟弟总是在一旁超级尴尬的拉着我,想让我闭嘴,但我每次都先他一步。
“……没有啊。”船长JAM JAM一脸无辜,“其实我们对中国人很好奇,你们为什么会跑来我们这旅游啊?”他居然反问我。
“因为别的地方,比如长滩,比如泰国,中国人更多啊。”这倒是真心话。
“你知道吗?中国新年的时候,我们整个Coron啊全是你们中国人,到处都是。”
“那还不好,你们更有生意做啊~”
“挺吵的……而且中国人英语都不太好,很难沟通。”
“所以你是讨厌中国人吗?”我显然在请君入瓮。
Jam Jam和他身边的小大副笑起来,“真的没有,你怎么老问这个?”
“那咱们聊聊绑架吧。我们来之前,可担心了,都没敢订比较偏僻的酒店,怕被人绑了。”
他们又大笑:“完全没有的事。你知道为什么那些人去马来西亚绑人吗?因为我们这些岛上都有驻军,有专门的部队在山顶上瞭望,那些人的船一过来,直接开火。所以他们不敢来巴拉望。我们这很安全,绝对不用担心绑架的事。”
算是解了一个结,可之前那个被绕过去了。晚饭时,我们和岛上最火的一家中餐馆老板聊天,他是台湾人,在菲律宾生活几十年,先是马尼拉,之后又来此地开餐馆。我把反华的问题抛给他。
“老百姓才不关心这些。都是报纸上写的,美国人控制的。美国人说反,他们就反。本地人不在乎,也不关心。其实只要是旅游区,就安全的很。大家不是傻子,都靠旅游吃饭,把游客都反走了,吃什么呢。”老板是实在人,语气诚恳。
我们恍然大悟:“哪儿的老百姓都一样啊,谁给饭吃就行,管那些地盘是谁的呢。”
另一个船长Nonie Boy告诉我,他的客人们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他和其中一些成了朋友,有些人把他的名字写进了游记里,Sea Dive总是有不认识的中国人慕名跑来点名要他的船。他问我在哪个城市,我说北京。“哈,那里我也有朋友~”他颇得意的说。
我和船长们也纷纷互加了Facebook,我把给他们拍的照片传了上去。Nonie Boy和他老婆都把头像换成了我给他拍的照片。我和Jam Jam互相给对方各种点赞写评论。有一天,我发了张Coron的日落,写着:I miss Coron. 迅速收到两个赞,来自船长们。
关于篮球
![]() |
![]() |
Nonie Boy的球衣 |
![]() |
我在旅行中最惊讶的就是菲律宾人对篮球超乎寻常的热情。
先是在机场,候机大厅里所有的电视机都在直播同一个节目:NBA总决赛。所有人(除了我们几个),登机口的工作人员,候机的乘客,机场的清洁工,全都站在电视机前,不知道哪个队进球还是赢了,居然全场鼓起掌来。
后来我渐渐发现,我们去到的每个城市最好的建筑就是一大块整洁的篮球场,小镇的镇中心也是篮球场的所在地、沿途的每个村庄都有一个,甚至一个仅一片沙滩大小的小破岛,都把岛上唯一一块平整的空地拿来做篮球场了。弟弟说他见到最简陋的篮球架是用一张翻过来的桌子做的。大街小巷都是打篮球的孩子,也有大人。穿着人字拖。
美国人战胜西班牙夺取了它在海外的殖民地后,不久就发明了现代篮球。殖民者们带着这项新兴的运动来到了菲律宾,是1905年。这之后,篮球成为菲律宾的国球。5,60年代的菲律宾男篮不仅是亚洲冠军,也是世界一流的强队。我比较了菲律宾和中国男篮的比赛数据,毫不惊讶的发现他们远胜中国男篮。
难怪飞机上看的菲律宾当地报纸头版头条居然是:某NBA球员访问菲律宾。也难怪Jam Jam一脸兴奋的问我有没有见过姚明。连Sea Dive这样一个潜水店都拥有一只自己的篮球队,每个人都穿着印着自己名字的正式篮球服。
篮球之于菲律宾,就像板球之于印度,足球之于缅甸。都是殖民者带来的运动,统治者走了,但文化被改变了。
有一天晚上我们在酒店看电视,换台的时候看到篮球比赛,转播画面极其专业,看着特别高级,跟NBA比赛一样一样,解说也是英语的,球员质素看着也很好。画面右上角打着PBA的字样,我立刻Google:
世界水平第二的篮球联赛。
关于语言
菲律宾人的语言是让我第二件惊讶的事。同是英语国家的殖民地,印度人口音太重,以至于我们刚开始在那旅行时只能辨认出对方说的是英语,但说什么就不知道了。同是官方语言,菲律宾口音的英语很容易听,而且当地英文普及率非常高,几乎所有的路牌、标语,甚至随便路边施工挖个坑让人绕道,都是英文且仅只有英文。
也因为这样,我过了好几天才意识到官方本地语言Tagalog的存在。它完全不像一些东南亚语发音那么古怪生硬(比如柬埔寨越南缅甸泰国),有大舌音,比较灵活。
有一天,我拉着旅馆老板娘Jena和她老公坐在门口学Tagalog。我在本子上写英文,让他们写对应的Tagalog。我问她为什么都是拉丁字母,没有自己的文字。她说他们过去有自己的文字,叫BAYBAYIN,但西班牙殖民者强迫他们使用拉丁字母,这些古老的文字就渐渐失去了。因为西班牙人的统治,所以Tagalog受西语影响很大,不管是发音还是单词,敬语和一些比较重要的词都来自西语。
Jena的老公教我说谢谢,Salamat. 咦,这个很像阿拉伯语啊。我回去就google了一下,果然!这个词在阿语里是“愿你平安”的意思。
Wiki百科告诉我,Tagalog隶属南岛语系(南太平洋诸岛),与印尼、马来、夏威夷语是近亲,台湾的阿美族语也和它极为相似。也正因为是岛国,常常有别的国家来往船只,有很多的外来词。除了西语、阿语、马来语、梵文还有中国的福建话。例如:春卷在Tagalog里叫做Lumpia润饼,云吞叫做Pansit扁食,钥匙叫Susi锁匙等。想到古代的时候大概某个福建商人坐着船渡海而来,带着春卷和混沌上了岸,当地的黑哥们闻着好香,说你吃的啥呀。
语言就这样留下来了。
不过船长们Facebook上用的语言远比这些复杂,他们使用的是一种混杂着英语和Tagalog的语言,像印式英语一样,外国人完全看不懂。语言好像自己有生命一般,在人的交流中变化,渐渐长成另一种不同的样子。我回国以后跟着罗塞塔的软件学了几天Tagalog,被它完全相反的语序吸引,也许以后有时间好好学一下。这是后话了。
关于婚姻和钱,以及重要的事
![]() |
Nonie Boy |
![]() |
Nonie Boy |
![]() |
Jam Jam |
![]() |
小船长 |
![]() |
小大副 |
![]() |
两兄弟 |
![]() |
小船长 |
![]() |
Nonie Boy |
![]() |
两兄弟 |
![]() |
Nonie Boy |
这大概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两件事了。而对于菲律宾人,可能有所不同。
Nonie Boy只有22岁,但已经是6岁孩子他爸了。
“那你结婚了吗?!”
看着我震惊的样子,他很淡定:“没有啊,但我和孩子他妈一直住在一起。”
晕。
Jam Jam看着已是一个成熟稳重的成年人了,我问他有几个孩子。
他伸出四个手指,“但是是两个女人生的。”
“你为什么结两次婚?”
大概是我太无礼了(或者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他显得很不好意思,“嗯,其实一次也没有结。第一个分手了,因为她父母觉得我不好。”
“在给你生了两个孩子之后?”
“对,所以她搬走了,孩子我父母带。现在她后悔了,但我已经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也有了两个孩子。”
一定有原因。
原因是被天主教会控制的菲律宾立法时规定夫妻不可以离婚。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不婚。在婚姻关系最保守的信仰下却产生了最开放的伴侣关系,新闻里说有70%的年轻人用同居替代了结婚,看来像Jena和她老公那样正常的家庭在菲律宾反而是“不正常”的呢。
不管是Coron还是El Nido都没有像别的亚洲旅游地那样扑面而来兜售生意的人。甚至你找上门和他们做生意,他们看上去也没有十分的热情。我们在Coron第一天包船找的最著名的潜水店Sea Dive,后来因为觉得船长Nonie Boy人不错,决定第二天继续包他的船。我问他怎么样,他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你们明天的线路长,最好是找辆大点的船。我的船比较小,更不能经风浪,而且今天感觉引擎有点问题,我想明天送去检修一下。”Nonie Boy解释说,“而且我们店的C线比较贵,你们要是去街上别的店问,能还到更便宜的价格呢。”
真是没见过这样的实诚人,不仅自己不赚钱,还把客人推到别的店去。后来的结果是,我们非要继续找他们店的船,Nonie Boy给我们找了一个更有经验的船长Jam Jam,还帮我们还了500P的价。最后他还抱歉的说,明天我帮你们买菜吧。
第二天Jam Jam教我游泳,我自然是怎么也学不会,但他极其认真,费老半天劲,一心想让我成材。最后我放弃了。
弟弟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小费,他忙活一天,还教咱们游泳。我想也对,把Nonie Boy帮我们省的500P给他吧。他把我们一个个扶上岸,自己却留在船上继续忙。我说,还没给你钱呢。他好像忘了这回事一样,“你们给店里的人就行啦。”然后微笑和我们挥手。
我们去店里交完船费他也没回来,我和弟弟只好鬼鬼祟祟的跑回码头找他。他说,咦,怎么又回来了。弟弟在我的推搡下,红着脸把钱交给他,说:“谢谢你教我们游泳。”他有点惊讶,但还是接下了,淡定的,没有很高兴,说了声谢谢。我们就告别了。
那时我感觉也许钱并非表达谢意最好的方式。
晚上还是台湾餐馆老板来给我们解惑:“这里的人看待钱的方式和我们不同。他们没有存钱习惯,都是吃光用光,从来不管明天。”
为什么啊?
“因为他们都有信仰啊。”
这里的每个人胸前都挂着十字架或者圣母像。
老板说:“Coron物产丰饶,海岛上的人都靠天吃饭。他们相信一切都是神给的,所以感激神。”
“那台风怎么说?”
“神给的东西,神要收回来,是很自然的事。”
我想起Jam Jam说起台风Yolanda(海燕)时的神情,他之前有艘更大的船,属于自己的,是他辛苦工作多年的成果,台风时被毁了。他指着远处一个男人,说:“那哥们,当时在船上,靠躲在船舱运气好才逃生。我们岛死了7个人。”
他又微笑:“那之后我就来了Sea Dive,给店里工作,从头开始。”
他没有丝毫痛苦,仿佛在说别人的事。
船长们最快乐的时候是跳进大海里的时候。
Nonie Boy总是什么也不脱穿着人字拖就往下跳,然后一个猛子潜到海底。我那天忘带泳衣,什么都玩不了,站在甲板上干着急。他钻上来,手里拿着个海星,递给我:“Feel it, then you feel the sea." 我拍完照片他又拿走跳回海里放生。
弟妹在海面上发现一个圆圆的东西,拿过来给我看。我们看半天,以为是个椰子。Nonie Boy游过来:“那是刚才那只小海星的妈妈!”他把海星妈妈带走,潜到最深处,找到一块石头的夹缝,小心地把它安放在里面。
午饭时他安顿好我们,就慢慢的一边吃,一边喂附近的小鱼。饭毕,我们都羞愧的发现,他面前干干净净一点吃剩的都没有,我们每个人面前一堆垃圾。
在EL NIDO的小船长Jim只有18岁,大副是他弟弟,只有16,还兼导游。少年一上船就非常严肃的宣布纪律:
“不可以踩到珊瑚。不可以摸它们。不可以把岸上的珊瑚带走。不可以把沙滩上的贝壳捡走,连沙子也不可以。”
两兄弟全程都非常紧张认真,生怕笨拙的我踩到珊瑚。直到午后休息时哥两儿跳进海里打架才露出天真的一面。他们的水性之好让人惊叹,从海底打到海面,还仰泳比赛了一番。我问他们谁的水性更好,他们异口同声:爸爸。
我问少年:“你们每天都和海在一起,为什么还能那么喜欢它啊?”
“就是喜欢海啊,喜欢游泳。”他也答不出个所以然。
两兄弟个子不高,却四肢修长,完全没有多余的赘肉,手掌脚掌极其宽大,像天然的蹼。不知道他们的先民马来人用了多少年与海为伴才锻造出现在的身板,他们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为海而生的。
大海因此像他们生命的一部分那么自然,说是守护都显得有些做作了。我见过很多海,第一次见到那么蓝的海。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海就是有腥味的,然而这里并没有,只是很咸很咸。我也是第一次见到那么美丽的珊瑚,以至于我自我斗争了好久好久才忍住没有偷偷带回来。因为那个少年说的话。
“你能带走的只有照片和回忆。”
![]() |
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