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独憔悴
1900年8月25日,弗里德西里希·尼采渡过苟延残喘的最后十年,结束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孤独生涯,此时陪伴着他的妹妹也松了口气,对于其他亲友们来说,这个性情乖张的刺头,除了带给人无尽的挑剔和折磨以外,没有丝毫温存,这可是早该到来的解脱。没过几年,作为尼采思想的代言人,尼采之妹伊丽莎白以遗孀身份掌握和整理他晚年的手稿,跻身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煊赫人物,这是故去的自视甚高的哲人所没有享受到的,人们为怀才不遇的天才惋惜的时候,会想他是觉得理所当然呢,更有可能的情况的是,他会选择嗤之以鼻然后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
尼采,这个不可一世,从未得到过真爱的,又在逃避爱别人的赤子,在女人堆里长大,没有实现他挥舞着皮鞭到女人那里去的豪言壮语,最终只能任由女人摆弄弱不禁风的身子和杂乱无章的作品;他那在疯掉之前抱着驴子痛苦的身影,增添了他的悲剧气质,避免人们把他理解为与风车比武的傻堂吉诃德,精神错乱前他以为查拉图斯特拉即将升天得道,普照大地,发出那句“我是太阳”的疯话。
文人都臆测著作会泽被后世,而庸人的世界需要强人接管的“超人哲学”,遇到了野心家,将其祭在神坛,谋求主宰世界,是历史的著名桥段,希特勒认为只有如此方可告慰先知。一旦达尔文的进化论与俾斯麦的铁血手段奇妙的结合在一起赶走神权,在风云诡谲的二十世纪,灾祸异常剧烈,人们零落江湖、哀鸿遍野,来不及反省,聪明如海德格尔、施密特者,不也倒向了纳粹。
尼采是功不可没的,他使哲学第一次成为了男人的“春药”,失败者、破产者、弱小者在他们最不堪、绝望的时候,尼采是一道救世主下凡的光,在他的激励下,人们洞察了是群体的价值观带来了他们的落魄,尼采又启示他们要以新的创造者的身份思考活得真义;人们仰望着他讲述了一个遥望的古希腊故事:“伟大的酒神狄奥尼索斯与众人一同醉倒在月桂树下,抱着献身的美女体验原始的狂野,只有陶醉在颠倒的激情中才能达到艺术的纯粹之境······”故事嘎然而止,尼采瞪着眼怒视他的信徒们,妄想纵欲、贪婪的蠢材们,乃们的错了,这是一个隐喻,灵魂的激情不是酒肉财色,而是与理性相互纠缠的斗争反败为胜的主体性解放后的荣光,笼罩在你们身上的理性正是现在压抑着生命的欲望的基督教!信徒们似乎听懂了,难道新的救世主是要和旧的救世主干一仗吗?
信徒们望了望老救世主,上帝、人子和圣灵合体在一脸哀伤、鲜血淋漓的耶稣身上,每个人感到后背也背着沉重的十字架,人们匍匐在地为“原罪”忏悔,为弥赛亚第二次复活时得救而祈祷。查拉图斯特拉下山教导过人们“为什么要寄希望于主的复活呢,主若是活了,你们仍为奴,主早就死了,因为你们是希望他死掉的!”是的,耶稣在耶路撒冷就已经死了!末日大审判没了,天国理想也没了,信仰瞬间坍塌,化作泡影,万劫不复的人们,当何从何处?查拉图斯特拉又宗教家口吻发话,以往一切价值要进行重估,价值即在估计之中,过往的基督教的善恶观念是“奴隶的道德”,只有站在自己作主的“主人”位置上,才能获得充盈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之源,只有不断挤压上帝的势力范围,才能以自我意志取代周围大多数还未醒悟的群氓,这种意志必然要是强力的,坚不可摧的生命意志!
尼采,自始至终保留着青年导师形象的哲人,在哲学家中,他也算不上短命的,最后余生全耗费在末世的狂想之中,留下了一个难以言说的注解,其思想在轮回中不断发酵,有的成了预言,有的则成了旗帜,有的成了蛊惑人心的口号。人类用了几千年,在宗教的帮助下将欲望锁进牢笼,如今为打破沉寂,恢复人的生气,又要把已经驯服的野兽放出来,如果欲望真的能够收放自如,权力真的能了如指掌,人间就不会有那么多惨剧了!但是在颓废的昏沉的时代,尼采不是第欧根尼,也不是马可·奥勒留,他要不可为而为之,用权力意志取代消沉和没落。于是,浪漫文学家、先锋艺术家、存在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都在他的著作中找到所要的理论支撑,强人也趁机登台,解散国会,打倒犹太人,博爱的同情不要了,友善的民主不要了,人道主义情怀也不要了,“平庸恶”的人们执行上级命令,上膛发射疯狂的子弹,释放灭口的瓦斯。那个被尼采咒骂的基督,依然在十字架上悲悯的俯视众生。
······
这一切,尼采毫不知情,是人们自己要嗑药,要打鸡血,要拼得你死我活,与他何干呢?尼采只是尼采,一个活出真我的人,在他死后的一百年多年,因缘际会,这些故事在我脑海里、在我心中激荡汹涌,惊喜过创造的欲望被唤起,苦恼过自不量力的狂放而傲慢。暮然回首,尼采与其像老师更像恋人,留下些许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情绪,往往越是如此,越提醒我,已经过了依靠尼采的年纪了!
2014年8月25日晚祭奠尼采逝世114周年随笔
尼采,这个不可一世,从未得到过真爱的,又在逃避爱别人的赤子,在女人堆里长大,没有实现他挥舞着皮鞭到女人那里去的豪言壮语,最终只能任由女人摆弄弱不禁风的身子和杂乱无章的作品;他那在疯掉之前抱着驴子痛苦的身影,增添了他的悲剧气质,避免人们把他理解为与风车比武的傻堂吉诃德,精神错乱前他以为查拉图斯特拉即将升天得道,普照大地,发出那句“我是太阳”的疯话。
文人都臆测著作会泽被后世,而庸人的世界需要强人接管的“超人哲学”,遇到了野心家,将其祭在神坛,谋求主宰世界,是历史的著名桥段,希特勒认为只有如此方可告慰先知。一旦达尔文的进化论与俾斯麦的铁血手段奇妙的结合在一起赶走神权,在风云诡谲的二十世纪,灾祸异常剧烈,人们零落江湖、哀鸿遍野,来不及反省,聪明如海德格尔、施密特者,不也倒向了纳粹。
尼采是功不可没的,他使哲学第一次成为了男人的“春药”,失败者、破产者、弱小者在他们最不堪、绝望的时候,尼采是一道救世主下凡的光,在他的激励下,人们洞察了是群体的价值观带来了他们的落魄,尼采又启示他们要以新的创造者的身份思考活得真义;人们仰望着他讲述了一个遥望的古希腊故事:“伟大的酒神狄奥尼索斯与众人一同醉倒在月桂树下,抱着献身的美女体验原始的狂野,只有陶醉在颠倒的激情中才能达到艺术的纯粹之境······”故事嘎然而止,尼采瞪着眼怒视他的信徒们,妄想纵欲、贪婪的蠢材们,乃们的错了,这是一个隐喻,灵魂的激情不是酒肉财色,而是与理性相互纠缠的斗争反败为胜的主体性解放后的荣光,笼罩在你们身上的理性正是现在压抑着生命的欲望的基督教!信徒们似乎听懂了,难道新的救世主是要和旧的救世主干一仗吗?
信徒们望了望老救世主,上帝、人子和圣灵合体在一脸哀伤、鲜血淋漓的耶稣身上,每个人感到后背也背着沉重的十字架,人们匍匐在地为“原罪”忏悔,为弥赛亚第二次复活时得救而祈祷。查拉图斯特拉下山教导过人们“为什么要寄希望于主的复活呢,主若是活了,你们仍为奴,主早就死了,因为你们是希望他死掉的!”是的,耶稣在耶路撒冷就已经死了!末日大审判没了,天国理想也没了,信仰瞬间坍塌,化作泡影,万劫不复的人们,当何从何处?查拉图斯特拉又宗教家口吻发话,以往一切价值要进行重估,价值即在估计之中,过往的基督教的善恶观念是“奴隶的道德”,只有站在自己作主的“主人”位置上,才能获得充盈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之源,只有不断挤压上帝的势力范围,才能以自我意志取代周围大多数还未醒悟的群氓,这种意志必然要是强力的,坚不可摧的生命意志!
尼采,自始至终保留着青年导师形象的哲人,在哲学家中,他也算不上短命的,最后余生全耗费在末世的狂想之中,留下了一个难以言说的注解,其思想在轮回中不断发酵,有的成了预言,有的则成了旗帜,有的成了蛊惑人心的口号。人类用了几千年,在宗教的帮助下将欲望锁进牢笼,如今为打破沉寂,恢复人的生气,又要把已经驯服的野兽放出来,如果欲望真的能够收放自如,权力真的能了如指掌,人间就不会有那么多惨剧了!但是在颓废的昏沉的时代,尼采不是第欧根尼,也不是马可·奥勒留,他要不可为而为之,用权力意志取代消沉和没落。于是,浪漫文学家、先锋艺术家、存在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都在他的著作中找到所要的理论支撑,强人也趁机登台,解散国会,打倒犹太人,博爱的同情不要了,友善的民主不要了,人道主义情怀也不要了,“平庸恶”的人们执行上级命令,上膛发射疯狂的子弹,释放灭口的瓦斯。那个被尼采咒骂的基督,依然在十字架上悲悯的俯视众生。
······
这一切,尼采毫不知情,是人们自己要嗑药,要打鸡血,要拼得你死我活,与他何干呢?尼采只是尼采,一个活出真我的人,在他死后的一百年多年,因缘际会,这些故事在我脑海里、在我心中激荡汹涌,惊喜过创造的欲望被唤起,苦恼过自不量力的狂放而傲慢。暮然回首,尼采与其像老师更像恋人,留下些许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情绪,往往越是如此,越提醒我,已经过了依靠尼采的年纪了!
2014年8月25日晚祭奠尼采逝世114周年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