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游记——吃货的逍遥游
如果说有人靠形象记忆,有人靠运动记忆,有人靠逻辑记忆,那么像我这样吃货的记忆方式,应该是味觉记忆吧。这记忆的内容当然不是单词公式,而是二十几年来生活的点滴。
小女出生在冰城哈尔滨,能掰着手指数出来的知名地方特色寥寥,作为东北地域首当其冲的美食应该就是杀猪菜了,可当地人谁家会天天炖锅杀猪菜来吃呢,一年去饭馆吃一两回都是多的,不过是骗骗远道游客罢了。
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应该就是腌菜,各种小咸菜,蒜茄子,韭菜花,糖蒜,酱黄瓜,现炒的榨菜丝,和萝卜块香菜一起泡的棕色的黄豆粒儿,当然还少不了酸菜,雪里红。
东北冬日漫长又严寒,在经济水平还不太发达的90年代,新鲜蔬菜不太好买,于是乎家家都会挑几样小菜腌起来,用大大小小的瓷缸,盖着大块的理石砖头,放在阳台角落里,过了个把月就可以拣出来盛在比饭碗小几圈的小白碗里,饭点提前摆上压桌,这几个小碗通常都是专用的,盛了糖蒜吧,还剩一两颗的时候就会添了新的来,一冬天都不会空。
有时候饭做得晚了点,小孩子肚子饿了,就悄悄的拿一点小咸菜塞在嘴里嘬着,滋味鲜咸好吃的很,嘴里的吃完了,瞄几眼大人没有在注意着,又偷偷拿点另外的吃,一来二去等大人将饭菜端上桌,小碗碗里也就见底了,小孩子在旁边嘿嘿嘿的偷笑着,不是舍不得孩子吃,是大人心疼小孩子吃太多咸味的总归不太好。
身为一枚资深吃货,却没太大福气有个会做美食的老妈,小时候的满足也仅在爷爷煮了一锅柿子青菜汤的小面条,就着腌菜能吃一大盆,吃完就开心的不得了。
腌菜各家有各家的手艺,也便有了各家独有的味道,老一辈的手把手的教年轻的小媳妇怎样比例放调料,小媳妇新腌制的几缸多半是吃不得的,不是太咸就是没味还有好多落了灰尘长了菌落,往往腌菜做得好了,这腌制的主人也就老大不小了。
小孩子自然是最好的劳动力,秋高气爽,也正值暑假末端,吃了早饭给一个小板凳,面前摆一摊糖蒜韭菜花,得把每一颗每一朵最外面的表皮摘掉留着里面干净新鲜的,这样一摘就是一整天,小孩子都认真,手也小巧,摘得十分仔细,还不用费心她一溜烟跑远了玩不安全,一举多得。
除了腌菜和面条,小时候印象还深的就是上学时每日的早饭。那时住在爷爷奶奶家,早饭多半是一晚鸡蛋汤,做法就是煮了开水,将搅匀的鸡蛋液洒进去,等成型了连汤带水捞到碗里,加一勺蜂蜜。金灿灿的甜甜的,干干净净吃一碗拎了书包就往学校跑。吃腻了鸡蛋汤,爷爷会在早市买上一份豆腐脑,咸口的,加了香菜蕨菜和一点辣椒油,配上一根大果子(油条),也是一顿美味。
上了初中后,家里人隔段时间就会去中央大街的各种俄式西餐厅改善伙食,说来这也是哈尔滨的特色。那时候的西餐厅还不像现在这样商业化,主厨多半都是俄国人,先上一碗浓浓的红菜汤,喝一口酸得一激灵,整个胃口就被吊了起来,接着会上来用小黑瓷罐装着的罐牛,罐羊,上桌后罐里的肉块和浓汤还在翻滚着,冬天吃就冒着一股股白烟,馋得很就也不怕烫了,拿叉子赶快扎了一块吹两下就放进嘴里,烫得眼泪都流出来但还欢呼着好吃!好吃!软炸马哈鱼,烤奶汁鲑鱼,黑椒牛排,奶油肉卷,鱼子酱,酸黄瓜,俄式沙拉,大列吧面包配黄油草莓酱,一顿吃下来感觉人生都亮了!挺着鼓鼓的小肚子出门在中央大街上逛夜景,买一根马迭尔冰棍当饭后甜点,蹦跶哒的根本想不起任何烦心事。
哈尔滨的好吃的还有很多,红肠,锅包肉,熏熟食,各种烧烤,各有味道。在本地读了大学,也就无惧乡味,乡愁了。
出了哈尔滨,在外游玩时的记忆,除了当地的美食之外还真记不太多了,这也就是这篇文的题目由来,记忆的方式,是味蕾。
长春的桂林路,由好朋友带着吃了一圈,最想念的就是焖子还有鸡汤豆腐,真是心心念念了好久!大学室友有长春妹子,央求带焖子回来未果,但又被一样可带的东西征服了——麻辣哈哈。类似于哈哈镜之类的麻辣小食,袋装的,最爱的就是豆皮土豆和鸭肠。每次室友“探亲”回来都会立刻被一群吃货围住,抢了一袋撕开吃一点,辣得像小狗一样哈气,估计这名字也是这么来的吧~说来也怪,平日里不怎么喜欢豆皮,这个却吃得很欢。
签证地在沈阳,年初去了,酒店楼下小摊上的冰糖葫芦跟哈尔滨的味儿不一样,更脆甜,一串山楂,一串小蜜蜂葡萄,一串黑枣,咬着就往中街去了。要回去时长辈请了老边饺子的饺子宴,真是第一次一气儿吃那么多种饺子啊!记得最后一道是一锅像小金鱼一样的,能说会道的服务员小妹背过身随手一捞,捞几只就有几只的说法,全凭每位客人运气,有趣极了~
寝室还有一个大连妹子,于是乎去年五一的时候就去玩了一把。待了五天,吃了五天烤鱿鱼还是没吃够,估计胆固醇要创新高。。大连的焖子也很好吃,但长春焖子的第一印象留在那儿了,就总觉得大连的差了点什么。室友带着去吃了2路小丸子,丸子好吃,金针菇卷也好吃,酸梅汤更是棒!忘不了最后一夜在星海公园等着看日出几个人冻得瑟瑟发抖结果发现等错了方位。。又困又冷的时候爬去了和平广场附近永和豆浆吃了顿热乎早点,总算活了过来。
去年暑假在北京闭关集训英语,学校在六环开外,郁闷极了。校区有个小食堂,里面的香菇鸡蛋猫耳朵,酸辣米线,还有各种现装盒饭,味道都还不错,就是怎么吃都有种集中营的感觉。时间长了想吃饺子,觉得大夏天在外面吃带馅的东西还是不太卫生,恰巧另一个人烟稀少的小食堂有一家独立的窗口有速冻水饺,要一份韭菜鸡蛋的,连汤带水拿回寝室,蘸着山西陈醋和辣椒油,美美的吃上一顿。头一次发现带汤儿的饺子也挺好吃!
熬得久了周末跟室友费了好多劲“进城”,去的第一个地儿就是南锣鼓巷,可算是敞开了肚子吃了一顿,从巷头吃到巷尾,临走了还去街上找了一家老北京铜火锅,刚加上汤口水就快流出来了。再次进城的时候去国大看费加罗的婚礼,跟宿管大妈请了一宿假,于是就心安理得的去西单附近吃了一天,印象深的是一个叫醉儿仙的果汁,玻璃瓶装的红色果汁,里面放上干冰,喝起来烟雾缭绕真像仙境一样。海底捞可不能少,谁让哈尔滨没有呢,作为火锅迷出门只要当地有就必吃一顿。
高中每次逃课去看演唱会散场了深夜必跟歌迷会的“狐朋狗友”去簋街吃顿麻小缓和一下激动的心情,当然烤鸭炒肝爆肚卤煮老酸奶什么的就不用说了~
哈尔滨的老一辈人,闯关东的特别多,于是对山东就有满满的情怀。姥爷老家是山东文登人,5岁时跟着太姥爷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安了家,于是年老了就总想回去看看,近几年在山东海边买了房子,夏天不是去海南就是去那儿避暑,我们小辈的放假了也会常去。经常赶集的时候买几大袋扇贝和海红,白水煮熟了盛出来蘸着老醋就着米饭吃,奇奇怪怪的吃法,却留足了鲜味。有一天姥爷心血来潮一大早把我们叫了起来跟着姥姥一起大老远去威海找了一家苍蝇铺子吃鲅鱼饺子,怎么说呢,抛开卫生条件不提,味道真是棒呆!
湖南,长沙的火宫殿真是简单粗暴的满足了吃货游客的欲望,清晨街头跟着上班族吃一碗粉,就能感觉立刻融入了这个城市一样。张家界山下甜甜凉凉的葛根粉是消暑利器,走得累了来一份土家酱香饼塞一块在嘴里满满的嚼着。凤凰城下的米豆腐,虽然吃不太惯但也得尝尝鲜~还有古城里的腊肉和姜糖,作为旅游特产带回去很不错。哦对,返回长沙时还带了好多小袋的槟榔,但家里没谁吃得惯真是可惜了。
上海的城隍庙跟火宫殿如出一辙,一圈转下来吃喝不用愁。尝了著名的蟹黄包,汤汁还不错。世博会那会儿去的时候,特别不巧游览那天身体极度不舒服,排了一上午沙特馆又晒得中了暑,晕晕吐吐一点心情都没了。下午躲在黑龙江馆里吹了一肚子冷气,简直要昏迷。晚上好不容易能走了路,就被妹妹搀着去了美食区。。吃了半份干炒牛河之后活了过来,又溜达着到旁边一个忘了名字的中东国家馆外买了一杯现调的什么什么果汁,大胡子先生们都很热情,一口清爽果汁下肚,也就觉得这一趟没算白来。只可惜了没吃上土耳其馆的炒冰激凌 T_T
一名没去过四川广州和台湾的吃货不算好吃货!一定要在工作前找机会拽着某灰吃回来!
高一的暑假跟学校去了新加坡,那时候吃货资历还不深,也就是深夜在住宿附近的商业小街里吃一碗暹罗米粉或一盘炒饭。去老巴刹的时候,看邻桌的印度男子要了份黄姜饭用手吃得这个香!就也要了一份,可惜没狠下心最终用了勺,老巴刹的美食真的全,芋圆汤特别赞。住的是度假村,入口处有一家鲜榨果汁的小店,每天下午回来都会不同口味的买上两杯,真是新鲜得没话说,最后一天大家要在度假村里烧烤,想着最后喝一次了尝尝奇葩点的口味吧就要了个小麦草青苹果汁,那滋味。。真是。。。一种扯了树叶放在嘴里嚼的感觉。
韩国的印象就是泡菜还真是必不可少的,要不也没啥可吃了。参鸡汤很棒,参味浓鸡肉嫩肚子里的米饭好吃极了,还可以在汤里加冷面,好吃好吃。济州岛的海鲜火锅也不错,黑猪烤肉也算好吃了,只是怎么吃都有点小寒酸的感觉。想起了那个火龙果的笑话,觉得挺可怜。。在首尔没逛明洞没吃小吃还是好遗憾啊!不过用逛街的时间去了SMTown见了欧尼偶吧们还是棒棒哒!
德国的食物一个字概况就是太油腻了!热量太高,再加上好喝的黑啤,这儿人能不壮才怪!在德国满意的淘了两套锅回来,吃货也要懂得做吃的才行啊!点头。
意大利,必须要好好说说披萨!!在翡冷翠大卫旁边找了一家号称老字号的甜品店,买了老字号的披萨,等了好久好久,最终拿到的时候眼冒绿光的打开盒子然后绿光立马变成红光。。这一摊糊了吧唧的都是啥??(一着急东北话就粗来了皮啊内= =)薄得跟纸一样的饼上面红红的那一层看不出原材料的东西这就是菜单上那个配料两大行的超级至尊披萨么??肯定跟必胜客的不一样这我造,可不能惨成这样吧!这跟新疆最薄的那种馕上面刷了一层番茄酱有毛区别啊摔!!口感也没好到哪儿去,好吧,看在你是老字号,没准老字号都这样呢。。心塞。。。= =
罗马许愿池旁边传说中赫本吃过的冰激凌人超多味道还是很棒的,那服务小哥分明是华人啊!跟前面中国大婶对话明明无压力啊!为毛到我这儿我说要这个你笑着说“In English”啊!欺负人啊!!
威尼斯没吃到什么好吃哒,传说有一家咖啡店是普叔和朱莉拍《游客》时喝过的,简直想冲进去啊!可惜要坐贡多拉时间不够T_T
瑞士的雪山对一个哈尔滨人来说真是没什么诱惑力,就用大帮人滑雪的时间去了山脚下小城里转转,真是美不胜收!天高云淡,气温冷不彻骨,空气好得像吸纯氧,真是美极了。在一家便利店里买了牛奶和pasta沙拉,在无人的小道上看旁边的小建筑踩着碎雪吃着美食简直人生赢家!><
路上要坐很久的巴士,在服务区买了一堆零食带到车上吃,惊呆了导游和母上,吃着最顺嘴的就是一瓶小酸黄瓜,咔嚓咔嚓干吃了一整瓶~
法国菜小而精,没吃到什么米其林,就跟国内正宗的西餐店差不了太多。倒是到了巴黎的时候这一路已经吃了太多蛋白质急缺维生素,找了街角的水果店买了好多水果,就连小柿子都好吃极了!去看了丽都的秀,香槟配美人~足矣。
荷兰的海边小城,简直惊艳!有一家Cheese Factory不说,海边还有好多卖油炸海鲜的小店面,混搭的一盒盒,味道鲜美种类丰富,鱼肉简直入口就化!可惜了自己没带多个肚子,吃不够啊吃不够!
美国除了现切牛排是真美味之外,值得称赞的美食其一就是夏威夷游船上的海上晚餐,红霞漫天的时候看着窗外太平洋上的波光粼粼,夕阳即将坠下水面,再平常的晚餐也变得可口起来。其二就是在拉斯维加斯附件的沙漠里,一片西部牛仔片里一模一样的小平房里有一家餐厅,供应的是大只的烤鸡腿,煮蔬菜还有土豆泥。异族妇女穿着土著式的长裙在屋子一头唱着听不懂的歌谣,随着旁边打击乐的节拍,健壮的身子有韵律的转动着,墙上的牛仔帽马鞍宣告着这里的方位,大口咬着鸡腿,置身其中。
最后要说的就是前两天,跟男神抱怨这个假期宅在家哪儿都没去都没有好吃的,然后男神策划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齐齐哈尔,距哈尔滨3h火车,说到齐齐哈尔最著名的就是烤~肉~啦!可能是因为折腾了一上午太饿,也可能是前一周智齿发炎一直喝粥吃面太过馋肉,但最可能的就是那烤肉真真正正的好吃!肉片刚刚往锅里一摊,呲啦啦香味立刻就飘了出来~形象矜持都抛到脑后,快吃才是王道!
都说会吃的人是幸福的,无论生活多艰难,处境多惊险,一碗牛肉面,一份卤肉饭,就可以将种种不快暂时抛到脑后。待吃跑了,抚一抚肚皮,伸个懒腰,坚定了信念打起精神开开心心的再去解决问题。
再说到游记,旅行中的种种景点已经记不太清,这些好吃的回想起来却仍能感知到味道,也顺带着记起了那座城市。游,为悦我心。美食代美景,何不快哉~
个
-
千山小脑斧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30 16:22:34